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linux系统内核编译教程交流

linux系统内核编译教程交流

发布时间:2023-09-19 06:59:09

‘壹’ 如何编译linux内核

编译linux内核步骤:
1、安装内核
如果内核已经安装(/usr/src/目录有linux子目录),跳过。如果没有安装,在光驱中放入linux安装光盘,找到kernel-source-2.xx.xx.rpm文件(xx代表数字,表示内核的版本号),比如RedHat linux的RPMS目录是/RedHat/RPMS/目录,然后使用命令rpm -ivh kernel-source-2.xx.xx.rpm安装内核。如果没有安装盘,可以去各linux厂家站点或者www.kernel.org下载。
2、清除从前编译内核时残留的.o 文件和不必要的关联
cd /usr/src/linux
make mrproper
3、配置内核,修改相关参数,请参考其他资料
在图形界面下,make xconfig;字符界面下,make menuconfig。在内核配置菜单中正确设置个内核选项,保存退出
4、正确设置关联文件
make dep
5、编译内核
对于大内核(比如需要SCSI支持),make bzImage
对于小内核,make zImage
6、编译模块
make moles
7、安装模块
make moles_install
8、使用新内核
把/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录内新生成的内核文件bzImage/zImage拷贝到/boot目录,然后修改/etc/lilo.conf文件,加一个启动选项,使用新内核bzImage/zImage启动。格式如下: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50
linear
default=linux-new ### 告诉lilo缺省使用新内核启动linux ###
append="mem=256M"
image=/boot/vmlinuz-2.2.14-5.0
label=linux
read-only
root=/dev/hda5
image=/boot/bzImage(zImage)
label=linux-new
read-only
root=/dev/hda5
保留旧有的启动选项可以保证新内核不能引导的情况,还可以进入linux进行其他操作。保存退出后,不要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步,运行/sbin/lilo,使修改生效。
9、重新生成ram磁盘
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没有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略过。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使用mkinitrd initrd-内核版本号,内核版本号命令重新生成ram磁盘文件,例如我的Redhat 6.2:
mkinitrd initrd-2.2.14-5.0 2.2.14-5.0
之后把/etc/lilo.conf中的initrd指向新生成的initrd-2.2.14-5.0文件:
initrd=/boot/initrd-2.2.14-5.0
ram磁盘能使系统性能尽可能的优化,具体参考/usr/src/linux/Documents/initrd.txt文件
10、重新启动,OK!

‘贰’ Linux内核配置与编译相关流程

linux内核配置与编译相关流程1、清除临时文件、中间文件和配置文件
make
clean
不删除配置文件。
make
mrproper
make
distclean
删除编辑的backup文件、补丁文件等2、确定目标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情况,比如CPU的类型,网卡的型号,所需要支持的网络协议。3、使用命令配置内核
make
config
基于文本模式的交互配置。
make
menuconfig
基于文本模式的菜单配置。
make
oldconfig
使用已有的配置文件(.config),但是会询问新增的配置选项。
make
xconfig
图形化的配置(需要安装图形化系统)。4、编译内核
make
zImage
make
bzImage
区别:在X86平台上,zImage只能用于小雨512k内核。如果需要获取详细编译信息,则在后面加上V=1.
编译好的内核位于arch/<cpu>/boot/目录下。
5、编译内核模块
make
moes
6、安装内核模块
make
moes_install
将编译好的内核模块从内核源代码目录到/lib/moes下。7、制作
init
ramdisk
mkinitrd
$initrd-$version
-$version内核安装(X86)1、cp
arch/X86/boot/bzImage
/boot/vmliuz
-$version2、cp
$initrd
/boot/3、修改etc/grub.conf

/etc/lilo.conf$version为所编译的内核版本号。

‘叁’ 如何编译linux的x86内核

Gcc编译器, Linux-2.6.29内核

步骤:

(一):清除临时文件,中间文件和配置文件等(刚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文件这步可省略)。

make clean

删除大多数的由编译生成的文件、但会保留内核的配置文件.config。

make mrproper

删除所有的编译生成的文件,还有内核配置文件,再加上各种备份文件。

make distclean

mrproper删除的文件,加上编辑备份文件和一些补丁文件。

(二)选择参考配置文件

使用正在运行的内核配置文件作为参考配制文件,该配置文件在/boot目录下,使用命令

cp /boot/config-2.6.18-53.el5 .config。

(三)配置内核

配置内核有如下命令:

make config:基于文件模式的交互式配置(也就是一问一答)。

make menuconfig:基于文本模式的菜单式配置(强烈推荐)。

make oldconfig:使用已有的配置文件(.config)但是会询问新增的配置选项。

make xconfig:图形化配置(需要安装图形化系统)。

make menuconfig是最为常用的内核配置方式,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方向键在各选项间移动;

2、使用“Enter”键进入下一层选单;每个选项上的高亮字母是键盘快捷方式,使用它可以快速地到达想要设置的选单项。

3、在括号中按“y”将这个项目编译进内核中,按“m”编译为模块,按“n”为不选择(按空格键也可在编译进内核、编译为模块和不编译三者间进行切换),按“h”将显示这个选项的帮助信息,按“Esc”键将返回到上层选单。

内核配置通常在一个已有的配置文件基础上,通过修改得到新的配置文件Linux内核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内核配置文件,位于Arch/$cpu/configs

注意:要运行make menuconfig的界面需要调整终端的窗口大小,至少为80*19。

(四)编译内核

(1):make zImage

(2):make bzImage

区别:在X86平台,在zImage只能用于小于512Kd的内核(注意是X86平台)

如需获取详细编译信息,可使用:

make zImage V=1

make bzImage V=1

编译好的内核位于arch/<cpu>/boot目录下

(五)编译内核模块

使用命令make moles

内核模块编译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1~2小时的时间。这些模块源于使用命令make menuconfig启动的菜单型配置界面中选择<m>的项。

(六)安装内核模块

使用命令:make moles_install,完成安装后,编译好的内核模块会从内核源代码目录拷贝至/lib/moles/2.6.29目录下。

(七)制作init ramdisk

使用cd跳动linux-2.6.29/,目录的上层目录,使用命令:mkinitrdinitrd-$version $version(mkinitrd initrd-2.6.29 2.6.29)将上一步中产生的模块目录/lib/moles/2.6.29制作成initrd-2.6.29。

提示: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缩写,initrd是在实际根文件系统可用之前挂载到系统中的一个初始根文件系统。在桌面或服务器Linux系统中,initrd是一个临时的文件系统。其生命周期很短,只会用作真实文件系统的一个桥梁。在没有存储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中,initrd可以是永久的根文件系统。

Linux的众多发行版之所以使用initrd主要是为了在内核启动之后能够判断哪些硬件驱动需要加载,哪些不需要,文件系统有没有问题等,最终使得根分区能顺利加载。在scsi和sata设备上启动,usb启动盘,无盘服务器等都需要initrd来做判断,这样可以提高Linux内核的通用性。

(八)安装内核

由于Linux系统启动时,会从/boot目录下寻找内核文件与init ramdisk,所以需要将内核和initrd拷贝至/boot目录。使用命令:

cp initrd-2.6.29 /boot

cp linux-2.6.29/arch/x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2.6.29

(九)修改/etc/grub.conf或者/etc/lilo.conf

为了让grub在启动时能提供一项我们自己制作的linux内核的选项,需要修改grub的配置文件/etc/grub.conf。(添加的代码为title My Linux(2.6.29)以下的)

注意:/etc/grub.conf实际上是/boot/grub/grub.conf的一个链接,因此真正的配置文件存在与/boot/grub目录下。

‘肆’ Linux内核源码如何编译

首先uname
-r看一下你当前的linux内核版本
1、linux的源码是在/usr/src这个目录下,此目录有你电脑上各个版本的linux内核源代码,用uname
-r命令可以查看你当前使用的是哪套内核,你把你下载的内核源码也保存到这个目录之下。
2、配置内核
make
menuconfig,根据你的需要来进行选择,设置完保存之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config配置文件,以后的编译会根据这个来有选择的编译。
3、编译,依次执行make、make
bzImage、make
moles、make
moles
4、安装,make
install
5、.创建系统启动映像,到
/boot
目录下,执行
mkinitramfs
-o
initrd.img-2.6.36
2.6.36
6、修改启动项,因为你在启动的时候会出现多个内核供你选择,此事要选择你刚编译的那个版本,如果你的电脑没有等待时间,就会进入默认的,默认的那个取决于
/boot/grub/grub.cfg
文件的设置,找到if
[
"${linux_gfx_mode}"
!=
"text"
]这行,他的第一个就是你默认启动的那个内核,如果你刚编译的内核是在下面,就把代表这个内核的几行代码移到第一位如:
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3.2.0-35-generic'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
recordfail
gfxmode
$linux_gfx_mode
insmod
gzio
insmod
part_msdos
insmod
ext2
set
root='(hd0,msdos1)'
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root
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linux/boot/vmlinuz-3.2.0-35-generic
root=UUID=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ro
quiet
splash
$vt_handoff
initrd/boot/initrd.img-3.2.0-35-generic
}
当然你也可以修改
set
default="0"来决定用哪个,看看你的内核在第几位,default就填几,不过我用过这种方法,貌似不好用。
重启过后你编译的内核源码就成功地运行了,如果出现问题,比如鼠标不能用,usb不识别等问题就好好查查你的make
menuconfig这一步,改好后就万事ok了。
最后再用uname
-r看看你的linux内核版本。是不是你刚下的那个呢!有没有成就感?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伍’ linux编译内核步骤

一、准备工作
a) 首先,你要有一台PC(这不废话么^_^),装好了Linux。
b) 安装好GCC(这个指的是host gcc,用于编译生成运行于pc机程序的)、make、ncurses等工具。
c) 下载一份纯净的Linux内核源码包,并解压好。

注意,如果你是为当前PC机编译内核,最好使用相应的Linux发行版的源码包。

不过这应该也不是必须的,因为我在我的Fedora 13上(其自带的内核版本是2.6.33.3),就下载了一个标准的内核linux-2.6.32.65.tar.xz,并且顺利的编译安装成功了,上电重启都OK的。不过,我使用的.config配置文件,是Fedora 13自带内核的配置文件,即/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d) 如果你是移植Linux到嵌入式系统,则还要再下载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例如,你的目标单板CPU可能是arm或mips等cpu,则安装相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安装后,需要将工具链路径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例如,你安装的是arm工具链,那么你在shell中执行类似如下的命令,假如有类似的输出,就说明安装好了。
[root@localhost linux-2.6.33.i686]# arm-linux-gcc --version
arm-linux-gcc (Buildroot 2010.11) 4.3.5
Copyright (C) 2008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This is free software; see the source for ing conditions. There is NO
warranty; not even for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注:arm的工具链,可以从这里下载:回复“ARM”即可查看。

二、设置编译目标

在配置或编译内核之前,首先要确定目标CPU架构,以及编译时采用什么工具链。这是最最基础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的。
如果你是为当前使用的PC机编译内核,则无须设置。
否则的话,就要明确设置。
这里以arm为例,来说明。
有两种设置方法():

a) 修改Makefile
打开内核源码根目录下的Makefile,修改如下两个Makefile变量并保存。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注意,这里cross_compile的设置,是假定所用的交叉工具链的gcc程序名称为arm-linux-gcc。如果实际使用的gcc名称是some-thing-else-gcc,则这里照葫芦画瓢填some-thing-else-即可。总之,要省去名称中最后的gcc那3个字母。

b) 每次执行make命令时,都通过命令行参数传入这些信息。
这其实是通过make工具的命令行参数指定变量的值。
例如
配置内核时时,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编译内核时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注意,实际上,对于编译PC机内核的情况,虽然用户没有明确设置,但并不是这两项没有配置。因为如果用户没有设置这两项,内核源码顶层Makefile(位于源码根目录下)会通过如下方式生成这两个变量的值。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ARCH?= $(SUBARCH)
CROSS_COMPILE ?=

经过上面的代码,ARCH变成了PC编译机的arch,即SUBARCH。因此,如果PC机上uname -m输出的是ix86,则ARCH的值就成了i386。

而CROSS_COMPILE的值,如果没配置,则为空字符串。这样一来所使用的工具链程序的名称,就不再有类似arm-linux-这样的前缀,就相当于使用了PC机上的gcc。

最后再多说两句,ARCH的值还需要再进一步做泛化。因为内核源码的arch目录下,不存在i386这个目录,也没有sparc64这样的目录。

因此顶层makefile中又构造了一个SRCARCH变量,通过如下代码,生成他的值。这样一来,SRCARCH变量,才最终匹配到内核源码arch目录中的某一个架构名。

SRCARCH := $(ARCH)

ifeq ($(ARCH),i386)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x86_64)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sparc64)
SRCARCH := sparc
endif

ifeq ($(ARCH),sh64)
SRCARCH := sh
endif

三、配置内核

内核的功能那么多,我们需要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编译成什么形式(编进内核还是编成模块),每个部分的工作参数如何,这些都是可以配置的。因此,在开始编译之前,我们需要构建出一份配置清单,放到内核源码根目录下,命名为.config文件,然后根据此.config文件,编译出我们需要的内核。

但是,内核的配置项太多了,一个一个配,太麻烦了。而且,不同的CPU架构,所能配置的配置项集合,是不一样的。例如,某种CPU的某个功能特性要不要支持的配置项,就是与CPU架构有关的配置项。所以,内核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配置方法。

以arm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a) 根据我们的目标CPU架构,从内核源码arch/arm/configs目录下,找一个与目标系统最接近的配置文件(例如s3c2410_defconfig),拷贝到内核源码根目录下,命名为.config。

注意,如果你是为当前PC机编译内核,最好拷贝如下文件到内核源码根目录下,做为初始配置文件。这个文件,是PC机当前运行的内核编译时使用的配置文件。
/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这里顺便多说两句,PC机内核的配置文件,选择的功能真是多。不编不知道,一编才知道。Linux发行方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想让所发行的Linux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吧。

b) 执行make menuconfig对此配置做一些需要的修改,退出时选择保存,就将新的配置更新到.config文件中了。

‘陆’ linux内核编译

首先到www.kernel.org网站去下载一个2.6以上版本的内核。因为旧版本在编译时的指令与2.6版本有些不同。用tar zxvf 或 jxvf 结压。解压后进入文件夹,输入 make menuconfig 后可以看到一个图形界面,用于对内核进行配置。具体的配置项请参考《linux 2.6 内核配置》,该文章可以从网络文库中下载。配置完成后,记住一定要保存到.config系统文件中。最后输入make,进行编译。编译完成后在boot文件夹下会自动生成zImage文件,这就是新内核的镜像文件。编译一般需要两个小时。

‘柒’ linux内核编译详细教程及开发Linux系统

摘录linuxaid

一步一步编译安装Linux内核

摘要

文章将为你详细并逐步的描述如何编译、配置、安装一个定制的RedHat Linux内核。我们知道,一个定制的内核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必需的,在此我不再讨论这个问题。我只向大家展示如何编译、配置和安装一个定制的内核。虽然下面所列步骤主要是针对RedHat Linux用户,但它也同样适用于其它Linux发行版的使用者。当然,一些较小的改动是必须的(例如,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使用initrd)
(2002-09-02 12:38:46)

By Wing, 出处:蓝风

摘要

文章将为你详细并逐步的描述如何编译、配置、安装一个定制的RedHat Linux内核。我们知道,一个定制的内核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必需的,在此我不再讨论这个问题。我只向大家展示如何编译、配置和安装一个定制的内核。虽然下面所列步骤主要是针对RedHat Linux用户,但它也同样适用于其它Linux发行版的使用者。当然,一些较小的改动是必须的(例如,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使用initrd)

硬件配置

下列步骤需在一个下列配置的计算机系统中演示:Compaq Presatio 4010 Series cinorter system,15.5GB硬盘,96 MB内存,400 MHz Intel Celeron Processorm ,Red Hat Linux 7.0(内核版本为2.2.16-22)

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在进行完下列步骤后得到一个完全运行的定制过的内核,例如,我有一个 定制过的内核2.2.16-22ghosh在我的系统中运行(我的名字叫Subhasish Ghosh,你也可以命名为其它名称,事实上在系统中有两个内核是同时运行的)下面,搜索并编译Linux内核。

编译、配置并安装一个定制的RedHat Linux内核的步骤:

整个步骤如下:

步骤1:以“root"身份登录,然后执行下列步骤

步骤2:在命令提示中键入 "rpm-q kernel-headers kernel-source make dev86"

步骤3:如果这些rpm包已经装好,直接进入步骤4。否则,挂载上RedHat Linux 7.0 光盘并执行rpm-Uvh以便安装这些必须的rpm包。

步骤4:如果你已有一个完全运行的X window System,那么在命令提示中键入“startx”。如果没有配置X window System,那么在命令提示中键入“make config”或者“make menuconfig”。

步骤5:进入GNOME环境,打开GNOME终端并键入“cd /usr/src/linux”然后回车。

步骤6:在/usr/src/linux 目录下,键入“make xconfig”。

步骤7:屏幕上将出现GUI版本的“make config",它将提供给你不同选项使你获得一个定制的内核。

步骤8:现在,我建议你尽量使用缺省设置。请注意不要轻易改变选项,因为许多选项非常敏感,需要专业处理,你仅需要做以下改动:

1.处理器型号和特征:选择正确的处理器取决于你是否使用Pentium Ⅱ或者Pentium Ⅲ,或像我一样使用Intel Celeron.例如,我操作如下:

Processor Family:PPro/686MXMaximum Physical Memory:1 GBMath Emulation:YesMTRR:YesSMP:Yes

2.打开文件系统对话框并做以下改动:

例如我是如下选择的:

DOS FAT fs support:Yes(y)MSDOD fs support:Yes(y)UMSDOS:mVFAT(Window 95) support:Yes(y)NTFS filesystem support (read-only):Yes(y)NTFS read-write support(DANGEROUS):NO(n)

完成以上选择后,请确认你没有改变其它选项。以上所有改动是无害的, 不会对你的Linux内核产生坏作用。

3.保存并从主对话框中退出

步骤9:在/usr/src/Linux目录下执行"ls -al".

步骤10:你将看到一个名为"Makefile"的文件,它对整个编译过程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先使用“cp Makefile Makefile.bak”命令对该文件进行备份。

步骤11:在usr/src/linux 中执行"vi Makefile"。

步骤12:找到EXTRAVERSION并改变它.例如:我将EXTRAVERSION=-22改为EXTRAVERSION="-22grosh".当然,你完全可以任意命名它。

步骤13:保存并退出文件。

步骤14:下列步骤在/usr/src/Linux 目录下执行。键入“make dep clean”回车。

步骤15:键入:“make bzImage moles”。这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你可以在这段时间休息一会。

步骤16:以上步骤完成后,在/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录下将产生一个“bzlmage”文件。找到这个目录并检查“bzlmage”文件是否已经产生.如果上述步骤得到了正确的执行并且在“make xconfig”中的所有选项都选择正确的话,你一定会看到这个文件。如果没有这个文件,那么很遗憾,你得从头开始。

步骤17:在/usr/src/linux目录下键入“cp ./arch/i386/boot/bzlmage /boot/vmlinuz-2.2.16.22ghosh”并回车。

步骤18:键入:“cp System.map /boot/System.map-2.2.16-22ghosh”。

步骤19:键入:“make moles install”,回车。你将看见所有的模块将在一个新的指定目录下被安装。

步骤20:键入:“mkinitrd /boot/initrd-2.2.16-22ghosh.img2.2.16-22ghosh”。

步骤21:键入:“vi /etc/lilo.conf”且随后加入以下条目

image=/boot/vmlinuz-2.2.16-22ghoshlabel=GhoshKernelinitrd=/boot/initrd-2/2/16-22ghosh.imgroot=/dev/hdc5read-only

步骤22:保存并退出。请注意:在lilo.conf文件中已经按你的要求改变了相应的条目,但重要的一点是根目录必须是你的系统的根目录。例如:在我的系统中是在/dev/hde5中。插入你的系统的有关信息。

步骤23:键入:“/sbin/lilo -v -v”。

步骤24:阅读屏幕上的所有信息。假如没有显示错误,那么所有的工作就已完成了。Congratulations!

步骤25:键入:“/sbin/reboot”或“/sbin/shutdowm-r now”重新开机。

步骤26:在启动屏中,按Tab键(如果你使用的是LILO启动屏,可按 ctrl-X 键),你可以看见与其它选项一同出现的“GhoshKernel”选项。

步骤27:键入:GhoshKernel,回车。完全运行的定制内核就被引导装入系统中了。

终曲

以“root”身份登录,键入“uname -r”然后回车。你会在屏幕上看到2.2.16-22ghosh条目,它表示你正在运行定制过的内核,而不是2.2.16-22的内核版本。记住你可以在一个计算机中运行多个不同版本的内核。如果你遇到了问题,发E-mail给我,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资源

在许多Web站点里都有关于如何编译和运行最优化的定制内核的信息。例如http://www.vmlinuz.nu/。还有一些其它的关于Linux内核的使用和编译的站点。

‘捌’ 如何编译Linux内核

一、编译环境

ubuntu 5.10,要编译的内核源码版本2.6.12 二、下载并解压源代码 首先从linux内核的官网www.kernel.org把源代码下载下来。为了和后面实验要求符合,我们要下载使用O(1)调度器的源码。因此这里下载了2.6.12版本源码。下载 下linux-2.6.12.tar.bz2,将下载源码放入/usr/src/目录下。如下图所示: 解压该源码: 三、构建编译环境 现在我们得到的只是源代码,只是许许多多的文本文件,要想使这些文件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需要使用编译器进行编译以及链接。编译器有很多,但在里linux下一般都使用gnu的开源编译器套件,这里包括gcc等,现在我们安装基本的编译器套件,如图所示: 四、安装ncurses库 这里使用Ubuntu系统,因为系统自带的ncurses库在支持make menuconfig的时候会出错,所以,依然要安装ncurses库,这里我们从源码安装。首先去ncurses官网http://ftp.gnu.org/pub/gnu/ncurses/ 上下载源码。这里我们下载5.9版本,并通过简单的安装方式.configure 和make、make install方式安装。如下图所示: 五、配置内核 一切准备工作做完,现在我们就可以配置内核了,这里我们使用make menuconfig方式。如下图: 在使用make menuconfig这个命令后,会出现如下的字符界面,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界面上对内核进行配置。但是如果这不是你第一次配置这个内核,那么请先运行:make mrproper来清除以前的配置,回到默认配置,然后再运行:make menuconfig.
在这里,我们以对cpu支持的配置为例,其余的选项就不一一详述,首先查看本机的cpu类型,如下图: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的电脑的cpu是AMD Athlon的,因此我们在cpu选项里面选用AMD,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A、 cpu的设置在linux内核编译过程中,不是必需的,即使保持默认的386选项(我们刚才把它改成了AMD),内核也能正常运行,只不过运行慢一些而已。
B、 一般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Device Driver的设置。我在一开始就遇到了在内核编译完,通过grub引导系统过程中报 “ALERT! /dev/sda1 does not exist . Dropping to a shell!”的错误。这是因为硬盘驱动没有配置好而造成的。运行lspci命令,查看到下面这行:

由此确定,需要配置SCSI、PCI-X、Fusion-MPT驱动,需要在响应的驱动选项里将[M]设置为[*],因为硬盘驱动是在系统开机的时候加载,所以不能以模块形式加载。

把这几个驱动内部的选项全部改为[*]:

六、编译内核

对内核的配置完成之后,现在就可以开始编译内核了,只需要一个简单的make命令即可,之后我们就只能慢慢等,直到编译完成,在我的电脑上,大概用了25分钟。下图是运行make后的部分输出。

七、安装内核
编译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安装内核,主要分为如下几步:
1)、安装模块

安装模块,对于内核来说,每一个内核版本有自己的模块目录,默认在/lib/moles/内核版本号这个目录下,make moles_install会创建对应的目录,并把对应的模块文件拷贝过去。注意,这一步必须要在编译过内核再做。

2)、拷贝bzImage文件

bzImage文件是内核映像文件,是启动内核所必需的,我们应当把它拷贝到/boot目录下。在这里,我为自己新建了一个目录,我们把它拷贝过去,并且按照一般内核映像文件的命名方式为它改名为vmlinuz-2.6.12。

3)、制作initrd文件
initrd文件命名为initrd.img-2.6.12

4)、修改grub启动项
要能引导起我们的新系统,需要更改grub配置,增加启动选项。ubuntu 5.10的grub版本比较低,配置文件为/boot/grub/menu.lst,高版本的grub可能在/boot/grub/grub.cfg里。在原有启动项基础上,添加我们自己的启动项,并把它设为默认启动项,配置如下:

5)重启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内核已经正常加载了,运行uname -a,会发现,内核版本已经是2.6.12了。

‘玖’ ubuntu下怎么编译linux内核

linux下编译软件通扰袭用三步曲:
./configure
make
sudo make install
但是编译内核要复杂的多,特别是定制内核,需要根据特定的硬件信息,配置.config文件。可以说.config文件是编译linux内核是否优异的关键。凯裂也可以到github或者码元上寻找有没有类似的型号,找到盯李闭同一型号的电脑可以直接到内核源码目录下,然后依次执行shell命令:make
sudo make install
sudo make moles_install
sudo update-grub2 或者sudo update-grub就可以了

‘拾’ RockPI 4A Linux内核下载与编译

本文介绍RockPI 4A单板Debian系统Linux内核的下载和编译方法,为后续介绍RockPI 4A单板Linux内核调试进行抛砖引玉。

一笑神腔、代码下载

Rockpi 4A Debian版本SDK代码下载方法:

代码下载完成后,显示如下瞎册:

kernel 目录下保存Linux内核代码。

build 目录下保存配置和编译脚本。

如果RockPI 4A代码下载失败,提示如下:

解决方法:将下载链接中 https 替换成 git 。

二、内核编译

使用代码里的编译脚本,编译脚本名称: mk-kernel.sh ,位置如下:

注:在脚本 mk-kernel.sh 中有一段代码: source $LOCALPATH/build/board_configs.sh $BOARD ,使用脚本编译时,必须在 build 文件夹同一级目录。

RockPI 4A Linux内核编译方法碰衫如下(使用...省略部分编译输出):

其中: rockpi4a 对应RockPI 4A单板,如果使用其它单板,需要设置不同内容。单板类型可参考 build/board_configs.sh 脚本中 case ${BOARD} in 的选项。例:

编译出来的映像路径:

阅读全文

与linux系统内核编译教程交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的队列类 浏览:357
荣耀手机带方舟编译器 浏览:496
表达式最小值算法 浏览:601
指南针多空资金源码 浏览:894
菜单上有灰色的命令 浏览:120
如何区分原神服务器 浏览:453
php多ip 浏览:583
易语言编译后打开需要dll 浏览:301
eos对称加密技术 浏览:16
程序员老公生活 浏览:814
mq语言编译器打不开 浏览:378
微信图片怎么查看文件夹 浏览:764
魔性解压游戏冒险王者 浏览:546
多级压缩气体功耗 浏览:151
德国大众空调压缩机价格 浏览:647
服务器怎么解决停电问题 浏览:673
安卓抖音如何看好友是否在线 浏览:443
中国银行选择编译环境 浏览:60
3dmax教程pdf 浏览:501
手机写易语言代码不用编译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