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江楚编译局旧址

江楚编译局旧址

发布时间:2024-01-12 14:50:14

㈠ 历史上的朱孔章

更正:不是“朱孔章”,而是“朱孔彰”。
朱孔彰,近代文学家、书法家、学者。原名孔阳,字仲武,更字仲我,晚号圣和老人,长洲(今苏州)人。
朱孔彰学者朱骏声之子。能传父业,光绪八年(1882)举人。早年入江南官书局校书,后主淮南书局及蒙城书院,又任江楚编译局协修、江南通志局撰述。宣统元年(1909),掌教安徽存古学堂。精研《说文》,尤熟谙咸同间军史掌故,又善书法,长于小篆。其《中兴将帅别传》三十二卷最为人称道。另着有《说文重文笺》、《说文粹》、《闻见录》,《十三经汉注》等。

㈡ 位老师能详细介绍一下《三代吉金文存》《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全八册)这两本书谢谢

《三代吉金文存》:
作者简介:
罗振玉(1866——1940),中国近代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原籍浙江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
罗振玉以上虞县学第七名出身,应壬午(1882)、戊子(1888)两次乡试不中,自此潜心治学。中日甲午战争后,留意新学,与蒋伯斧等人在上海合办学农社及《农学报》,又创设东文学社,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农学着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译局、苏州师范学堂等。1906年起,任学部参事官、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等职。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民自居,侨居日本。1919年返国,逐渐参预清室的复辟活动,被溥仪任为南书房行走。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成立后,曾任伪监察院长及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
罗振玉自幼喜爱收集金石铭刻,终生不辍。因其学术见闻广,掌握资料多,又恰值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域简牍、中原碑志等大量古物陆续被发现,以一家之力广泛收集各类新发现的文物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研究,为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保存了可贵的资料,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内容简介:
三代吉金文存》乃罗振玉40年收集金文拓片的丰硕成果,共有4831器。在出版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它以收罗宏富、印刷精良而闻名于世,无有别书可替代。此书按器种排列,每个器种下又按字数多寡序列。惟无释文,仅有一目录,于初学者不大方便。重印的《三代吉金文存》书后有孙稚雏《三代吉金文存辩正》一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此书的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目录

卷一 钟 百十有四
卷二 鼎 四百七十四
卷三 鼎 二百六十五
卷四 鼎 九十四
卷五 甗 七十二
卷六 彝 三百九十五
卷七 簋 二百三十六
卷八 簋 一百二十三
卷九 簋 六十七
卷十 簠 九十一器
卷十一 尊 二百七十一
卷十二 壶 一百一十三
卷十三 卣 一百九十三
卷十四 盉 六十三
卷十五 爵 三百六十八
卷十六 爵 三百四十四
卷十七 盘 六十三
卷十八 杂器 一百六十一
卷十九 戈 一百三十四
卷二十 戟 六十 矛 四十有六 杂兵 九十有一
凡得四千八百三十有五器

《殷周金文集成》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多文资料,包括殷周、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各类器物,年代下限断至秦统一以前。宋代以来各家着录和国内外主要博物馆藏品,力争收集得比较齐全。各地新出土的发掘品和采集品,以各册编成时已公开发表者为限。预计所收器铭的总数当在万件以上。书中采用拓本的主要来源有五:(一)考古所多年积累的旧拓本,(二)《考古学报》和《考古》的档案,(三)编辑组同志前往有关单位新打制的拓本,(四)若干文博单位提供的现成拓本或拓本原大照片,(五)若干单位或个人借给的拓本。其中第(一)(二)两项共计约五千器,第(三)荐将近三千器,第(四)项一千余器,第(五)项为数不多。再有一定数量的器铭,因手头缺少善拓或仅有摹本流传,采取剪贴《三代吉金文存》、(商周金文录遗)等书,或由我所技术室按比例复制其它着录书,用两种办法将其补齐。

目录

修订增补说明
前言
出版说明
编辑凡例
第一册
铭文(钟镈类、铙、铃、铎、句鑃等类 鬲 甗类 匕类)
铭文说明(钟镈类、铙、铃、铎、句鑃等类 鬲 甗类 匕类)
第二册
铭文(鼎类)
铭文说明(鼎类)
第三册
铭文(*类)
铭文说明(*类)
第四册
铭文(*类 盨类 簠类 敦类 (金和) 豆类 卣类)
铭文说明(*类 盨类 簠类 敦类 (金和) 豆类 卣类)
第五册
铭文(尊类 觯类 觚类 爵角类)
铭文说明(尊类 觯类 觚类 爵角类)
第六册
铭文(爵角类 斝类 觥类 盉类 壶类 罍类 方彝类 勺类 杯类 瓿类 *类 瓶类 缶类)
铭文说明(爵角类 斝类 觥类 盉类 壶类 罍类 方彝类 勺类 杯类 瓿类 *类 瓶类 缶类)
第七册
铭文(盘类 *类 鉴类 盂类 盆类 异形器类 衡量器类 杂器类 类别不明之器 戈戟类)
铭文说明(盘类 *类 鉴类 盂类 盆类 异形器类 衡量器类 杂器类 类别不明之器 戈戟类)
第八册
铭文(矛类 剑类 杂兵类 车马器类 符节类)
铭文说明(矛类 剑类 杂兵类 车马器类 符节类)
附录目录
一 器物出土地索引
二 器物现藏地索引
三 器物着录书刊索引
四 部分着录书刊与本书器号对照表

㈢ 京师图书馆的创建

2009年9月9日,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纪念日。国家图书馆原名北京图书馆,前身是建于清代的京师图书馆。20世纪初,在变法图强和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有识之士力奏清政府建立西式的文化设施,兴办图书馆和学堂。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兴建京师图书馆,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为首任监督,馆舍设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北岸广化寺。
清政府批准兴建京师图书馆,直到清帝逊位之日,京师图书馆始终没有正式接待过读者。辛亥革命后,京师图书馆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并将其改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于1912年8月27日开馆接待读者。191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移到方家胡同(原国子监南学旧址),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1931年在北海公园西岸的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占地面积76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6日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12日更名为北京图书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津街馆舍虽几经扩建,仍不敷使用。1975年3月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提议并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馆址设在北京西郊白石桥,1987年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2000年国家图书馆新馆二期开始使用,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服务。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之际,不由得使人想起国立京师图书馆的创办人缪荃孙先生。缪荃孙(1844年—1919年),字炎之,又字筱珊,号艺风,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是清光绪年间进士,幼承家学,11岁修毕五经,丽正书院肄业,习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24岁应四川乡试中举。1876年,他33岁时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事编撰校勘十余年。1888年任南菁书院山长,1891年掌泺源书院,1894年任南京钟山书院山长兼掌常州龙城书院。1901年任江楚编译局总纂,1902年5月出任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江南最高学府三江师范学堂,并与徐乃昌、柳诒徵等七教席赴东洋考察学务,学堂遂仿日本东京大学,在南京国子监旧址筑校,以后更名两江师范及复建南京高师,为南京大学近代校史之开端。1907年受聘筹建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出任总办。1909年受聘创办北京京师图书馆,任正监督。1914年任清史总纂,1919年12月22日在上海逝世。作为京师图书馆的首任馆长,缪荃孙立章建制,他秉承“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的精神,坚持“藏书为着述”的理念,使京师图书馆在保存文化典籍方面闪耀出独特的光芒。他还多次避免珍贵典籍外流之厄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厥功甚伟,同时还表现出了对国际文化交流工作的重视。他组织馆藏敦煌写经赴维也纳参加为奥国皇帝八旬大寿举办的实业手艺博物馆展览,积极宣传中华典籍。从缪荃孙开始,中国古代“藏书楼”逐渐转型为“近代图书馆”,缪荃孙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重视对古籍的分类清理,内阁大库检出元、明旧帙,其中宋本犹为珍贵,宋时由临安秘阁所收,一鳞片甲有自来藏书家所未睹者,集刻为宋、元本留真谱、牒文、牌子、序跋述源流者均着之,加考一篇。他酷爱金石,所编收藏目录凡11800余种,藏本之富,为前此金石家所未有。他自编《藏书记》、《续记》、《再续记》;所校刻古书,详述原委,剖析异同,具载于序跋,其着述有《艺风堂文集》和《续集》各8卷、《辛壬稿》3卷、《乙丁稿》5卷、《金石目》18卷、《读书记》4卷、《藏书记》8卷、《续藏书记》8卷、《辽文存》6卷、《续国朝碑传集》86卷、《常州词录》21卷,孔北海、魏文靖、韩致尧、李忠毅年谱各1卷。所编刻丛书有《云自在龛丛书》5集共19种、《对雨楼丛书》5卷、《藕香零拾》38种、《烟画东堂小品》12种等等。

㈣ 广雅书局的广雅书院的由来

广东广雅书局为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1887)筹资举办。清末有江南书局淮南书局、江楚编译局、江苏书局、浙江书局、山东书局、湖北官书局、山西官书局、广雅书局及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官书局。
张之洞出身翰林,乃儒学侍臣,为官一任,总不忘兴学育才,端士风以正人心。广东自开端口通商以来,商贾走集,华洋杂处,士风民俗渐趋浮滑;广西则瘴地荒远,习尚强悍,民俗不齐。广东原在总督旧治肇庆设有端溪书院,斋舍仅四十余间,大半敝漏坏朽,且限于地势,无从展拓,只可稍加修葺,不能容纳两粤向学多士。省城广州原有粤秀、越华、应元三处书院,专课制艺时文,且斋舍或少或无,肄业者不能住院,故有月试而无课程。另有学海堂、菊坡精舍,讲习经史,用意精美,但经费无多,膏火(生活费)过少,又以建在山阜,限于地势,故有课程而无斋舍。且以上各书院多为东省而设,西省生童不得应课。光绪十三年(1887年)六月,张之洞奏准于广州创建广雅书院,作为东、西两省读书士子继续深造的场所。书院选址颇费周折,张之洞曾亲自履勘城外七处地址,或因气势不畅,或出入不便,或无甚幽趣,皆不合用,最后选定城西北五里的元头村。他描写此地的形胜说:东北则云山迤逦而来,注于粤秀,连山盘行环其东,北江抱其西,后枕增步以北诸远山。前有彩虹桥,河水自东南而正南、而西南、而西,回绕如带;南面平畴百亩,平畴之外,则见南岸诸村,林木葱郁。高山大河,左回右抱,雄秀宽博,似兼有之。距城距河既不甚远,而非尘嚣所到,颇于书院相宜。
张之洞为创办广雅书院耗费大量心血,他不仅为书院筹足建院经费和常年经费,亲自题写书院匾额,制定书院规章,延聘山长、教习和管理人员,政余之暇,莅院考业稽疑,时加训勉。卸任离粤前,又奏准朝廷颁给御书匾额,还议定以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始,每逢四季,由张之洞亲自命题,封寄广雅诸生,答卷交监院汇收后转寄湖北,亲加评阅,定榜寄回,“籍觇在院诸生学业进退,以无负本部堂创设书院之本意”。这一年九月,他将广雅书院送来的诸生春季课卷亲加批阅,评定名次,奖励一百二十名,奖银共一百两,并封寄夏、秋两季课卷。他对广雅书院的现状和前途充满自信,说开办两年以来,才俊辈出,造就斐然,其余亦多恪守院规,不蹈陋习。十年以后,人才必大有可观,上者阐明圣道,砥砺名节,博古通今,明习时务,体用兼备,储为国家栋梁之材,次者亦能圭璧饬躬,恂恂乡党,不染浮嚣近利习气,足以淑身化俗;士习既善,民风因之,庶于边海风气人才不无裨益。 张之洞在此购地一百二十四亩,兴建斋舍二十栋共一百间,东、西两廊各十栋五十间,中路建办公楼、讲堂、藏书楼及濂溪祠、岭学祠等,延翰林院编修梁鼎芬为山长,聘请品行谨严、学术雅正之儒士为分校主讲。学额二百名,广东、广西各一百名,选拔两省诸生中才志出众者入院住读,优给膏火(生活费)、奖赏,道远者加给来往路费,令其静心读书,免致内顾为忧,纷心外务。院内课程,经学以能通大义为主,不取琐屑,史学以贯通古今为主,不取空论,性理之学以践履笃实为主,不取矫伪,经济之学以知今切用为主,不取泛滥,词章之学以翔实尔雅为主,不取浮靡,士习以廉谨厚重为主,不取嚣张。以上各门,院生可凭其性情所好,选修一门或多门。其办学宗旨,以博约兼资,文行并美为归,培养上者效用国家,次者仪型乡里的有用之材。广雅书院的教学方式,不注重系统讲授,而重视命题作业,答疑批改,谓之考课。考课分官课与师课两种。官课由督抚或由督抚委员主持,师课由掌教(即分校)主持,分别于每月初二、十六两日举行。每临考课之日,诸生黎明登堂,向山长揖坐后,封门发题。如属官课,则由监院教官等于课日清晨请题封发经史理文四门课卷,即日收齐后,次日上午由委员亲送至主讲衙门,照核无误,仍发至书院,由分校评阅指点,并分门拟定名次,汇齐后送主讲衙门审定,全院共为一榜。至于师课(也称斋课)的分阅拟取,一切均照官课办理,由山长审定,列榜宣示。

阅读全文

与江楚编译局旧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汉语词典pdf下载 浏览:351
android公网ip 浏览:611
要塞1地图放哪个文件夹 浏览:848
凡科建站怎么弄服务器 浏览:939
苹果手机怎么设置app播放 浏览:202
下载网站源码用什么浏览器 浏览:241
六线谱pdf 浏览:156
linuxmysqlsock 浏览:239
人教版数学pdf下载 浏览:460
文档安全加密系统 浏览:491
数控铣床编程简单数字 浏览:788
编程电缆如何重启 浏览:121
myqq命令行发消息 浏览:365
日产逍客怎么使用app升窗 浏览:503
安卓系统怎么快速删除微信内容 浏览:653
csharppython 浏览:409
程序员脖子按摩仪 浏览:563
小米桌面文件夹乱码怎么回事 浏览:858
点歌台app怎么连接 浏览:318
大学电脑编程学什么好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