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k8s和docker区别是什么
k8s和docker区别有以下几点:
1、k8s是一种开放源码的容器集群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部署、扩展容器集群、维护等功能。
2、Docker是一种开放源码的应用容器引擎,开发者可以将他们的应用和依赖打包在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发布到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
3、k8s的全称kubernetes。它是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系统支撑平台,集群管理功能齐全。Kubernetes同时提供完善的管理工具,涵盖了开发、部署、测试、运行监控等各个环节。
4、Docker是一种开放源码的应用容器引擎,允许开发人员将其应用和依赖包打包成可移植的镜像,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或Windows机器上,也能实现虚拟化。该容器完全使用沙箱机制,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接口。
B. kubernetes源码是java吗
Kubernetes(简称k8s)是Google在2014年6月开源的一个容器集群管理系统,使用Go语言开发,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Kubernetes的目标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并且高效,Kubernetes提供了资源调度、部署管理、服务发现、扩容缩容、监控,维护等一整套功能。,努力成为跨主机集群的自动部署、扩展以及运行应用程序容器的平台。 它支持一系列容器工具, 包括Docker等。
所以注意:K8s学习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先掌握docker,如果你没有docker基础的话,那还不能学习 K8s k8s它底层的部署容器的那么容器本来就是docker。
还可以通过B站上这个视频教程了解更多:
C. docker婧愮爜链夊氩皯琛
docker婧愮爜链112琛屻傛牴鎹镆ヨ㈢浉鍏宠祫鏂椤缑鐭ワ纴docker婧愮爜鏄涓涓猚lient+server镄勬灦鏋勶纴镓链夊懡浠ら氲繃RESTfulAPI鎺ュ彛浜や簰浼犻掞纴Docker钖庣鏄𨱒捐﹀悎镄勭粨鏋勶纴鍏辨湁112琛岋纴鍏朵腑钖勬ā鍧楀悇鍙稿叾镵岋纴链夋満缁勫悎銆
D. 《Docker源码分析》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Docker源码分析》(孙宏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bfvKQHPNfVGxT8E5Yvvmbw
书名:Docker源码分析
豆瓣评分:6.4
作者:孙宏亮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5-8-1
页数:26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引导读者深入了解Docker实现原理的技术普及读物,主要目标是通过对Docker架构和源代码的详细讲解和解剖,帮助读者对Docker的底层实现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作者通过大量的流程图和代码片段对Docker的架构、Docker的重要模块,特别是对Swarm、Machine和Compose这三个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无论是Docker的使用者还是开发者,通过阅读此书都可以对Docker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的使用或者开发Docker。
作者简介
孙宏亮
硕士,浙江大学毕业,现为DaoCloud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企业级容器云平台的研发工作。数年来一直从事云计算、PaaS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是国内较早一批接触Docker的先行者,同时也是Docker技术的推广者。
E. Go语言的开源项目
1.Docker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docker/docker 。
介绍:Docker是一种操作系统层面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隔离,也可以称之为容器。Docker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快速运行一个或多个实例。例如,启动一个Cent OS操作系统,并在其内部命令行执行指令后结束,整个过程就像自己在操作系统一样高效。
2.golang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golang/go 。
介绍:Go语言的早期源码使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写成。从Go 1.5版本自举后,完全使用Go语言自身进行编写。Go语言的源码对了解Go语言的底层调度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建议希望对Go语言有深入了解的读者读一读。
3.Kubernetes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 。
介绍:Google公司开发的构建于Docker之上的容器调度服务,用户可以通过Kubernetes集群进行云端容器集群管理。
4.etcd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coreos/etcd 。
介绍:一款分布式、可靠的KV存储系统,可以快速进行云配置。
5.beego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astaxie/beego 。
介绍:beego是一个类似Python的Tornado框架,采用了RESTFul的设计思路,使用Go语言编写的一个极轻量级、高可伸缩性和高性能的Web应用框架。
6.martini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go-martini/martini 。
介绍:一款快速构建模块化的Web应用的Web框架。
7.codis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Codis Labs/codis。
介绍:国产的优秀分布式Redis解决方案。
8.delve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derekparker/delve 。
介绍:Go语言强大的调试器,被很多集成环境和编辑器整合。
F. 如何编译Docker源码
本文根据docker官方给出的docker代码编译环境搭建指南做更深入的分析。官方给出的指导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国内的网络问题经常会编译失败,了解了编译步骤后,也可以结合自身遇到的网络问题进行“规避”。
docker的编译环境实际上是创建一个docker容器,在容器中对代码进行编译。 如果想快速的查看编译环境搭建指导,而不关注环境搭建的机制和细节,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章“总结”。
前提
机器上已经安装了docker,因为编译环境是个docker容器,所以要事先有docker(daemon),后面会创建个编译环境容器,在容器里面编译代码。本文中使用物理机,物理机上运行着docker (daemon)。
机器(物理机)上安装了git 。 后续使用git下载docker源码
机器(物理机)上安装了make。
下载ubuntu 14.04的docker镜像
下载docker源码
git clone
会把代码下载到当前目录下,后面会把代码拷贝到容器中。
编译前分析
官方给的编译方法是make build 和 make binary等。下面先分析Makefile,看懂Makefile后,编译环境的准备流程就比较清楚了。
Makefile
在下载的docker源码中可以看到它的Makefile,Makefile中比较关键的几个参数:
DOCKER_MOUNT := $(if $(BIND_DIR),-v "$(CURDIR)/$(BIND_DIR):/go/src/github.com/docker/docker/$(BIND_DIR)") DOCKER_MOUNT 表示创建容器时的mount参数。因为编译环境是一个容器,在后续的步骤中启动容器时使用DOCKER_MOUNT参数,会将物理机上的目录mount给容器容器,容器中该目录是编译生成docker二进制文件的目录。
DOCKER_FLAGS := docker run --rm -i --privileged $(DOCKER_ENVS) $(DOCKER_MOUNT) 这是后面创建docker容器时的命令行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前面的DOCKER_MOUNT参数。
DOCKER_IMAGE := docker-dev$(if $(GIT_BRANCH),:$(GIT_BRANCH)) 这是docker image参数,镜像的名字是docker-dev,以当前git中docker版本作为tag名。这个镜像是在make build一步做出来的。
DOCKER_RUN_DOCKER := $(DOCKER_FLAGS) "$(DOCKER_IMAGE)" 创建docker容器的命令行,组合了前面的DOCKER_FLAGS 和 DOCKER_IMAGE 。 从命令行中可以看出,启动容器使用的参数有 --rm -i --privileged,使用了一些环境变量,还有使用了-v参数把物理机上目录mount给容器,在容器中编译好二进制文件后放到该目录中,在物理机上就能获得docker二进制文件。启动的的docker 容器镜像名字是docker-dev。下文会介绍docker-dev镜像是怎么来的。
由于官方给出的“构建编译环境”的方法是执行 make build,下面在Makefile中看到build分支是这样的:
make build时会调用 docker build -t "$(DOCKER_IMAGE)" . 去制作一个叫做DOCKER_IMAGE的镜像。
进行源码编译的方式是执行 make binary来编译代码,在Makefile中make binary的分支如下:
make binary除了进行 make build以外,会执行$(DOCKER_RUN_DOCKER),即上文提到的docker run命令行。由于执行过了build,会build出来docker-dev镜像,所以在docker run时直接使用前面build出来的镜像。docker run时的命令行参数是hack/make.sh binary。make binary的过程实际上是创建一个容器,在容器中执行hack/make.sh binary脚本。接下来会详细介绍make build和make binary所做的内容。
make build
根据官方的指导,先执行make build来搭建编译环境。上面分析了,make build实际上是制作了一个镜像,这个镜像里会包含编译代码所需的环境。下面来介绍下这个镜像。
Dockerfile
在和Makefile相同的目录下(源码的根目录),有Dockerfile。执行make build 相当于调用docker build,使用的就是该Dockerfile。Dockerfile中的几个主要步骤(有些步骤这里略过):
FROM ubuntu:14.04 使用ubuntu 14.04作为基础镜像;在宿主机上,要事先下载好ubuntu 14.04镜像。
安装一些编译需要的软件;
用git下载lvm2源码,并编译安装;
下载并安装GO 1.5.1;
安装GO相关的tools 可以做code coverage test 、 go lint等代码检查
安装registry和notary server;
安装docker-py 后面跑集成测试用的
将物理机的contrib/download-frozen-image.sh 脚本拷贝到镜像中/go/src/github.com/docker/docker/contrib/
运行contrib/download-frozen-image.sh 制作镜像 实际上这一步只是下载了3个镜像的tar文件。注意:docker build相当于创建一个临时的容器(在临时的容器中执行Dockerfile中的每一步,最后在保存成镜像),“运行contrib/download-frozen-image.sh 制作镜像”这个动作出现在Dockerfile中,相当于在docker build所创建的临时的容器中下载docker镜像,有docker-in-docker容器嵌套的概念。下一小节会对download-frozen-image.sh脚本做详细分析。
ENTRYPOINT ["hack/dind"] 做出来的镜像,使用它启动的容器可以自动运行源码目录中的hack/dind脚本。 dind这个脚本是a wrapper script which allows docker to be run inside a docker container 。后面的小节会对hack/dind脚本做详细的分析。
COPY . /go/src/github.com/docker/docker 把物理机上的docker源码文件打入到镜像中
download-frozen-image.sh脚本
上一小节里提到,在Dockerfile中,有一步会调用contrib/download-frozen-image.sh ,它主要作用是下载3个镜像的tar包,供后续docker load。在Dockerfile中的调用方式如下:
download-frozen-image.sh脚本中会依次解析参数,其中/docker-frozen-images作为base dir,后面下载的东西全放到这里。之后的3个参数是镜像,里面包含了镜像名(例如busybox)、镜像tag(例如latest)、镜像id(例如),后面会在循环中依次下载这3个镜像的tar文件。
download-frozen-image.sh脚本中会通过curl从registry上获取如下信息:
token:获取token,后面curl获取的其他信息时都需要使用token。例如本例中 token='signature=,repository="library/busybox",access=read'
ancestryJson:把镜像相关联的历史层次的id也都获取到,因为每一层的tar都需要下载。本例中 ancestryJson='["", ""]'
这里可以看到这个镜像只有2层,两层的id这里都列了出来。 每个镜像包含的层数不同,例如。第三个镜像jess/unshare共有10层。
VERSION、json、tar: 每一层镜像id的目录下,都下载这3个文件,其中VERSION文件内容目前都是“1.0”,json文件是该层镜像的json文件,tar文件是该层镜像的真正内容,以.tar保存。
下载好的各层镜像目录结构如下:
$ls
$tree
hack/dind脚本
在Dockerfile中,ENTRYPOINT ["hack/dind"] ,表示在镜像启动后,运行该脚本,下面分析一下这个脚本的功能。
脚本在代码根目录下的hack目录中,作者对脚本的描述是 DinD: a wrapper script which allows docker to be run inside a docker container.
就是可以在docker容器中创建docker容器。它就做了一个事,那就是在容器中创建好cgroup目录,并把各个cgroup子系统mount上来。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先看看物理机。在宿主机上如果创建docker容器,需要宿主机上必须事先mount cgroup子系统,因为cgroup是docker容器的一个依赖。同理docker-in-docker也要求外层的docker容器中有cgroup子系统,dind脚本在容器启动后,先去/proc/1/cgroup中获取cgroup子系统,然后依次使用mount命令,将cgroup mount上来,例如mount -n -t cgroup -o "cpuset" cgroup "/cgroup/cpuset"
最终在运行make build后,会制作出一个叫docker-dev的镜像。
make binary
执行make binary 就可以编译出docker二进制文件。编译出来的二进制文件在源码目录下的bundles/1.10.0-dev/binary/docker-1.10.0-dev ,其中还包含md5和sha256文件。
Makefile中的binary
Makefile中关于make binary流程是
先执行build,即上一节介绍的,制作docker-dev编译环境镜像。
再执行DOCKER_RUN_DOCKER,创建容器,DOCKER_RUN_DOCKER就是执行docker run,使用docker-dev镜像启动容器,并且会mount -v 将容器生成二进制文件的路径与宿主机共享。DOCKER_RUN_DOCKER在“编译前分析”一章中有介绍。启动的容器运行的命令行是 hack/make.sh binary 。docker run完整的形式如下:
docker run --rm -i --privileged -e BUILDFLAGS -e DOCKER_CLIENTONLY -e DOCKER_DEBUG -e DOCKER_EXECDRIVER -e DOCKER_EXPERIMENTAL -e DOCKER_REMAP_ROOT -e DOCKER_GRAPHDRIVER -e DOCKER_STORAGE_OPTS -e DOCKER_USERLANDPROXY -e TESTDIRS -e TESTFLAGS -e TIMEOUT -v "/home/mu/src/docker/docker/bundles:/go/src/github.com/docker/docker/bundles" -t "docker-dev:master" hack/make.sh binary
hack/make.sh脚本
上一节提到的make binary中创建的容器启动命令是hack/make.sh binary,运行容器中的(docker源码目录下的)hack/make.sh脚本,参数为binary。
make.sh中根据传入的参数组装后续编译用的flags(BUILDFLAGS),最后根据传入的参数依次调用 hack/make/目录下对应的脚本。例如我们的操作中传入的参数只有一个binary。那么在make.sh的最后,会调用hack/make/binary脚本。
hack/make/binary脚本中,就是直接调用go build进行编译了,其中会使用BUILDFLAGS LDFLAGS LDFLAGS_STATIC_DOCKER等编译选项。
如果最终生成的docker二进制文件不在bundles/1.10.0-dev/binary/目录下,那么可能是编译参数BINDDIR设置的不正确,可以在执行make binary时增加BINDDIR参数,例如
make BINDDIR=. binary , 将BINDDIR设置为当前目录。
总结
编译步骤总结:
1、编译前在物理机上安装好make、git,并下载好docker代码。下载好ubuntu:14.04镜像
2、执行make build 。这步执行完会在物理机上创建出一个docker-dev的镜像。
3、执行make binary 。 这步会使用docker-dev镜像启动一个容器,在容器中编译docker代码。编译完成后在物理机上直接可以看到二进制文件。默认二进制文件在 bundles/1.10.0-dev/binary/目录下
4、docker代码里有很多test,可以使用此套编译环境执行test,例如 make test 。 更多参数可以看Makefile
搭建环境心得:
1、在make build时,使用Dockerfile创建制作镜像,这个镜像有40多层,其中一层失败就会导致整个build过程失败。由于Dockerfile中很多步骤是要连到国外的网站去下载东西,很容易失败。好在docker build有cache机制,如果前面的层成功了,下次重新build时会使用cache跳过,节省了很多时间。所以如果make build中途失败(一般是由于国内连国外的网络原因),只要重新执行make build就会在上次失败的地方继续,多试几次可以成功。
2、如果其他人已经build出了docker-dev镜像,可以把它下载到自己的环境上。这样在自己make build时,会跳过那些已经在本地存在的层,可以节省时间。
3、每一次编译会自动删除掉前面已经生成的二进制文件,所以不用担心二进制文件不是最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