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双目特征匹配的算法

双目特征匹配的算法

发布时间:2023-07-18 13:08:25

㈠ 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包含三个部分:
(1)人脸检测
面貌检测是指在动态的场景与复杂的背景中判断是否存在面像,并分离出这种面像。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①参考模板法
首先设计一个或数个标准人脸的模板,然后计算测试采集的样品与标准模板之间的匹配程度,并通过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人脸;
②人脸规则法
由于人脸具有一定的结构分布特征,所谓人脸规则的方法即提取这些特征生成相应的规则以判断测试样品是否包含人脸;
③样品学习法
这种方法即采用模式识别中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即通过对面像样品集和非面像样品集的学习产生分类器;
④肤色模型法
这种方法是依据面貌肤色在色彩空间中分布相对集中的规律来进行检测。
⑤特征子脸法
这种方法是将所有面像集合视为一个面像子空间,并基于检测样品与其在子孔间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存在面像。
值得提出的是,上述5种方法在实际检测系统中也可综合采用。
(2)人脸跟踪
面貌跟踪是指对被检测到的面貌进行动态目标跟踪。具体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或基于运动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此外,利用肤色模型跟踪也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3)人脸比对
面貌比对是对被检测到的面貌像进行身份确认或在面像库中进行目标搜索。这实际上就是说,将采样到的面像与库存的面像依次进行比对,并找出最佳的匹配对象。所以,面像的描述决定了面像识别的具体方法与性能。目前主要采用特征向量与面纹模板两种描述方法:
①特征向量法
该方法是先确定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而这些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
②面纹模板法
该方法是在库中存贮若干标准面像模板或面像器官模板,在进行比对时,将采样面像所有象素与库中所有模板采用归一化相关量度量进行匹配。此外,还有采用模式识别的自相关网络或特征与模板相结合的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实际为“局部人体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这种算法是利用人体面部各器官及特征部位的方法。如对应几何关系多数据形成识别参数与数据库中所有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判断与确认。一般要求判断时间低于1秒。 一般分三步:
(1)首先建立人脸的面像档案。即用摄像机采集单位人员的人脸的面像文件或取他们的照片形成面像文件,并将这些面像文件生成面纹(Faceprint)编码贮存起来。
(2)获取当前的人体面像。即用摄像机捕捉的当前出入人员的面像,或取照片输入,并将当前的面像文件生成面纹编码。
(3)用当前的面纹编码与档案库存的比对。即将当前的面像的面纹编码与档案库存中的面纹编码进行检索比对。上述的“面纹编码”方式是根据人脸脸部的本质特征和开头来工作的。这种面纹编码可以抵抗光线、皮肤色调、面部毛发、发型、眼镜、表情和姿态的变化,具有强大的可靠性,从而使它可以从百万人中精确地辩认出某个人。人脸的识别过程,利用普通的图像处理设备就能自动、连续、实时地完成。

㈡ 计算机视觉算法工程师笔试主要什么内容

你好,领学网为你解答:
计算机视觉部分:
1、考察特征点匹配算法,输入两幅图像中的特征点对,输出匹配的特征点对,(128维描述子)距离计算函数已给出无需考虑复杂度。编写伪代码,分析算法复杂度;
2、考察图像旋转。左边图像时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像(有黑边),右边为正常图像。已知两幅图像都为WxH,以及左图像与四边的切点A1A2A3A4,设计旋转算法使左图像变换矫正成右图像,编写伪代码,分析算法复杂度及优缺点;
3、主要考察双目视觉中的标定知识。给出了双目视觉的成像原理图及相关定理和表达。第一小题,需要证明x'Fx=0 x'x为左右图像中的匹配点对,并要求给出F矩阵的秩;第二小题要求推导出最少可由多少对左右图像中匹配点可以推导出F矩阵;
4、要求写出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在无人飞行器中的3个重要应用。给出理由和解决方案并分析。
图像处理部分:
1、主要考察一维中值滤波,退化为区间滤波 编写伪代码,分析算法复杂度;
2、主要考察二维中值滤波,编写伪代码,分析算法复杂度;
3、如何去除脉冲噪声,图像中有大量随机产生的255和0噪声;
4、考察加权中值滤波公式推导以及一维加权中值滤波
控制部分:
对象举例均为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各题目要求设计控制器,给出控制率,还有观测方案设计等等;有一题比较简单就是说明PID的各部分含义以及如何调节。
希望帮到你!

㈢ 双目视觉测距原理

单目测距原理:

先通过图像匹配进行目标识别(各种车型、行人、物体等),再通过目标在图像中的大小去估算目标距离。这就要求在估算距离之前首先对目标进行准确识别,是汽车还是行人,是货车、SUV还是小轿车。准确识别是准确估算距离的第一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建立并不断维护一个庞大的样本特征数据库,保证这个数据库包含待识别目标的全部特征数据。比如在一些特殊地区,为了专门检测大型动物,必须先行建立大型动物的数据库;而对于另外某些区域存在一些非常规车型,也要先将这些车型的特征数据加入到数据库中。如果缺乏待识别目标的特征数据,就会导致系统无法对这些车型、物体、障碍物进行识别,从而也就无法准确估算这些目标的距离。

单/双目方案的优点与难点

从上面的介绍,单目系统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对计算资源的要求不高,系统结构相对简单;缺点是:(1)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一个庞大的样本数据库,才能保证系统达到较高的识别率;(2)无法对非标准障碍物进行判断;(3)距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测量,准确度较低。

双目检测原理:

通过对两幅图像视差的计算,直接对前方景物(图像所拍摄到的范围)进行距离测量,而无需判断前方出现的是什么类型的障碍物。所以对于任何类型的障碍物,都能根据距离信息的变化,进行必要的预警或制动。双目摄像头的原理与人眼相似。人眼能够感知物体的远近,是由于两只眼睛对同一个物体呈现的图像存在差异,也称“视差”。物体距离越远,视差越小;反之,视差越大。视差的大小对应着物体与眼睛之间距离的远近,这也是3D电影能够使人有立体层次感知的原因。

上图中的人和椰子树,人在前,椰子树在后,最下方是双目相机中的成像。其中,右侧相机成像中人在树的左侧,左侧相机成像中人在树的右侧,这是因为双目的角度不一样。再通过对比两幅图像就可以知道人眼观察树的时候视差小,而观察人时视差大。因为树的距离远,人的距离近。这就是双目三角测距的原理。双目系统对目标物体距离感知是一种绝对的测量,而非估算。

理想双目相机成像模型

根据三角形相似定律:

根据上述推导,要求得空间点P离相机的距离(深度)z,必须知道:
1、相机焦距f,左右相机基线b(可以通过先验信息或者相机标定得到)。
2、视差 :,即左相机像素点(xl, yl)和右相机中对应点(xr, yr)的关系,这是双目视觉的核心问题。

重点来看一下视差(disparity),视差是同一个空间点在两个相机成像中对应的x坐标的差值,它可以通过编码成灰度图来反映出距离的远近,离镜头越近的灰度越亮;

极线约束

对于左图中的一个像素点,如何确定该点在右图中的位置?需要在整个图像中地毯式搜索吗?当然不用,此时需要用到极线约束。

如上图所示。O1,O2是两个相机,P是空间中的一个点,P和两个相机中心点O1、O2形成了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平面PO1O2,称为极平面(Epipolar plane)。极平面和两幅图像相交于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称为极线(Epipolar line)。

P在相机O1中的成像点是P1,在相机O2中的成像点是P2,但是P的位置是未知的。我们的目标是:对于左图的P1点,寻找它在右图中的对应点P2,这样就能确定P点的空间位置。

极线约束(Epipolar Constraint)是指当空间点在两幅图像上分别成像时,已知左图投影点p1,那么对应右图投影点p2一定在相对于p1的极线上,这样可以极大的缩小匹配范围。即P2一定在对应极线上,所以只需要沿着极线搜索便可以找到P1的对应点P2。

㈣ 机器视觉算法有哪些

机器视觉算法基本步骤;
1、图像数据解码
2、图像特征提取
3、识别图像中目标。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
简单说来,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
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现在做视觉检测的公司比较多,国内国外都有,许多视觉算是很好的。
能提供完整的机器视觉软件解决方案,也可以为客户提供算法级的定制,覆盖所有的工业应用领域,适用范围比较广。机器视觉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因为计算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处理更复杂的视觉算法;其实好多的东西,包括现在流行的GPS,最早都是外国的公司在做,程序都是中国人在做外包;
光机电的应用我个人觉得已经很成熟了,不会再有新东西。

㈤ sift算法是什么

Sift算法是David Lowe于1999年提出的局部特征描述子,并于2004年进行了更深入的发展和完善。Sift特征匹配算法可以处理两幅图像之间发生平移、旋转、仿射变换情况下的匹配问题,具有很强的匹配能力。

这一算法的灵感也十分的直观,人眼观测两张图片是否匹配时会注意到其中的典型区域(特征点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特征点区域提取过程,再对所提取到的区域进行描述就可以实现特征匹配了。

sift算法的应用

SIFT算法目前在军事、工业和民用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其应用已经渗透了很多领域,典型的应用如下:物体识别;机器人定位与导航;图像拼接;三维建模;手势识别;视频跟踪;笔记鉴定;指纹与人脸识别;犯罪现场特征提取。

㈥ matlab双目测距中怎样把摄像机标定后的内外参数和视差图结合起来计算深度距离

你用的是双面立体相机配置吗?如果是,你需要标定左右两个相机的内部参数,即焦距,像素物理尺寸,还有两个相机间的三维平移,旋转量。如果你不做三维重建的话,就不需要得到外部参数。得到相机内部参数,就可以矫正左右两幅图像对,然后使用立体匹配算法得到目标的视差图像,然后用你得到的,fc,cc参数,用三角法则计算出目标点到相机平面的距离。三角法则:z=f*b/d。f是焦距,b是两相机间的横向距离,d是立体匹配得到的视差值,即目标像素点在左右两相机平面x方向的坐标差值。

阅读全文

与双目特征匹配的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vd光盘存储汉子算法 浏览:757
苹果邮件无法连接服务器地址 浏览:962
phpffmpeg转码 浏览:671
长沙好玩的解压项目 浏览:142
专属学情分析报告是什么app 浏览:564
php工程部署 浏览:833
android全屏透明 浏览:732
阿里云服务器已开通怎么办 浏览:803
光遇为什么登录时服务器已满 浏览:302
PDF分析 浏览:484
h3c光纤全工半全工设置命令 浏览:141
公司法pdf下载 浏览:381
linuxmarkdown 浏览:350
华为手机怎么多选文件夹 浏览: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块指令 浏览:349
风翼app为什么进不去了 浏览:778
im4java压缩图片 浏览:362
数据查询网站源码 浏览:150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92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