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欧美图库里有小说有图片有视频电影
哈利波特 暮光之城 都是有小说有图片有电影有视频的有粉丝的哈~哈哈望采纳o(^▽^)o
㈡ 有哪些多种类型元素融合的小说或电影
《重返20岁》
《重返20岁》就很好的将美好的青春梦与现实的母子情结合在了一起。影片的前半部分都在展现70岁的奶奶一瞬间回到20岁的奇观,电影营造的是一场梦境:有梦想,有音乐,有一颗不知疲倦的心,有甜蜜的心动,有失败的苦涩,这是浪漫的青春片。当年轻的梦君亮着一双眼睛,怀着刚重返青春的惊喜,撑着伞一路把自己打扮过来,有多少人跟着她一起年轻起来了呢?看着自己追梦的孙子,自己也燃烧起来,青春的梦想和活力点燃了梦君内心尘封已久的热情与美好,观众不知不觉被感染被带动了。这些美妙全部都是基于一种不可思议,这种不可思议涉及到了生命的高度,青春不再仅仅是青春,成为勇气,追求的动力,成为一切美好记忆的代名词。而结尾部分,则是梦君作为母亲的选择,充满温情,也充满无奈。打动人的是亲情的无私奉献,也是青春的遗憾与无悔。梦境与现实本就如此,没有高下,只是选择不同。
青春类型电影的主人公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面对青春迷茫不安,犹豫彷徨;《重返20岁》中重返青春的梦君是特别的:一个精致的、刻薄的,缺乏被关爱的老太太。
从剧作的角度来看,该片在人物设计,剧情编排上都有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风格。
梦君的丈夫早逝,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他孩子当了大学教授,这令她非常自豪,所以跟她的老伙伴们打麻将,总是叨叨叨叨炫耀这些事情。由于她个人的特殊经历,所以对儿媳妇要求很高,是非常典型的那种“恶婆婆”,说三道四,给孩子们压力。但她同时也是坚强的,独立的女性,有追求梦想的勇气,也有着过来人的智慧,她老年近乎刻薄的对儿媳提要求,其实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她偏爱孙子胜过于孙女,则是因为她心中有不灭的梦想,所以她虽然年迈,是一颗老灵魂,却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梦君重返20岁之后,就进入到布莱克·斯奈德所讲的“游戏时间”,一个牙尖嘴利刻薄毒舌的老太太,和一个可爱热情又多才多艺的少女要同时体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反差,这样的人物设定充满了戏剧张力。所以,电影的前半部分充满了青春喜剧的轻松与幽默。
这部电影大胆的横跨了祖孙三代,奶奶为主角的定位,使她和不同年龄的几位男士:高冷音乐总监、孙子项前进、老爷爷产生了复杂微妙的情感纠葛,使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产生误解和错位,产生矛盾和悬念。
从叙事修辞的角度来看,《重返20岁》也有许多创新之处:相对于传统国产青春片的大起大落,声嘶力竭,《重返20岁》情感的刻画更加深刻内敛,这符合中国人对待情感的习惯,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中国人讲究的是一个“收”,越是浓烈的情感就藏的越深,彼此都不善于表达就成了造成故事矛盾冲突主要原因。而解决这个冲突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和解”,《重返20岁》就是一个关于和解的故事。家人之间的和解、爱人之间的和解、情敌之间的和解、自己和梦想的和解、自己和自己的和解,这些所有的一切都依靠返老还童这一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得以完成,如果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会不会给自己一个和自己和解的机会,更加努力的去爱、去生活,这是这电影提出的命题。而当电影的最后母亲对自己的儿子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这么做,因为我是你的母亲,爱成为了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正是由于这种含蓄的情感的积累才让结局部分儿子和母亲之间的告白显得那么打动人心。
而我认为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对青春篇主题的外延与创新。多元化主题的尝试:对生命的思考、对梦想的追求、青春的美好和恐衰的迷茫、亲情友情爱情的表达,这些主题是有深浅的,不同层次,阅历的观众在影片中都能找到启示,这是大众商业电影的价值导向示范。
拍摄模式上的创新:该片进行一本两拍的制作方式,我认为是因为中韩两国之间的地缘、人文的差异。在两部影片中对细节的不同处理,可以感受到两国文化的微妙,也可以感受到电影在细节中潜藏的文化内涵和认同。
在《重返20岁》这部新世纪的青春电影的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到新时期青春电影的一些新的特质:无论是电影类型元素的融合——青春,家庭,喜剧的结合;剧作设计上人物的反差,人物关系的家庭化,亲情,爱情的双线故事;市场定位的细化,针对中国传统,观影受众的接受等作出细节处理;还是拍摄宣传模式——“一本两拍”的创新;角色定位,实力派演员与流行偶像的结合;宣传模式,线上线下合力推广,等等。这些新的改变都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前景。
所有电影的成功,都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成功。所有电影商业上的成功,也都契合当下社会心态。当下青春电影风格不成熟类型待丰富,中国电影类型片还在路上。而《重返20岁》算是在青春类型电影上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为观众带来了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