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智能计算/计算智能、仿生算法、启发式算法的区别与关系
我一个个讲好了,
1)启发式算法:一个基于直观或经验构造的算法,在可接受的花费(指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组合优化问题每一个实例的一个可行解,该可行解与最优解的偏离程度不一定事先可以预计。意思就是说,启发式算法是根据经验或者某些规则来解决问题,它求得的问题的解不一定是最优解,很有可能是近似解。这个解与最优解近似到什么程度,不能确定。相对于启发式算法,最优化算法或者精确算法(比如说分支定界法、动态规划法等则能求得最优解)。元启发式算法是启发式算法中比较通用的一种高级一点的算法,主要有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变邻域搜索算法、人工神经网络、人工免疫算法、差分进化算法等。这些算法可以在合理的计算资源条件下给出较高质量的解。
2)仿生算法:是一类模拟自然生物进化或者群体社会行为的随机搜索方法的统称。由于这些算法求解时不依赖于梯度信息,故其应用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大规模复杂优化问题。主要有: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蚁群算法、蛙跳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这些算法均是模仿生物进化、神经网络系统、蚂蚁寻路、鸟群觅食等生物行为。故叫仿生算法。
3)智能计算:也成为计算智能,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进化算法、蚁群算法、人工鱼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混合智能算法、免疫算法、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生物计算、DNA计算、量子计算、模糊逻辑、模式识别、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等。智能计算是以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然后进行问题求解。
所以说,你接触的很多算法,既是仿生算法,又是启发式算法,又是智能算法,这都对。分类方法不同而已。
这次楼主不要再老花了哈!
⑵ 人工智能行业除了编程还有什么岗位
人工智能是代替人工的机器人把人工做让机器人去做了!
⑶ 算法和开发岗相比,哪个前景更好呢
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我都接触过,目前我带的大数据团队中既有算法工程师也有开发工程师,所以我说一说这两个岗位的区别,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算法设计与算法实现
通常涉及到算法的岗位有两个,分别是算法设计和算法实现,现在有不少团队把这两个岗位进行合并,做算法设计的同时也要负责实现。但是也有一些团队是分开的,做算法设计的不管实现过程。
算法岗位门槛是很高的,人才也是稀缺的,总体发展空间很好。还有一点算法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强,如果有机会去算法岗建议是去的,一般学历要求在硕士,Java本科大专都是可以的哈。从工作的复杂性上来说,算法工程师的工作强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算法工程师的职业周期也比较长。
算法岗主要是在于如何量化我们的产出,写代码做开发非常简单。你完成了一个任务或者是项目,有了经验之后,这是在简历上实打实的东西。很多算法工程师最终成长为企业的首席科学家,或者是首席技术官等岗位,可以说算法工程师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开发岗位
软件团队的大部分岗位都是开发岗位,有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移动端开发等,可以说大部分程序员做的都是开发岗的工作。
与算法岗位不同的是,开发岗位人数多,占比大,而且大部分开发岗位的职业周期都比较短,一般开发岗位在做到一定年龄(比如35岁)之后都会转型。一部分会转向项目经理等管理岗位,一部分会转型做架构师,还有一部分转型为行业咨询专家等,当然,也有一部分开发人员转型为算法工程师。
一个优秀的开发者不是网上说的那样吃青春烦的,每一个岗位都会有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开始确实是青春饭,因为大多数人不懂如何提升自己在公司当中的潜在价值,或者不知道如何更加聪明的完成任务。
其实两个岗位没有什么可比性。聊聊这两个岗位的突出项,开发门槛不很高的,算法就相对高一些,因为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现在做算法的话,5年左右基本会成为专家,给别人讲,因为大多数的人是不太懂算法的,所以会觉得你很牛。收入上来说,算法的收入是高于开发的。创业的话,大白话就是算法其实是更容易给别人讲故事的,而且相对产品来说,算法是更容易形成产品的。
⑷ 算法工程师35岁后会被淘汰吗
不一定。
对比25岁刚入职更会加班更能吃苦关键是薪资更加便宜的小年轻,35岁的算法工程师如果只是工龄更长资历更老,将全方位处于劣势。
个人觉得,如果35岁了还处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只能执行明确的算法模型,和刚毕业的小年轻比可以说完全没有竞争力,个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会很受限。
如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不可取代性还是很强的,毕竟这个阶段的合理算法技术选型和推动落地能力,是很多刚毕业和工作不久的年轻算法工程师难以做到的。
如果已经到了第三阶段至少已经是业务方向的算法负责人了,都这种title了,考虑的是怎么往公司的中上层走了,根本不会担心年龄这种坎。
35岁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有几年的时间,也只有几年的时间。无论是算法工程师还是其他岗位,深耕该岗位目前而言可能还是最优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没得选的选择。持续不断的去提升自己在技术、技能、经验、资源上的累积,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相对不可替代性。
⑸ 公司最近在弄算法方面的东西,所以想找一家在算法方面比较厉害的公司进行合作
不存在做纯粹算法的公司,
因为纯粹算法的公司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算法只有依托于业务才有设计和实现的意义,所以你只能自己组建团队
当然,你可以找一些在行业里面比较知名的工程师做咨询
⑹ 人工智能运维真的能代替人工运维吗
完全不能赞同另一个回答(虽然距前一个回答已经两年半)中说到的观点。
未来社会,AI与人类一定是相辅相成。智能运维AIOps,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工具来协助处理一些有既定模型和重复繁琐适合自动化的工作,人工运维则是将精力集中于机器还难以注意和解决的疑难杂症上。
期待算法完全替代人工,有点“醋蛋治百病”的理想主义。更何况,一个要抢人类饭碗的技术,哪些人会愿意使用它呢?
⑺ 算法工程师未来的发展方向35岁以后呢
技术能力是技术人员的立身之本。站在算法的角度,这里的技术能力主要是算法应用能力,包括阅读论文、算法实现、工程化以及相关文档的撰写。
技术人员常见的一个认知误区是技术大于一切,认为只要技术做好了,就应该得到认可或奖励。事实上,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商业中的一环,技术做得好不能确保商业上的成功。
以自营电商为例,技术人员做一款功能强大的购物APP不难,但同时必须有商品研发、供应链和物流配送才能完成一个极小的商业闭环。此外,要想商品卖得好得有市场和运营团队一起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购物APP只是诸多商业环节中的一个节点,因此仅仅依赖软件研发技术显然不足以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好的技术团队必须始终围绕各商业环节,有能力定位问题,并研发工具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为算法工程师,在立项和需求评审时,需要有能力评估项目为业务带来的价值以及算法在整个项目中的价值,从而避免把精力浪费在“投入产出比”不高的事情上。如何做到这一步呢?除了有扎实的技术,还需要深入了解业务。
需要了解的业务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业务限制以及与当前业务相关的技术等等。算法工程师了解业务的另一个好处是洞察需求,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发现更多的技术问题,从而推动业务的进步。
技术人员最难跨越的是从技术能力到业务能力的提升。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技术人员主观上不太愿意处理业务问题(扯皮的事情较多);二是技术人员晋升和跳槽时主要被考察的还是技术,因此业务能力在有些技术人员看来短期的收益不高。
架构能力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它需要考虑业务的现状和未来,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然后给出解决方案。与软件架构相比,算法架构更偏向业务,不仅要对业务进行建模和抽象,还要考虑工程实现,以便技术方案在实际业务中落地。因此,良好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是算法架构能力的基础。
算法相关的技术项目可能涉及到与其它技术工种的配合,例如:产品经理、数据分析、数据开发、前端、后端、测试、运维等。因此,算法工程师设计的技术方案应该考虑到算法模块与其它技术模块的解耦与协同。
算法工程师做解决方案时应该从全局出发:一是技术上不仅考虑算法而且还要考虑工程实现和产品化(切忌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想法);二是从整体业务的角度考虑项目带来的收益。例如,假设推荐系统的重构可以带来推荐模块的转化率提升。那么这件事情一定值得做吗?我们还应该评估这个提升效果对大盘利润的影响。如果对大盘利润的提升有限,或许应该把精力投入在更有价值的项目中。
⑻ 算法工程师是青春饭吗以后的发展路线是怎样的
算法工程师不是青春饭。
在入职的年龄中,算法工程师的入职年份越多,就有越多的公司要你。由于算法工程师对于知识结构的要求比较丰富,同时算法工程师岗位主要以研发为主,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要想从事算法工程师岗位往往需要读一下研究生,目前不少大型科技企业对于算法工程师的相关岗位也有一定的学历要求。
提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人工智能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算法工程师。算法即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工程师就是利用算法处理事物的人。算法工程师主要根据业务进行细分,常见的有广告算法工程师、推荐算法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等等。
但作为热门领域和人才供不应求的人工智能,开出的薪资依旧让人羡慕眼红。猎头Jony表示“人工智能科班出身的博士,50万年薪仅仅是起步价,优秀的开到80万、100万都不一定能抢到。”
⑼ 算法时代到来 工程师能取代人工编辑吗
算法时代,或者说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会冲击很多具有单一性、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制造业和手工业,但是也无法代替人类从事创新活动,例如文学与绘画。拿编辑这个工作来看,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整合推送的工作,却不能代替人写段子,不知道您说的人工编辑是什么工作,如果仅仅是整合等简单操作,就要小心了~可以说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进行绝大部分工作,软件设计师将是最后一个人类的工作(恐惧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