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人脸检测算法比较

人脸检测算法比较

发布时间:2024-01-25 00:54:37

① 人脸识别的算法,怎么从两张图片中找出人脸 的部分,并比较两个人是否是同一个人。

OPENCV里就有,我大4的时候用过。安装后,DATA目录下,haarcascades目录下,haarcascade_frontalface_default.xml就不错。这是人脸识别的数据。
用法请根据这个文件名找吧,我记得就是调用OPENCV里的某个函数(C++),用这个文件名和图作参数,返回的就是图中人脸的位置。
嘿嘿,50分么,下面是我以前的代码,这里是你用得着的部分:
const char* cascadeFile = "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xml";
const char* folder = "C:\\Program Files\\OpenCV\\data\\haarcascades\\";
char path[1024];
sprintf(path, "%s%s", folder, cascadeFile);
CvHaarClassifierCascade* cascade = (CvHaarClassifierCascade*) cvLoad(path, 0, 0, 0);
//然后cascade就存着需要的那个CvHaarClassifierCascade了。
......
CvSeq* faces = cvHaarDetectObjects(img, cascade, storage,
1.1, 2, CV_HAAR_DO_CANNY_PRUNING,
cvSize(source->getWidth() >> 7, source->getHeight() >> 7));
这句中,img是一个IplImage*,我自己的项目是从摄像头弄来的,我估计你需要直接用opencv载入图片。cascade就是载入的OPENCV的样本数据,storage是一个空间,我用的CvMemStorage* storage = cvCreateMemStorage(0)创建的,detect objects之前我还用了cvClearMemStorage(storage),1.1是缩放,2是检测像素大小,CV_HAAR_DO_CANNY_PRUNING是比较方法, 一个OPENCV自带的常量。最后cvSize的返回值是允许的最小脸部大小。每个变量都解释到了吧。
之后faces->total就是找到几个脸。用cvGetSeqElem(faces, i)来取每个脸的数据,取出来的东西是(CvRect*),要记得TYPECAST,例如CvRect face1 = *((CvRect*) cvGetSeqElem(faces, 0))。这样得到的CvRect有4个变量face1.x,face1.y,face1.width,face1.height就是人脸在图片中的位置了。

② 百度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百度ai与腾讯ai哪个准哪个好 比如人脸识别

提起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ai与腾讯ai哪个准哪个好 比如人脸识别相似度?另外,还有人想问请问人脸识别靠什么认证的?识别率高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更美AI里面的面孔起源真的还挺准确的,想知道它的原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ai与腾讯ai哪个准哪个好 比如人脸识别相似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

1、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ai与腾讯ai哪个准哪个好 比如人脸识别相似度?

人脸相似度对比在线测试。

2、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请问人脸识别靠什么认证的?识别率高吗?

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识别人脸的特征来识别身份的。识别率因系统而异吧,每家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公司使用的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是云脉的,在识别率和识别速度方面都挺靠谱,戴眼镜、戴帽子、化妆啥的也都没啥影响,好用的。测颜值92分算高吗。

3、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更美AI里面的面孔起源真的还挺准确的,想知道它的原理?

更美AI通过对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上万张人脸进行测试分析,形成了这样一套十分具有科学性的一套面孔起源报告,值得大家一起尝试体验。测脸型的app有哪些。

4、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腾讯ai人脸对比靠谱吗

这个人脸对比比较靠谱,腾讯AI的人脸识别程度可以达到98%,比我们正常手机的面部解锁还有准确。

5、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有没有一款软件能比对两张照片是否一样?

可以用AI软件来对比。AI人脸比对已经变成非常常用的AI场景之一。步骤如下:ai人脸识别颜值在线。

1、浏览器输入AI应用,AI人脸比对。

2、进入人脸比对的功能演示模块。

3、点击左侧的‘本地上传’按钮,上传本地照片1。两张照片 在脸比对。

4、点击右侧的‘本地上传’按钮,上传本地照片2。

5、稍等片刻,便会得出两个照片的相似度。如图所示。

AI的功能:腾讯ai人脸对比准确率。

是用于研究、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研究是为了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主要功能:自然科学方面,能帮助使用数学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学科,有助于人类最终认识自身智能形成;经济方面,I能深入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宏观效益,促进计算机网络工业发展,能代替人类进行各种技术工作和脑力劳动,造成结构变化;方面,为人类文化生活提供新的。

AI是绘图的帮手,勾线,绘图,比如插画类型的,其工具的度更强,实时上色更为方便。对线条的调整、补充更有优势。

6、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人脸识别准确率大概是多少

屏管家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98%以上,甚至更高,因为采用深度AI学习算法,加上宽动态红处头,对人脸有的一个抓拍,准确率极高的…ai颜值60分什么水平。

7、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人脸相似度对app都有哪些?

1、微信免费人脸识别网站。

打开微信,选择底部“发现”,点击进入“小程序”,在搜索栏输入“腾旭AI体验中心”,进入小程序。选择“人脸对比”,上传图片后点击“人脸对比”即可。

2、本地化人脸相似度比对软件

本地化人脸相似度比对软件是一款比较两张面孔相似度的软件,在电脑本地选择两张人头像照片,选好照片以后即可自动显示两张照片的相似程度,不需要连网操作,软件亲测,比较结果还是挺准的,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试!

更美AI里面的面孔起源真的还挺准确的,想知道它的原理?

3、人脸识别对比软件

本地化人脸识别对比软件,本地选择两张需要对比相似度的人脸图片即可看到相似度,不需要网络,完全可以脱机使用!比对2张人脸图像相似度的技术技术主要分为两部分:部为前端人脸检测技术,主要支持在前端通过眨眼、张嘴、摇头、点头等组合动作,确保操作的为真实人脸。全网人脸搜索免费。

第二部为比对2张人脸图像相似度的技术,该环节通过在检测技术环节取得整张人脸图像后,再通过扫描识别,取到头像后,将现场人脸与上的人脸进行比对识别,判断是否为同一张人脸。

以上就是与ai与腾讯ai哪个准哪个好 比如人脸识别相似度?相关内容,是关于ai与腾讯ai哪个准哪个好 比如人脸识别相似度?的分享。看完ai的人脸对比准确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③ 人脸识别怎么实现

人脸识别的实现方法如下:

(1)参考模板法:首先设计一个或数个标准人脸的模板,然后计算测试采集的样品与标准模板之间的匹配程度,并通过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人脸。

(2)人脸规则法:由于人脸具有一定的结构分布特征,所谓人脸规则的方法即提取这些特征生成相应的规则以判断测试样品是否包含人脸。

(3)样品学习法:这种方法即采用模式识别中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即通过对面像样品集和非面像样品集的学习产生分类器。

(4)肤色模型法:这种方法是依据面貌肤色在色彩空间中分布相对集中的规律来进行检测。

(5)特征子脸法:这种方法是将所有面像集合视为一个面像子空间,并基于检测样品与其在子空间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存在面像。

④ 人脸识别的算法

1、人体面貌识别技术的内容
人体面貌识别技术包含三个部分:
(1) 人体面貌检测
面貌检测是指在动态的场景与复杂的背景中判断是否存在面像,并分离出这种面像。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①参考模板法
首先设计一个或数个标准人脸的模板,然后计算测试采集的样品与标准模板之间的匹配程度,并通过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人脸;
②人脸规则法
由于人脸具有一定的结构分布特征,所谓人脸规则的方法即提取这些特征生成相应的规则以判断测试样品是否包含人脸;
③样品学习法
这种方法即采用模式识别中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即通过对面像样品集和非面像样品集的学习产生分类器;
④肤色模型法
这种方法是依据面貌肤色在色彩空间中分布相对集中的规律来进行检测。
⑤特征子脸法
这种方法是将所有面像集合视为一个面像子空间,并基于检测样品与其在子孔间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存在面像。
值得提出的是,上述5种方法在实际检测系统中也可综合采用。
(2)人体面貌跟踪
面貌跟踪是指对被检测到的面貌进行动态目标跟踪。具体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或基于运动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此外,利用肤色模型跟踪也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3)人体面貌比对
面貌比对是对被检测到的面貌像进行身份确认或在面像库中进行目标搜索。这实际上就是说,将采样到的面像与库存的面像依次进行比对,并找出最佳的匹配对象。所以,面像的描述决定了面像识别的具体方法与性能。目前主要采用特征向量与面纹模板两种描述方法:
①特征向量法
该方法是先确定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而这些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
②面纹模板法
该方法是在库中存贮若干标准面像模板或面像器官模板,在进行比对时,将采样面像所有象素与库中所有模板采用归一化相关量度量进行匹配。
此外,还有采用模式识别的自相关网络或特征与模板相结合的方法。
人体面貌识别技术的核心实际为“局部人体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这种算法是利用人体面部各器官及特征部位的方法。如对应几何关系多数据形成识别参数与数据库中所有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判断与确认。一般要求判断时间低于1秒。
2、人体面貌的识别过程
一般分三步:
(1)首先建立人体面貌的面像档案。即用摄像机采集单位人员的人体面貌的面像文件或取他们的照片形成面像文件,并将这些面像文件生成面纹(Faceprint)编码贮存起来。
(2)获取当前的人体面像
即用摄像机捕捉的当前出入人员的面像,或取照片输入,并将当前的面像文件生成面纹编码。
(3)用当前的面纹编码与档案库存的比对
即将当前的面像的面纹编码与档案库存中的面纹编码进行检索比对。上述的“面纹编码”方式是根据人体面貌脸部的本质特征和开头来工作的。这种面纹编码可以抵抗光线、皮肤色调、面部毛发、发型、眼镜、表情和姿态的变化,具有强大的可靠性,从而使它可以从百万人中精确地辩认出某个人。
人体面貌的识别过程,利用普通的图像处理设备就能自动、连续、实时地完成。

⑤ 深度学习做人脸识别,和传统方式比有啥好处

传统方法中特征提取主要依赖人工设计的提取器,需要有专业知识及复杂的调参过程,同时每个方法都是针对具体应用,泛化能力及鲁棒性较差。

深度学习主要是数据驱动进行特征提取,根据大量样本的学习能够得到深层的、数据集特定的特征表示,其对数据集的表达更高效和准确,所提取的抽象特征鲁棒性更强,泛化能力更好,并且可以是端到端的。缺点是样本集影响较大,算力要求较高。

⑥ 想问一下有没有比较方便的人脸识别算法,求推荐

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类,即: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是最早、最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和其他算法结合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2. 基于模板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特征脸方法、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动态连接匹配方法等。
3. 基于模型的方法则有基于隐马尔柯夫模型,主动形状模型和主动外观模型的方法等。
1.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
人脸由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部件构成,正因为这些部件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上的各种差异才使得世界上每个人脸千差万别,因此对这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关系的几何描述,可以做为人脸识别的重要特征。几何特征最早是用于人脸侧面轮廓的描述与识别,首先根据侧面轮廓曲线确定若干显着点,并由这些显着点导出一组用于识别的特征度量如距离、角度等。Jia 等由正面灰度图中线附近的积分投影模拟侧面轮廓图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方法。
采用几何特征进行正面人脸识别一般是通过提取人眼、口、鼻等重要特征点的位置和眼睛等重要器官的几何形状作为分类特征,但Roder对几何特征提取的精确性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结果不容乐观。
可变形模板法可以视为几何特征方法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是 :设计一个参数可调的器官模型 (即可变形模板),定义一个能量函数,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能量函数最小化,此时的模型参数即做为该器官的几何特征。
这种方法思想很好,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能量函数中各种代价的加权系数只能由经验确定,难以推广,二是能量函数优化过程十分耗时,难以实际应用。 基于参数的人脸表示可以实现对人脸显着特征的一个高效描述,但它需要大量的前处理和精细的参数选择。同时,采用一般几何特征只描述了部件的基本形状与结构关系,忽略了局部细微特征,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更适合于做粗分类,而且目前已有的特征点检测技术在精确率上还远不能满足要求,计算量也较大。
2. 局部特征分析方法(Local Face Analysis)
主元子空间的表示是紧凑的,特征维数大大降低,但它是非局部化的,其核函数的支集扩展在整个坐标空间中,同时它是非拓扑的,某个轴投影后临近的点与原图像空间中点的临近性没有任何关系,而局部性和拓扑性对模式分析和分割是理想的特性,似乎这更符合神经信息处理的机制,因此寻找具有这种特性的表达十分重要。基于这种考虑,Atick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的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构成了FaceIt人脸识别软件的基础。
3. 特征脸方法(Eigenface或PCA)
特征脸方法是90年代初期由Turk和Pentland提出的目前最流行的算法之一,具有简单有效的特点, 也称为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特征子脸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从统计的观点,寻找人脸图像分布的基本元素,即人脸图像样本集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近似地表征人脸图像。这些特征向量称为特征脸(Eigenface)。
实际上,特征脸反映了隐含在人脸样本集合内部的信息和人脸的结构关系。将眼睛、面颊、下颌的样本集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称为特征眼、特征颌和特征唇,统称特征子脸。特征子脸在相应的图像空间中生成子空间,称为子脸空间。计算出测试图像窗口在子脸空间的投影距离,若窗口图像满足阈值比较条件,则判断其为人脸。
基于特征分析的方法,也就是将人脸基准点的相对比率和其它描述人脸脸部特征的形状参数或类别参数等一起构成识别特征向量,这种基于整体脸的识别不仅保留了人脸部件之间的拓扑关系,而且也保留了各部件本身的信息,而基于部件的识别则是通过提取出局部轮廓信息及灰度信息来设计具体识别算法。现在Eigenface(PCA)算法已经与经典的模板匹配算法一起成为测试人脸识别系统性能的基准算法;而自1991年特征脸技术诞生以来,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和理论分析,FERET'96测试结果也表明,改进的特征脸算法是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也是具有最好性能的识别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先确定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而这些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其技术的核心实际为“局部人体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这种算法是利用人体面部各器官及特征部位的方法。如对应几何关系多数据形成识别参数与数据库中所有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判断与确认。Turk和Pentland提出特征脸的方法,它根据一组人脸训练图像构造主元子空间,由于主元具有脸的形状,也称为特征脸 ,识别时将测试 图像投影到主元子空间上,得到一组投影系数,和各个已知人的人脸图像比较进行识别。Pentland等报告了相当好的结果,在 200个人的 3000幅图像中得到 95%的正确识别率,在FERET数据库上对 150幅正面人脸象只有一个误识别。但系统在进行特征脸方法之前需要作大量预处理工作如归一化等。
在传统特征脸的基础上,研究者注意到特征值大的特征向量 (即特征脸 )并不一定是分类性能好的方向,据此发展了多种特征 (子空间 )选择方法,如Peng的双子空间方法、Weng的线性歧义分析方法、Belhumeur的FisherFace方法等。事实上,特征脸方法是一种显式主元分析人脸建模,一些线性自联想、线性压缩型BP网则为隐式的主元分析方法,它们都是把人脸表示为一些向量的加权和,这些向量是训练集叉积阵的主特征向量,Valentin对此作了详细讨论。总之,特征脸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实用的基于变换系数特征的算法,但由于它在本质上依赖于训练集和测试集图像的灰度相关性,而且要求测试图像与训练集比较像,所以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基于KL 变换的特征人脸识别方法
基本原理:
KL变换是图象压缩中的一种最优正交变换,人们将它用于统计特征提取,从而形成了子空间法模式识别的基础,若将KL变换用于人脸识别,则需假设人脸处于低维线性空间,且不同人脸具有可分性,由于高维图象空间KL变换后可得到一组新的正交基,因此可通过保留部分正交基,以生成低维人脸空间,而低维空间的基则是通过分析人脸训练样本集的统计特性来获得,KL变换的生成矩阵可以是训练样本集的总体散布矩阵,也可以是训练样本集的类间散布矩阵,即可采用同一人的数张图象的平均来进行训练,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光线等的干扰,且计算量也得到减少,而识别率不会下降。
4. 基于弹性模型的方法
Lades等人针对畸变不变性的物体识别提出了动态链接模型 (DLA),将物体用稀疏图形来描述 (见下图),其顶点用局部能量谱的多尺度描述来标记,边则表示拓扑连接关系并用几何距离来标记,然后应用塑性图形匹配技术来寻找最近的已知图形。Wiscott等人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用FERET图像库做实验,用 300幅人脸图像和另外 300幅图像作比较,准确率达到 97.3%。此方法的缺点是计算量非常巨大 。
Nastar将人脸图像 (Ⅰ ) (x,y)建模为可变形的 3D网格表面 (x,y,I(x,y) ) (如下图所示 ),从而将人脸匹配问题转化为可变形曲面的弹性匹配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曲面变形,并根据变形的情况判断两张图片是否为同一个人。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将空间 (x,y)和灰度I(x,y)放在了一个 3D空间中同时考虑,实验表明识别结果明显优于特征脸方法。
Lanitis等提出灵活表现模型方法,通过自动定位人脸的显着特征点将人脸编码为 83个模型参数,并利用辨别分析的方法进行基于形状信息的人脸识别。弹性图匹配技术是一种基于几何特征和对灰度分布信息进行小波纹理分析相结合的识别算法,由于该算法较好的利用了人脸的结构和灰度分布信息,而且还具有自动精确定位面部特征点的功能,因而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适应性强识别率较高,该技术在FERET测试中若干指标名列前茅,其缺点是时间复杂度高,速度较慢,实现复杂。
5. 神经网络方法(Neural Networks)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具有良好的自组织、自适应能力。目前神经网络方法在人脸识别中的研究方兴未艾。Valentin提出一种方法,首先提取人脸的 50个主元,然后用自相关神经网络将它映射到 5维空间中,再用一个普通的多层感知器进行判别,对一些简单的测试图像效果较好;Intrator等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神经网络来进行人脸识别,其中非监督神经网络用于特征提取,而监督神经网络用于分类。Lee等将人脸的特点用六条规则描述,然后根据这六条规则进行五官的定位,将五官之间的几何距离输入模糊神经网络进行识别,效果较一般的基于欧氏距离的方法有较大改善,Laurence等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人脸识别,由于卷积神经网络中集成了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对图像平移、旋转和局部变形的不变性,因此得到非常理想的识别结果,Lin等提出了基于概率决策的神经网络方法 (PDBNN),其主要思想是采用虚拟 (正反例 )样本进行强化和反强化学习,从而得到较为理想的概率估计结果,并采用模块化的网络结构 (OCON)加快网络的学习。这种方法在人脸检测、人脸定位和人脸识别的各个步骤上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其它研究还有 :Dai等提出用Hopfield网络进行低分辨率人脸联想与识别,Gutta等提出将RBF与树型分类器结合起来进行人脸识别的混合分类器模型,Phillips等人将MatchingPursuit滤波器用于人脸识别,国内则采用统计学习理论中的支撑向量机进行人脸分类。
神经网络方法在人脸识别上的应用比起前述几类方法来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对人脸识别的许多规律或规则进行显性的描述是相当困难的,而神经网络方法则可以通过学习的过程获得对这些规律和规则的隐性表达,它的适应性更强,一般也比较容易实现。因此人工神经网络识别速度快,但识别率低 。而神经网络方法通常需要将人脸作为一个一维向量输入,因此输入节点庞大,其识别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降维处理。
PCA的算法描述:利用主元分析法 (即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 PCA)进行识别是由 Anderson和 Kohonen提出的。由于 PCA在将高维向量向低维向量转化时,使低维向量各分量的方差最大,且各分量互不相关,因此可以达到最优的特征抽取。

⑦ 人脸识别算法是指什么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7系统、Dell G3电脑。
人脸识别(Facial Recognition),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人脸识别算法是指在检测到人脸并定位面部关键特征点之后,主要的人脸区域就可以被裁剪出来,经过预处理之后,馈入后端的识别算法。识别算法要完成人脸特征的提取,并与库存的已知人脸进行比对,完成最终的分类。
人脸识别的算法有 4 种: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基于整幅 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人脸识别算法的原理:
系统输入一般是一张或者一系列含有未确定身份的人脸图像,以及人脸数据库中的若干已知身份的人脸图象或者相应的编码,而其输出则是一系列相似度得分,表明待识别的人脸的身份。
人脸识别的三个经典算法
1、Eigenfaces(特征脸)算法

Eigenfaces是在人脸识别的计算机视觉问题中使用的一组特征向量的名余滑举称,竖碧Eigenfaces是基于PCA(主成分分析)的,所以学习Eigenfaces需要我们了解PCA的原理。
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矩阵的压缩算法,在减少矩阵维数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原矩阵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将 n×m的矩阵转换成n×k的矩阵,仅保留矩阵中所存在的主要特性,从而可以大大节省空间和数据量。PCA的实现需要进行降维,也就是将矩阵进行变换,从更高的维度降到低的维度,然而PCA的降维离不开协方差矩阵。方差是描述一维数据样本本身相对于均值的偏离程度,是一种用来度量两个随机变量关系的统计量,从角度来说,其夹角越小,值越大,方向越相近,也就是越正相关。协方差矩阵度量除了是两个随机变量的关系外,还是维度与维度之间的关系,而非样本与样本之间的关系。
学习一种新的东西,尤其是知识,我们需要了解知识中的思想。我在了解和学习Eigenface算法时它的思想是图像识别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子空间,将所有的图像集中到这个子空间中,然后在这个子空间中衡量相似性或者进行分类学习,再讲子空间变换到另一个空间中,这样的作用一是同一个类别的图像离得更近,二是不同的类别的图像会离得比较远;这样经过线性分类分开的图像在新空间就能容易分开。同时特征脸技术会寻找人脸图像分布的基本元素,即人脸图像样本集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来表征人脸图像。人脸图像的基本元素有很多,比如眼、面颊、唇等基本元素,这些特征向量在特征脸的图像空间中对应生成的子空间被称为子脸空间。
生成了子空间之后就要进行空间构造,那么如何进行空间构造呢?首先要寻找人脸的共性,其次是要寻找个体与共性的差异,还有就是要明白共性其实是空间,个体就是向量。利用协方差矩阵把目标集中所有人脸图像的特征值进行分解,得到对应的特征向量,这些特征向量就是“特征脸”。寻找特征向量的特性,将其进行线性组合。在以每一个特征子脸为基的空间,每个人脸就是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每一个人脸在每个特征基下的的投影坐标。
Eigenfaces算法过程
获得人脸图像数据,将每一个人脸图像矩阵按行串成一维,每个人脸就是一个向量;
将M个人脸在对应维度上加起来,然后求平均得到“平均脸”;
将每个图像都减去平均脸向量;
计算协方差矩阵;
运用Eigenfaces记性人脸识别;
算法实践过程;
训练图像
求出平均脸
获得特征子脸
进行图像重构
寻找相似度高的人脸图像。
2、FisherFace算法
FisherFace是Fisher线性判别在人脸识别的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算法思想最早由英国统计与遗传学家,现代统计科学的奠让巧基人之一罗纳德*费舍尔(Ronald)提出。LDA算法使用统计学方法,尝试找到物体间特征的一个线性组合,在降维的同时考虑类别信息。通过该算法得到的线性组合可以用来作为一个线性分类器或者实现降维。
基本思想
线性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高维的模式样本投影到低维最佳矢量空间,以达到抽取重要分类信息和压缩特征空间维度的效果,投影后保证模式样本在新的子空间有最大的类间距离、最小的类内距离,即模式在该空间中有最佳的可分离性。理论和特征脸里用到的Eigenfaces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原有数据进行整体降维映射到低维空间的方法,fisherfaces和Eigenfaces都是从数据整体入手而不同于LBP提取局部纹理特征。
对降维后的样本使用Fisher线性判别方法,确定一个最优的投影方向,构造一个一维的体征空间,将多维的人脸图像投影到 fisherfaces特征空间,利用类内样本数据形成一组特征向量,这组特征向量就代表了人脸的特征。
我们知道,该算法是在样本数据映射到另外一个特征空间后,将类内距离最小化,类间距离最大化。LDA算法可以用作降维,该算法的原理和PCA算法很相似,因此LDA算法也同样可以用在人脸识别领域。通过使用PCA算法来进行人脸识别的算法称为特征脸法,而使用LDA算法进行人脸识别的算法称为费舍尔脸法。
LDA和PCA相比:
相同:1、在降维的时候,两者都使用了矩阵的特征分解思想;2、两者都假设数据符合高斯分布。不同:1、LDA是有监督的降维方法,而PCA是无监督的。2、如果说数据是k维的,那么LDA只能降到(k-1)维度,而PCA不受此限制。3、从数学角度来看,LDA选择分类性能最好的投影方向,而PCA选择样本投影点具有最大方差的方向。Fisherfaces算法和Eigenfaces算法相比:
相同:两者均可以对数据进行降维;两者在降维时均使用了矩阵特征分解的思想。
不同:Fisherfaces是有监督的降维方法,而是Eigenfaces无监督的降维方法;Fisherfaces除了可以用于降维,还可以用于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FisherFace算法识别的错误率低于哈佛和耶鲁人脸数据库测试的Eigenfaces识别结果。
Fisherface算法流程
获得人脸图像数据,然后求出人脸的均值。
观察各个人脸的特征值。
进行人脸鉴定,观察人脸特征,判断是否是个人。
最后进行人脸识别。
3、LBPH(Local Binary Patter Histogram)算法
Local Binary Patterns Histograms即LBP特征的统计直方图,LBPH将LBP(局部二值编码)特征与图像的空间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果直接使用LBP编码图像用于人脸识别。其实和不提取LBP特征区别不大,因此在实际的LBP应用中,一般采用LBP编码图像的统计直方图作为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识别。
原始的LBP算子定义为在33的窗口内,以窗口中心像素为阈值,将相邻的8个像素的灰度值与其进行比较,若周围像素值大于或等于中心像素值,则该像素点的位置被标记为1,否则为0。这样,33邻域内的8个点经比较可产生8位二进制数(通常转换为十进制数即LBP码,共256种),即得到该窗口中心像素点的LBP值,并用这个值来反映该区域的纹理特征。
LBPH的维度: 采样点为8个,如果用的是原始的LBP或Extended LBP特征,其LBP特征值的模式为256种,则一幅图像的LBP特征向量维度为:64256=16384维,而如果使用的UniformPatternLBP特征,其LBP值的模式为59种,其特征向量维度为:6459=3776维,可以看出,使用等价模式特征,其特征向量的维度大大减少,这意味着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性能上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基本思想
建立在LBPH基础上的人脸识别法基本思想如下:首先以每个像素为中心,判断与周围像素灰度值大小关系,对其进行二进制编码,从而获得整幅图像的LBP编码图像;再将LBP图像分为个区域,获取每个区域的LBP编码直方图,继而得到整幅图像的LBP编码直方图,通过比较不同人脸图像LBP编码直方图达到人脸识别的目的,其优点是不会受到光照、缩放、旋转和平移的影响。
LBPH算法“人”如其名,采用的识别方法是局部特征提取的方法,这是与前两种方法的最大区别。
LBPH 算法流程
LBP特征提取:根据上述的均匀LBP算子处理原始图像;
LBP特征匹配(计算直方图):将图像分为若干个的子区域,并在子区域内根据LBP值统计其直方图,以直方图作为其判别特征。
4、算法的复现代码
1)、EigenFaces算法
#encoding=utf-8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import os

class EigenFace(object):
def __init__(self,threshold,dimNum,dsize):
self.threshold = threshold # 阈值暂未使用
self.dimNum = dimNum
self.dsize = dsize

def loadImg(self,fileName,dsize):
‘‘‘
载入图像,灰度化处理,统一尺寸,直方图均衡化
:param fileName: 图像文件名
:param dsize: 统一尺寸大小。元组形式
:return: 图像矩阵
‘‘‘
img = cv2.imread(fileName)
retImg = cv2.resize(img,dsize)
retImg = cv2.cvtColor(retImg,cv2.COLOR_RGB2GRAY)
retImg = cv2.equalizeHist(retImg)
# cv2.imshow(‘img’,retImg)
# cv2.waitKey()
return retImg

def createImgMat(self,dirName):
‘‘‘
生成图像样本矩阵,组织形式为行为属性,列为样本
:param dirName: 包含训练数据集的图像文件夹路径
:return: 样本矩阵,标签矩阵
‘‘‘
dataMat = np.zeros((10,1))
label = []
for parent,dirnames,filenames in os.walk(dirName):
# print parent
# print dirnames
# print filenames
index = 0
for dirname in dirnames:
for subParent,subDirName,subFilenames in os.walk(parent+’/’+dirname):
for filename in subFilenames:
img = self.loadImg(subParent+’/’+filename,self.dsize)
tempImg = np.reshape(img,(-1,1))
if index == 0 :
dataMat = tempImg
else:
dataMat = np.column_stack((dataMat,tempImg))
label.append(subParent+’/’+filename)
index += 1
return dataMat,label

def PCA(self,dataMat,dimNum):
‘‘‘
PCA函数,用于数据降维
:param dataMat: 样本矩阵
:param dimNum: 降维后的目标维度
:return: 降维后的样本矩阵和变换矩阵
‘‘‘
# 均值化矩阵
meanMat = np.mat(np.mean(dataMat,1)).T
print ‘平均值矩阵维度’,meanMat.shape
diffMat = dataMat-meanMat
# 求协方差矩阵,由于样本维度远远大于样本数目,所以不直接求协方差矩阵,采用下面的方法
covMat = (diffMat.T*diffMat)/float(diffMat.shape[1]) # 归一化
#covMat2 = np.cov(dataMat,bias=True)
#print ‘基本方法计算协方差矩阵为’,covMat2
print ‘协方差矩阵维度’,covMat.shape
eigVals, eigVects = np.linalg.eig(np.mat(covMat))
print ‘特征向量维度’,eigVects.shape
print ‘特征值’,eigVals
eigVects = diffMat*eigVects
eigValInd = np.argsort(eigVals)
eigValInd = eigValInd[::-1]
eigValInd = eigValInd[:dimNum] # 取出指定个数的前n大的特征值
print ‘选取的特征值’,eigValInd
eigVects = eigVects/np.linalg.norm(eigVects,axis=0) #归一化特征向量
redEigVects = eigVects[:,eigValInd]
print ‘选取的特征向量’,redEigVects.shape
print ‘均值矩阵维度’,diffMat.shape
lowMat = redEigVects.T*diffMat
print ‘低维矩阵维度’,lowMat.shape
return lowMat,redEigVects

def compare(self,dataMat,testImg,label):
‘‘‘
比较函数,这里只是用了最简单的欧氏距离比较,还可以使用KNN等方法,如需修改修改此处即可
:param dataMat: 样本矩阵
:param testImg: 测试图像矩阵,最原始形式
:param label: 标签矩阵
:return: 与测试图片最相近的图像文件名
‘‘‘
testImg = cv2.resize(testImg,self.dsize)
testImg = cv2.cvtColor(testImg,cv2.COLOR_RGB2GRAY)
testImg = np.reshape(testImg,(-1,1))
lowMat,redVects = self.PCA(dataMat,self.dimNum)
testImg = redVects.T*testImg
print ‘检测样本变换后的维度’,testImg.shape
disList = []
testVec = np.reshape(testImg,(1,-1))
for sample in lowMat.T:
disList.append(np.linalg.norm(testVec-sample))
print disList
sortIndex = np.argsort(disList)
return label[sortIndex[0]]

def predict(self,dirName,testFileName):
‘‘‘
预测函数
:param dirName: 包含训练数据集的文件夹路径
:param testFileName: 测试图像文件名
:return: 预测结果
‘‘‘
testImg = cv2.imread(testFileName)
dataMat,label = self.createImgMat(dirName)
print ‘加载图片标签’,label
ans = self.compare(dataMat,testImg,label)
return ans

if __name__ == ‘__main__’:
eigenface = EigenFace(20,50,(50,50))
print eigenface.predict(‘d:/face’,’D:/face_test/1.bmp’)2)、FisherFaces算法
#encoding=utf-8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import os

class FisherFace(object):
def __init__(self,threshold,k,dsize):
self.threshold = threshold # 阈值,暂未使用
self.k = k # 指定投影w的个数
self.dsize = dsize # 统一尺寸大小

def loadImg(self,fileName,dsize):
‘‘‘
载入图像,灰度化处理,统一尺寸,直方图均衡化
:param fileName: 图像文件名
:param dsize: 统一尺寸大小。元组形式
:return: 图像矩阵
‘‘‘
img = cv2.imread(fileName)
retImg = cv2.resize(img,dsize)
retImg = cv2.cvtColor(retImg,cv2.COLOR_RGB2GRAY)
retImg = cv2.equalizeHist(retImg)
# cv2.imshow(‘img’,retImg)
# cv2.waitKey()
return retImg

def createImgMat(self,dirName):
‘‘‘
生成图像样本矩阵,组织形式为行为属性,列为样本
:param dirName: 包含训练数据集的图像文件夹路径
:return: 包含样本矩阵的列表,标签列表
‘‘‘
dataMat = np.zeros((10,1))
label = []
dataList = []
for parent,dirnames,filenames in os.walk(dirName):
# print parent
# print dirnames
# print filenames
#index = 0
for dirname in dirnames:
for subParent,subDirName,subFilenames in os.walk(parent+’/’+dirname):
for index,filename in enumerate(subFilenames):
img = self.loadImg(subParent+’/’+filename,self.dsize)
tempImg = np.reshape(img,(-1,1))
if index == 0 :
dataMat = tempImg
else:
dataMat = np.column_stack((dataMat,tempImg))
dataList.append(dataMat)
label.append(subParent)
return dataList,label

def LDA(self,dataList,k):
‘‘‘
多分类问题的线性判别分析算法
:param dataList: 样本矩阵列表
:param k: 投影向量k的个数
:return: 变换后的矩阵列表和变换矩阵
‘‘‘
n = dataList[0].shape[0]
W = np.zeros((n,self.k))
Sw = np.zeros((n,n))
Sb = np.zeros((n,n))
u = np.zeros((n,1))
N = 0
meanList = []
sampleNum = []

for dataMat in dataList:
meanMat = np.mat(np.mean(dataMat,1)).T
meanList.append(meanMat)
sampleNum.append(dataMat.shape[1])

dataMat = dataMat-meanMat
sw = dataMat*dataMat.T
Sw += sw
print ‘Sw的维度’,Sw.shape

for index,meanMat in enumerate(meanList):
m = sampleNum[index]
u += m*meanMat
N += m
u = u/N
print ‘u的维度’,u.shape

for index,meanMat in enumerate(meanList):
m = sampleNum[index]
sb = m*(meanMat-u)*(meanMat-u).T
Sb += sb
print ‘Sb的维度’,Sb.shape

eigVals, eigVects = np.linalg.eig(np.mat(np.linalg.inv(Sw)*Sb))
eigValInd = np.argsort(eigVals)
eigValInd = eigValInd[::-1]
eigValInd = eigValInd[:k] # 取出指定个数的前k大的特征值
print ‘选取的特征值’,eigValInd.shape
eigVects = eigVects/np.linalg.norm(eigVects,axis=0) #归一化特征向量
redEigVects = eigVects[:,eigValInd]
print ‘变换矩阵维度’,redEigVects.shape

transMatList = []
for dataMat in dataList:
transMatList.append(redEigVects.T*dataMat)
return transMatList,redEigVects

def compare(self,dataList,testImg,label):
‘‘‘
比较函数,这里只是用了最简单的欧氏距离比较,还可以使用KNN等方法,如需修改修改此处即可
:param dataList: 样本矩阵列表
:param testImg: 测试图像矩阵,最原始形式
:param label: 标签矩阵
:return: 与测试图片最相近的图像文件夹,也就是类别
‘‘‘
testImg = cv2.resize(testImg,self.dsize)
testImg = cv2.cvtColor(testImg,cv2.COLOR_RGB2GRAY)
testImg = np.reshape(testImg,(-1,1))
transMatList,redVects = fisherface.LDA(dataList,self.k)
testImg = redVects.T*testImg
print ‘检测样本变换后的维度’,testImg.shape
disList = []
testVec = np.reshape(testImg,(1,-1))
sumVec = np.mat(np.zeros((self.dsize[0]*self.dsize[1],1)))
for transMat in transMatList:
for sample in transMat.T:
disList.append( np.linalg.norm(testVec-sample))
print disList
sortIndex = np.argsort(disList)
return label[sortIndex[0]/9]

def predict(self,dirName,testFileName):
‘‘‘
预测函数
:param dirName: 包含训练数据集的文件夹路径
:param testFileName: 测试图像文件名
:return: 预测结果
‘‘‘
testImg = cv2.imread(testFileName)
dataMat,label = self.createImgMat(dirName)
print ‘加载图片标签’,label
ans = self.compare(dataMat,testImg,label)
return ans

if __name__==“__main__”:

fisherface = FisherFace(10,20,(20,20))
ans = fisherface.predict(‘d:/face’,’d:/face_test/8.bmp’)
print ans3)、LBPH算法
#encoding=utf-8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s
import cv2

class LBP(object):
def __init__(self,threshold,dsize,blockNum):
self.dsize = dsize # 统一尺寸大小
self.blockNum = blockNum # 分割块数目
self.threshold = threshold # 阈值,暂未使用

def loadImg(self,fileName,dsize):
‘‘‘
载入图像,灰度化处理,统一尺寸,直方图均衡化
:param fileName: 图像文件名
:param dsize: 统一尺寸大小。元组形式
:return: 图像矩阵
‘‘‘
img = cv2.imread(fileName)
retImg = cv2.resize(img,dsize)
retImg = cv2.cvtColor(retImg,cv2.COLOR_RGB2GRAY)
retImg = cv2.equalizeHist(retImg)
# cv2.imshow(‘img’,retImg)
# cv2.waitKey()
return retImg

def loadImagesList(self,dirName):
‘‘‘
加载图像矩阵列表
:param dirName:文件夹路径
:return: 包含最原始的图像矩阵的列表和标签矩阵
‘‘‘
imgList = []
label = []
for parent,dirnames,filenames in os.walk(dirName):
# print parent
# print dirnames
# print filenames
for dirname in dirnames:
for subParent,subDirName,subFilenames in os.walk(parent+’/’+dirname):
for filename in subFilenames:
img = self.loadImg(subParent+’/’+filename,self.dsize)
imgList.append(img) # 原始图像矩阵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加入列表
label.append(subParent+’/’+filename)
return imgList,label

def getHopCounter(self,num):
‘‘‘
计算二进制序列是否只变化两次
:param num: 数字
:return: 01变化次数
‘‘‘
binNum = bin(num)
binStr = str(binNum)[2:]
n = len(binStr)
if n = center)*(1扩展知识:人脸识别算法研究的难点
人脸识别算法研究已久,在背景简单的情形下,大部分算法都能很好的处理。但是,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颇广,仅是简单图像测试,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所以人脸识别算法还是存在很多的难点。
光照
光照问题是机器视觉中的老问题,在人脸识别中的表现尤为明显,算法未能达到使用的程度。
姿态
与光照问题类似,姿态问题也是人脸识别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点。针对姿态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多数的人脸识别算法主要是针对正面,或接近正面的人脸图像,当发生俯仰或者左右侧而比较厉害的情况下,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也将会急剧下降。
遮挡
对于非配合情况下的人脸图像采集,遮挡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监控环境下,往往被监控对象都会带着眼镜﹑帽子等饰物,使得被采集出来的人脸图像有可能不完整,从而影响了后面的特征提取与识别,甚至会导致人脸识别算法的失效。
年龄变化
随着年龄的变化,面部外观也在变化,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这种变化更加的明显。对于不同的年龄段,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也不同。
图像质量
人脸图像的来源可能多种多样,由于采集设备的不同,得到的人脸图像质量也不同,特别是对于那些低分辨率﹑噪声大﹑质量差的人脸图像如何进行有效的人脸识别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样的,对于高分辨图像,对人脸识别算法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样本缺乏
基于统计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是人脸识别领域中的主流算法,但是统计学习方法需要大量的培训。由于人脸图像在高维空间中的分布是一个不规则的流行分布,能得到的样本只是对人脸图像空间中的一个极小部分的采样,如何解决小样本下的统计学习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大量数据
传统人脸识别算法如PCA、LDA等在小规模数据中可以很容易进行训练学习。但是对于大量数据,这些方法其训练过程难以进行,甚至有可能崩溃。
大规模人脸识别
随着人脸数据库规模的增长,人脸算法的性能将呈现下降。

⑧ 人脸识别的识别算法

人脸识别的基本方法

人脸识别的方法很多,以下介绍一些主要的人脸识别方法。

(1)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几何特征可以是眼、鼻、嘴等的形状和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如相互之间的距离)。这些算法识别速度快,需要的内存小,但识别率较低。

(2)基于特征脸(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特征脸方法是基于KL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KL变换是图像压缩的一种最优正交变换。高维的图像空间经过KL变换后得到一组新的正交基,保留其中重要的正交基,由这些基可以张成低维线性空间。如果假设人脸在这些低维线性空间的投影具有可分性,就可以将这些投影用作识别的特征矢量,这就是特征脸方法的基本思想。这些方法需要较多的训练样本,而且完全是基于图像灰度的统计特性的。目前有一些改进型的特征脸方法。

(3)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神经网络的输入可以是降低分辨率的人脸图像、局部区域的自相关函数、局部纹理的二阶矩等。这类方法同样需要较多的样本进行训练,而在许多应用中,样本数量是很有限的。

(4)弹性图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

弹性图匹配法在二维的空间中定义了一种对于通常的人脸变形具有一定的不变性的距离,并采用属性拓扑图来代表人脸,拓扑图的任一顶点均包含一特征向量,用来记录人脸在该顶点位置附近的信息。该方法结合了灰度特性和几何因素,在比对时可以允许图像存在弹性形变,在克服表情变化对识别的影响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于单个人也不再需要多个样本进行训练。

(5)线段Hausdorff 距离(LHD) 的人脸识别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识别轮廓图(比如漫画)的速度和准确度上丝毫不比识别灰度图差。LHD是基于从人脸灰度图像中提取出来的线段图的,它定义的是两个线段集之间的距离,与众不同的是,LHD并不建立不同线段集之间线段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它更能适应线段图之间的微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LHD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和不同姿态情况下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但是它在大表情的情况下识别效果不好。

(6)支持向量机(SVM) 的人脸识别方法

近年来,支持向量机是统计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它试图使得学习机在经验风险和泛化能力上达到一种妥协,从而提高学习机的性能。支持向量机主要解决的是一个2分类问题,它的基本思想是试图把一个低维的线性不可分的问题转化成一个高维的线性可分的问题。通常的实验结果表明SVM有较好的识别率,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每类300个),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不现实的。而且支持向量机训练时间长,方法实现复杂,该函数的取法没有统一的理论。

人脸识别的方法很多,当前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多方法的融合,以提高识别率。

在人脸识别中,第一类的变化是应该放大而作为区分个体的标准的,而第二类的变化应该消除,因为它们可以代表同一个个体。通常称第一类变化为类间变化,而称第二类变化为类内变化。对于人脸,类内变化往往大于类间变化,从而使在受类内变化干扰的情况下利用类间变化区分个体变得异常困难。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一直到21 世纪初,国外才开始出现人脸识别的商用,但由于人脸识别算法非常复杂,只能采用庞大的服务器,基于强大的计算机平台。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Te一下colorreco,更好的技术解答。

阅读全文

与人脸检测算法比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设备部门如何做好服务器 浏览:847
androido下载 浏览:476
神奇高量战法副图源码 浏览:828
汇编语言设计凯撒密码加密器 浏览:390
主次梁加密是加在哪里 浏览:662
模板匹配算法matlab 浏览:823
外地程序员去北京 浏览:22
安卓机换苹果12如何转移数据 浏览:418
互联网ntp服务器地址及端口 浏览:613
pdf到word转换器 浏览:267
飞行解压素材 浏览:498
51单片机指令用背吗 浏览:936
unityai算法 浏览:834
我的世界ice服务器如何打开pvp 浏览:975
c语言编程如何做标记 浏览:884
python数据分析实战pdf 浏览:985
u盘插入文件夹 浏览:918
华为amd云服务器 浏览:497
汉化编程卡是什么意思 浏览:128
python学习pdf 浏览: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