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安卓手机很多方面都超过苹果手机了,为什么还有人用苹果
安卓一直在进步,但这方面一直没超过苹果 !
在当今的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手机卡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安卓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手机会出现卡顿的问题。但为什么苹果手机就不会卡呢?
尽管为了提高运行速度,安卓手机已实施了加强管理和恢复权限两项主要措施。但如果要看手机的使用时间,苹果仍领先于安卓。尽管存储芯片提高了安卓手机的流畅度,但最终还是输给了iPhone。
第一、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领先于安卓旗舰芯片超过一年,尤其是在性能方面。
第二个原因是苹果的手机系统更好。就iOS而言,尽管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iOS系统,但它在口碑上一直领先于安卓系统。
但但系统而言, ios永远都是安卓系统超越不了的!
用户选择Android手机还是iPhone手机,是 用户需求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而已。
现在主流的智能手机所运行的几乎只有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两大阵营,这两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能将之前曾雄霸天下的塞班系统斩于马下,更令PC操作系统巨头微软所推出的Windows Phone系统黯然退场,其优点肯定是受用户所喜欢的。
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由于其免费、开源,在全球被众多手机厂商所使用。基于其开源的特性,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家修改定制后的特色系统,其中以小米MIUI、华为EMUI等应用最广。
*2014年安卓设备的碎片化示意图
Android手机由于其外形设计缤纷多样,定制系统更符合国内用户使用习惯渐渐被用户所接受,但是其太过碎片化的分布、权限管理不严、APP下载渠道泛滥等等缺点也让部分用户头疼不已,往往用户手中的Android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卡顿现象。
以华为为代表的Android手机厂商近几年来在拍照质量、机身制造工艺、产品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用户带来了更舒服的使用体验,这也是很多用户选择Android手机的原因。
而iPhone手机自诞生之初,便迅速引领了手机行业的潮流和发展方向。电容式触摸屏、指纹识别、FACE ID、3D Touch等等新技术无不出自于iPhone手机,除此之外,iPhone所搭载的iOS系统以完全封闭的软件生态为用户构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用户无需过分关注软、硬件背后的参数、设置等,iOS只将最简单、最方便的操作带给用户,其它无需用户关心的全部对用户封闭不可及。
正因为此,iPhone手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无不被iPhone手机这种傻瓜化的操作、安全可信的app获取渠道、严格苛刻的权限管理所折服,不用担心误点链接后台自动下载、安装app,不会受到app推送的大堆广告所骚扰。
有一句至理名言,存在即是合理的。有用户为了获得足够的手机可控性而选择开放的Android手机,也有用户图简单、省事、安心选择封闭生态的iPhone手机,每个人的使用需求是不同的,但自己用的顺手、舒服应该是用户共同所追求的。
所以,即使现在Android手机越来越好,仍然还是有很多用户选择iPhone手机就一点也不奇怪,诚如莎翁所言,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无法要求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拥有相同的观点,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也正是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
如果把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比作是两位美人,那 安卓是一位身家千万,只会花钱买名牌包,爱撒泼的美女;而苹果手机是一位身家过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蕙质兰心的美人 。你会喜欢谁?
潜望式变焦镜头,120Hz ,甚至180Hz 采样屏幕,线性马达,双扬声器 等等,反正手机上能有的,几乎都来一遍。结果就是今年的5G手机,价格动不动就4000起步了。
2020年,是5G手机的逐鹿之年,华为,小米,Vivo, OPPO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想在5G开局之年,都想首战告捷, 结果手机搞成了一个硬件杂货铺。
而对于苹果,现金储备1.56万亿,如此有钱的苹果,是没钱把苹果的硬件高配吗?当然不是! 苹果更注重的是苹果的内在。 IOS的封闭性,IOS设计中处处体现的设计美学, 都让果粉们爱不释手。
当然安卓发布了安卓11Beta版,也要学苹果搞封闭。 这位“美人”,终于肯读书,练琴了,这是好事。但能否也成为“蕙质兰心”的清纯美女,只能拭目以待了。
单说小米刚发布的 红米K30极速版 , 跟红米K30最大的差异就是CPU性能的提升,这或许是小米临时为了跟谁干仗才出的,买红米K30的说不定已经哭晕在厕所,你说能爱安卓手机吗?
安卓手机靠价格,靠差异性,拉拢消费者,或许自己也没信心,只靠内在美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安卓超过苹果的就两点,信号,外观。其他的被苹果按在地上摩擦
想用什么牌子的手机那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国产品牌把质量做好了就一定会有人使用的 没必要天天讲哪个部分超过了人家 找出不足勇于创新才是真正的强大!
安卓已经很好,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用苹果,经过大数据统计,现在还在用苹果的人估计是一时间脱离不了它的服务,他们手机电脑手表都是苹果,无法脱离其中一个,因为id云储存有资料,换个说法就是生态链已经形成,无法一时间脱离。有的就是纯属喜欢这个牌子,发个说说带个iPhone尾巴很牛逼呀,牌子有面子,女人多数用苹果,虚荣心太强,还有玩 游戏 的人,大多数喜欢用这个玩。谈谈别的吧,关于两个系统,好不好这个问题也是争论了好久的,安卓与iOS之争,苹果归根结底是因为系统的流畅性而出名,安卓机早期是毁在系统的臃肿卡顿,造就了现在的口碑。苹果的系统iOS与安卓系统构架不同,app运行模式也不同,前者不容易卡顿,后者容易卡顿。客观的说,目前确实是苹果系统流畅性好,但是功能性不好,很多软件不支持苹果的。安卓系统开源给了我们很多自定义设置,满足很多人的需求,发展到目前位置,一机双系统,软件分身,满足了很多商务人士的需求。直到这两年安卓内核版本9以后,流畅性也很不错了,加上处理器的强大,比如高通的835-845-855-865以及华为的麒麟980-990,非常流畅,电池续航也出色,快充一个小时不到充满,通话录音,能说的太多了,目前来说,安卓已经不同往日,这里不谈爱国不爱国,安卓也是外国系统,但是建议还是放心选安卓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安卓有什么地方超越了iPhone,还有什么地方不足。
安卓手机的优势
iPhone的优势
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买一台手机最大的要求就是用起来舒心、放心、省心、不卡。这几点最最简单的要求,可以说除了手机电池、和信号以外在绝大多数正常使用的环境下,iPhone的隐私保护、系统生态。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用上了就无法割舍
从近代的智能手机发展史来看,安卓跟苹果的初期是苹果手机最好用,安卓当时真的太难用了,碎片化太严重了,系统又难更新,到后来国产厂商对安卓系统的优化定制,加入了很多自家的交互体验,定制了漂亮而又好用的UI 设计,慢慢地到现在来说安卓的交互体验,确实比苹果的要好。
有一部分用户呢,早期就用苹果产品了,所以一直用到现在,因为他习惯了苹果的生态链和操作习惯。
我早期也是用安卓手机的不为什么,就因为便宜,慢慢地,随着国产的安卓定制操作系统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之后体验也大大的提升了,但是永远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稳定性做得没有苹果的好,不管是多少钱的手机,他都会有时候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卡顿或者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是windows系统一样,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就会蓝屏一个道理。
这个是先天不足造成的,本来安卓系统跟iOS系统的底层就不一样,所以后天要用很高的性能,很高的硬件去支持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发生。
不过,在国产厂商的系统定制方面做到了极致,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互联网思维,交互体验,手势操作等等等等,非常的好用,特别是现在的全面屏手机,简直把安卓手机定制到了巅峰。
举个例子吧。
微信的语音电话别人打过来的时候,安卓是可以直接点接听的,苹果手机则需要先解锁,然后进入微信,再点接听,是非常麻烦的,非常不人性化的,或许他这么做是为了安全性,可是安卓做得那么人性化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不安全事件。
还有安卓的系统可以支持应用分身,隐私模式等等,非常好用的一些定制功能。苹果手机咋没有这些功能,所以有两个微信的朋友们,用苹果的话就必须要用两台手机,这样是不是太不方便了呢?
还有现在手机做得越来越大,和安卓手机已经改了以前的操作习惯换了新的手势操作非常的方便好用,则苹果手机的返回键,永远都是在左上角,有些应用能从左边向右边滑返回上一层,这样还好,有些应用他不能这么操作,只能点左上角返回,那这样的手势操作是不是很吃力呢?我刚刚换iPhone全面屏手机的时候,之前已经习惯了安卓全面屏手机的操作,换过来iPhone之后呢,这个返回功能,我真的要崩溃了,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所以说吐槽苹果手机的点这么多,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去用苹果手机呢?
刚刚我也提到过,有些他刚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就已经是用苹果手机的,所以这些用户大部分都一直在习惯用苹果手机。而有些半路上车的用户呢,可能是因为他的圈子里面大部分的人都是用苹果手机,或者是工作的同事都是用苹果手机,大家互相传文件的时候非常的方便,因为苹果有一个隔空投送的功能,是目前无线传输中最好用的一个功能了。没用过这个功能的用户可能会体验不到那一种快感用过之后呢,可能就会上车了,就下不了车了。
还有苹果系统的稳定性,流畅性,虽然他很多交互体验不是很出色,但是它可以确保用户的使用流畅,稳定以及干净安全。
单单用一台iPhone手机是很难体现出苹果的生态链的,有些朋友他会有苹果的电脑,苹果的平板,苹果的手机,苹果的手表等等等等,各方面的产品就形成了一个生态链,自家产品的互动性非常高,所以他们很难下车了。
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还一直用苹果手机,那是因为他有坑,有些人就会越陷越深,这有些人已经爬出来了。
而现在苹果将某一部分产品降低价格之后,又会引起一部分的用户去入坑,因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而你得到了,你才知道你已经后悔莫及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体验感受,一些个人的看法,不认同的朋友不要喷我哦。
我还在用15年的6sp,而且完全不卡!还需要说什么吗?
我不崇尚啥品牌,之前用小米,现在用苹果,用苹果的理由:小屏,系统干净不卡
㈡ 个人私有云存储哪个好
个人私有云存储推荐:
1、可道云
可道云是一款可以像Windows操作一样的企业网盘,云端文档管理,在企业网盘内也可以像在电脑上操作一般熟悉而流畅,熟悉框选、拖拽、快捷键,从来没有这么简单方便。可道云拥有专业的在线编辑器,堪比本地编辑器的强大功能,直接在云端进行编辑、保存,随时随地进行站点管理。
㈢ 国内较好的分布式云存储产品有哪些
分布式存储应用十分广泛,在云计算领域十分常见。因为业务特点和自身实力和资源等综合原因,很多大型的云计算厂商都会选择自主开发或二次开发分布式存储系统,这些厂商本身的产品性能也会比较稳定,在此我列举一下这些厂商。
1. 公有云方面:阿里云的盘古和腾讯的PaxosStore,这两个存储系统分别支撑了大多数阿里云和腾讯系产品的存储和计算。
2. 私有云方面:国外的有VMware的vSAN,谷歌的Google Megastore等;国内的有新华三的ONEStor、华为的FusionStorage、云宏的WinStore等。
在这里特别提一下云宏的WinStore存储,他们的产品在金融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除了自主研发的虚拟化平台,他们也特别提到这个存储技术,WinStore是他们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使得他们的产品在数据存储安全性和容灾性能上有优势。
㈣ 【Minio】基于AWS S3协议搭建个人云存储服务
在2007年,GlusterFS演变为大型分布式存储方案后,任何配备合适硬件的公司,单位都可以利用个做分布式的流媒体,数据分析。在2011年,Red Hat收购了GlusterFS.
Minio是GlusterFS创始人之一Anand Babu Periasamy发野芹族布新的开源项目。Minio兼容Amason的S3分布式对象存储项目,采用Golang实现,客户端支持java,python,Javacript, Golang语言。
Minio 提供对象存颂弊储服务,兼容了 AWS S3 存储协议,用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存。非结构化对象,比如图像,音、视频,日志文件,备份镜像…等等管理不方便,不定长,大小变化大、类型多,云端的访问复杂,minio就是来解决这种场景的。非结构化的文件从数KB到5TB都能很好的支持。开源并且用 Go 语言开发,有web操作界面,我们可以用它来搭建兼容S3协议的存储云服务。
Minio可以做为云存储的解决方案用来保存海量的图片,视频,文档。由于采用Golang实现,服务端可以工作在Windows,linux, OS X和FreeBSD上。配置简单,基本是复制可执行程序,单行命令可以运行起来。
官网: https://minio.io
那么,如何自己搭建一个私有的S3存储云服务呢?
官方的话是首大推荐用Docker来搞,我们先用普通的二进制文件来直接解决了!
######################################################################################
# mkdir /data/aws_s3
# wget https://dl.minio.io/server/minio/release/linux-amd64/minio
# mv minio /usr/local/bin/
# chmod 755 /usr/local/bin/minio
# minio server /data/aws_s3
#############################################################
Created minio configuration file successfully at /root/.minio
Endpoint: http://10.5.10.89:9000 http://127.0.0.1:9000 http://172.17.0.1:9000
AccessKey: U3XLU4IMXY3IDKHU268F
SecretKey: /
Region: us-east-1
SQS ARNs:
Browser Access:
http://10.5.10.89:9000 http://127.0.0.1:9000 http://172.17.0.1:9000
Command-line Access: https://docs.minio.io/docs/minio-client-quickstart-guide
################################################################
$ mc config host add myminio http://10.5.10.89:9000 U3XLU4IMXY3IDKHU268F /
Object API (Amazon S3 compatible):
Go: https://docs.minio.io/docs/golang-client-quickstart-guide
Java: https://docs.minio.io/docs/java-client-quickstart-guide
Python: https://docs.minio.io/docs/python-client-quickstart-guide
JavaScript: https://docs.minio.io/docs/javascript-client-quickstart-guide
Drive Capacity: 8.3 GiB Free, 9.1 GiB Total
##############################################################
我们就成功启动了minio的s3服务,默认端口9000,可以通过网页访问:
http://10.5.10.89:9000
http://127.0.0.1:9000
http://172.17.0.1:9000
注意 :第一次打开时候需要填写AccessKey和SecretKey才能进入,我们上面启动服务的时候,已经看到屏幕有输出:
AccessKey: U3XLU4IMXY3IDKHU268F
SecretKey:
把这两个Key填入,就能顺利进入,进入后展开页面如下:
这就是我们的S3云存储的管理页面了,看着是不是和七牛什么的提供云存储的产品页面挺像的,大家都是基于S3协议开发的!
上传个文件试试:
点击右下角的红色小加号按钮,弹出的菜单选择”create bucket”则会创建一个桶,输入名字”test”
点击刚才那个红色小加号按钮,这次选择”Upload file”上传文件,给这个桶上传了一个叫login.txt的文本文档
此时页面如下: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文件已经上传,要访问这个文件,可以点击文件右侧的三个点的按钮,选择分享就可以得到一个外链,在浏览器中访问这个外链就可以直接访问文件。
那么文件到底被存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启动命令中其实指定了工作路径/data/aws_s3/,所以到服务器这个目录下看看:
# ls /data/aws_s3/
test
# ls /data/aws_s3/test/
login.txt
桶名称test是一个目录,其下就有上传的login.txt文件。
如果想指定ip和端口,可以这样写:
# minio server /data/aws_s3 --address=0.0.0.0:9000
如果想让服务在后台运行:
# nohup minio server /data/aws_s3 --address=0.0.0.0:443 &
[1] 19882
// nohup: 忽略输入并把输出追加到启动命令的当前目录下的 "nohup.out"文件
minio可以用来搭建分布式存储系统 GlusterFS,这样就成了真正的云存储了,有时间再研究下把它从现在的单机测试,变成一朵存储云!
minio官网: https://minio.io
minio官方文档: https://docs.minio.io/docs/minio-docker-quickstart-guide
minio github主页: https://github.com/minio/minio
㈤ 公有云存储和私有云存储有何不同,如何搭建云存储
公有云存储相对于私有云存储有一定的风险;比如服务商因为自身原因停止服务,此前像金山、华为、网络大大小小等几十家公司都有提供免费的公有云存储服务,但是现在还有活着而且完全免费的持续此业务的公司已经仅有几个。大量的公有云存储都关闭了。如果你的核心业务都放在公有云上,一旦服务商停止运营你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再则放在公有云上也有一定数据泄漏风险,对于核心数据毕竟放在外面的服务器还是不放心的,比如黑客入侵、服务端管理人员内部员工的非法盗取等有可能使你的数据流出。
现在比较好的方案是在企业内部搭建私有云存储。这方面有开源的,也是闭源商业化的。架设在内网可以结合企业自己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分组、分部门进行文件的管理、云盘的划分。私有云存储更适与企业业务相结合,把数据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更安心。
私有云存储的特点:
基于互联网公有云存储后台架构设计,扩展性强,性能稳定,能够支持百万以上用户并发访问;
和信云存储具备目录共享、文件历史版本恢复、文件秒传的领先文件管理技术;
和信云存储还提供目录共享、文件历史版本恢复、文件外链、目录操作历史等特色功能,同时,提供API文档与外部接口,可与企业现有IT系统无缝整合;
支持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允许采用NAS和iSCSI等IP存储设备或SCSI、SAS等设备;
提供完善的管理后台,包括系统是否开放注册、Logo修改、用户管理、文件管理、用户统计、文件统计等操作。
㈥ 如何建立单位内部云存储服务器
看云存储的需求,是做云盘,做大文件存储,小文件存储,或者块读写等等。
开源系统就不少,自己建的话,省钱就用开源。
OpenStack里面有Swift,是一个对象存储,适合于存放比较小的,以对象为单位的文件。
SeaFile开源云存储系统平台是由国人开发的新一代的开源云存储系统软件,SeaFile提供丰富的文件同步和管理功能,搭个网盘是比较方便的。
还有GlusterFS,是一个集群的文件系统,支持 PB 级的数据量。
Ceph,分布式文件系统,支持作为块设备进行读写访问。
按照教程来,搭建起来不难。当然,要深入使用,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各种坑,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的。
我们就是选择的Swift,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文档管理系统。
㈦ 云存储架构分哪些层次,各自实现了什么功能
(1)存储层
云存储系统对外提供多种不同的存储服务,各种服务的数据统一存放在云存储系统中,形成一个海量数据池。从大多数网络服务后台数据组织方式来看,传统基于单服务器的数据组织难以满足广域网多用户条件下的吞吐性能和存储容量需求;基于P2P架构的数据组织需要庞大的节点数量和复杂编码算法保证数据可靠性。相比而言,基于多存储服务器的数据组织方法能够更好满足在线存储服务的应用需求,在用户规模较大时,构建分布式数据中心能够为不同地理区域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云存储的存储层将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互连起来,实现海量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实现对存储设备的集中管理、状态监控以及容量的动态扩展,实质是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2)基础管理层
云存储系统架构中的基础管理层为上层提供不同服务间公共管理的统一视图。通过设计统一的用户管理、安全管理、副本管理及策略管理等公共数据管理功能,将底层存储与上层应用无缝衔接起来,实现多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以更好的性能对外提供多种服务。
(3)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平台中可以灵活扩展的、直接面向用户的部分。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应用接口,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数据存储服务、空间租赁服务、公共资源服务、多用户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备份服务等。
(4)访问层
通过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一台联网的终端设备,按照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平台,享受云存储服务。
2云存储技术的优势
作为新兴的存储技术,与传统的购买存储设备和部署存储软件相比,云存储方式存在以下优点:
(1)成本低、见效快
传统的购买存储设备或软件定制方式下,企业根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硬件设备、搭建平台。软件开发则经过漫长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调研、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这一过程。往往在软件开发完成以后,业务需求发生变化,不得不对软件进行返工,不仅影响质量,提高成本,更是延误了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低水平重复投资以及企业内部周期性、高成本的技术升级。在云存储方式下,企业除了配置必要的终端设备接收存储服务外,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来搭建平台。企业只需按用户数分期租用服务,规避了一次性投资的风险,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对于选定的服务,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既方便又快捷。
(2)易于管理
传统方式下,企业需要配备专业的IT人员进行系统的维护,由此带来技术和资金成本。云存储模式下,维护工作以及系统的更新升级都由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完成,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最新最专业的服务。
(3)方式灵活
传统的购买和定制模式下,一旦完成资金的一次性投入,系统无法在后续使用中动态调整。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落后的硬件平台难以处置;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软件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甚至重构来与之相适应,导致维护成本高昂,很容易发展到不可控的程度。而云存储方式一般按照客户数、使用时间、服务项目进行收费。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变化、人员增减、资金承受能力,随时调整其租用服务方式,真正做到“按需使用”。
3云存储技术趋势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拓展,CDN内容分发、P2P、数据压缩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完善,云存储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以“用户创造内容”和“分享”为精神的Web2.0推动了全网域用户对在线服务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