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编译器编码器实验报告

编译器编码器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24-06-25 20:58:22

1. 单片机实训总结范文5篇

单片机实训课程,是农业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课,是后续专业实践课的基础,大家做好实训 总结 ,总结更多的 经验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单片机实训总结 范文 _单片机实训 工作总结 ,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关于 “ 实 训总 结 ” 内容推荐

单 片机实 训报 告

单 片 机实 训心得 体 会

实 训总 结报 告范 文

实 训总 结与心 得 体 会

实 习实训总 结报 告

单片机实训总结范文篇一:

通过今次单片机实训,使我对单片机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部件,利用汇编软件编程,通过键盘控制和数码管显示实现了基本时钟显示功能、时间调节功能,能实现本设计题目的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

由于时间有限和本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本系统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要作为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具体细节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不能实现只用两个按键来控制时钟时间,还不能实现闹钟等扩展功能。

踉踉跄跄地忙碌了两周,我的时钟程序终于编译成功。当看着自己的程序,自己成天相伴的系统能够健康的运行,真是莫大的幸福和欣慰。我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为甜美的甘泉。

但在这次实训中同时使我对汇编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我第一次接触汇编语言就感觉很难,特别是今次实训要用到汇编语言,尽管困难重重,可我们还是克服了。这次的实训使培养了我们严肃认真的做事作风,增强了我们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这次实训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这次实训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单片机实训总结范文篇二: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单片机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关于单片机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一些简单程序的录入,LED 显示器 、键盘、和显示器的应用和原理。

LED显示器:LED显示器是由发光二管组成显示字段的器件。通常的8段LED显示器是由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LED显示器分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有段选码和和位选码。当LED显示器每段的平均电流位5MA时,就有较满意的亮度,一般选择断码5-10MA电流;位线的电流应选择40-80MA。LED显示器的显示方式有动态和静态两种。7289A芯片是具有SPI串行接口功能的显示键盘控制芯片,它可同时取得8位共阴极数码管和64个键的键盘矩阵。7289A的控制指令分为两类:8位宽度的单字节指令和16位宽度双字节指令;还有闪烁指令和消隐指令。7289A采用串行方式SPI总线与微处理器通信;7289A与AT89C52接口电路,在实际电路中无论接不接键盘,电路中连接到其各段上的8个 100千欧的下拉电阻均不可以省去,如果不接键盘而只接显示器可以省去8个10千欧电阻,若仅接键盘而不接显示器,可省去串入DP及SA-SG连线的8个220欧电阻,7289A还需要外接晶体振荡电路。液晶显示器简称LCD,其显示原理是用经过处后的液晶具有能改变光线传输方向的特性,达到显示字符和图形的目的。最简单的笔段式液晶显示器类似于LCD显示器,可以显示简单的字符和数字,而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点阵式LCD显示器,既可以显示字符和数字也可以显示汉字和图形。如果把LCD显示屏、背光可变电源、接口控制逻辑、驱动集成芯片等部件构成一个整体,是的与CPU接口十分方便。

键盘:键盘是最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微型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上。计算机操作者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各种指令、数据,指挥计算机的工作。按照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按键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种:机械式键盘采用类似金属接触式开关,工作原理是使触点导通或断开,具有工艺简单、噪音大、易维护的特点。 塑料薄膜式键盘键盘内部共分四层,实现了无机械磨损。其特点是低价格、低噪音和低成本,已占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导电橡胶式键盘触点的结构是通过导电橡胶相连。键盘内部有一层凸起带电的导电橡胶,每个按键都对应一个凸起,按下时把下面的触点接通。这种类型键盘是市场由机械键盘向薄膜键盘的过渡产品。 无接点静电电容式键盘使用类似电容式开关的原理,通过按键时改变电极间的距离引起电容容量改变从而驱动编码器。特点是无磨损且密封性较好。

按照按键方式的不同键盘可分为接触式和无触点式两类。接触式键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械式键盘,它又分为普通触点式和干簧式。普通触点式的两个触点直接接触,从而使电路闭合,产生信号;而干簧式键盘则是在触点间加装磁铁,当键按下时,依靠磁力使触点接触,电路闭合。与普通触点式键盘相比,干簧式键盘具有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触点不易氧化等优点。无触点式键盘又分为电容式、霍尔式和触摸式三种。其中电容式是我们最常用到的键盘类型,它的触点之间并非直接接触,而是当按键按下时,在触点之间形成两个串联的平板电容,从而使脉冲信号通过,其效果与接触式是等同的。电容式键盘击键时无噪声,响应速度快,但是价格很高一些。

显示器:按照显示器的显示管分类CRT、LCD。按显示色彩分类单色显示器、彩色显示器。按大小分类通常有14寸、15寸、17寸和19寸,或者更大。显示管的屏幕上涂有一层荧光粉,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击打在屏幕上,使被击打位置的荧光粉发光,从而产生了图像,每一个发光点又由“红”“绿”“蓝”三个小的发光点组成,这个发光点也就是一个象素。由于电子束是分为三条的,它们分别射向屏幕上的这三种不同的发光小点,从而在屏幕上出现绚丽多彩的画面。显示器显示画面是由显示卡来控制的。若仔细观察显示器上的文本或图像是由点组成的,屏幕上点越多越密,则分辨率越高。

屏幕上相邻两个同色点的距离称为点距,常见点距规格有0.31mm、0.28mm、0.25mm等。显示器点距越小,在高分辨率下越容易取得清晰的显示效果。电子束采用光栅扫描方式,从屏幕左上角一点开始,向右逐点进行扫描,形成一条水平线;到达最右端后,又回到下一条水平线的左端,重复上面的过程;当电子束完成右下角一点的扫描后,形成一帧。此后,电子束又回到左上方起点,开始下一帧的扫描。这种 方法 也就是常说的逐行扫描显示。而隔行扫描指电子束在扫描时每隔一行扫一线,完成一屏后再返回来扫描剩下的线,这与电视机的原理一样。隔行扫描的显示器比逐行扫描闪烁得更厉害,也会让使用者的眼睛更疲劳。完成一帧所花时间的倒数叫垂直扫描频率,也叫刷新频率,比如60Hz、75Hz等。

通过这几天的单片机的实训,我在理论的基础上更深刻的掌握了单片机的深层内容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训锻炼了自己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在软件方面的编程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平时学习上的问题,让我深刻 反思 。这些问题的发现将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找明道路,查漏补缺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通过实训,让我懂得了如何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学会了如何制作单片机应用程序,并且可以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单片机实训总结范文篇三:

一 实习目的

1. 通过对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焊接、装配,掌握电路原理图及电子线路的基本焊接装配工艺、规范及注意事项;

2. 通过对系统板的测试,了解系统板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掌握元器件及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3. 掌握程序编制及调试方法,完成系统初始化、存储器操作、端口操作、键盘显示等程序的编制及调试(汇编语言、C语言均可);

4. 通过单片机系统的组装,调试以及程序编制、调试及运行,与理论及实验的有机结合和指导教师的补充介绍,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发方法和操作方法。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二 实习意义

通过本实习不但可以掌握单片机软、硬件的综合调试方法,而且可以熟练掌握电路原理图,激发对单片机智能性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应用单片机实现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调试的能力。在制作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软、硬件的综合调试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单片机智能性产生强烈的欲望。达到最大限度地掌握微机应用技术,软件及接口设计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培养电综合实践素质的目的。

三 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 系统基本组成

系统以单片机STC89C52作为控制核心,各部分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流水灯部分由单片机、键盘模块等组成;

四位数码显示,编程实现30秒倒计时部分由单片机、键盘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等组成;

按键功能部分通过按键控制流水灯部分、四位数码显示部分;

电子钟部分由单片机、键盘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等组成;

使用功能键实现相应的功能组合部分通过流水灯部分、30秒倒计时部分实现;

模数转换部分由单片机、ADC0809转换模块、键盘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等组成。

2 系统工作原理

本设计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本系统的控制模块。单片机可把由ADC0809及单片机中的数据利用软件来进行处理,从而把数据传输到显示模块,实现阻值大小的显示。以数码管显示为显示模块,把单片机传来的数据显示出来。在显示电路中,主要靠按键来实现各种显示要求的选择与切换。

对于模数转换部分,单片机89C51通过P0口的I/O线向ADC0809发送锁存地址以及复位、启动转换等信号,并查询转换状态。 ADC0809启动转换后,将0-8个通道一次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量,供89c51读取使用,并且将EOC置1供单片机查询转换状态。而滑动变阻器负责将阻值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再送到ADC0809的八个通道。当单片机查询到转换结束后依次读取数据并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二进制转BCD码等处理最后控制显示电路显示出数字。 其实现方式是:ADC0809转换来自3通道的阻值变化信号。80c51的P2口与ADC0809的输出相连用于读取转换结果,同时P0.0-P0.6作控制总线,向ADC0809发送锁存、启动等控制信息,并查询EOC状态。ALE经分频后给ADC0809提供时钟信号。P3.0和P3.1口用于向显示电路输出段码,P3.2-P3.7用于数码管的位选。

四 系统硬件设计

结合本设计的要求和技术指标,通过对系统大致程序量的估计和系统工作的估计,考虑价格因素。选定AT89C5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要控制芯片,8位模拟转换器ADC0809进行阻值转换。 逐次比较法A/D转换器是目前种类最多、应用最广的A/D转换器,其原理即“逐位比较”,其过程类似于用砝码在天平上称物体重量。它由N位寄存器、A/D转换器、比较器和控制逻辑等部分组成,N位寄存器代表N位二进制码。目前应用最广的逐次比较法A/D转换器有ADC0809。它是一种8路模拟输入8位数字输出的逐次比较法A/D转换器件。其主要性能指标和特性如下:

分表率:8位

转换时间:取决于芯片时钟频率,转换一次时间位64个时钟周期

单一电源:+5v

模拟输入电压范围:单极性0-+5v;双极性-5v-+5v

具有可控三态输出锁存器

启动转换控制位脉冲式,上升沿使内部所有寄存器清零,下降沿使A/D转换开始。

通过以上性能比较,我们不难看出ADC0809满足本设计的要求,所以本设计采用ADC0809作为A/D转换器

1 按键电路设计

利用单片机的P1口扩展一个8位键盘。

2 晶振与复位电路设计

本设计采用的是上电复位的形式,如图3.3所示,上电顺进RST获得高电平,随着电容器C的充电,RST引脚上的高电平将逐渐下降,只要高电平能保持复位所需要的两个机器周期以上时间,单片机就能实现复位操作。 晶振电路为单片机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时钟信号。震荡频率越高,系统时钟频率也越高,单片机运行的速度就越快。其电路如图3.4所示。89C51的_TAL1和_TAL2两个引脚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C1、C2形成反馈电路,就构成了稳定的自激振荡器,本设计的震荡器频率为12MHZ。

3 下载电路设计

4 流水灯模块设计

5 模数转换模块设计

6 显示电路设计

本设计采用六位数码管。本系统采用共阳极动态扫描的方式连接。数码管的段码数据由89C51的P3.0-P3.1口送出,89C51的P3.2-P3.7输出位选通信号,只有被选中的那位数码管才会显示段码

7 整体电路设计

五 系统软件设计

1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采用分支结构,以状态号标识系统所处的状态。在上电初始化后即进入状态号的轮询扫描,状态号的值决定了分支程序的入口。其中分支程序分别为:AD转换模块(状态号为0),数字模块状态号为1),倒计时模块(状态号为2),电子钟模块(状态号为3),功能组合模块(状态号为4),流水灯模块(状态号为5)。

2 功能子程序设计

2.1 流水灯模块

流水灯模块利用单片机的P3口,通过给P3口的各位送低电平,相应的实现流水灯有规律的点亮。

2.2 30秒倒计时模块

30秒倒计时模块利用单片机的P3.0与P3.1口送相应的段控数据,P3.2-P3.7口送相应的位控数据。通过程序实现30秒倒计时。

2.3 数字加减模块

利用数码管实现数字显示,通过加一键或者是减一键实现数字变量的加一或者减一,进而实现利用数码管显示加一键、减一键功能。

2.4 电子钟模块

利用数码管实现时间显示,通过加一键或者是减一键实现小时变量或者是分钟变量的加一,从而实现调时功能。

2.5 模数转换模块

对于模数转换部分,单片机89C51通过P0口的I/O线向ADC0809发送锁存地址以及复位、启动转换等信号,并查询转换状态。 ADC0809启动转换后,将0-8个通道一次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量,供89c51读取使用,并且将EOC置1供单片机查询转换状态。而滑动变阻器负责将阻值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再送到ADC0809的八个通道。当单片机查询到转换结束后依次读取数据并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二进制转BCD码等处理最后控制显示电路显示出数字。 其实现方式是:ADC0809转换来自3通道的阻值变化信号。80c51的P2口与ADC0809的输出相连用于读取转换结果,同时P0.0-P0.6作控制总线,向ADC0809发送锁存、启动等控制信息,并查询EOC状态。ALE经分频后给ADC0809提供时钟信号。P3.0和P3.1口用于向显示电路输出段码,P3.2-P3.7用于数码管的位选。

六 实习总结 、体会

本次单片机实习我们一共完成了个模块的程序设计,包括:led显示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和键盘模块。分别实现了流水灯的循环点亮控制、数码管的静态和动态计数显示,还有矩阵键盘按键控制数码管显示的程序设计。然后我们分别用protues系统仿真软件对各个模块进行了模拟仿真,用keil软件编制了汇编语言程序,验证了我们所设计的程序。 这次实习还使我理解了编写程序的一些技巧。单片机应用系统一般由包含多个模块的主程序和由各种子程序组成。每一模块都要完成一个明确的任务,实现某个具体的功能,如计算、接受、发送、延时、显示等。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就是将这些具体功能程序进行独立设计和分别调试,最后将这些模块程序装配成整体程序并进行联合调试。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优点:一个模块可以为多个程序所共享;单个功能明确的程序模块的设计和调试比较方便,容易完成;利用已经编好的成熟模块,将大大缩短开发程序的时间,降低开发成本。采用循环结构和子程序结构可以使程序的容量大大减少,提高程序的效率,节省内存。对于多重循环,要注意各重循环的初值和循环结束的条件,避免出现程序无休止循环的“死循环”现象;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发现,只有理论水平提高了,才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服务于教学实践,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次实习十分有意义,这次实习我们知道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也知道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感觉受益匪浅,从拿到题目到完成整个编程,从理论到实践,学到很多很多的课堂理论中没学到过的东西,不仅对键盘的识别技术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这学期开设的单片机这门课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在学习使用proteus软件片编程和仿真时收获良多。通过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还使我懂得了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能顺利的完成,除了我们的努力外,当然也离不开指导老师申老师的辛勤指导,致使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实用性的知识。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单片机实训总结范文篇四:

通过为期一周的单片机实训,是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弥补了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

首先,在这次试训中我被单片机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以前在课堂上完全没有能理解可编程单片机的优越性。这次通过实体仿真软件等辅助软件的共同效果,是这次试训有了鲜明的活力。换是我们认识到这次试训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应用,更多的是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特别是protues软件的功能是我们了解了当今开发系统的新方向,简直太不可思议啦!

单片机作为一种最简单的软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些单片机程序的简单录入是非常必要的。如:LED显示器、键盘和显示器的应用和原理。

在被刺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通过一个八位流水灯的制作,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小小应用,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又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单片机手动的开始平台的完善与成熟。只要你有想法,单片机就有可能让他成为现实。这里我学习完protues软件后的第一感觉是,虽然这软件工作不稳定,但是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出来。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帮助的。在这次试训中不仅只对单片机编程有了新的认识,还对整个单片机的开发平台都有了一厅的了解,这是一笔不错的收获。

通过这几天的试训,使我的感触很深,真实“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达到目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方法。只要你的方法不错!五花八门都可以,而且是各有特色。走出来的结果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在编程中“简”字贯穿于整个程序设计中,越简单越好,毕竟单片机留给用户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值得注意的地方。

在试训中有苦有甜,当我们为一个很难攻破的程序找出路时,心情烦躁,感觉自己很不可理喻,当程序一点一点编好后,自己从心底感觉到一点小小的安慰,看着自己的成果。感觉很欣慰,有一丝丝的甜意,几天的实训使自己的思维逻辑也有了小小的进步。

单片机实训总结范文篇五:

这是我第一次做单片机实验,说起来有一些紧张和新奇。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单片机,我本以为与之前的光学实验及 其它 实验差不多,可我进到实验室之后,我就改变了这个看法。

单片机实验要求的是一种思维的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老师所说的实验步骤。因此第一次实验,实验老师向我们讲解了CVAVR编译器的大体情况及使用方法和技巧,并简单的向我们示例——如何在CVAVR中编写一段程序。编完程序之后,知道我们如何使用AVRStudio达到将编好的程序输入到单片机中来使其运行。

之后老师让我们以组为单位合作编写一段程序,并使其运行。我们组想要编写一个跑马灯的程序。在第一次运行CVAVR时,我们组就遇到了一个麻烦,我们在建立一个新project文件那里出现了错误。在保存这个新project文件的时候,我们单击了Save,而不是Generate,SaveandE_it.因此它弹不出我们我们所需要的源程序。之后我们通过询问其他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编程中,我们开始做的是两盏灯的交替闪烁,间隔时间是1000ms。在运用AVRStudio的时候,我们又犯了一个错误。在我们打开编译好的工程文件时,开始调试,在最后一步点击Finish时,弹出一对话框,问我们是否更新,然后我们单击了Yes。这导致了仿真器无法下次使用。这是由于实验室中的仿真器是盗版的,无法进行更新。

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终于实现了简单的跑马灯的运行,便是两个灯地交替闪烁。我们感到兴奋极了。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于当前,我们又编写了三个灯地交替闪烁,四个及多个。当我们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目的时,我得到莫大成就感和自信。

在这次实验中,我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也可能实现这一系列的过程,但是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群策群力,分工明确,可以使我们更好、更快地完成我们的工作。在此期间,你可以更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来得到改正。还可以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把握好自己的优势。


单片机实训总结相关 文章 :

★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

★ 单片机实训总结范文3篇

★ 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

★ 单片机实训工作报告范文精选

★ 单片机实习报告范文

★ 单片机实验的心得体会

★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 实验总结5篇精选

★ 单片机设计的心得体会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 我们有个数据结构的哈夫曼编码解码的课程设计,你能帮帮我吗

树和哈夫曼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练习树和哈夫曼树的有关操作,和各个算法程序,理解哈夫曼树的编码和译码
二.实验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
三.实验问题描述
1. 问题描述:建立一棵用二叉链表方式存储的二叉树,并对其进行遍历(先序、中序和后序),打印输出遍历结果。
基本要求:从键盘接受输入先序序列,以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立二叉树(以先序来建立),并将此二叉树按照“树状形式”打印输出,然后对其进行遍历(先序、中序和后序),最后将遍历结果打印输出。在遍历算法中要求至少有一种遍历采用非递归方法。
测试数据:
ABCØØDEØGØØFØØØ(其中Ø表示空格字符)
输出结果为:
先序:ABCDEGF
先序:CBEGDFA
先序:CGEFDBA
2. 问题描述: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受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即可以双向传输信息的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一个哈夫曼码的编/译码系统。
基本要求:(至少完成功能1-2)
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I:初始化(Initialization)。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中。
基本要求:
E:编码(Encoding)。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件hfmTree中读入),对文件ToBeTran中的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File中。
D:译码(Decoding )。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File中的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TextFile中。
P:印代码文件(Print)。将文件CodeFile以紧凑格式显示在终端上,每行50个代码。同时将此字符形式的编码文件写入文件CodePrint中。
T:印哈夫曼树(TreePrinting)。将已在内存中的哈夫曼树以直观的方式(树或凹入表形式)显示在终端上,同时将此字符形式的哈夫曼树写入文件TreePrint中。
测试数据:
设权值w=(5,29,7,8,14,23,3,11),n=8。
按照字符‘0’或‘1’确定找左孩子或右孩子,则权值对应的编码为:
5:0001,29:11,7:1110,8:1111
14:110,23:01,3:0000,11:001
用下表给出的字符集和频度的实际统计数据建立哈夫曼树,并实现以下报文的编码和译码:“THIS PROGRAM IS MY FAVORITE”。
四.实验主要程序流

实验题目一主要程序:

1.
void CreatBiTree(BitTree *bt)//用扩展先序遍历序列创建二叉树,如果是#当前树根置为空,否则申请一个新节点//
{
char ch;
ch=getchar();
if(ch=='.')*bt=NULL;
else
{
*bt=(BitTree)malloc(sizeof(BitNode));
(*bt)->data=ch;
CreatBiTree(&((*bt)->LChild));
CreatBiTree(&((*bt)->RChild));
}
}
2.void Visit(char ch)//访问根节点
{
printf("%c ",ch);
}
3.
void PreOrder(BitTree root)
{
if (root!=NULL)
{
Visit(root ->data);
PreOrder(root ->LChild);
PreOrder(root ->RChild);
}
}
4. void InOrder(BitTree root)

{
if (root!=NULL)
{
InOrder(root ->LChild);
Visit(root ->data);
InOrder(root ->RChild);
}
}
5.int PostTreeDepth(BitTree bt) //后序遍历求二叉树的高度递归算法//
{
int hl,hr,max;
if(bt!=NULL)
{
hl=PostTreeDepth(bt->LChild); //求左子树的深度
hr=PostTreeDepth(bt->RChild); //求右子树的深度
max=hl>hr?hl:hr; //得到左、右子树深度较大者
return(max+1); //返回树的深度
}
else return(0); //如果是空树,则返回0
}
6.void PrintTree(BitTree Boot,int nLayer) //按竖向树状打印的二叉树 //
{
int i;
if(Boot==NULL) return;
PrintTree(Boot->RChild,nLayer+1);
for(i=0;i<nLayer;i++)
printf(" ");
printf("%c\n",Boot->data);
PrintTree(Boot->LChild,nLayer+1);
}
7.void main()
{
BitTree T;
int h;
int layer;
int treeleaf;
layer=0;
printf("请输入二叉树中的元素(以扩展先序遍历序列输入,其中.代表空子树):\n");
CreatBiTree(&T);
printf("先序遍历序列为:");
PreOrder(T);
printf("\n中序遍历序列为:");
InOrder(T);
printf("\n后序遍历序列为:");
PostOrder(T);
h=PostTreeDepth(T);
printf("\此二叉树的深度为:%d\n",h);
printf("此二叉树的横向显示为:\n");
PrintTree(T,layer);
}
实验二主要程序流:
1.int main(){
HuffmanTree huftree;
char Choose;
while(1){
cout<<"\n**********************欢迎使用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n";
cout<<"*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n";
cout<<"*1.建立哈夫曼树 *\n";
cout<<"*2.编码(源文已在文件ToBeTra中,或键盘输入) *\n";
cout<<"* 3.译码(码文已在文件CodeFile中) *\n";
cout<<"* 4.显示码文 *\n";
cout<<"* 5.显示哈夫曼树 *\n";
cout<<"* 6.退出 *\n"; cout<<"***********************************************************************\n";
cout<<"请选择一个操作:";
cin>>Choose;
switch(Choose)
{
case '1':
huftree.CreateHuffmanTree();
break;
case '2':
huftree.Encoder();
break;
case '3':
huftree.Decoder();
break;
case '4':
huftree.PrintCodeFile();
break;
case '5':
huftree.PrintHuffmanTree();
break;
case '6':
cout<<"\n**********************感谢使用本系统!*******************\n\n";
system("pause");
return 0;
}//switch
}//while
}//main
2.// 建立哈夫曼树函数
// 函数功能:建立哈夫曼树(调用键盘建立哈夫曼树或调用从文件建立哈夫曼树的函数)
void HuffmanTree::CreateHuffmanTree()
{char Choose;
cout<<"你要从文件中读入哈夫曼树(按1),还是从键盘输入哈夫曼树(按2)?";
cin>>Choose;
if(Choose=='2') { //键盘输入建立哈夫曼树 CreateHuffmanTreeFromKeyboard();
}//choose=='2'
else { //从哈夫曼树文件hfmTree.dat中读入信息并建立哈夫曼树
CreateHuffmanTreeFromFile();
}
}
3. // 从键盘建立哈夫曼树函数
// 函数功能:从键盘建立哈夫曼树
//函数参数:无
//参数返回值:无
void HuffmanTree::CreateHuffmanTreeFromKeyboard(){
int Num;
cout<<"\n请输入源码字符集个数:";
cin>>Num;
if (Num<=1) {
cout<<"无法建立少于2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n\n";
return;
}
LeafNum=Num;
Node=new HuffmanNode[2*Num-1];
for(int i=0;i<Num;i++) {//读入哈夫曼树的叶子结点信息
cout<<"请输入第"<<i+1<<"个字符值";
getchar();
Node[i].sourcecode=getchar(); //源文的字符存入字符数组Info[]
getchar();
cout<<"请输入该字符的权值或频度";
cin>>Node[i].weight; //源文的字符权重存入Node[].weight
Node[i].parent=-1;
Node[i].lchild=-1;
Node[i].rchild=-1;
Node[i].code="\0";
}
for(int j=Num;j<2*Num-1;j++) {//循环建立哈夫曼树内部结点
int pos1,pos2;
int max1,max2;
pos2=pos1=j;
max2=max1=numeric_limits<int>::max( );
//在所有子树的根结点中,选权重最小的两个根结点,pos1最后应指向权重最小的根结点的下标
//pos2最后应指向权重第二小的根结点的下标
//max1存放当前找到的权重最小的根结点的权重
//max2存放当前找到的权重第二小的根结点的权重
for(int k=j-1;k>=0;k--) {
if (Node[k].parent==-1){//如果是某棵子树的根结点
if (Node[k].weight<max1){ //发现比当前最大值还大的权重
max2=max1;
max1=Node[k].weight;
pos2=pos1;
pos1=k;
}
else
if(Node[k].weight<max2){ //发现比当前次大值还大的次大权重
max2=Node[k].weight;
pos2=k;
}
}//if (Node[j].parent==-1)
} //for
//在下标i处新构造一个哈夫曼树的内部结点,其左、右孩子就是以上pos1、pos2所指向的结点
Node[pos1].parent=j;
Node[pos2].parent=j;
Node[j].lchild=pos1;
Node[j].rchild=pos2;
Node[j].parent=-1;
Node[j].weight=Node[pos1].weight+Node[pos2].weight;
} //for

//产生所有叶子结点中字符的编码
for (int m=0;m<Num;m++) {
//产生Node[i].sourcecode的编码,存入Node[i].code中
int j=m;
int j1;
while(Node[j].parent!=-1) { //从叶结点开始往根结点走,每往上走一层,就产生一位编码存入code[]
j1=Node[j].parent;
if(Node[j1].lchild==j)
Node[m].code.insert(0,"0");
else
Node[m].code.insert(0,"1");
j=j1; }}
cout<<"哈夫曼树已成功构造完成。\n";

//把建立好的哈夫曼树写入文件hfmTree.dat
char ch;
cout<<"是否要替换原来的哈夫曼树文件(Y/N):";
cin>>ch;
if (ch!='y'&&ch!='Y') return;
ofstream fop;
fop.open("hfmTree.dat",ios::out|ios::binary|ios::trunc); //打开文件
if(fop.fail()) {
cout<<"\n哈夫曼树文件打开失败,无法将哈夫曼树写入hfmTree.dat文件。\n";
return;
}
fop.write((char*)&Num,sizeof(Num)); //先写入哈夫曼树的叶子结点个数
for(int n=0;n<2*Num-1;n++) { //最后写入哈夫曼树的各个结点(存储在Node[]中)
fop.write((char*)&Node[n],sizeof(Node[n]));
flush(cout); }
fop.close(); //关闭文件
cout<<"\n哈夫曼树已成功写入hfmTree.dat文件。\n";}
4. // 从文件建立哈夫曼树函数
// 函数功能:从文件建立哈夫曼树
//函数参数:无
//参数返回值:无
void HuffmanTree::CreateHuffmanTreeFromFile(){
ifstream fip;
fip.open("hfmTree.dat",ios::binary|ios::in);
if(fip.fail()) {
cout<<"哈夫曼树文件hfmTree.dat打开失败,无法建立哈夫曼树。\n";
return;
}
fip.read((char*)&LeafNum,sizeof(LeafNum));
if (LeafNum<=1) {
cout<<"哈夫曼树文件中的数据有误,叶子结点个数少于2个,无法建立哈夫曼树。\n";
fip.close();
return;
}
Node=new HuffmanNode[2*LeafNum-1];
for(int i=0;i<2*LeafNum-1;i++)
fip.read((char*)&Node[i],sizeof(Node[i]));
fip.close();
cout<<"哈夫曼树已从文件成功构造完成。\n";
}
5. // 编码函数
// 函数功能:为哈夫曼树编码
//函数参数:无
//参数返回值:无
void HuffmanTree::Encoder()
{
if(Node==NULL) { //内存没有哈夫曼树,则从哈夫曼树文件hfmTree.dat中读入信息并建立哈夫曼树
CreateHuffmanTreeFromFile();
if (LeafNum<=1) {
cout<<"内存无哈夫曼树。操作撤销。\n\n";
return;
}
}//if
char *SourceText; //字符串数组,用于存放源文
//让用户选择源文是从键盘输入,还是从源文文件ToBeTran.txt中读入
char Choose;
cout<<"你要从文件中读入源文(按1),还是从键盘输入源文(按2)?";
cin>>Choose;
if(Choose=='1') {
ifstream fip1("ToBeTran.txt");
if(fip1.fail()) {
cout<<"源文文件打开失败!无法继续执行。\n";
return;
}
char ch;
int k=0;
while(fip1.get(ch)) k++; //第一次读文件只统计文件中有多少个字符,将字符数存入k
fip1.close();
SourceText=new char[k+1]; //申请存放源文的字符数组空间
ifstream fip2("ToBeTran.txt"); //第二次读源文文件,把内容写入SourceText[]
k=0;
while(fip2.get(ch)) SourceText[k++]=ch;
fip2.close();
SourceText[k]='\0';
}
else { //从键盘输入源文
string SourceBuff;
cin.ignore();
cout<<"请输入需要编码的源文(可输入任意长,按回车键结束):\n";
getline(cin,SourceBuff,'\n');
int k=0;
while(SourceBuff[k]!='\0')
k++;
SourceText=new char[k+1];
k=0;
while(SourceBuff[k]!='\0') {
SourceText[k]=SourceBuff[k];
k++;
}
SourceText[k]='\0';
}
cout<<"需编码的源文为:";
cout<<SourceText<<endl;
//开始译码
ofstream fop("CodeFile.dat",ios::trunc); //打开码文存放文件

int k=0;
while(SourceText[k]!='\0') //源文串中从第一个字符开始逐个编码
{
int i;
for(i=0;i<LeafNum;i++){ //找到当前要编码的源文的字符在哈夫曼树Node[]中的下标
if(Node[i].sourcecode==SourceText[k]) { //将对应编码写入码文文件
fop<<Node[i].code;
break;
};
}
if (i>=LeafNum) {
cout<<"源文中存在不可编码的字符。无法继续执行。\n"<<endl;
fop.close();
return;
}
k++; //源文串中的字符后移一个
}
fop.close();
cout<<"已完成编码,码文已写入文件CodeFile.dat中。\n\n";
}
6. // 译码函数
// 函数功能:对哈夫曼树进行译码
//函数参数:无
//参数返回值:无
void HuffmanTree::Decoder()
{//如果内存没有哈夫曼树,则从哈夫曼树文件hfmTree.dat中读入信息并建立哈夫曼树
if(Node==NULL)
{
CreateHuffmanTreeFromFile();
if (LeafNum<=1) {
cout<<"内存无哈夫曼树。操作撤销。\n\n";
return;
}
}

//将码文从文件CodeFile.dat中读入 CodeStr[]
ifstream fip1("CodeFile.dat");
if(fip1.fail()) {
cout<<"没有码文,无法译码。\n";
return;
}

char* CodeStr;
int k=0;
char ch;
while(fip1.get(ch)){
k++;
}
fip1.close();
CodeStr=new char[k+1];
ifstream fip2("CodeFile.dat");
k=0;
while(fip2.get(ch))
CodeStr[k++]=ch;
fip2.close();
CodeStr[k]='\0';

cout<<"经译码得到的源文为:";
ofstream fop("TextFile.dat");

int j=LeafNum*2-1-1; //j指向哈夫曼树的根

int i=0; //码文从第一个符号开始,顺着哈夫曼树由根下行,按码文的当前符号决定下行到左孩子还是右孩子
while(CodeStr[i]!='\0') { //下行到哈夫曼树的叶子结点处,则译出叶子结点对应的源文字符
if(CodeStr[i]=='0')
j=Node[j].lchild;
else
j=Node[j].rchild;
if(Node[j].rchild==-1) { //因为哈夫曼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此条件等同于Node[j]为叶结点
cout<<Node[j].sourcecode; //屏幕输出译出的一个源文字符
fop<<Node[j].sourcecode;
j=LeafNum*2-1-1; //j再指向哈夫曼树的根
}
i++;
}
fop.close();

cout<<"\n译码成功且已存到文件TextFile.dat中。\n\n";
}
7. // 输出码文函数
// 函数功能:从文件中输出哈夫曼树的码文
//函数参数:无
//参数返回值:无
void HuffmanTree::PrintCodeFile()
{
char ch;
int i=1;
ifstream fip("CodeFile.dat");
ofstream fop("CodePrin.dat");
if(fip.fail())
{
cout<<"没有码文文件,无法显示码文文件内容。\n";
return;
}
while(fip.get(ch))
{cout<<ch;
fop<<ch;
if(i==50)
{
cout<<endl;
fop<<endl;
i=0;
}
i++;
}
cout<<endl;
fop<<endl;
fip.close();
fop.close();
}
8. // 输出函数
// 函数功能:从内存或文件中直接输出哈夫曼树
//函数参数:无
//参数返回值:无
void HuffmanTree::PrintHuffmanTree()
{
//如果内存没有哈夫曼树,则从哈夫曼树文件hfmTree.dat中读入信息并建立哈夫曼树
if(Node==NULL)
{
CreateHuffmanTreeFromFile();
if (LeafNum<=1) {
cout<<"内存无哈夫曼树。操作撤销。\n\n";
return; }}
ofstream fop("TreePrint.dat",ios_base::trunc);
fop.close();
PrintHuffmanTree_aoru(2*LeafNum-1-1);
return;
}

3. 求程控交换PCM编译码实验的毕业设计

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系统及控制单元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该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系统的电路组成与主要部件的作用。
2、体会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系统进行电话通信时的工作过程。
3、了解CPU中央集中控制处理器电路组成及工作过程。

二、 预习要求
预习《程控交换原理》与《MCS-51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中的有关内容。

三、 实验仪器仪表
1、主机实验箱 一台
2、三用表 一台
3、电话单机 四台

四、 实验系统电路组成
(一)电路组成
图1-1是该实验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1-1 实验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1—2是该实验系统的方框图,其电路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
1、用户模块电路 主要完成BORSCHT七种功能,它由下列电路组成:
A、 用户线接口电路
B、 二\四线变换器
C、 PCM编译码电路

用户线接口电路 二/ 四线变换器 二/四线变换器 用户线接口电路
用户1 PCM CODEC电路 PCM CODEC电路 用户3

用户线接口电路 二/ 四线变换器 二/ 四线变换器 用户线接口电路
用户2 PCM CODEC电路 PCM CODEC电路 用户4

时钟信号电路 控制、检测电路 输出显示电路 二次稳压电路

多种信号音电路 CPU中央处理器 键盘输入电路 直流电源

图1-2实验系统方框图

2、交换网络系统 主要完成空分交换与时隙交换两大功能,它由下列电路组成:
A、空分交换网络系统
B、时隙交换网络系统
3、多种信号音电路 主要完成各种信号音的产生与发送,它由下列电路组成:
A、450Hz拨号音电路
B、忙音发生电路
C、回铃音发生电路
D、25Hz振铃信号电路
4、CPU中央集中控制处理器电路 主要完成对系统电路的各种控制,信号检测,号码识别,键盘输入信息,输出显示信息等各种功能。
5、系统工作电源 主要完成系统所需要的各种电源,本实验系统中有+5V,-5V,+12V,-12V,-48V等5组电源,由下列电路组成:
A、内置工作电源:+5V,+12V,-12V,-48V
B、稳压电源: -8V,-5V
控制部分就是由CPU中央处理系统、输入电路(键盘)、输出电路(数码管)、双音多频DTMF检测电路、用户环路状态检测电路、自动交换网络驱动电路与交换网络转换电路、扩展电路、信号音控制电路等电路组成。
下面简要说明各部分电路的作用与要求:
1、键盘输入电路:主要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功能通过键盘设置到系统中。
2、显示电路: 显示主叫与被叫电路的电话号码,同时显示通话时间。
3、输入输出扩展电路:显示电路与键盘输入电路主要通过该电路进行工作。主要芯片是D8155A,SN74LS240,MC1413。
4、双音多频DTMF接收检测电路:把MT8870DC输出的DTMF四位二进制信号,接收存贮后再送给CPU中央集中控制处理系统。
5、用户状态检测电路:主要识别主、被叫用户的摘挂机状态,送给CPU进行处理。
6、自动交换网络驱动电路:主要实现电话交换通信时,CPU发出命令信息,由此电路实现驱动自动交换网络系统,其核心集成电路为SN74LS374,D8255A,GD74LS373等芯片。
7、信号音控制电路:它完全按照CPU发出的指令进行操作,使各种信号音按照系统程序进行工作。
8、振铃控制电路:它也是按照CPU发出的指令进行工作,具体如下:
(A)不振铃时,要求振铃支路与供电系统分开。
(B)振铃时,铃流送向话机,并且供电系统通过振铃支路向用户馈电,用户状态检测电路同时能检测用户的忙闲工作状态。
(C)当振铃时,用户一摘机就要求迅速断开振铃支路。
(D)振铃时要求有1秒钟振、4秒钟停的通断比。
以上是CPU中央集中控制处理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要全面具体实现上述工作过程,则要有软件支持,该软件程序流程图见图1—4。

图1-3 键盘功能框图
对图1-3所示的键盘功能作如下介绍:
“时间”: 该键可设置系统的延时时间。如久不拔号、久不应答、位间不拔号的延时,缺省值为10秒,可选择的时间值有10秒、30秒、1分钟。按一次该键则显示下一个时间值,三个值循环显示,当按下“确认”键时,就选定当前显示值供系统使用,按“复位”键则清除该次时间的设定。
“会议电话”: 该键为召开电话会议的按键。电话会议设置用户1为主叫方,其他三路为被叫方,只能由主叫方主持召开会议,向其他三路发出呼叫。电路完全接通或者接通两路后,主叫方能和任一被叫方互相通话。除“复位”键外,其他键均推失去功能。会议结束后,可按“复位”键重启系统。
“中继”: 该键为局内交换切向中继交换的功能按键,按下此键,再按“确认”键进行确认,则工作模式由局内交换切换为中继交换,显示器循环显示“d”,此时方可通过中继拨打“长途”电话。按“复位”键重启系统,进入正常局内交换模式。
“确认”: 该键完成对其他功能键的确认,防止误按键,在键盘中除“复位”键外,其他功能键都必须加“确认”键才能完成所定义的功能。
“复位”: 该键为重启系统按键。在任何时候或者系统出现不正常状态时都可按下此键重启系统(有用户通话时,会中断通话),所有设置均为默认值。
图1-5是显示电路工作示意说明图。

主叫号码显示 计时显示 被叫号码显示

图1-5 显示电路

开 始

NO
有用户呼叫吗?

呼叫�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YES
去 话 接 续

向主叫送拨号音

NO
第一位号码来了吗?

拨号开始�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YES
停送拨号音,收存号码

内 部 处 理
拨号完毕�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被叫闲吗? NO

YES
来 话 接 续 向主叫送忙音

向被叫送铃流,向主叫送回铃音

被叫应答否? NO
主叫挂机否?
应答�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YES
停送铃流,回铃音,接通电路 YES

话终挂机否?

挂机�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YES
拆线(释放复原)

结 束

图1-4 程序工作流程示意图
五、实验内容
1、测量实验系统电路板中的TP91~TP95各测量点电压值,并记录。
2、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电话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通话。
3、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原理系统及电话通信的概念。
4、观察并记录一个正常呼叫的全过程。
5、观察并记录一个不正常呼叫的状态。

图1-6 呼叫识别电路框图

五、 实验步骤
1、接上交流电源线。
2、将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接2,3脚;K70~K75接2,3脚;K60~K63接2,3脚。
3、先打开“交流开关”,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分别按下直流输出开关J8,J9。此时实验箱上的五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
4、按 “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数码管循环显示“P” ,即可进行实验。
5、将三用表拔至直流电压档,然后测量TP91,TP92,TP93,TP94,TP95的电压是否正常:TP91为-12V,TP92为-48V,TP93为+5V,TP94为+12V,TP95为-5V。(-48V允许误差±10%,其它为±5%)
6、将四个用户接上电话单机。
7、正常呼叫全过程的观察与记录。(现以用户1为主叫,用户4为被叫进行实验)
A、 主叫摘机,听到拨号音,数码管显示主叫电话号码“68” 。
B、 主叫拨首位被叫号码“8”,主叫拨号音停,主叫继续拨完被叫号码“9”。
C、 被叫振铃,主叫听到回铃音。
D、 被叫摘机,被叫振铃停,主叫回铃音停,双方通话。数码管显示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并开始通话计时。
E、 挂机,任意一方先挂机(如主叫先挂机),另一方(被叫)听到忙音,计时暂停,双方都挂机后,数码管循环显示“P” 。
8、不正常呼叫的自动处理
A、 主叫摘机后在规定的系统时间内不拨号,主叫听到忙音。(系统时间可以设置,在系统复位后按“时间”可循环显示“10”,“30”,“100”,分别表示10秒,30秒,1分钟,选定一个时间,按“确定”即系统时间被设置,在复位状态时,系统时间默认为10秒。)
B、 拨完第一位号码后在规定的系统时间内没有拨第二位号码时,主叫听到忙音。
C、 号码拨错时(如主叫拨“56” ),主叫听到忙音。
D、 被叫振铃后在规定的系统时间内不摘机,被叫振铃音停,主叫听到忙音。

六、 实验注意事项
对实验系统加电一定要严格遵循先打开系统工作电源的“交流开关”,然后再打开直流输出开关J8,J9。实验结束后,先分别关直流输出开关J8,J9。最后再关“交流开关”,以避免实验电路的器件损坏。

七、 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实验系统电路的方框图,并作简要叙述。
2、对正常呼叫全过程进行记录。

实验二 用户线接口电路及二\四线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MH88612C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3、了解二\四线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预习要求
认真预习程控交换原理中有关用户线接口电路等章节。

三、实验仪器仪表
1、主机实验箱 一台
2、电话单机 二台
3、20MHz示波器 一台
4、三用表 一台

四、电路工作过程
在现代电话通信设备与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不能通过铃流、馈电等电流,因而将过去在公用设备(如绳路)实现的一些用户功能放到“用户电路”来完成。
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在国际上陆续开发多种模拟SLIC,它们或是采用半导体集成工艺或是采用薄膜、厚膜混合工艺,并已实用化。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CHT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所谓集成模拟SLIC完成。
在布控交换机中,向用户馈电,向用户振铃等功能都是在绳路中实现的,馈电电压一般是-60V,用户的馈电电流一般是20mA~30 mA,铃流是25HZ,
90V左右,而在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处理的是数字信息,无法向用户馈电、振铃等,所以向用户馈电、振铃等任务就由用户线接口电路来承担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B(馈电)、O(过压保护)、R(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七项功能。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七种功能,具体含义是:
(1)馈电(B-Battery feeling)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环路电流不小于18mA。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90Vrms正弦波。
(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用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
(5)编解码与滤波(C-CODEC/Filter)在数字交换中,它完成模拟话音与数字码间的转换。通常采用PCM编码器(Coder)与解码器(Decoder)来完成,统称为CODEC。相应的防混叠与平滑低通滤波器占有话路(300HZ~3400HZ)带宽,编码速率为64kb/s。
(6)混合(H-Hyhird)完成二线与四线的转换功能,即实现模拟二线双向信号与PCM发送,接收数字四线单向信号之间的连接。过去这种功能由混合线圈实现,现在改为集成电路,因此称为“混合电路”。
(7)测试(T-Test)对用户电路进行测试。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见图2—1。

铃流发生器 馈电电源

发送码流
过 振 低通 编

a 压 测 铃 馈 混 码

拟 保 试 继 电 合 平衡 器
用 (编码信号)
户 护 开 电 电 电 网络 解
线
b 电 关 器 路 路 码

路 低通 器
接收码流

测试 振铃控台 用户线
总线 制信号弹 状态信号

图2-1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

(一)用户线接口电路
在本实验系统中,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MITEL公司的MH88612C。MH88612C是2/4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它包含向用户话机恒流馈电、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用户摘机后自行截除铃流,摘挂机的检测及音频或脉冲信号的识别,用户线是否有话机的识别,语音信号的2/4线混合转换,外接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MH88612C用户电路的双向传输衰耗均为-1dB,供电电源+5V和-5V。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邮电部制定的有关标准。
(1)该电路的基本特性
1、向用户馈送铃流
2、向用户恒流馈电
3、过压过流保护
4、被叫用户摘机自截铃
5、摘挂机检测和LED显示
6、音频或脉冲拨号检测
7、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8、语音信号的2/4线转换
9、能识别是否有话机
10、无需偶合变压器
11、体积小及低功耗
12、极少量外围器件
13、厚膜混合型工艺
14、封装形式为20引线单列直插
图2-2是它的管脚排列图

(2)MH88612C引出端功能的说明
0脚: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
1脚:TF Tip Feed: 连接外接二极管作为保护电路连到-48V和地。。
2脚: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
3脚:VR Voice Receive(input): 四线语音信号的接收端。
4脚:VRef Voltage Reference:设置向用户电话线送恒流馈电的参考电压,恒流通过VRef调节;也可接地,一般为21mA环流。
5脚:VEE 负供电电源,通常为-5V DC。
6脚:GNDA 供电电源和馈电电源的地端,模拟接地。
7脚:GS Gain setting(input):低电平时直接接收附加增益为-0.5 dB,
此增益除编解码增益设置之外的,高电平时为0dB。
8脚:VX Voice Transmit(output):四线语音信号的发送端。
9脚:TIP 连接用户电话的“TIP”线。
10脚:RING 连接用户电话的“RING”线。
11脚:RF Ring Feed:外部连接至振铃继电器。
12脚:VDD 正供电电源,通常为+5V DC。
13脚:RC Relay Control(input)振铃继电器控制输入端,高电平有效
14脚:RD 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端,外接振铃继电器线圈至地端,内部有一线圈感应箝位二极管。
15脚:RV Ring Feed Voltage:用户线铃流源输入端,外部连接至振铃继电器。
16脚:VRLY 振铃继电器正供电电源,能常为+5V DC。
17脚: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
18脚:VBat 用户线馈电电压,通常为-48V DC
19脚:CAP 连接外部电容作为振铃滤波控制连电阻到地。
20脚:SHK 摘挂机状态检测及脉冲号码输出端,摘机时输出高电平。

(3)用户线接口电路主要功能
图2-3是MH88612C内部电路方框图,其主要功能说明如下:

TF VR
TIP
RING VX
RF

RV
VRLY

RC
VRef
RD CAP

SHK
图2-3 MH88612C内部电路方框图
1、向用户话机供电,MH88612C可对用户话机提供恒流馈电,馈电电流由VBAT以及VDD供给。恒定的电流为25 mA。当环路电阻为2KΩ时,馈电电流为18 mA,具体如下:
A、 供电电源VBat采用-48V;
B、 在静态情况下(不振铃、不呼叫),-48V电源通过继电器静合接点至话机;
C、 在振铃时,-48V电源通过振铃支路经继电器动合接点至话机;
D、 用户挂机时,话机叉簧下压馈电回路断开,回路无电流流过;
E、 用户摘机后,话机叉簧上升,接通馈电回路(在振铃时接通振铃支路)回路。
2、MH88612C内部具有过压保护的功能,可以抵抗保护TIP- -RING端口间的瞬时高压,如结合外部的热敏与压敏电阻保护电路,则可保护250V左右高压。
3、振铃电路可由外部的振铃继电器和用户电路内部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以及铃流电源向用户馈送铃流:当继电器控制端(RC端)输入高电平,继电器驱动输出端(RD端)输出高电平,继电器接通,此时铃流源通过与振铃继电器连接的15端(RV端)经TIP––RING端口向被叫用户馈送铃流。当控制端(RC端)输入低电平或被叫用户摘机都可截除铃流。用户电路内部提供一振铃继电器感应电压抑制箝位二极管。
4、监视用户线的状态变化即检测摘挂机信号,具体如下:
A、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示用户“闲”;
B、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示“忙”;
5、在TIP––RING端口间传输的语音信号为对地平衡的双向语音信号,在四线VR端与VX端传输的信号为收发分开的不平衡语音信号。MH88612C可以进行TIP––RING端口与四线VR端和VX端间语音信号的双向传输和2/4线混合转换。
6、MH88612C可以提供用户线短路保护:TIP线与RING线间,TIP线与地间,RING线与地间的长时间的短路对器件都不会损坏。
7、MH88612C提供的双向语音信号的传输衰耗均为-dB。该传输衰耗可以通过MH88612C用户电路的内部调整,也可通过外部电路调整;
8、MH88612C的四线端口可供语音信号编译码器或交换矩阵使用。
由图1-1可知,本实验系统共有四个用户线接口电路,电路的组成与工作过程均一样,因此只对其中的一路进行分析。
图2-4是用户1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原理图:

图2-4 用户线接口电路电原理图

为了简单和经济起见,反映用户状态的信号一般都是直流信号,当用户摘机时,用户环路闭合,有用户线上有直流电流流过。主叫摘机表示呼叫信号,被叫摘机,则表示应答信号,当用户挂机时,用户环路断开,用户线上的直流电流也断开,因此交换机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线上直流电流的有无来区分用户状态。
当用户摘机时,发光二极管D10亮表示用户已处于摘机状态,TP13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此状态送到CPU进行检测该路是否摘机,当检测到该路有摘机时,CPU命令拨号音及控制电路送出f=450HZ,U=3V的波形。
此时,在TP12上能检测到如图2—5所示波形

TP12

0 2VP-P t

f = 400~450Hz
图2-5 450Hz拨号音波形
当用户听到450HZ拨号音信号时,用户开始拨电话号码,双音多频号码检测电路检测到号码时通知CPU进行处理,CPU命令450HZ拨号音发生器停止送拨号音,用户继续拨完号码,CPU检测主叫所要被叫用户的号码后,立即向被叫用户送振铃信号,提醒被叫用户接听电话,同时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信号,以表示线路能够接通,当被叫用户摘机时,CPU接通双方线路,通信过程建立。一旦接通链路,CPU即开始计时,当任一方先挂机,CPU检测到后,立即向另一方送忙音,以示催促挂机,至此,主、被叫用户一次通信过程结束。
通过上述简单分析,不难得出各测量点的波形。
TP11:通信时有发送话音波形;拨号时有瞬间DTMF波形;不通信时则此点无波形。
TP12:通信时有接收话音波形:摘机后拨号前有450HZ拨号音信号;不通信时则此点无波形。
TP13:摘挂机状态检测测量点
挂机:TP13=低电平。
摘机:TP13=高电平。
TP14:振铃控制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即工作时为高电平,常态为低电平。
由于4个用户线接口电路的测量点相同,故对其它三个用户线接口电路的测量点就不一一叙述,波形均相同,即:
TP11=TP21=TP31=TP41
TP12=TP22=TP32=TP42
TP13=TP23=TP33=TP43
TP14=TP24=TP34=TP44
(二)二\四线变换电路
在该实验系统中,二\四线变换由用户线接口电路中的语音单元电路实现,图2-6为电路的功能框图,该电路完成二线–––单端之间信号转换,在MH88612C内部电路中已经完成了该变换。

T

TR

R
图2-6 二/四线变换功能框图
二\四线变换的作用就是把用户线接口电路中的语音模拟信号(TR)通过该电路的转换分成去话(T)与来话(R),对该电话的要求是:
1、将二线电路转换成四线电路;
2、信号由四线收端到四线发端要有尽可能大的衰减,衰减越大越好;
3、信号由二线端到四线发端和由四线收端到二线端的衰减应尽可能小,越小越好;
4、应保持各传输端的阻抗匹配;
以便于PCM编译码电路形成发送与接收的数字信号。

五、实验内容
1、参考有关程控交换原理教材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等单节,对照该实验系统中的电路,了解其电路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2、通过主叫、被叫的摘、挂机操作,了解B、R、S等功能的具体作用。

六、实验步骤
1. 接上交流电源线。
2. 将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接2,3脚;K70~K75接2,3脚;K60~K63接2,3脚。
3. 先打开“交流开关”,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分别按下直流输出开关J8,J9,此时实验箱上的五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
4. 按“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显示电路循环显示“P”,即可进行实验。
5. 用户1,用户3接上电话单机。
6. 用户电话单机的直流供电(B)的观测。(现以用户1为例)
1) 用户1的电话处于挂机状态,用三用表的直流档测量TP1A,TP1B对地的电压,TP1A为-48V,TP1B为0V,它们之间电压差为48V。
2) 用户1的电话处于摘机状态,用三用表的直流档测量TP1A,TP1B对地的电压,TP1A为-10V左右(此时的电压与电话的内阻抗有关,所以每部电话的测量值不一定相同),TP1B为-3.7V左右。
以上给出的电压值只是作为参考。
7. 观察二/四线变换的作用。
1) 用正常的呼叫方式,使用户1、用户3处于通话状态。
2) 当用户1对着电话讲话时(或按电话上的任意键),用示波器观察TP11上的波形,为语音信号(或双音多频信号),不讲话时无信号。
3) 当用户1听到用户3讲话时(或用户3按电话上任意键),用示波器观察TP12上的波形,为语音信号(或双音多频信号),对方不讲话时无信号。
4) 用示波器观察TP1A。不管是用户1讲话还是用户3讲话(或按电话上的任意键)此测试点都有语音波形(或双音多频信号)。
8. 摘、挂机状态检测的观测。
1) 当用户1的电话摘机时,用示波器测量TP13为高电平(4V左右)。
2) 当用户1的电话挂机时,用示波器测量TP13为低电平(0V左右)。
9. 被叫话机振铃(R)的观测。
1) 用户1处于挂机状态,用户3呼叫用户1,即用户3拨打“68”,使用户1振铃。
2)当用户1的电话振铃时,用示波器观察TP14,振铃时TP14为高电平(3V左右);不振铃时TP14为低电平(0V左右)。

七、实验注意事项
当实验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请按一下“复位”键,以使系统重新启动。

八、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本次实验电路方框图,并能说出其工作过程。
2、画出各测量点在各种情况下的波形图。

阅读全文

与编译器编码器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如何将自己电脑设置成服务器 浏览:856
域名怎么制定服务器8080端口 浏览:665
服务器的主机如何使用 浏览:814
广讯通服务器地址怎么填 浏览:665
山东交管服务器繁忙云空间 浏览:52
51单片机热敏电阻坏了 浏览:547
远程电脑是云服务器吗 浏览:194
压缩包解压出来是音频 浏览:946
明源云erp服务器故障 浏览:158
安卓主页英文怎么写 浏览:844
2002服务器系统怎么设置分屏 浏览:72
什么情况空调压缩机电容坏 浏览:991
pagerank算法图解 浏览:318
部落决斗命令 浏览:404
单片机神经网络 浏览:323
加密的视频不小心删除怎么恢复 浏览:466
安卓游戏充钱充错帐号怎么办 浏览:206
有什么是绑定手机号的app 浏览:499
phpredis事务 浏览:937
阴阳师pad怎么登录安卓账号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