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一、编译型
编译型语言:编译型语言在执行之前要先经过编译过程,编译成为一个可执行的机器语言的文件,比如exe。因为翻译只做一遍,以后都不需要翻译,所以执行效率高。
编译型语言的典型代表:C语言,C++。
编译型语言的优缺点:执行效率高,缺点是跨平台能力弱,不便调试。
二、解释型
解释型语言:解释性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进行预先编译,以文本方式存储程序代码。执行时才翻译执行。程序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遍。
代表语言:python,JavaScript。
优缺点:跨平台能力强,易于调,执行速度慢。
编译型与解释型,两者各有利弊
前者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要求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编译语言。
而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平台间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2. 计算机高级语言哪门用处最大
计算机高级语言分类
分类方法:程序的执行方式
类别: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1.编译型语言:
使用专门的编译器针对特点平台将高级语言一次性翻译成可被该平台硬件执行的机器码,并包装秤该平台可识别的可执行程序的格式,该过程叫编译Compile,可执行程序可以脱离开发环境,在特定平台独立运行。
有些程序编译结束后,还可能需要对其他目标代码进行连接,将多个目标代码模块组成最终的可执行程序。
优点:可以脱离开发环境独立运行,执行效率比较高;
缺点:可执行程序不能跨平台;
2.解释型语言:
使用解释器对源代码逐行解释成特定平台的机器码并执行,相当于把编译型语言中的编译和解释过程混合在一起同时完成。
缺点:每次执行该语言的程序都需要进行一次编译,效率低,不能脱离解释器独立运行;
优点:可实现跨平台执行;
三、计算机常见语种
常见语言
1.C语言
C语言是Dennis Ritchie在七十年代创建的,它功能更强大且与ALGOL保持更连续的继承性,而ALGOL则是COBOL和FORTRAN的结构化继承者。C语言被设计成一个比它的前辈更精巧、更简单的版本,它适于编写系统级的程序,比如操作系统。在此之前,操作系统是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而且不可移植。C语言是第一个使得系统级代码移植成为可能的编程语言。
优点:有益于编写小而快的程序。很容易与汇编语言结合。具有很高的标准化,因此其他平台上的各版本非常相似。
缺点:不容易支持面向对象技术。语法有时会非常难以理解,并造成滥用。
移植性:C语言的核心以及ANSI函数调用都具有移植性,但仅限于流程控制、内存管理和简单的文件处理。其他的东西都跟平台有关。比如说,为Windows和Mac开发可移植的程序,用户界面部分就需要用到与系统相关的函数调用。这一般意味着你必须写两次用户界面代码,不过还好有一些库可以减轻工作量。
2.C++
C++语言是具有面向对象特性的C语言的继承者。面向对象编程,或称OOP是结构化编程的下一步。OO程序由对象组成,其中的对象是数据和函数离散集合。有许多可用的对象库存在,这使得编程简单得只需要将一些程序“建筑材料”堆在一起(至少理论上是这样)。比如说,有很多的GUI和数据库的库实现为对象的集合。
优点:组织大型程序时比C语言好得多。很好的支持面向对象机制。通用数据结构,如链表和可增长的阵列组成的库减轻了由于处理低层细节的负担。
3. 高级语言按照计算机执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哪两类它们的执行方式有什么不同,请进行概要说明。
计算机高级语言按程序的执行方式可分为:编译型和解释型。
编译型的语言之使用专门的编译器、针对特定平台将某种高级语言源代码一次性“翻译”成课被该平台硬件执行的机器吗(包括机器指令和操作数),并包装成该平台所能识别的可执行性程序的格式,这个转换过程成为编译(Compile)。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性程序可以脱离开发环境,在特定的平台上独立运行。有些程序编译结束后,还可能需要对其他编译好的目标代码进行链接,级组装两个以上的目标代码模块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性程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低层次的代码复用。因为编译性欲眼十一磁性的编译成机器码,所以可以脱离开发环境独立运行,且通常运行效率较高;但要移植,则必须将源码复制到特定平台上,针对特定平台进行修改,至少重新编译。
解释型语言是指使用专门的解释其队员城西逐行解释成特定平台的机器吗并立即执行的语言,解释型语言通常不会进行整体性的编译和链接处理,解释型语言相当与把编译型语言中的编译和解释过程混合到了一起同时完成。可以认为:每次执行解释型语言的程序都需要进行一次编译,因此解释型语言的程序运行效率通常较低,而且不能脱离解释其独立运行。其优势在于跨平台容易,只需提供特定平台的解释其即可。
除此外还有一种伪编译型语言。如Visual Basic,可以成成可执行性的EXE文件,实际上这个文件中,既有程序的启动代码,也有链接解释程序的代码,而这部分代码负责启动Vsuial Basic 解释程序,再对Vsuial Basic代码进行解释并执行。
4. 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的两种工作方式(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
将它们分为两类:
1.解释类
执行方式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同声翻译”,应用程序源代码一边由相应语言的解释器“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一边执行,因此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生成可独立执行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动态地调整、修改应用程序,典型的解释型的高级语言有BASIC。
2.编译类
编译是指在应用源程序执行之前,就将程序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因此其目标程序可以脱离其语言环境独立执行,使用比较方便、效率较高。但应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须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生成新的目标文件(*.OBJ)才能执行,只有目标文件而没有源代码,修改很不方便。现在大多数的编程语言都是编译型的,例如Visual C++、Delphi等。
5. 高级语言中的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如下:
解释方式:程序运行时,取一条指令,将其转化为机器指令,再执行这条机器指令。这种方式每次运行程序时都要重新翻译整个程序,效率较低,执行速度慢,如QB,不过现在很少再用这种低效的方式的设计语言了。
编译方式:程序运行时之前,将程序的所有代码编译为机器代码,再运行这个程序。然后每次执行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执行这个翻译好的二进制文件了,这样的程序只需要翻译一次,效率明显要高很多,现在的大多数语言都是这种方式,网页中的asp.net 采用的也是这种方式。
6.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是在于翻译的时间点不同。编译型语言是在代码执行之前进行编译,生成中间代码文件。解释型语言是在运行时进行及时解释,并立即执行,当编译器以解释方式运行的时候,也称之为解释器。
计算机不能理解除任何机器语言之外的语言,所以必须把程序员所写的代码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程序。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工具,被称为翻译器。
解释型语言的特性
解释型语言效率低,每执行一次都要进行翻译。非独立性,跨平台性好编译型语言进行移植后要重新编译,相对而言解释型语言跨平台较容易。
同等条件下,编译型语言对系统的条件要求比较低,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则用编译型语言。对不同平台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通常使用解释型语言。
7. 高级语言程序有两种工作方式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
具体如下。
编译型工作过程图,编译程序功能就是把高级语言书写的源代码译成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解释型,解释程序实现高级知郑语言的三种方式解释型在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方面与编译程序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在运行时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即解释程序不产生源程序的目标程序,解释程序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部分,经语义分析后把源程序翻译成中间代码,中间代码常用逆波兰式表示。第二部分是解释部分。
高级语言(High-levelprogramminglanguage)是一种独立于机器,面向过程或对象的语言。高级语言是参照数学语言而设哪猛罩计的近似于日常会话的语言。例如,要将2个变量相李闹加并赋值给第三个变量,用高级语言表达为var3=var1+va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