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计算器发展历史
1、原始发展
计算器是最早的计算工具,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
还有古希腊人的安提凯希拉装置,中国的算盘等。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
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
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相同。
2、近代发展
早期的计算器为纯手动式,如算盘、算筹等。算盘通常是以滑动的珠子制成。在西方,算盘在印度阿拉伯数字流行前使用了数个世纪,且在近代中国的记帐与商务上仍广泛使用。
后来出现机械计算器。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计圆柱型对数算尺。
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器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Pascaline)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
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
1694年,莱布尼兹(Leibniz)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19世纪,巴贝奇将计算工具的概念更往前推,试图创建第一个可编程式计算器,但他建造的机器太重了,因而无法操作。20世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被吸纳进计算器制程。
最初的微处理器是Intel于1971年为日本名为Busicom(ビジコン)的计算器公司生产的,1972年惠普推出第一款掌上科学计算器HP-35。
(1)艳编译局扩展阅读:
最早的计算器就是中国古代叫算筹(也叫做筹策)的计算工具,算筹到底发明于何时目前已经无法考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算筹就非常普遍了。
据说在唐代发明的算盘,是由算筹演变而来的,这种珠算盘到元代已在全国普遍应用,明代吴敬着的《算法大全》中就有了算盘这一名称,明后传到日本、朝鲜、印度、美国等地。
开方使用说明:
1、使用在线开方计算器在线计算可进行加(+)、减(-)、乘(*)、除(/)、开方(sqrt)、百分数(%)、倒数(1/x)等算术计算。
2、计算时可使用鼠标点击按钮进行操作,也可在键盘上通过按键进行操作。
3、如果按错可用(Backspace)键消去一次数值,再重新输入正确的数字。
4、直接输入数字后,按下乘号将它变为乘数,在不输入被乘数的情况下直接按(=)或(Enter)键,就是该数字的二次方值。
5、按下(+/-)键可改变在线开方计算器数字的正负值。
6、当输入数字并决定运算符号后,按下(%)键会将结果变为百分比运算。如:17+28(%)=17%+28%,1-90(%)=100%-90%。
7、部分标准型具备数字存储功能,它包括四个按键:MRC、M-、M+、MU。键入数字后,按M+将数字读入内存。
此后无论进行多少步运算,只要按一次MRC即可读取先前存储的数字,按下M-则把该数字从内存中删除,或者按二次MRC。MU则为利率计算,使用方法不详。
8、在线“科学型”用于进行统计计算和科学计算,还可以用于进行不同进制数的转换。
9、在线开方计算器在线计算数制转换:可进行二进制(快捷键 T )、八进制(快捷键 R )、十进制(快捷键 W )、十六进制(快捷键 Q )整数的相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