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华为云编译软件

华为云编译软件

发布时间:2023-07-09 20:03:10

A. 哪些软件可以运营在鲲鹏服务器上

按理说所有兼容ARMv8指令集的软件都可以运营在服务器上,如果想让软件与鲲鹏兼容,需要考虑自编软件部分、来源软件部分、商用软件部分和鲲鹏的兼容性四方面,都符合条件即可兼容⌄而目前鲲鹏已经支持的语言包括编译型的c、c++、golang>=1.5和解释器jvm>=1.7(java语言)、perl、python2/3、shell、node.js。感觉华为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以后可以运营在鲲鹏上的软件肯定越来越多。

B. 重塑软件产业,华为云软件开发云能做些什么

每隔几年,变革这个词就会被推至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面前,而保持基业常青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积极响应变化。

眼下就是一个正在经历巨变的时期,然而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没人会想到微信、共享单车能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如此深刻的变化一样,今天依旧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云计算会颠覆过去的生产方式,或者说考虑的还不够深刻。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时,很多人想着拿手机打开浏览器就是移动互联网,同样的,当前也有人认为云计算只不过是把自家机房的服务器搬进了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里。

实际情况呢?当然不止于此,要不然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新的时代?

软件业如何跟上时代步伐?

日前,华为云就云时代软件企业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召开了一场研讨会,听完很受启发。如华为云软件开发云运营总监张勇所讲,软件产业当前在经历又一次伟大的变革,云的意义对其绝不只是将代码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而是对包括消费模式、开发测试流程、交付过程等软件全产业链、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一次重塑。

如何理解?最浅层的改变,资源获取成本更低、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更低,随时随地、随用随取,这是云的特性决定的。再往下挖掘,软件供应商和运维、使用方之间的鸿沟在消失,软件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一家企业只能辐射很小的一片区域,不是他们不想走出去,而是受限太多,而云的出现给二者架起了一座无缝沟通的桥梁,很多时候企业并不需要去现场就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这个道理就如同张勇讲的土特产的故事。曾经我们出差去哪都要买点当地的土特产带回来,但是随着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出现、发展,如今有这个习惯的人在减少,因为网上什么都能买到。软件业的未来就会朝这个方向演进。

由此带来积极的一面,机会更多了,企业可以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当然消极的一面是,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时代发展的车轮是不可逆的,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并获得越来越好的明天,唯一可循的的路径就是适应变革、拥抱变革。换句话说,提效率、提质量、提收入、提客户满意度,以及降成本。这些是软件企业的目标,帮助软件企业达成目标则是华为云软件开发云的初衷。

华为云如何帮助客户成功?

如何帮?软件开发云能提供什么?不着急展开,先看看来到现场的两位用户怎么说,他们一位来自中译语通(青岛)有限公司,一位来自大连华数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使用华为云软件开发云后,效果都非常显着,详见下图。


中译语通(青岛)有限公司项目受益情况一览

大连华数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受益情况一览

为什么能带来这些改变?举个例子,软件质量,软件是由一行行代码组成的,代码的编写质量决定了最终的软件质量。一个软件通常是由很多程序员协作完成的,根据木桶效应,软件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水平最低的那个程序员,这就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了。很多公司会采取老带新的方式,也就是老程序员帮新程序员复核,这其中的问题显而易见,每个程序员写代码的方式、习惯都不同,不能说这样的机制形同虚设,但效果绝对算不上好。

华为云软件开发云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把华为30余年的软件开发经验注入到平台中,由系统替代人来做这件事。张勇在采访中透露了一组数字,是关于代码检查规则的,今年9月华为全联接大会2017期间,华为云软件开发云的代码检查规则是1425条,截止11月中旬,这个数字变成了1873条。华为不断把他们曾经遇到的问题总结、提炼出来,然后输出给平台,进而避免让客户重蹈覆辙,效果看两位客户的实践就知道了。

再举个例子,项目交付周期,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衡量指标,毕竟一个项目涉及立项、部署、开发、测试及交付等多个环节,只有各个子项都得到进一步优化,最终的项目周期才可能大幅缩减。而华为云软件开发云基本可以实现对各个步骤的调优。

比如,部署环境,过去简单的几小时,复杂的可能需要几天甚至上月,在华为云软件开发云上,简单的几分钟,复杂的几小时;代码编译构建,之前企业采用单机或者小集群,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现在云上只需几分钟。有一组数据供参考,通过使用软件开发云,之前每个月一亿行代码的编译时间超过25分钟,现在仅7.5分钟,版本的编译速度从94分钟缩短至31分钟,研发环境的准备时间由月级降低到了小时级、甚至分钟级。

更多华为云软件开发云所能带来的好处不再一一列举,远不是上面两个例子所能覆盖的。采访中,笔者问到两位用户最看重的特性,以及相应华为云软件开发云的表现时,两位用户提到了安全性、可靠性、协同性、便利性、效率,以及体验,并对软件开发云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上,说华为云软件开发云——一站式云端DevOps平台是对软件产业的又一次颠覆并不为过。

最后,我想说一下为什么华为能做这件事?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华为是一家硬件见长的企业。这没错,但同时华为也是一家软件公司。2016年华为软件收入近1800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绑定在网络设备和应用里的软件。另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华为连续15年蝉联中国软件业百强之首。这背后,华为在软件业的经验积累可想而知。

目前,华为正在全力推动公有云业务的发展,而软件开发云作为其中一个分支已经表现出了极强的张力。截至当前,华为云软件开发云已经相继落地大连、青岛、福州、西安、贵阳等多个城市软件园区,服务超过2000家企业、5万多开发者,并建立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这个联盟由教育部领导,成员有清华、北大、北航等30多所985、211高校。

都说未来是一个软件定义的世界,软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想说的是先从软件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始吧,原有的方式有点Out了。

C. 方舟社区是骗子吗

在华为声称“方舟编译器,可通过架构级优化让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24%,安卓应用流畅度可提升60%”以来,编译器这个概念就被带火了,方舟编译器也被媒体热炒。
日前,华为方舟编译器在鲲鹏社区上架,根据网站上公布的资料,方舟编译器的介绍为:
方舟编译器是基于GCC开发的交叉编译器套件,它包括了C、C++、Fortran的前端,也包括了这些语言的库(如libstdc++、libgcc等)。HCC运行在X86 linux架构服务器上,生成的二进制运行在Aarch64 架构服务器上。
一位朋友告知:
有人比较了一下,华为的方舟和GCC没有区别,只有非常少的部分不一样,方舟编译器压缩包还是叫gcc-ark。
之后,基于不为人知的原因,鲲鹏社区的方舟编译器火速下架,原网址链接也被和谐了。
关于华为鲲鹏社区上公布的方舟编译器资料,铁流咨询了业内人士,回复是:
交叉编译器,就是在x86上编译出arm的二进制代码。gcc本身就做得很好了......动态二进制翻译器,可以把x86应用程序动态翻译为ARM指令集,执行在ARM服务器上。估计效率可以达到70%左右......方舟中最核心的应该是支持动态二进制翻译。
可以说,华为鲲鹏社区上公布的方舟编译器是服务于华为ARM服务器的,由于ARM在服务器上的生态相对于X86差距过大,很多软件不支持ARM。而ARM服务器要推广,需要支持大量没有源代码的x86程序。这项应用能跑二进制代码,而当前二进制翻译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华为打算用动态二进制翻译来弥补ARM在服务器生态上的不足。
用二进制翻译来弥补生态问题,这种思路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当年的全美达就用二进制翻译兼容X86生态,最后被英特尔用专利诉讼拖死。ARM在智能手机领域火了之后,英特尔也用二进制翻译的做法来兼容ARM的生态,最终也是折戟沉沙。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二进制翻译会造成性能损耗,以及二进制翻译未必能够完美解决兼容问题。就性能损耗来说,在翻译之后使英特尔的CPU性能只有原来的70%,凭空损失掉30%的性能后,使英特尔的CPU在移动端上性价比和性能功耗比这两项属性上都不如ARM,同时,移动端恰恰是对功耗指标非常敏感的,这使英特尔在市场竞争中非常不利。

还有就是兼容问题,以实际体验来说,铁流好友使用过联想搭载英特尔CPU的手机,日常使用问题不大,就是个别应用会时不时闪退。猜测可能是生态兼容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而英特尔曾经面对的问题,将来华为可能都要面对。从实践上看,自己建生态才是正途,比如X86在PC和服务器的统治地位,以及ARM在智能手机上的统治地位,兼容别人的生态是投机取巧,走捷径的影响是根基不牢,结局是欲速则不达。如果没有政府输血和国企订单,在纯粹商业模式下,十有八九要悲剧。
由于鲲鹏社区上公布的方舟编译器是用在ARM服务器上的,因而铁流很疑惑为何会宣传“方舟编译器,可通过架构级优化让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24%,安卓应用流畅度可提升60%”。
业内人士告知:
那他们应该把所有的几个系统统称为方舟编译器了......手机上重点是java虚拟机,执行的是安卓的应用,主要是java代码,也有部分ar二进制代码或者库。
对此,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发文回应称,华为云鲲鹏社区“这个网站不是华为消费者BG维护的网站,此编译器好像是服务器部门用的,和我们之前和P30 一起发布的方舟编译器没有任何关系。”
综合一下看,华为云鲲鹏社区的方舟编译器和华为消费终端的方舟编译器应该不是一个东西。不过,华为消费终端的方舟编译器也是过度炒作被神话的。
华为方舟编译器是如何做到第三方应用性能提升的?目前还没有官方的回应,而流传的消息则有两种。一种是说华为针对安卓原来的编译器进行了深度的魔改实现了性能的巨大提升,一种是说华为通过将Java代码绕过虚拟机直接翻译成机器码来实现的。当然还有一种混合的说法,即华为通过将Java代码绕过虚拟机直接翻译成机器码来对原来的编译器进行了深度的魔改。针对直接将Java代码翻译成底层机器码的方法,一般认为这当然有利于提升性能,但不利于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以及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本次华为云鲲鹏社区的方舟编译器的下架事件,只不过是给被神话的方舟编译器降温挤水分而已。
另外,现在国内有一股拿开源改改就标榜自主的风气,比如此前的红芯浏览器。这种现象和以前的“汉芯”事件一样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必须说明的是,“汉”、“红”都是有一定特殊含义的,这种做法造成的伤害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产业。
铁流认为,基于开源软件做修改,就说明是某开源软件的修改版即可,比如鲲鹏社区的方舟服务器,就对就外宣传是GCC 7.3的修改版即可,不要标榜方舟编译器以免误导吃瓜群众。
类似的,华为GaussDB 数据库就标明是PostgreSQL9.2修改版,不要玩自主研发GaussDB 数据库的文字游戏。媒体在报道中出现了“外界也认为 GaussDB 内核具有超越现有开源数据库如 MySQL 与 PostgreSQL 的极致性能”,宣传上的文字游戏已经误导了不少人。
还有国内这些Linux操作系统,早期的Happy Linux、红旗Linux的叫法就挺好,把技术来龙去脉说的很清楚,现在各种麒麟OS,不了解内情的老百姓还真会被误导。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源是在技术和国外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又喜欢过度标榜自己,逐渐演变成了浮夸风。
华为鲲鹏社区方舟编译器上架后火速下架,根源是国内大环境充斥着浮夸风后翻车的结果,如果还是喜欢过分标榜自己,类似的事件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阅读全文

与华为云编译软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vd光盘存储汉子算法 浏览:757
苹果邮件无法连接服务器地址 浏览:962
phpffmpeg转码 浏览:671
长沙好玩的解压项目 浏览:144
专属学情分析报告是什么app 浏览:564
php工程部署 浏览:833
android全屏透明 浏览:737
阿里云服务器已开通怎么办 浏览:803
光遇为什么登录时服务器已满 浏览:302
PDF分析 浏览:484
h3c光纤全工半全工设置命令 浏览:143
公司法pdf下载 浏览:381
linuxmarkdown 浏览:350
华为手机怎么多选文件夹 浏览: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块指令 浏览:349
风翼app为什么进不去了 浏览:778
im4java压缩图片 浏览:362
数据查询网站源码 浏览:150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92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