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编译阶段 (C语言)到底指的是什么阶段呀
编译和链接过程,把C语言源程序翻译为可以执行的exe文件(或者dll、com)。
编译则是把C语言程序翻译为机器指令,CPU可以执行指令,但无法执行C语言源程序,所以需要一个翻译,编译就是这个过程。
Ⅱ C语言程序编译后产生哪些类型的文件这些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不同的系统,产生的文件不一样;
win:
->.obj目标文件
->.obj目标文件->.exe可执行文件
->.rc
。。。。
Ⅲ Linux中gcc的编译过程包括哪几步
看你文件有没有相关:
没有》》gcc 你的C文件 直接编译出默认第一个a.c
有相关》》(假设有a.c,b.c,c.c)
gcc -c a.c
gcc -c b.c
gcc -c c.c
(这样生成a.o b.o c.o)
gcc -o main a.o b.o c.o
(这样就生成名为:main的执行档了)
./main
就可以执行
Ⅳ 关于C语言编译阶段的一些问题
呵呵,找一本好书吧。我不能完全给你写清楚,"sting.h"的拼写已经有人说了。
简单地说,要理解几种文件:
A:源文件:例如汇编(asm)、c语言、cpp
B:目标文件
C:库文件(lib)
D:可执行文件
A经过编译器得到B,若干个B可以经过库管理程序得到C,C也可以通过库管理程序得到B(提取)
若干个B通过链接器可以得到D,但是比如strcmp是出现在C中的,但实际上链接器会到C中提取出strcmp所在的B,然后将这个B放入到你的D中。整过过程是一个求闭包的过程,具体参见《Linker and Loader》。
最后说说.h,其实.h本身并不是必要的,但是它可以减少人们的错误,减少重复的代码。
比如printf,你完全可以不include<stdio.h>,你就自己写上一行:
int printf(...);
然后你后面就是直接使用就好了,但是这样会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只有你深刻地理解C语言本身的缺陷后才能明白,不多说了。
Ⅳ C语言源程序的编译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编译:将源程序转换为扩展名为.obj的二进制代码
连接:将obj文件进行连接,加入库函数等生成可执行文件
运行:执行可执行文件,有错返回修改,无错结束
Ⅵ 编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遵循的原则、识别机构、使用的文法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中的遍概念
编译阶段也常常划分为两大步骤,分析步骤和综合步骤 分析步骤和综合步骤 分析步骤是指对源程序的分析 -线性分析(词法分析或扫描) -层次分析(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 综合步骤是指后端的工作,为目标程序的生成而进行的综合
你分析过吗?若按照这种组合方式实现编译程序,可以设想,某一编译程序的前端加上相应不同的后 端则可以为不同的机器构成同一个源语言的编译程序。也可以设想,不同语言编译的前端生成同一种中间 语言,再使用一个共同的后端,则可为同一机器生成几个语言的编译程序。
一个编译过程可由一遍、两遍或多遍完成。所谓"遍",也称作"趟",是对源程序或其等价的中间语言程 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每一遍扫视可完成上述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的工作。例如一遍可 以只完成词法分析工作;一遍完成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工作;甚至一遍完成整个编译工作。对于多遍的编 译程序,第一遍的输入是用户书写的源程序,最后一遍的输出是目标语言程序,其余是上一遍的输出为下 一遍的输入。
在实际的编译系统的设计中,编译的几个阶段的工作究竟应该怎样组合,即编译程序究竟分成几遍, 参考的因素主要是源语言和机器(目标机)的特征。比如源语言的结构直接影响编译的遍的划分;像 PL/1 或 ALGOL 68 那样的语言,允许名字的说明出现在名字的使用之后,那么在看到名字之前是不便为包含该名 字的表达式生成代码的,这种语言的编译程序至少分成两遍才容易生成代码。另外机器的情况,即编译程 序工作的环境也影响编译程序的遍数的划分。遍数多一点,整个编译程序的逻辑结构可能清晰些,但遍数 多即意味着增加读写中间文件的次数,势必消耗较多时间,一般会比一遍的编译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