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据分析包括哪些算法
1. Analytic Visualizations(可视化分析)
不管是对数据分析专家还是普通用户,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工具最基本的要求。可视化可以直观的展示数据,让数据自己说话,让观众听到结果。
2. Data Mining Algorithms(数据挖掘算法)
可视化是给人看的,数据挖掘就是给机器看的。集群、分割、孤立点分析还有其他的算法让我们深入数据内部,挖掘价值。这些算法不仅要处理大数据的量,也要处理大数据的速度。
3. Predictive Analytic Capabilities(预测性分析能力)
数据挖掘可以让分析员更好的理解数据,而预测性分析可以让分析员根据可视化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结果做出一些预测性的判断。
4. Semantic Engines(语义引擎)
我们知道由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多样性带来了数据分析的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去解析,提取,分析数据。语义引擎需要被设计成能够从“文档”中智能提取信息。
5. Data Quality and Master Data Management(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
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是一些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保证一个预先定义好的高质量的分析结果。
② 大数据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大数据分析模型
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商品和服务。想要通过数据分析提高产品的销量,首先要了解哪些数据需要分析?
哪些数据需要分析?
一、运营模块
从用户的消费流程来看,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引流,转化,消费,存留。
流量
流量主要体现在引流环节,按照流量结构可以分为渠道结构,业务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渠道结构,可以追踪各个渠道的流量情况,通过渠道流量占比来分析各渠道的质量。业务结构,根据指定业务对活动的流量进行追踪,观察活动前,中,后流量的变化情况,对活动效果做出评估。
转化率
转化率=期望行为人数/作用总人数。提升转化率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 最经典的分析模型就是漏斗模型。
流失率和留存率
通过各个渠道或者活动把用户引流过来,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用户流失掉,这部分用户就是流失用户,而留下来的这部分用户就是留存用户。流失可以分为刚性流失,体验流失和竞争流失,虽然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根据对流失的分析,做出相应的对策来挽留用户。关于留存,通过观察存留的规律,定位存留阶段,可以辅助市场活动、市场策略定位等,同时还可以对比不同用户、产品的功能存留情况,分析产品价值,及时对产品做出调整。
复购率
复购率可以分为“用户复购率”和“订单复购率”,通过分析复购率,可以进一步对用户粘性进行分析,辅助发现复购率问题,制定运营策略, 同事还可以进行横向(商品、用户、渠道)对比分析, 细化复购率,辅助问题定位。
二、销售模块
销售模块中有大量的指标,包括同环比、完成率、销售排行、重点商品占比、平台占比等等。
三、商品模块
重要指标分析:包括货龄、动销率、缺货率、结构指标、价格体系、关联分析、畅滞销分析等, 用来评判商品价值,辅助调整商品策略
四、用户模块
重点指标分析:包括新增用户数、增长率、流失率、有效会员占比、存留情况等
用户价值分析:可以根据RFM模型,再融入其他个性化参数,对用户进行价值的划分,并针对各等级用户做出进一步分析。
用户画像:根据固有属性、行为属性、交易属性、兴趣爱好等维度,来为用户添加标签与权重,设计用户画像,提供精准营销参考依据。
根据需要分析的数据选择分析模型
一、用户模型
用户模型是一种在营销规划或商业设计上描绘目标用户的方法,经常有多种组合,方便规划者用来分析并设置其针对不同用户所展开的策略。传统的用户模型构建方法有两种:基于访谈和观察构建用户模型(严谨可靠但费时)、临时用户模型(基于行业专家或者市场调查数据构建,快速但不够可靠)。
改进的用户模型构建方法: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用户模型
优势:对传统方式进行简化,降低数据分析的门槛;让数据分析更科学、高效、全面,可以更直接地应用于业务增长,指导运营策略。
方法:
1. 整理、收集对用户的初始认知
2. 对用户进行分群
3. 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
4. 推测目标动机
5. 对用户进行访谈调查验证
6. 用户模型建立修正
同时,还可以将收集到的用户信息映射成为用户的属性或用户的行为信息,并存储起来形成用户档案;实时关注自身数据的波动,及时做出战略性调整。
二、事件模型
事件模型是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分析的核心和基础,它背后的数据结构、采集时机以及对事件的管理是事件模型中的三大要素。
什么是事件?
事件就是用户在产品上的行为,它是用户行为的一个专业描述,用户在产品上所有获得的程序反馈都可以抽象为事件,由开发人员通过埋点进行采集。举个例子:用户在页面上点击按钮就是一个事件。
事件的采集
事件-属性-值的结构:事件(用户在产品上的行为),属性(描述事件的维度),值(属性的内容)
在事件采集过程中,灵活运用事件-属性-值的结构,不仅可以最大化还原用户使用场景,还可以极大地节省事件量,提高工作效率。
采集的时机:用户点击、网页加载完成、服务器判断返回。在设计埋点需求文档时,采集时机的说明尤为重要,也是保证数据准确性的核心。
举个例子:电商销售网页的事件采集
上图中,每一环代表用户的一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行为,同一环颜色占比越大代表在当前步骤中用户行为越统一,环越长说明用户的行为路径越长。
八、用户分群模型
用户分群即用户信息标签化,通过用户的历史行为路径、行为特征、偏好等属性,将具有相同属性的用户划分为一个群体,并进行后续分析。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分群模型:当回归到行为数据本身,会发现对用户的洞察可以更精细更溯源,用历史行为记录的方式可以更快地找到想要的人群。
四个用户分群的维度:
用户属性:年龄、性别、城市、浏览器版本、系统版本、操作版本、渠道来源等;
活跃于:通过设置活跃时间,找到指定之间段内的活跃用户;
做过/没做过:通过用户是否进行某行为,分析用户与产品交互的“亲密度”;
新增于:通过设置时间段,精确筛选出新增用户的时间范围;
如何提高产品销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结合多种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上内容是对一些知识的归纳,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③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列了九种供参考:
一、公式拆解
所谓公式拆解法就是针对某个指标,用公式层层分解该指标的影响因素。
举例:分析某产品的销售额较低的原因,用公式法分解
可以看到,数据可以被分到红蓝绿三个不同的簇(cluster)中,每个簇应有其特有的性质。显然,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是在缺乏标签的前提下的一种分类模型。当我们对数据进行聚类后并得到簇后,一般会单独对每个簇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到更加细致的结果。
获取更多数据分析学习信息及资料,欢迎关注聚数云海同名公众号哦~
④ "数据,模型,算法"这三个要素在机器学习中哪个最为重要
模型、数据、算法可以总结为机器学习方法的提纲挈领,因为侧重点不一样,所以不能比较哪个更重要。
模型:模型的确定主要明确自定义的预测函数长什么样子,存在两种形式P(Y|X)和y=f(x),而由于在这两个公式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未毕衫知参数ceta,而且一定不止一个,因此手脊腔在ceta不确定的情况下,公式均表现为各类的集合。由此,我们求解出公式中的未知参数确定下来最后的公式,并用该公式进行预测。
数据:在明确模型的样式后,我们就需要利用已知的数据对未知参数探索,无论是训练数据还是测试数据,最终都希望通过公式能预测到和真实情况一样的结果,事实上肯定是可能一模一样的,也就会一定存在误差,我们可称为损失,那么就引入损失函数,利用损失最小来求未知参数。
算法:对于求解最小值,未知参数求一阶导数并令导数试等于0。机器学习中常用的算法有以下两种:最小二乘法:针对线性模型;梯度下降、上升法(批梯度、增量野笑梯度):针对任意模!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数据、模型、算法的问题,建议了解一下CDA数据分析师的课程。课程内容兼顾培养解决数据挖掘流程问题的横向能力以及解决数据挖掘算法问题的纵向能力。通过数字化工作方法来探查业务问题。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⑤ 统计模型和大数据模型所使用的主要算法有什么异同
以每24小时作为一份时间(而非自然日),根据用户的配置有两种工作模式:带状模式中,用户仅定义开始日期时,从开始日期(含)开始,每份时间1个分片地无限增加下去;环状模式中,用户定义了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时,以结束日期(含)和开始日期(含)之间的时间份数作为分片总数(分片数量固定),以类似取模的方式路由到这些分片里。
1. DBLE 启动时,读取用户在 rule.xml 配置的 sBeginDate 来确定起始时间
2. 读取用户在 rule.xml 配置的 sPartionDay 来确定每个 MySQL 分片承载多少天内的数据
3. 读取用户在 rule.xml 配置的 dateFormat 来确定分片索引的日期格式
4. 在 DBLE 的运行过程中,用户访问使用这个算法的表时,WHERE 子句中的分片索引值(字符串),会被提取出来尝试转换成 java 内部的时间类型
5. 然后求分片索引值与起始时间的差,除以 MySQL 分片承载的天数,确定所属分片
1. DBLE 启动时,读取用户在 rule.xml 配置的起始时间 sBeginDate、终止时间 sEndDate 和每个 MySQL 分片承载多少天数据 sPartionDay
2. 根据用户设置,建立起以 sBeginDate 开始,每 sPartionDay 天一个分片,直到 sEndDate 为止的一个环,把分片串联串联起来
3. 读取用户在 rule.xml 配置的 defaultNode
4. 在 DBLE 的运行过程中,用户访问使用这个算法的表时,WHERE 子句中的分片索引值(字符串),会被提取出来尝试转换成 Java 内部的日期类型
5. 然后求分片索引值与起始日期的差:如果分片索引值不早于 sBeginDate(哪怕晚于 sEndDate),就以 MySQL 分片承载的天数为模数,对分片索引值求模得到所属分片;如果分片索引值早于 sBeginDate,就会被放到 defaultNode 分片上
与MyCat的类似分片算法对比
中间件
DBLE
MyCat
分片算法种类 date 分区算法 按日期(天)分片
两种中间件的取模范围分片算法使用上无差别
开发注意点
【分片索引】1. 必须是字符串,而且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能基于用户指定的 dateFormat 来转换成 java.util.Date
【分片索引】2. 提供带状模式和环状模式两种模式
【分片索引】3. 带状模式以 sBeginDate(含)起,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时整)为一份,每 sPartionDay 份为一个分片,理论上分片数量可以无限增长,但是出现 sBeginDate 之前的数据而且没有设定 defaultNode 的话,会路由失败(如果有 defaultNode,则路由至 defaultNode)
【分片索引】4. 环状模式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时整)为一份,每 sPartionDay 份为一个分片,以 sBeginDate(含)到 sEndDate(含)的时间长度除以单个分片长度得到恒定的分片数量,但是出现 sBeginDate 之前的数据而且没有设定 defaultNode 的话,会路由失败(如果有 defaultNode,则路由至 defaultNode)
【分片索引】5. 无论哪种模式,分片索引字段的格式化字符串 dateFormat 由用户指定
【分片索引】6. 无论哪种模式,划分不是以日历时间为准,无法对应自然月和自然年,且会受闰秒问题影响
运维注意点
【扩容】1. 带状模式中,随着 sBeginDate 之后的数据出现,分片数量的增加无需再平衡
【扩容】2. 带状模式没有自动增添分片的能力,需要运维手工提前增加分片;如果路由策略计算出的分片并不存在时,会导致失败
【扩容】3. 环状模式中,如果新旧 [sBeginDate,sEndDate] 之间有重叠,需要进行部分数据迁移;如果新旧 [sBeginDate,sEndDate] 之间没有重叠,需要数据再平衡
配置注意点
【配置项】1. 在 rule.xml 中,可配置项为 <propertyname="sBeginDate"> 、 <propertyname="sPartionDay"> 、 <propertyname="dateFormat"> 、 <propertyname="sEndDate"> 和 <propertyname="defaultNode">
【配置项】2.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dateFormat">,符合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规范的字符串,用于告知 DBLE 如何解析sBeginDate和sEndDate
【配置项】3.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BeginDate">,必须是符合 dateFormat 的日期字符串
【配置项】4.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EndDate">,必须是符合 dateFormat 的日期字符串;配置了该项使用的是环状模式,若没有配置该项则使用的是带状模式
【配置项】5.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PartionDay">,非负整数,该分片策略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时整)作为一份,而 sPartionDay 告诉 DBLE 把每多少份放在同一个分片
【配置项】6.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defaultNode"> 标签,非必须配置项,不配置该项的话,用户的分片索引值没落在 mapFile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