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梯度下降法是什么
梯度下降是通过迭代搜索一个函数极小值的优化算法。使用梯度下降,寻找一个函数的局部极小值的过程起始于一个随机点,并向该函数在当前点梯度(或近似梯度)的反方向移动。梯度下降算法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求极小值的算法。
比如逻辑回归可以用梯度下降进行优化,因为这两个算法的损失函数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凸函数,即存在全局唯一极小值,较小的学习率和足够的迭代次数,一定可以达到最小值附近,满足精度要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且随着特征数目的增多,梯度下降的效率将远高于去解析标准方程的逆矩阵。
常用的梯度下降法有3种不同的形式:
(1)批量梯度下降法,简称BGD,使用所有样本,比较耗时。
(2)随机梯度下降法,简称SGD,随机选择一个样本,简单高效。
(3)小批量梯度下降法,简称MBGD,使用少量的样本,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机梯度下降法优点:
1、更容易跳出局部最优解。
2、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
❷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以线性回归为例:
预测函数为:
代价函数:
重复:{
}
当数据量过大时,梯度下降的算法会变得很慢,因为要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求和。因为每次重复梯度下降都是所有数据全部求和,所以梯度下降算法又称之为 批量梯度下降(Batch Gradient Descent)
随机梯度下降在每一次迭代中,不用考虑全部的样本,只需要考虑一个训练样本。
针对一个样本,它的代价函数:
而针对所有样本的代价函数可以看作是对每个样本代价函数的平均: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如下:
第一步,先随机打乱训练集样本。
第二步,进行梯度下降:
重复 {
循环所有样本 for i=1,2,3,...,m {
}
}
一开始随机打乱数据是为了对样本集的访问是随机的,会让梯度下降的速度快一点。
该算法一次训练一个样本,对它的代价函数进行一小步梯度下降,修改参数 ,使得它对该样本的拟合会好一点;然后再对下一个样本进行运算,直到扫描完所有的训练样本,最后外部在迭代这个过程。
跟批量梯度下降算法不同的是,随机梯度下降不需要等到所有样本求和来得到梯度项,而是在对每个样本就可以求出梯度项,在对每个样本扫描的过程中就已经在优化参数了。
在梯度下降过程中,批量梯度下降的过程趋向于一条直线,直接收敛到全局最小值;而随机梯度下降不太可能收敛到全局最小值,而是随机地在其周围震荡,但通常会很接近最小值。
随机梯度下降通常需要经过1-10次外部循环才能接近全局最小值。
在批量梯度下降中,要判断是否收敛,需要在每一次迭代算法后计算 的值,根据值的变化来判断收敛。
在执行随机梯度下降时,不需要计算所有的样本的代价函数,只用在对某个样本进行梯度下降前计算该样本的代价函数 ,为了判断是否收敛,可以计算多次迭代后 的平均值,例如1000次迭代,在每次更新 前,计算最后1000次的的cost的平均值。
选择每隔多少次计算成本函数对梯度下降的过程也有影响:
上图中蓝色曲线是每1000次迭代,红色的是每隔5000次迭代。
因为随机梯度下降时会出现震荡,当迭代次数少时发现下降的曲线起伏很多,而迭代次数变大时,曲线就会变得平滑许多。缺点是每隔5000个计算,会增加计算成本。
增加迭代次数可以判断算法是否正确:
上图蓝色的是1000个迭代次数,通过这条曲线,不能很好的判断成本函数是否在下降,这时就需要添加迭代次数,当增加到5000次,则可以通过平滑的曲线判断,当下滑曲线是红色的时,说明算法是有效的,代价函数值在下降;当是紫色的曲线时,可以看到是一个平坦的线,这时判断算法可能出现问题了。
在随机梯度下降中,学习率 也会影响算法,当学习率减小时,下降曲线的震荡就会变小,而且会收敛到一个更好的解:
当看到曲线是上升的时候,可以尝试减小学习率看看效果。
在随机梯度下降中,如果想要收敛到全剧最小值,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减小学习率 的值:
学习率等于一个常数除以迭代次数加另一个常数,随着迭代次数增大,学习率会减小;但这会造成常数1和常数2的选择问题。
❸ 随机梯度下降法原理和步骤
随机梯度下降主要用来求解类似于如下求和形式的优化问题:
[公式]
梯度下降法:
[公式]
当[公式]很大时,每次迭代计算所有的[公式]会非常耗时。
随机梯度下降的想法就是每次在[公式]中random选取一个计算代替如上的[公式],以这个随机选取的方向作为下降的方向。
[公式][公式]
由于[公式], 当选取step size [公式]时,算法在期望的意义下收敛。
注意到在[公式] 靠近极小值点[公式]时,[公式],这导致随机梯度下降法精度低。由于方差的存在,要使得算法收敛,就需要[公式]随[公式]逐渐减小。因此导致函数即使在强凸且光滑的条件下,收敛速度也只有[公式]. 后来提出的变种SAG,SVRG,SDCA都是在降方差,为了保证在[公式]时,方差趋于0。以上提到的几种变种都能达到线性收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