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excel时间排序, 将一年中不同天数与其相对应的数据按顺序对应1-365天
在另一表建一个完整的1~365天的序列。
然后用VLOOKUP函数,或者SUMIF或者其他函数,将源表的数据对应引用过去,就行了
❷ 理财产品利率算法,为什么有的按照360天,有的是365天
按360天算的是忽略了大小月,把每个月都当作30天来计算;
按365天的则是按照自然历来计算。
只是计算方式的不同而已,实际最终结果相差的也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❸ 排序算法 硬件
硬件排序根据给定的二进制算术法则,然后判断程序里面参数的既定值,再进行运算即可。
❹ 银行借款利息计算为什么是除360天不是365天
银行贷款利息的计算,360天除外,不是365天:为了计算方便;
每年有12个月,按360天计算,一个月只有30天。
银行贷款利息的计算,360天除外,不是365天:为了计算方便;每年有12个月,按360天计算,一个月只有30天。
拓展资料:
银行贷款利息有两种算法:360天和365天;
一般年贷款利率按360天折算成日利率;贷款日利率按365天折算为贷款年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贷款利息计算和结算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日利率的计算方法为年利率/ 360。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债券回购日利率折算标准的通知》规定:“日利率按年利率除以365日统一折算。不能完全除的,小数点后保留四位,第五位四舍五入”。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2017年公布的《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在该书第一百六十一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第(三)项作出如下规定:“不履行期限超过1年的,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年利率计算每满一年的利息, 剩余期限的利息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日利率计算。
日利率按贷款基准利率年利率除以365天计算。”中国人民银行两份通知之所以有两种计算日利息的方式,在于结息方式。
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贷款利息计算和结算的通知》中,是针对人民币存贷款的,通知中规定的业务按季度结算。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债券回购日利率折算标准的通知》中,对于银行间债券市场,计息期限按债券回购实际天数计算。
有什么区别?按照季度结息法,每年有四个季度。季度利率按月利率乘以3计算,月利率按年利率/ 12计算。每个月和每个季度的利率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季度的天数是不同的。
如果按年利率/ 365计算日利率,那么28、29、30、31天这几个月的月利率是不一样的,每个季度的利率也是不一样的,会导致利率计算的混乱。
用年利率/ 360计算日利率,用年利率/ 12计算月利率后,可以保证每个季度、每个月的利率相同,避免了肉眼可见的混乱。但是,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利息的方法不存在上述问题。为了保证年利率与日利率相同,利率采用年利率/ 365的方式计算。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很难说是除以365还是360。是否正确的关键在于结息方式,与真实交易相匹配的计算方法可以说是正确的。在执行业务中,利息是按日计算的,所以日利率是按年利率除以365计算的。
❺ 古人是怎么算出来一年有365天的
最早的历法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草木的枯荣,候鸟的来去,冰雪的侵袭和消退,都是天然的时间标志。不过,这些时间点过于含混。拿着石斧猎杀动物的原始人没什么意见,靠天吃饭的农夫们却会大大不满——晚播种几天,错过一场雨水,也许就是颗粒无收。
公元前3000多年前,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发现,每当泛滥的尼罗河水涌到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空中就会有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和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这颗星星,就是天狼星。
古埃及人在竹竿上刻下时间,然后进行比较,发现天狼星的运转周期和尼罗河的涨枯同步,总是365天。于是,他们把365天,定义为一年;将尼罗河开始泛滥、天狼星出现之时,称之为岁首;接着,从岁末选出5天,当作宗教节日,用以侍奉神祇,感谢神们赐予他们五谷。
剩下的日子,正好是360天,等分成12个月、3个季度。第1季度叫做“阿赫特”,意为泛滥,是尼罗河泛滥的季节;第2季叫做“佩雷特”,“出”的意思,指河水退去、土地露出水面,世博中和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第3季则是收获、储存食物的季节,收拾田地,等待下一次泛滥季节的到来。[1]
哥白尼画像
格里高利历的变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调整闰月,将原本的4年1润改为400年97润;一个是消除多余的10天。
这时候就看出教权的“好处”了。格里高利十三直接规定,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为10月15日。[5]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582年的10月4日睡去,第二天醒来,那么,你已经睡了10天……
因为较为准确、又很好地衔接了旧历,所以,格里高利历不断被其他国家接受,流传至今,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通用历法。这就是公历。
❻ C语言各种排序算法比较次数和运行时间的计算,改如何写,算法我已经写好了。
1. 比较次数,你加个变量比较一次统计一下不就可以了。
2. 统计运行时间
time_tbeg=clock();
InsertSort(...);
time_tend=clock();
printf("%lf ",(end-beg)/CLOCKS_PER_SEC);
应该是要加头文件<time.h>
❼ 工资的算法,,365天-104(休息日)/12=21.75,104休息日是怎么算出来的,,
一年有52周,52*7=364天,一周是双休日,所以有104个休息日。
一年有365天,是常识,只有闰年2月有29天,一年有366天。
21.75是按一年休息日平均到每月算出来的。
❽ 今天是元旦,也是星期日,利用循环结构设计输出365天内的星期天的算法
1.设一个计数变量n;
2..用循环for(n=1;n<366;n++)判断;
3..在循环体内进行日期的推算:
设两个变量月和日:m和t;(初始化m=1;n=1)
判断:
if(m==1||m==3||m==5||m==7||m==8||m==10||m==12)
{ n++; if(n>31) { m++;n=1} }
if(m==4||m==6||m==9||m==11||)
{ n++; if(n>30) { m++;n=1} }
if(m==2)
{ n++; if(n>28) { m++;n=1} }
4.判断星期天的日期:if(n%7==1)输出m月n日;
算法可能要用语言描述,大概写个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❾ 求排序算法的发展史
对于今天排序技术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人口统计局的Herman Hollerith发明了第一批具有排序装置的制表机,成功地应用到18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关于Hollerith及其制表机的故事,Leon E. Truesdell曾在【The Development of Punch Card Tabulation(Washington: U. S. Bureau of the Census, 1965)】中进行了有趣而详尽地描述。
排序例程曾经是为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编写的第一个程序,因为它集中体现了计算机潜在的非数值应用。冯·诺伊曼在1954年为了检验EDVAC计算机指令代码的适用性以及评价他所建议的计算机组织的优点,编写了内部归并排序程序,Knuth在【Computing Surveys 2(1970), 247~260】中描述了这个发展细节。
在德国,K. Zuse于1945年独立编写了用于直接插入排序的程序,作为他的Plankalkul语言中线性表操作的例子之一,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推迟了近30年才发表。
1946年在穆尔学校举行的有关计算的专题讨论会上,John Mauchly作了“排序和整理”的演讲,是第一个公开发表的关于计算机排序的讨论,包括直接插入排序和折半插入排序。
到1952年左右,内部排序的许多方法已在程序设计领域广为流传,但理论上的研究却相对很少。Daniel Goldenberg用Whirlwind计算机编写了5个不同方法的排序程序,分别就最好情况和最坏情况进行了分析。
由Howard B. Demuth于1956年撰写的博士论文【Electronic Data Sorting. Stanford University, 1956】可以说是一篇非常值得关注的论文,因为这篇论文有助于奠定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基础。论文利用循环的、线性的以及随机的存储器,考虑了排序问题的3个抽象模型,并对每个模型提出了最优(或接近最优)的方法。Demuth的论文建立了如何把理论同实践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事实上,计算的大多数早期历史都出现在比较难以得到的报告中,因为那时仅有少数人同计算机打交道。有关排序文献的第一次付印是在1955年,用的是三篇重要的综述性文章。第一篇文章是由J. C. Hosken撰写的【Proc. Eastern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 8(1955), 39~55】,综述了在计算机上进行排序的方法,以及所有可利用的专用设备,文中的54项参考文献大多数是以厂家的手册为基础的。第二篇文章是由E. H. Friend撰写的【Sorting on Electronic Computer Systems. Journal of the ACM 3(1956), 134~168】是排序技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Friend对相当多的内部和外部排序算法给出了细致的描述。第三篇文章是由D. W. Davies撰写的【Proc. Inst. Elec. Engineers 103B, Supplement 1(1956), 87~93】。
1962年11月ACM主持召开了一次关于排序的研讨会,在会上宣读的大多数论文都发表在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63年5月的刊物上,这些论文是当时技术发展水平的很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