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4.谁说三级片,就是露骨又露肉
朋友,你看过三级片吗?
相信此时此刻的你一定连忙摆手——“不不不,别乱说,没……看过”。先别那么急着撇清,其实按照严格的分类,帮王家卫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春光乍泄》和横扫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踏雪寻梅》都算不折不扣的三级片,就连我们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公开播放的《古惑仔》系列电影,也算三级片。
可见,三级片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咸湿,除了以上提到的这几部之外,还有不少三级片的艺术造诣很高,获得了业界的承认。那么,电影到底咋分级呢?本期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电影的分级制度。
你知道电影是怎么分级的吗?
一般而言,电影的分级是根据观众的年龄进行分级,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少年儿童尚未发展完全的心智。因为少年儿童对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且缺乏一定的判断标准,容易受到媒体的宣传影响。因此,在电影开始前浮现的分级表其实是给监管人看的,告知监管人电影中是否有不“健康”的台词和画面。
美国作为电影大国,最早开始采用分级制度来指导电影内容。早在1922年,美国就成立了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发行组织,也就是现在的美国电影人协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限制电影内容的行业规范——《电影制作规范》,又因为当时的主席是威尔海斯,这部规范也被称为《海斯法典》。
这部《海斯法典》具有浓重的清教主义特色,对电影表现犯罪、性、粗俗、舞蹈、种族关系、民族情感、宗教以及所使用的语言、影片片名等方面作了近乎苛刻的详细规定,很大方面制约了艺术的发展。因此,美国电影界推动了变革,就有了现在我们常看到的现行电影分级制度。成型于1968年,确立于1990年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将电影分为G、PG、PG-13、R、NC-17五个级别。
简要而言:G级片无伤大雅,PG片小小引导,PG-13多加小心,R级片需要监护,而NC-17级别就是我们常说的少儿不宜,成人专享啦。
但所谓成人专享,其实不一定就是我们想的那么赤裸。有粗口或暴力也算,按照这个标准,唔,幸亏《猫和老鼠》诞生之初电影分级制度还没诞生,要不然的话恐怕也得是NC-17。
而我们口中常说(不是)的“三级片”,其实是一种香港说法。1988年11月10日,《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才正式生效,“三级制”正式开始实行。效仿英美国家的分级制度,香港地区将电影也分为全年龄人士均可观看的Ⅰ级;儿童不宜观看的Ⅱ级以及只准成人观看的Ⅲ级。需要注意的是,即便Ⅱ级片是儿童不宜,但对于此类影片,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只有劝喻义务,没有强制禁止观看的权力。
后来,随着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日益频密,大量香港电影流入内地,“三级片”作为宣传的噱头,成为了所谓的“黄色电影”的指代词,这实在是委屈了“三级片”,它的领域其实广得多也深得多。由真实社会新闻改编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带有裸露镜头的《春光乍泄》和描述暴力血腥的《黑社会》,分别将黄秋生,梁朝伟与梁家辉捧上了金像奖影帝的宝座。可见,“三级片”也并非粗制滥造,只靠露肉博人眼球。
所以,以后在聊“三级片”时,你也可以大方的承认:对,我看过三级片,有几部还特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