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山海经》的编译者是谁
《山海经》古传有 32 篇,含山海经图,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勘定为 18 篇,是由《五藏山经》五篇、《海内经》五篇、《海外经》四篇以及《大荒经》四篇组合而成。
《山海经》全篇虽仅有三万一千字,算不上繁重的长篇巨构,但作者及成书年代却错综复杂,已演化为学术史上的个重要争论。
历史上,最早提到《山海经》的学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矣。”司马迁认为《山海经》中所记述的生物过于荒诞无稽,因此作史时不将其作为参考,因而也未提及作者及其他信息。
△《水经注》清干隆年间 · 天都黄氏刻本
至西汉末年刘向、刘歆校注时,首次将《山海经》的成书归功于夏朝的大禹和伯益,并在《上<山海经>表》中指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由于此说法出现的时间最早,流传时间最长,被一般学者所接受。
至东汉时期,哲学家王充随其说,在其着作《论衡》中称:“禹主治水,亦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闻见作《山海经》。”然而,伴随着魏晋之后学者对《山海经》硏究的增多,这种说法遭到了否认。
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80 余处,经他研究发现,《山海经》编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由于流传年代久远,简册本难免出现错简、残筒、漏简等错讹,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怀疑此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山海经》文中有长沙、零陵、桂阳等秦汉以后才出现的地名,认为绝非是禹、益所作。
此后,伴随着考古学和校勘学的发展,《山海经》的成书作者是禹、益之说日趋被否定。
❷ 全译摘译编译的区别
答:编译就是既编又译,译是编的基础和依据,编译的目的和归宿(转引自刘洪潮,2004: 379) 。编译就是把一种或若干种外国作品、文章或资料根据读者的需要加以改编的一种工作,是翻译和编写二者的有机结合。
摘译就是译者摘取一些被认为重要的,或者说传达了重要信息的新闻段落或内容作为翻译对象进行翻译。摘译不同于编译,后者保持原文的整体框架,在内容上可以进行取舍整合,而前者是根据需要从原文中零星地抽取,一旦确定抽取的内容后必须完整地将其翻译出来。
全译就是译者将所有内容作为翻译对象进行翻译,并不对其做删减。
❸ 西游记的编译者
西游记的编译者是作者:吴承恩先生。
❹ 希腊神话故事的编译者是谁
《希腊神话故事》作者斯威布,周晨译,是2009年8月1日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❺ 译者跟编译者有什么区别吗
所谓译者就是翻译者,就是把A语言的书籍或者文献翻译成B语言的人,你看过一些外文书籍都会有译者某某某这样。编译,是一个计算机学科的专业词汇,所谓编译就是把程序员书写的高级语言程序(比如C语言或者JAVA再或者其他你听说过的高级编程语言)转化或者说编译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机械语言(机械语言就是二进制的高低电平),编译的过程还有一些细节就不说了,所谓编译者是个不严谨的叫法,因为现在基本不存在被直接人力书写的机械语言,因为太麻烦,人类软件从业者可以直接用高级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书写程序(源程序)然后电脑自带的编译器会完成编译,让程序可以被执行。我觉得我说的有点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