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据结构C语言——实现各种排序算法
刚做完的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iInsertsort(int r[], int n) //插入排序(折半)
{
for(int i=2;i<=n;i++)
{
if (r[i]<r[i-1])
{
r[0] = r[i]; //设置哨兵
int low=1,high=i-1; //折半查找
while (low<=high)
{
int mid=(low+high)/2;
if (r[0]<r[mid]) high=mid-1;
else low = mid+1;
}
int j;
for (j=i-1;j>high;j--) r[j+1] = r[j]; //后移
r[j+1] = r[0];
}
}
for(int k=1;k<=n;k++) cout<<r[k]<<" ";
cout<<"\n";
}
void ShellSort ( int r[], int n) //希尔排序
{
for(int d=n/2;d>=1;d=d/2) //以d为增量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for (int i=d+1;i<=n;i++)
{
r[0] = r[i]; //暂存被插入记录
int j;
for( j=i-d; j>0 && r[0]<r[j]; j=j-d) r[j+d] = r[j]; //记录后移d个位置
r[j+d] = r[0];
}
}
for(int i=1;i<=n;i++) cout<<r[i]<<" ";
cout<<"\n";
}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n) //起泡排序
{
int temp,exchange,bound;
exchange=n; //第一趟起泡排序的范围是r[0]到r[n-1]
while (exchange) //仅当上一趟排序有记录交换才进行本趟排序
{
bound=exchange;
exchange=0;
for (int j=1; j<bound; j++) //一趟起泡排序
if (r[j]>r[j+1])
{
temp=r[j];
r[j]=r[j+1];
r[j+1]=temp;
exchange=j; //记录每一次发生记录交换的位置
}
}
for(int i=1;i<=n;i++) cout<<r[i]<<" ";
cout<<"\n";
}
int Partition(int r[], int first, int end) //快速排序一次划分
{
int i=first; //初始化
int j=end;
r[0]=r[first];
while (i<j)
{
while (i<j && r[0]<= r[j]) j--; //右侧扫描
r[i]=r[j];
while (i<j && r[i]<= r[0]) i++; //左侧扫描
r[j]=r[i];
}
r[i]=r[0];
return i; //i为轴值记录的最终位置
}
void QuickSort(int r[], int first, int end) //快速排序
{
if (first<end)
{ //递归结束
int pivot=Partition(r, first, end); //一次划分
QuickSort(r, first, pivot-1);//递归地对左侧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QuickSort(r, pivot+1, end); //递归地对右侧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
}
void SelectSort(int r[ ], int n) //简单选择排序
{
int i,j,index,temp;
for (i=1; i<n; i++) //对n个记录进行n-1趟简单选择排序
{
index=i;
for (j=i+1; j<=n; j++) //在无序区中选取最小记录
if (r[j]<r[index]) index=j;
if (index!=i)
{
temp=r[i];
r[i]=r[index];
r[index]=temp;
}
}
for(i=1;i<=n;i++) cout<<r[i]<<" ";
cout<<"\n";
}
void main()
{
const int numv=12;
int a[3][numv]={{0,6,13,19,23,37,39,41,45,48,58,86},{0,86,58,48,45,41,39,37,23,19,13,6},{0,23,13,48,86,19,6,41,58,37,45,39}};
int z1[numv],z2[numv];
int m,n;
cout<<"请选择测试数据类型:⑴正序 ⑵逆序 ⑶随机 [ 若跳出,请按⑷ ]" <<endl;
cin>>m;
while(m>0&&m<4)
{
cout<<"请选择排序算法:⑴直接插入排序 ⑵希尔排序 ⑶冒泡排序 ⑷快速排序 \n ⑸简单选择排序"<<endl;
cin>>n;
switch(n)
{
case 1:
cout << "直接插入排序前:" << "\n";
for(int j=1;j<numv;j++) cout<<a[m-1][j]<<" ";
cout << "\n直接插入排序结果为:" << "\n";
BiInsertsort(a[m-1],numv-1);
break;
case 2:
cout << "\n希尔排序前:" << "\n";
for(int j=1;j<numv;j++) cout<<a[m-1][j]<<" ";
cout << "\n希尔排序结果为:" << "\n";
ShellSort(a[m-1], numv-1);
break;
case 3:
cout << "\n冒泡排序前:" << "\n";
for(int k=1;k<numv;k++) cout<<a[m-1][k]<<" ";
cout << "\n冒泡排序结果为:" << "\n";
BubbleSort(a[m-1], numv-1);
break;
case 4:
cout << "\n快速排序前:" << "\n";
for(int j=1;j<numv;j++) cout<<a[m-1][j]<<" ";
cout << "\n快速排序结果为:" << "\n";
QuickSort(a[m-1],0,numv-1);
for(int i=1;i<numv;i++)
cout<<a[m-1][i]<<" ";
cout<<"\n";
break;
case 5:
cout << "\n简单选择排序前:" << "\n";
for(int j=1;j<numv;j++) cout<<a[m-1][j]<<" ";
cout << "\n简单选择排序结果为:" << "\n";
SelectSort(a[m-1],numv-1);
break;
default:
cout<<"输入错误!"<<endl;
}
m=0;
cout<<"请选择测试数据类型:⑴正序 ⑵逆序 ⑶随机 [ 若跳出,请按⑷ ]" <<endl;
cin>>m;
}
if(m==4) cout<<"(*^__^*) 再见!"<<endl;
else cout<<"输入错误!"<<endl;
}
㈡ 求各种排序算法的比较
给你一个国家集训队的快排吧,这个应该够用了。
这个是对a数组从小到大排序,把这个添加到任何程序中都很快。这个肯定要比堆排序快。对于插入排序快的快排肯定要较慢。但这个比较稳定,要不国家集训队怎么用它呢!!!!!!
procere qsort(l,r:longint);
var
i,j,x,yy:longint;
begin
i:=l;j:=r;x:=a[(i+j) shr 1];
repeat
while a[i]<x do inc(i);
while a[j]>x do dec(j);
if i<=j then
begin
yy:=a[i];a[i]:=a[j];a[j]:=yy;
inc(i);dec(j);
end;
until i>j;
if i<r then qsort(i,r);
if l<j then qsort(l,j);
end;
㈢ 程序的排序算法都有那几种
1
插入排序
2快速排序
3选择排序
4归并排序
5基数排序
具体的你可以参照以下网址
http://shi..com/shi/233776.html
㈣ 几个简单的排序算法
现在诸如:冒泡排序(最简单的)、选择排序、堆排序、SHELL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各种排序算法,在各类数据结构教材上都已经有了 C 语言版的子函数实现代码,当然了,这个数据类型是一个抽象的数据类型,其实在使用时只需要在调用函数入口处,将调用形参修改为适合自己的数据类型即可。
㈤ 各种排序算法
有插入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基排序,计数排序,桶排序,我说不完的,,详情参看《算法导论》
㈥ 各种排序算法比较
插入排序 n*n、希尔排序 <=n*n、起泡排序 <=n* n、快速排序 n *log 2 n、选择排序=n * n、堆排序n * log2 n、归并排序 n * n
㈦ 各种排序算法的比较
小朋友啊,你这不是问题是作业啊。
㈧ 、题目:各种排序算法实现和比较
给个联系方式。我发给你!!!
㈨ 各种排序算法实现和比较
1、 堆排序定义
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 ki≤K2i且ki≤K2i+1 或(2)Ki≥K2i且ki≥K2i+1(1≤i≤ )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
关键字序列(10,15,56,25,30,70)和(70,56,30,25,15,10)分别满足堆性质(1)和(2),故它们均是堆,其对应的完全二叉树分别如小根堆示例和大根堆示例所示。
2、大根堆和小根堆
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小者的堆称为小根堆。
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大者,称为大根堆。
注意:
①堆中任一子树亦是堆。
②以上讨论的堆实际上是二叉堆(Binary Heap),类似地可定义k叉堆。
3、堆排序特点
堆排序(HeapSort)是一树形选择排序。
堆排序的特点是:在排序过程中,将R[l..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记录。
4、堆排序与直接插入排序的区别
直接选择排序中,为了从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必须进行n-1次比较,然后在R[2..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又需要做n-2次比较。事实上,后面的n-2次比较中,有许多比较可能在前面的n-1次比较中已经做过,但由于前一趟排序时未保留这些比较结果,所以后一趟排序时又重复执行了这些比较操作。
堆排序可通过树形结构保存部分比较结果,可减少比较次数。
5、堆排序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①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②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③ 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 初始化操作:将R[1..n]构造为初始堆;
② 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将当前无序区的堆顶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将新的无序区调整为堆(亦称重建堆)。
注意:
①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②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大根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3)堆排序的算法:
void HeapSort(SeqIAst R)
{ //对R[1..n]进行堆排序,不妨用R[0]做暂存单元
int i;
BuildHeap(R); //将R[1-n]建成初始堆
for(i=n;i1;i--){ //对当前无序区R[1..i]进行堆排序,共做n-1趟。
R[0]=R[1];R[1]=R[i];R[i]=R[0]; //将堆顶和堆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
Heapify(R,1,i-1); //将R[1..i-1]重新调整为堆,仅有R[1]可能违反堆性质
} //endfor
} //HeapSort
(4) BuildHeap和Heapify函数的实现
因为构造初始堆必须使用到调整堆的操作,先讨论Heapify的实现。
① Heapify函数思想方法
每趟排序开始前R[l..i]是以R[1]为根的堆,在R[1]与R[i]交换后,新的无序区R[1..i-1]中只有R[1]的值发生了变化,故除R[1]可能违反堆性质外,其余任何结点为根的子树均是堆。因此,当被调整区间是R[low..high]时,只须调整以R[low]为根的树即可。
"筛选法"调整堆
R[low]的左、右子树(若存在)均已是堆,这两棵子树的根R[2low]和R[2low+1]分别是各自子树中关键字最大的结点。若R[low].key不小于这两个孩子结点的关键字,则R[low]未违反堆性质,以R[low]为根的树已是堆,无须调整;否则必须将R[low]和它的两个孩子结点中关键字较大者进行交换,即R[low]与R[large](R[large].key=max(R[2low].key,R[2low+1].key))交换。交换后又可能使结点R[large]违反堆性质,同样由于该结点的两棵子树(若存在)仍然是堆,故可重复上述的调整过程,对以R[large]为根的树进行调整。此过程直至当前被调整的结点已满足堆性质,或者该结点已是叶子为止。上述过程就象过筛子一样,把较小的关键字逐层筛下去,而将较大的关键字逐层选上来。因此,有人将此方法称为"筛选法"。
具体的算法
②BuildHeap的实现
要将初始文件R[l..n]调整为一个大根堆,就必须将它所对应的完全二叉树中以每一结点为根的子树都调整为堆。
显然只有一个结点的树是堆,而在完全二叉树中,所有序号 的结点都是叶子,因此以这些结点为根的子树均已是堆。这样,我们只需依次将以序号为 , -1,…,1的结点作为根的子树都调整为堆即可。
具体算法。
5、大根堆排序实例
对于关键字序列(42,13,24,91,23,16,05,88),在建堆过程中完全二叉树及其存储结构的变化情况参见。
6、 算法分析
堆排序的时间,主要由建立初始堆和反复重建堆这两部分的时间开销构成,它们均是通过调用Heapify实现的。
堆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lgn)。堆排序的平均性能较接近于最坏性能。
由于建初始堆所需的比较次数较多,所以堆排序不适宜于记录数较少的文件。
堆排序是就地排序,辅助空间为O(1),
它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