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符号表和抽象语法树是什么关系两者在编译器设计中是否必需
一般的编译器可能包含下面这些模块:
1, 词法分析器:
输入: 源代码
输出: token
2, 语法分析器:
输入: token
输出: AST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识别出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语句, 就可以报syntax错误, 如果有syntax错误, 编译结束
3, 语义分析器:
输入: AST
输出: 无
在这个过程中, 根据语言的语义规则来识别语义错误, 要识别语义错误 就必须编译AST, 因为是树的遍历, 假如你先遍历到了int a 这个节点, 接着又遍历到了一个表达式a = 4这个节点, 你需要检查变量a有没有声明啊, 变量a和4的类型批不匹配呢? 这时你如果没有保存变量a的信息, 那么你怎么检查? 所以就需要符号表来保存这些信息了.
4, 代码优化:
最简单的就是常量折叠优化了, 比如: a = 1 + 2 这个语句可以直接换成: a = 3了, 也就是说在编译阶段就把一些必要的运算先计算完成, 在程序运行的时候就不需要计算这些了, 就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这部分是最复杂的了, 还有各种各样各样的优化
5, 代码生成:
输入: AST
输出: 可以是虚拟机代码, 可以是本地汇编代码
2. 用eclipse 编写java代码时,他为什么能自动识别语法错误及给出正确的写法这是JAVA编译器的哪种特性
这是靠eclipse自带的插件实现的,的确属于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我不太了解,可能会涉及到jvm,但主要是在编译器内获取一些动态信息,如果想对java的多态进行分析就需要动态分析,即在编译时获取具体调用的类的信息。但如果是问eclipse的语法纠错,远没涉及那么高级的内容。
如果你去看eclipse文件夹下的plugins文件夹,你能找到类似org.eclipse.jdt.XXX.XXX的若干jar文件,那些包就是eclipse专门用以处理java代码分析工作的jdt插件工具包。他能抽取java代码的AST(抽象语法树),也就是编译时用到的数据结构,你若学过编译原理就知道了,反正我还没学。如果做一些java方面的逆向工程,你甚至可以引用eclipse的jdt包,将java项目的代码通过相应接口(你可以在网上找到jdt的api和实例代码)传进去,获取代码中的类,字段,方法,和更细节的信息。
而jdt中也包含检测,处理语法错误的包,可以发现并纠正语法错误。这一特点还可以用来做一些正向工程(如自修改或动生成代码)。
哦,还有,针对你的问题还要说,这点特性不是编译器的,而是编辑器eclipse的。注意,绝对是编辑器的特点!虽然涉及到语法问题,但在eclipse纠错时,还没有调用编辑器,即程序还没有编辑。只有在运行程序前eclipse才会调用编辑器。编译一次不容易,每次纠错都调用编译器的话开销太大,纠错的反应速度绝对不会像平时eclipse做的那么快。
实际上eclipse可以说就是由各种插件组成的,它本身只提供一个供各种插件运行的平台,本身功能很简单,但就是通过向jdt这样的插件包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
3. C++中什么是编译时,什么是运行时,二者有何区别
编译阶段主要进行语法的检查,无误。将程序代码转换成目标代码(二进制表示,打开看不懂),没有和操作系统进行连接,不能运行。完成连接后,程序能够进入系统运行。
运行时,一定是编译过的,没有语法错误。编译时,没有生成目标文件,可能有语法错误。
4. 编译器内部使用了哪些技术
编译器是一种将高级语言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代码的工具。在编译器内部,使用了许多技术来实现代码的转换和优化。
其中一些常见的技术包括:
词法分析器(Lexer):将源代码转换为一个个标记(Token),并去除无用的空格和注释。
语法分析器(Parser):将标记转换为抽象语法树(AST),并举隐检查语正虚厅法是否正确。
语义分析器(Semantic Analyzer):对AST进行分析,检查变量、函数、类型等是否符合规范,并进行类型检查等操作。
优誉早化器(Optimizer):对生成的机器语言代码进行优化,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将优化后的代码生成可执行的机器语言代码。
调试器(Debugger):用于调试生成的代码,可以在代码执行过程中进行断点调试、变量监视等操作。
编译器内部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减少代码出错的概率,并方便程序员进行调试和维护。
码字不易,希望能帮到您! 求采纳...
5. 编译原理简单吗
编译原理主要是讲了编译器的实现。
那什么是编译器呢?
编译器就是将 源程序→编译器 →目标机器代码的程序
本文将用一段最简单的代码进行说明
1 + 2 + 3
第一步. 词法分析
当代码从文件中被读入到编辑器时,将会进行词法分析
示例中的代码最终会转换为(下面为伪代码)
1 ADD 2 ADD 3
第二步. 语法分析
这一步编译器将会把词法分析的结果转换成AST(abstract syntax tree, 抽象语法树)
所有的操作数将会作为子节点,所有的操作符将会作为父节点。(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树的生成)
1 + 2 + 3 对应的树
3. 生成目标代码
对上面的树进行后序遍历,将会得到下面的伪代码
((1 2 +) 3 +)
生成的汇编伪代码为
START:
MOV VALUE, 0//初始化结果为0
ADD VALUE, 1
ADD VALUE, 2//(1 2 +)的汇编伪代码
ADD VALUE, 3
RET VALUE
END
最终汇编代码会被编译成机器代码,在计算机上执行。
下面为一般情况下的编译流程
1. 词法分析(生成代码对应的token序列,使用正则表达式)
2. 语法分析(生成AST)
3. 语义分析(对代码的语法进行检查)
4. 代码生成(生成可执行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