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项目交接哪个产品重新编译

项目交接哪个产品重新编译

发布时间:2024-08-23 09:07:44

① 产品技术员的工作内容

产品技术员的工作内容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品技术员的工作内容,以帮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欢迎关注论坛!

产品技术员岗位职责

1、制订并组织实施技术系统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2、组织制订并实施技术系统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3、组织不合格品的审理工作;

4、组织技术、产品开发与创新;

5、组织建立并实施质量体系;

6、公司标准化、计量管理工作;

7、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

8、重要技术工艺设备、计量器具的申购;

9、技术系统文件等资料的整理保管及公司档案管理工作;

10、公司保密工作。

产品技术员职位要求

1、熟悉公司的工艺工序、工作原理;

2、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3、掌握AutoCAD、Office等相关计算机软件;

4、熟悉工程设计软件者为优;

5、工作认真积极有较强的责任心;

6、能吃苦耐劳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产品技术员发展前景

由于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城市化规模日益扩大、顾客群不断变化且要求日益苛刻,全球气候和自然资源问题日益严峻,消费品(CP)行业正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渠道挑战和对业务模式创新的新压力。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这些转变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要求企业具有新思维,采取果断行动,并完美执行。

未来10年内,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近20%,主要是在新兴国家。同时,俄罗斯、日本和德国将成为人口增长最少的国家。在全球新增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将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会越来越大。到2020年,16个城市将超过2000万人口,超过70个城市的人口将超过500万(这几乎与丹麦全国的人口数量相等)。许多新的“超级大都市”都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并将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产品技术员职业规划

职业发展路径:产品技术人员→产品技术工程师→产品技术主管→技术支持经理→技术主→技术总监

延伸阅读:

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总结

1 概述

软件类项目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复杂性,因此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往往由于一些环节的处理不当,而造成了进度延误、BUG较多,甚至项目失败的后果。相比之下,互联网类项目除了本身就是软件项目之外,又具备更多的环节、需要更多的交互。因此,互联网项目在产品周期中,更容易出现问题。

一个项目周期可以大致分为这几个阶段:项目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发布,系统运维。而在现代软件(尤其是互联网)项目中,这几个阶段已经不是十分清晰地划分开来,而是通过所谓“迭代”的方式循环前进。尽管项目周期的几个阶段并不能够完全独立地划分,但是每一个阶段都是缺一不可的,对任何一个阶段的过于草率甚至忽略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关于软件开发过程,有很多相关的书籍有详尽的描述。事实上,过于遵循严格的流程定义,也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对于较小的团队。如何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敏捷”,应该是一个小规模团队的追求目标。本文将针对互联网项目的几个重点环节,依据已有的一些经验,为软件技术(互联网)类的项目开发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思路。

2 前瞻性和细节:关于项目规划和需求

2.1 项目规划

在项目开始之前,一个规划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规划包括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这二者各有侧重。对于大多数项目来数,技术是次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主要的事情需要完成:

明确项目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何项目都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虽然,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目标是会不断地调整,但是,必须在项目初期确立主体目标。也就是说,要明确地描述出这个项目将要做成什么样子,依靠哪几个关键点来赢得用户。尽量通过最简略的语言描述项目目标,如果做不到,或许是对于项目的考虑还不成熟。

往往,很多团队已经小有规模,但是项目目标仍然在不断调整,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之前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这种情况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无论是对于成本,还是团队士气。因此,对于项目目标的规划,应具备足够的前瞻性。

竞争对手分析:当前的环境下,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没有其他人参与的项目(如果有,可能说明了这个项目没有价值)。而对于互联网项目来说,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作为用户,去体验竞争对手的网站,可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去发现对手做得好的以及不好的地方,可以为自己节省大量的时间。

发现优势和劣势:每一个商业模式,都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首先要明确,对于团队来说,这几个环节是通畅的。进一步,要考虑对于哪些环节具有优势,这些优势将是带来商业利益的关键点。对于劣势环节,则要考虑如何去克服。在项目规划阶段,对于优势和劣势的分析,要尽量避免乐观思维。

技术选型:尽管不是最重要的,不过技术选型依然是在项目规划阶段要考虑的。系统所运行的平台,开发工具和语言,第三方程序的成熟度。基于项目目标,对这些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理想情况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东西,尤其是开源产品。另外,工具和语言的选择要考虑人员招聘的需要。

2.2 需求分析

角色定义:“产品经理”-负责完成需求分析,输出技术团队所需要的需求规格,并跟进项目的开发、运营过程。

产品经理的角色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互联网项目。首先,对于项目团队来说,产品经理代表了“用户”,通过日复一日地使用自己的产品,调研用户的需求,对产品进行不断改进。另外一个方面,产品经理充当了技术团队和非技术团队之间的桥梁,他们需要把非技术团队的需求转换成技术化的语言传达给技术团队,起到两者之间“润滑剂”的作用。

首先,产品经理需要关注产品的“核心能力”。没有一个产品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产品经理需要找到最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点,并将其发挥到极致。这种满足了用户需求并做得极致的核心点,最终将成为口碑,并为用户所传播。

其次,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的运营保持敏感。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持续关注,通过在产品论坛上了解用户的反应,产品经理要能够及时了解到产品目前的发展走势,并以最快速度做出调整。

然后,在产品的交互设计方面,尤其是互联网项目,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成“最笨”的用户来看待自己的产品,菜单的设置、按钮的摆放、提示语的位置等等,如何让用户能以最简单、最快捷、最不需要动脑筋的方式使用产品,应该是产品经理追求的目标。

另外,关于产品经理的素质,产品经理为了做好产品设计工作,除了对产品的感觉之外,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例如对带宽、服务器性能、WEB标准等方面应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也应该是产品经理应具备的特质之一。

小故事:巨人网络的史玉柱,号称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游戏上,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亲自作为客服人员,直接倾听来自用户的反馈。腾讯的马化腾,自从05年之后就从管理事务中脱身,把自己更多地当成“首席产品体验官”的角色。常常在凌晨时分,他会把对产品的意见发送到负责产品经理的邮箱里。

3 差异化思维和迭代开发:关于设计和开发/测试

3.1 系统设计

不同类型的产品,不同的开发平台,设计思路有非常大的区别。本文不会就具体的软件设计做讨论。这里想重点强调的一点是系统设计中的“差异化”思维。

举个例子,一个西餐厅,平常的客流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在情人节等特殊的日子,客流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在忙的时候,也不能让客户过长时间的等待。另外一个例子,盛夏时节,用户家里的空调坏了,维修需要3天时间,作为售后服务方,应如何应对。

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实际上在于如何进行合理的差异化设计。一个热门的互联网应用,在繁忙时间段(例如周末、晚间),会出现带宽、服务器资源紧张的情况,这个时候网络丢包、操作响应变慢,影响用户体验。更严重的情况下,当负荷超过阈值,出现雪崩效应,基本上处于无法服务的状态。

所谓的差异化设计,即要根据业务的本质,对产品所提供的服务按照一定的粒度划分层次,什么是基础服务,什么是增值服务;什么是必须满足的服务,什么是锦上添花的服务。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即时通讯业务,发送文本类消息是最基本的,而魔法表情、虚拟形象则是增值服务。在合理地对业务进行了划分之后,就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作出取舍。系统和带宽空闲的时候、资源紧张的时候,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在不同的情况下,系统的设计要能够支持划分的业务单元按需要进行组合和取舍。

对于业务单元的划分,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那就是用户的“愤怒”指数。对于一个具备十几项功能的服务,某几项功能出现问题会使用户觉得无关痛痒,而另外几项则会使用户暴跳如雷,甚至有几项出问题会使用户发誓永远不用你的服务。通过对不同功能的愤怒指数进行设定,也可以得出层次化的划分。

当系统、IDC、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要优先保证最基本的、也就是愤怒指数最高的功能。当问题逐渐升级,功能要逐层取舍。这是在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回到西餐厅的例子,在业务空闲的时候,餐厅提供的服务可能包括热毛巾、个性化菜单、豪华餐具,甚至跪式服务。而在繁忙的时候,为了能够提高流转速度,餐厅可能需要一份特殊菜单,这份菜单上没有过多的选择,只能像做选择题一样,选择情人节套餐A,B或者C。对于修空调来说,空调的维修需要3天,这个是无法更改的。但是,我们在维修的同时,是否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风扇,缓解目前的状况。一切方法是为了降低用户的愤怒指数,而互联网产品的差异化设计的目的也是一样的。

另外一个需要在系统设计时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可扩展性”(scalability),也就是说当系统的压力持续增加时,需要能够通过扩展硬件来达到容量的提升。理想的情况是线性扩展,也就是硬件的增长和用户压力的增长是成线性比例的。但是,大多数系统是做不到线性扩展的,更差的是,很多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可扩展性”,从而无法突破单机的性能极限。

现代的互联网系统基本上都是“分布式”的,把系统划分成前端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等几个部分,在各个部分能够进行不同策略的负载均衡。例如数据库可以采用主从备份和均衡、数据分片等方案,WEB前段可以使用squid/nginx等进行负载均衡,甚至采用DNS全局负载均衡等方案。

3.2 开发和测试

互联网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所面临的用户、环境每天都在改变,这就要求项目的技术团队能够适应这种情况,要能够做到“快速迭代”。不同于传统的软件项目,动辄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项目周期,互联网项目通常是以周为单位进行迭代。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网站在应付日常的特性修改的同时,也在酝酿大型的版本升级。因此,技术团队负责人需要对版本进行很好的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借助SVN等版本管理工具,对主线版本和分支版本进行管理,保证日常的BUG修复可以归并到主线版本中。对于需求文档、设计思路、BUG记录等,则可以借用WIKI等工具。通过快速原型的构建,使得产品经理和其他内部客户能够尽早地体验系统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明确方向。

开发团队应当在工作中逐步总结出编码规范,例如,HTML/CSS制作规范、PHP/JAVA编程规范等等。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互联网应用中的安全问题是非常突出的,这方面需要在开发过程中特别关注。常见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包括:跨站脚本攻击、代码注入、缓冲区溢出、SQL注入、权限验证漏洞、第三方系统漏洞等等。

根据项目的大小不同,测试团队的规模相差也很大。有些项目需要和开发团队人数相当的测试人员,而有些团队的开发人员则兼任了测试的职责。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应尽量对一些基础功能制作自动化测试工具,并不断完善测试用例。这样测试团队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新功能的测试中,而不是每次版本发布都在对已有功能是否被破坏而感到担心。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如何使开发和测试人员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产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很多项目都是产品经理和管理层在推动,技术团队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并不断有抱怨产生,这样的项目是不健康的。技术人员同样要成为产品的主人,要具备相当高的主观能动性来投入工作,把所开发的产品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般关心和爱护。

4 规范化操作和成本控制:关于发布和运维

4.1 系统发布

系统发布是指将版本开发完成的系统在生产环境进行部署。对于一个网站来说,系统发布可能是非常频繁的。系统发布需要有严格的发布规范和工具来支持,否则发布错误,版本回退等问题会经常出现。

对于静态内容的日常更新,需要CMS系统来支持。CMS可以使用一些通用的系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应用来定制开发。无论是哪种实现方式,一定要把日常更新和程序发布分开,否则产品和运营人员每次更新内容都需要劳动开发人员进行程序发布,将是非常低效和容易出错的。对于CMS系统的建设,需要对内容的结构和元数据的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个阶段的投入将对今后的可扩展性和接口的灵活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程序的发布,也应当有自动化的工具支持。尤其是要支持“版本恢复”功能,也就是一旦新发布的程序如果出现问题,应该立刻能恢复到之前的稳定版本。因为,在互联网项目中,测试不充分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正式环境和测试环境也差别很大。系统发布后出现问题的`概率也较大,这个时候就需要“版本恢复”这样的功能来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

对于大型的互联网应用,“灰度发布”也是较常采用的方式。由于对新开发的功能的性能、用户接受程度等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全量发布则风险太大。为了既不影响产品的正常运行,又能够对新功能进行生产环境下的测试,可以采用灰度发布。所谓灰度发布,即仅针对部分用户发布新功能。划分的依据可以有很多种,例如用户来源区域、用户年龄/性别特征,甚至按照一定概率随机选择。一开始先用较小的比重进行灰度发布,如果测试顺利,则逐步加大比重,直到完全发布。

在系统发布的日常管理中,“规范化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自动化的发布系统的支持,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来约束。

4.2 系统运维

系统运维是指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这包括对服务器硬件、网络、带宽方面的维护,以及软件系统的日常管理。

在互联网项目中,系统运维的核心工作是对服务器和网络的管理。在项目开始的时候,需要进行硬件选型、网络规划;在项目上线后,要对硬件和网络实施不间断的监控,并及时进行调整。往往,很多开发人员不具备系统级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他们所开发的程序经常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考虑不足。这就需要运维团队的系统专业人员给出建议。关于系统对CPU、内存、磁盘、网络等方面的要求,运维团队需要和开发团队紧密合作,来不断完善系统。

需要强调的是,运维团队应当具备成本意识。当互联网应用发展到一定用户规模后,服务器和带宽成本将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器和带宽资源出现不足,并不是因为用户压力确实已经不堪重负,而是开发和运维工作没有做细。所谓“Every Byte Counts”,需要具备足够强的成本意识来对待服务器和带宽资源的消耗。

我们常常看到服务器的CPU占用偏高,内存即将耗尽,磁盘IO非常繁忙,IDC出口带宽曲线出现被削平的波峰。在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要使用工具快速发现瓶颈所在。根据二八原则,绝大多数资源消耗在了小部分的功能上。抓住主要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将很快能够缓解问题。

对于互联网应用来说,有一些常见的问题和优化手段,这里简单列举一二。标准编译的apache和进行裁减编译后的apache进程占用的内存可能有上百兆的差别,在并发请求较高的情况下,内存使用的差异就更大。对于PHP,JAVA等开发语言,都可以进行字节码的缓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执行效率,避免每次请求进行指令解释的开销。对于文件和数据库等磁盘IO比较密集的操作,应考虑不同层面的cache,从文件系统cache、数据库cache、内存cache,第三方CDN,一直到客户端的浏览器cache,优化的cache可以有效地降低磁盘和网络IO,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降低系统负荷。

当然了,这些优化工作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始终不要忘记二八原则,关注最主要的问题。

当互联网后台系统规模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运维工作需要和其它技术类工作(例如开发和测试)有明确的划分,相互之间需要有明确的交接、输出规定。运维工作中的设备管理、网络管理、发布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客服管理等各项工作需要依据一定的规范来进行。对于IT系统(包括互联网),业界常用的是SLA(服务品质协议)来作为整个运维管理的规范化参照体系。对于小规模的团队来说,没有必要应用过于复杂的流程规范,不过也应该把一些常用的流程明确化,并不断改进。

5 总结

面临这方方面面的问题和陷阱,项目团队需要做好准备来迎接各种挑战。最关键的是构建学习型团队和沟通团队。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团队在项目的发展中不断学习提高。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分享机制,养成团队成员良好的沟通习惯,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教训,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

程序员在交接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

如果能事先确定接替他的工作的人选,交接应该在接替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有一段交接期就更好了,可以让接替人在这段时间内参加交接人的项目,根据该程序员的重要性按下面顺序[重要性递增],交接工作主要针对未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
1.目前未完成的软件代码和文档,代码和文档应相对应,关键代码应该有详细注释,各个模块的解释性文档,设计文档等.[这块如果公司有好的规范是很方便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规范一般只有代码没有文档就很麻烦了,要求重新写出代码说明,规范代码注释.对关键代码要求交接人和接受人之间有口头的说明和解释]
2.目前未完成的设计任务,其中按其担当职责不同有下面几个东西需要交接:模块设计文档[系统架构/主程序员],模块变动文档[主程序员],模块测试文档[主程序员/程序员],系统测试文档[主程序员/系统架构],系统分析书[系统架构],需求分析书[系统架构/主程序员].要求所有交接必须项目经理,交接人,接收人三人在场,并口头解释说明.
3.人事关系交接,这块应该不属于项目交接了呵呵.
4.长期有效的联系地址或电话.

交接工作的成效考核:接收人必须对原有项目有充分的认识,能够完全代替交接人进行工作.所有文档符合规范,代码有充分的注释.已完成的测试文档必须详细.至此交接工作应该算是圆满完成了.

上面是一般性交接工作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好的交接必须有完善的规范做支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对LZ有帮助.

③ 请高手介绍一下Workflow Software

工作流(Workflow)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主要解决的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任务(或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流程及任务(或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任务(或活动)的描述。
工作流在大多数的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可以这样来简单地描述:在网络、服务器和多台计算机客户端的硬件平台上,业务过程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并借助应用程序和人对相关数据的处理而完成。例如,在日常办公中,当撰写好某份报告之后,可能需要将其提交给领导进行审阅或批示;审批意见可能需要汇集并提交给另外一个人,以便对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这样,可能会形成同一篇文档在多个人之间的顺序或同时传递。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工作流技术来控制和管理文档在各个计算机之间自动传递,而非手工传递。这就可以称之为工作流。
类似的关于文档的自动化处理只是工作流技术的一种简单应用。事实上,工作流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任务。如企业(或机构)内部的各种数据或信息的自动处理,多种业务流程的整合,企业(或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借助Internet技术实现跨地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等等。
某产品销售的工作流示意图:

一、工作流发展
工作流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普及,网络技术水平还很低以及理论基础匮乏,这项新技术并未取得成功。1983年至1985年间,在图像处理领域和电子邮件领域出现了早期的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统。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使得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热潮。1993年8月,第一个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的工业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简称WFMC,下同)成立。1994年,工作流管理联盟发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标准。与此同时,关于工作流技术的学术研究也十分活跃,许多原型系统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工作流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工作流引擎及商业产品不胜枚举。人们在开发推广工作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工作流的理论研究,以推动该项技术走向成熟。
二、工作流的特点
1,图形化、可视化设计流程图
2,支持各种复杂流程
3,组织结构级处理者指定功能
4,B/S结构,纯浏览器应用
5,强大的安全性特色
6,表单功能强大,扩展便捷
7,灵活的外出、超时管理策略
8,处理过程可跟踪、管理
9,丰富的统计、查询、报表功能
10,与MAIL系统集成
三、工作流的优点
企业实施工作流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这包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改善企业资源利用、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跟踪业务处理过程、量化考核业务处理的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利润、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实施工作流将达到缩短企业运营周期、改善企业内(外)部流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的。

总结实施工作流带来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处理的事项已自动传递到个人电脑上
2,不再需要对员工进行流程的培训,平滑实现流程变更
3,员工只需将精力集中在处理自己关心的数据上
4,随时得到历史数据
5,随时生成处理效率报表
6,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
7,完全支持移动办公,使作业同步化
8,科学管理更进一层,办公效率明显提高
9,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有提升
10,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数据库集成,以及各类表单统计查询功能,提高决策能力
四、工作流WorkFlow技术构架

五、工作流是如何实现的
工作流的实施需要三个基本步骤:映射、建模和管理。映射是第一个步骤,其首要任务是确定并且文档化组织内全部现有的手工和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建模则是开发一个有助于建成流线型业务过程的模型。第三阶段是软件实施以及跨越全部工作部门、业务单元甚至是整个企业的无缝系统集成。
为了确保工作流系统能够“无缝地”实施到组织机构中,项目组都必须遵从已经定义好的、经过实践确认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且在每个工作阶段都必须有可以度量的结果。一个深思熟虑的实施计划被有经验的团队执行,是成功地采用和实施工作流的决定因素。下图描述了一个推荐的、可供典型组织机构采纳的高层工作流(实施流程)。下面按图中步骤具体阐述。
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
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组成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成员须经过严格谨慎挑选,他们必须在恰当的程度上广泛代表组织内的业务、运营、IT以及审计等部门。产品供应方的产品专家、技术支持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必须参与其中,以与用户互补。通常在PMO中还包含变更管理顾问,有助于形成组织中人员思路的多样化。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必须定义清楚。PMO从整体上确立项目的实施范围、目标、实施时间框架以及优先级等等。PMO也负责管理和跟踪项目进度、设定检测项目是否成功的指标,以及定期向高层汇报项目状况等。
业务分析
项目组将分析用户现有的业务流程,找出哪些流程需要优化和改进以达到上佳效果,并分析每个流程的时间线和期望的结果。他们将与关键人员进行座谈,收集和鉴别正确的信息及数据,从而决定工作流系统如何满足需求。接下来的业务分析将辨别出哪些流程可以被优化、自动化、流线型化,哪些流程甚至需要重新设计。
确定目标
确定上佳目标是建立在业务流程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工作流项目的目标定义应该清晰并可以进行验证,好的目标意味着项目的成功。在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项目组必须确认达到的结果是他们所期望的结果。例如,如果目标是缩短开发票周期两周,则必须分析现有的时间跟踪、记账和开发票等流程。
确定实施计划
目标确立后,由用户和软件供应商组成的项目组展示工作流解决方案具备的各种模块,根据用户提出的特定需求定义他们的功能和特性,并基于业务的优先级,共同决定每个模块的上线时间。
将业务流程在工作流系统中建立模型
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业务模型是一个极重要的步骤。用户应当紧密地同软件产品应用专家进行合作,以在易用性和功能需求之间达到平衡。
用户可以在部署阶段前对模型进行测试,以确保该模型符合实际要求且没有过多的开销。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这个建模步骤没有完全正确地完成,将导致错误的报表或者多余的管理工作。
实现流程和软件集成
在这个阶段,项目组将确定现有的需要与工作流系统交互的流程与系统。如果处理不当,新旧流程的集成将导致失败。流程集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系统之间消除或者最小化冗余数据,并在多个系统间复制这些数据。流程必须紧密集成,数据必须能跨越不同的流程和应用,顺畅流动。
项目组也必须确保工作流系统符合用户组织机构的安全标准,这一点经常在部署阶段前被忽视。
部署工作流系统
部署工作流系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自然是技术部分,涵盖了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备份、恢复以及网络安装等等,这与一般的IT应用实施相似。
第二部分是指上线试运行。试运行小组应具有真正的代表性。项目组必须与试运行小组就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沟通,并确保提供足够的培训,使得试运行小组能够对试运行工作得心应手。建议项目组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保证在试运行期间可以及时反馈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试运行将使项目组鉴别出原来设计和计划的弱点和缺点,并在大规模上线运行前加以解决。这也可以提高用户对于新流程的接受程度,因为用户感到他们也参与了项目的开发部分,解决方案不是强加给他们的。
一般认为,采用阶段性实施工作流系统可使用户更快地获得效益。因为用户可以更有效地渐进学习新系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益。阶段性实施还给予用户更多的时间了解、评估他们进一步的需求,使得项目实施期间的修改更加容易。另外,阶段性实施项目降低了风险。
系统评估
特别注意,在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项目组都应该基于项目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对已经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估,同时分析所达到的结果,并与最初的设计目标相对照。为了确保工作流解决方案在现有的业务环境中优化出更理??通,以了解什么需要更改。
系统支持
为确保实施成功,更佳地使用工作流软件,组织机构必须进行服务投资,组织机构应该委派专业人员提供第一线的服务,也应负责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以获得第二级支持。
六、工作流适用行业
消费品行业,制造业,电信服务业,银证险等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物业服务业,物业管理,大中型进出口贸易公司,政府事业机构,研究院所及教育服务业等,特别是大的跨国企业和集团公司。
七、工作流具体应用
关键业务流程: 订单、报价处理、采购处理、合同审核、客户电话处理、供应链管理等
行政管理类:出差申请、加班申请、请假申请、用车申请、各种办公用品申请、购买申请、日报周报等凡是原来手工流转处理的行政表单。
人事管理类: 员工培训安排、绩效考评、职位变动处理、员工档案信息管理等。
财务相关类: 付款请求、应收款处理、日常报销处理、出差报销、预算和计划申请等。
客户服务类: 客户信息管理、客户投诉、请求处理、售后服务管理等管理等。
特殊服务类: ISO系列对应流程、质量管理对应流程、产品数据信息管理、贸易公司报关处理、物流公司货物跟踪处理等各种通过表单逐步手工流转完成的任务均可应用工作流软件自动规范地实施。
作为一个成熟稳定的工作流产品,不仅提供日常办公和关键业务流程智能化管理,而且能根据公司的特殊实际要求轻松方便地随时定制各种流程,并可实现不同角色不同的跟踪、查询、统计、打印等强大功能
结论
许多组织机构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为了能够夺回失去的时间和获得竞争优势,希望能够以大的步伐,更深(企业级或多级)、更广(多应用)和更快(短时间)地进入数字工作流时代。我经常发现他们因为许多原因而惨遭失败。根据我个人经验,明智的做法是从小的范围开始做起,并随着工作流的成长而逐步做大。阶段性实施提供了转换到新的流程的平稳方法。由于用户看到了效益,使得用户更易于接纳新的工作流程。阶段性实施的另一个原因,是用户不能够承受一下子丢弃原有的全部流程,从零开始。组织机构应该在当前业务过程中最没有效率的地方,集中寻找他们的“痛处”,然后利用“案例驱动”原则影响他们。
组织机构也必须认识到,当计划实施一个新的工作流程时,行政力量和企业文化必须要考虑进去。
成功与否的最后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人”。当我们改变业务流程时,技术是一个方面,但更大的挑战来自员工。的确,数字工作流系统要分阶段进行,使人们“渐进式”地取得经验,而不是“革命式”地得到经验。

工作流:workflow
今天讲的是工作流系统
什么是工作流系统: 工作流(Workflow)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主要解决的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简单地说,工作流系统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任务(或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流程及任务(或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任务(或活动)的描述
例如,在日常办公中,当撰写好某份报告之后,可能需要将其提交给领导进行审阅或批示;审批意见可能需要汇集并提交给另外一个人,以便对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这样,可能会形成同一篇文档在多个人之间的顺序或同时传递。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工作流技术来控制和管理文档在各个计算机之间自动传递,而非手工传递。这就可以称之为工作流。
工作流技术架构(图片)
词语解释
Middleware 中间件
Runtime 运行时间
Prebuilt 之前建立
Flowchart 流程图,作业图
Subsystem 子系统
工作流(Workflow)的优点
企业实施工作流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这包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改善企业资源利用、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跟踪业务处理过程、量化考核业务处理的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利润、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实施工作流将达到缩短企业运营周期、改善企业内(外)部流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的。

总结实施工作流带来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处理的事项已自动传递到个人电脑上
2,不再需要对员工进行流程的培训,平滑实现流程变更
3,员工只需将精力集中在处理自己关心的数据上
4,随时得到历史数据
5,随时生成处理效率报表
6,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
7,完全支持移动办公,使作业同步化
8,科学bsp; 9,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有提升
10,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数据库集成,以及各类表单统计查询功能,提高决策能力
组织的本质:1 是参与者与技术的聚集
2. 由总体的目标约束
组织的种类:1 理性的(整个集体是追求相当明确的目标和显示出相当高的固定社会结构,如商业) 2 natural(整个集体有同样的兴趣,并且乐于集体活动,如慈善机构)
3. 开放式的组织
数据流中的组织运用:理性的组织是用于计算机化中最成功的 数据流也同时对自然的和开放式的组织进行计算机化
数据流系统的一个联系:1 消息系统 2 工作项目 3 业务规则 4 流程图
消息系统:两类:1 数据流能识别的格式,2 不能识别格式
工作项目 一个工作项目具体说明一个需要被工作者执行的任务
数据流系统的任务是和工作项目相协调
业务规则: 一个典型的数据流有许多业务逻辑块所组成
在其生命周期内,业务规则在任何时候受限于数据流
业务规则在模型化组织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业务规则的起因:---
流程图:在数据流中一个主要模型结构是流程图
Synchronize ; 相协调; 暂停 解决数据流的例子记忆功能
运行时(runtime)运行语言:--
主机运行一般在组织的服务器,也可在客户端

数据流的中间件框架{中间件”简单解释:为了解决应用程序对网络过分依赖的问题采取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加一层软件。}
执行这些工作:1 初始化和终止
2.执行:即执行在模型中明确规定的行为
3 长期数据流运行的管理
4 管理长期和短期的交易

演讲稿
在英语中working with the flow 是随波逐流的意思,但在这里表示工作流.

工作流的实质:在一个机构内,通过用电子文档来替换纸张文档系统,从而实现文档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我们可以将整个业务过程看作是一条河,其中流过的就是工作流。
数据流应用的产生的发展是以下两个因素的结果:

在这里 有两个关键字 在计算机环境下 以及自动化(办转学手续的例子)

数据流如邮件,电子邮件,活动和信息。
数据流的传递 是在一定的逻辑和规则下进行的。

无缝集成系统 就是 实现了平台管理的不同系统间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那么工作流系统是如何开始被人们所应用的呢?

下面介绍一下工作流中的专业术语

工作项目 一个工作项目具体说明一个需要被工作者执行的任务。打个比方说,就像我们编程时,给出提示信息,让操作者输入所需信息。

业务规则: 一个典型的数据流有许多业务逻辑块所组成
在其生命周期内,业务规则在任何时候受限于数据流
业务规则在模型化组织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定义和运行一个数据模型: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要有重要的体系结构,设计,和发展工作,并且工作永远都不会结束,因为模型必须一直调整来反映变化的存在的组织环境。

结论:工作流的核心部分是组织工作的模型,这个模型被用于编译许多部分用来运行一个组织。

接着是已经被广泛应用的一些工作流软件
MRP-III
是由MRP-II与JIT(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的混合加上专家系统(ES)、并行工程(CE)和承担该系统运行的管理人员融为一体而成。
ERP
ERP的基本思想是将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集团,如财务、市场、销售、质量、工程等,还包括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与以往已经被采用的企业IT应用体系,例如MRPII或ERP相比,WFMS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里程碑。从用户的角度,WFMS带来(或将要带来)的变化是极其强烈的,甚至可以形容为一种用户“梦想”的实现。
在一些老的“模块化”的产品中,系统的设计是通常是基于任务分割的,作业项目之间是分裂的。面向对象的技术,并不能直接解决这个的问题,相反,往往使系统变得更加混乱和琐碎。从操作上,典型地,我们必须不断地在层次结构的功能表(比如下拉菜单)或对象之间“进进退退”,或者在“神出鬼没”的对象以及相关菜单中捉迷藏。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真正的“人-机”系统,用户是系统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务分派对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电脑针对自己列出的“任务清单”,跟踪每一项任务的状态,或继续一项任务,而不必从一个模块退出,进入另一个模块,搜索相应任务的线索。前者是面向功能或对象的,而后者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这样,用户的任务分派和任务的完成状态,可以被最大程度地电脑化和受到控制。
现在的典型工作流产品是客户-服务软件。而日益增长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万维网界面,它可以令客户或远程的职员更好地参与。工作流的定义经常是借助于图形化工具,依照业务过程实例的情况定义相应工作的安排。

1. 已经能够持续自动产生大量的细节数据。这类数据最早出现于传统的银行和股票交易领域,现在则也出现在地质测量、气象、天文观测等方面。尤其是互联网(网络流量监控,点击流)和无线通信网(通话记录)的出现,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流类型的数据。我们注意到这类数据大都与地理信息有一定关联,这主要是因为地理信息的维度较大,容易产生这类大量的细节数据。
2. 需要以近实时的方式对更新流进行复杂分析。对以上领域的数据进行复杂分析(如趋势分析,预测)以前往往是(在数据仓库中)脱机进行的,然而一些新的应用(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对时间都非常敏感,如检测互联网上的极端事件、欺诈、入侵、异常,复杂人群监控,趋势监控(track trend),探查性分析(exploratory analyses),和谐度分析(harmonic analysis)等,都需要进行联机的分析。
OSWorkflow是一个灵活的工作流引擎,设计成可嵌入到企业应用程序中。它提供了许多的持久化API支持包括:EJB,Hibernate,JDBC和其它。OSWorkflow还可以与Spring集成。

jBpm是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 jBpm运行时server输入的业务流程使用简单强大的语言表达并打包在流程档案中。jBmp将工作流应用开发的便利性和杰出的企业应用集成(EAI)能力结合了起来。jBmp包括一个Web应用程序和一个日程安排程序。jBmp是一组J2SE组件,可以作为J2EE应用集群部署。

OpenWFE是一个开放源码的Java工作流引擎。它是一个完整的业务处理管理套件:一个引擎,一个工作列表,一个Web界面和一个反应器(存放自动代理)。它可以可以跟你的程序很好的给合。

Werkflow是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基于流程和状态的工作流引擎。它的目标是满足可以想象的所有工作流程,从企业级的业务流程到小范围的用户交互流程。通过使用可插拔和分层结构,可以方便地容纳各种工作流语义。

OFBiz是一个非常着名的开源项目,提供了创建基于最新J2EE/XML规范和技术标准,构建大中型企业级、跨平台、跨数据库、跨应用服务器的多层、分布式电子商务类WEB应用系统的框架。 OFBiz最主要的特点是OFBiz提供了一整套的开发基于Java的web应用程序的组件和工具。包括实体引擎, 服务引擎, 消息引擎, 工作流引擎, 规则引擎等。

④ 软件开发管理如何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达成必须包括三个要素:

首先,在项目开发计划中必须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第二,在项目预算中必须包含解决风险所需的经费;

第三,评估风险时,风险的影响也必须纳入项目计划中。

下面就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风险,谈谈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

1、需求不明确

需求不明确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表现在需求范围未界定、需求未细化、需求描述不清楚、需求遗漏、需求互相矛盾等多个方面。在软件开发过程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中,需求不明确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必须尽早尽可能解决。确定用户需求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需求不明确问题:

(1) 让用户参与开发

提供一个协作开发环境,让用户参与开发过程。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应该在每次迭代的需求分析和系统测试阶段,让客户能够参与开发。

在选择参与开发过程的用户时,一方面,要尽可能争取精通业务或计算机技术的用户参与。另一方面,如果开发的产品要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参与。

仅仅让用户参与是不够的,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发用户界面原型

用户通常不善于精确描述自己的业务需求,系统分析员需要借助白板、白纸等沟通方式,帮助用户清楚表述需求。然后,开发一个用户界面原型,以便用户确认需求。用户界面原型的作用仅仅是收集用户需求,不应该再作它用,也不要给用户造成系统快要实现的错觉。

(3) 需求讨论会议

对于用户分布广、用户量大的项目,要全面收集用户需求,往往很困难,通常采取需求研计会议方式进行需求确认。通过在会议前几周调查各地、各部门用户需求意见,然后集中各地或各部门的用户代表,举办一次需求研讨会,通过会议方式收集需求。本方法适合于具有一定信息系统使用经验的用户。

(4) 强化需求分析与评审

首先,需求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基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分配充足的时间和人力,要让有经验的系统分析员负责,切忌让项目新手或程序员负责。其次,要进行需求评审,尽可能让用户参与需求评审,不要让需求评审流于行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评审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要让用户方签字,并作为项目合同的附件,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在公司内部要将通过评审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纳入配置管理。

2、项目缺少可见性

当一个项目经理或一名开发者说已经完成了80%的任务,您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因为剩下的20%可能还需要80%的时间,甚至永远都不能完成[1]。软件开发项目,往往在项目进度和软件质量方面缺少可见性,项目越缺少可见性,项目就越难以控制,项目就越有可能失败。我们可以通过迭代开发、技术评审、持续集成来增强项目的可见性。

(1) 迭代开发

采用迭代的开发模型,将产品的交付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按照功能递增式交付。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迭代:

一次简短的先期迭代,以建立规模和前景并确定商业理由;

一次精化迭代,其间将为稳定的构架划定基线;

一次构建迭代,其间将实现用例并充实构架;

几次产品化迭代,将产品转移到用户群。

每次迭代,都要充分接收用户的评审意见,以便为自我纠正。渐近式的功能交付,有利于降低开发人员的压力,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有利于增强项目的可见性,是最好的进展报告。

(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技术评审包括代码走查、会议评审和同行专家评审。代码走审可以是开发人员之间的交叉审查,或者是高级开发人员对普通开发人员的审查;会议评审一般应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评审时间不宜太长;同行专家评审包括技术和业务两个方面的专家,经常性地让精通业务的用户专家参与项目评审,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另外,充分利用质量审查的工具软件,也有利于提高代码质量。例如:在Eclipse开发环境中,可以集成Findbug、Checkstyle、PMD插件检查代码编写质量。

(3)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能够把最终的一次大规模的集成调试过程分散到项目开发时间表的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让项目中的各个人员都能够随时掌握当前的整体进度,并迅速发现集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1]。

开发小组应制定持续集成的制度,一般情况下每日构建一次,可以利用Ant等构建工具进行Java应用程序的构建。小组成员应在每个功能开发完成后,及时向版本控制系统(如CVS)提交代码,而且不应该向版本控制系统提交有问题(编译通不过)的代码。

每日构建、持续集成,让项目进度跟踪工作更加容易。当项目小组每天重新编译系统时,已完成与未完成的功能清楚可见,小组成员能够简单地从软件的表现知道距离整体完成还有多远。

3、新技术引入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在开发过程中引入新技术,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通过T形软件开发、充分论证、多阶段评审、同行经验等措施可降低新技术风险。

(1) T形软件开发

在项目开发早期,开发小组应该建立系统的架构,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开发系统的基础构件,并对系统所需要应用的技术做深度探索。例如:基于JavaEE5构建全国联网售票系统,涉及到分布式事务处理、海量数据存储、异构平台互连等关键问题,应该优先处理这些问题;对开发所涉及到的EJB3、JSF、 JBoss Seam、Eclipse RCP等技术,要做深度探索。

越是技术复杂度高的项目,就越应该早地处理技术难题。如果在项目开发的中期或后期才发现架构有问题或是关键技术难题不能解决,则为时已晚。

(2) 充分论证

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在着许多失败的风险。在可行性分析阶段,要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设计多种可行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在制定决策时,情报的数量和质量致关重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才能作出正确的的决策,项目失败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

(3) 同行经验

针对新技术,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在探索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搜索同行经验,往往事半功倍。要充分利用世界日益平坦化的优势,对于不能尽快解决的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可能过不了几天,网上就有相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了。

4、技术兼容性风险

硬件产品之间、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主机设备之间、系统软件之间、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之间以及应用软件之间,都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往往系统集成的项目越复杂,兼容性问题就越有可能存在。

(1) 设计先行

在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时,务必把好相关产品的选型关,确保网络、主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之间不要存在较大的技术兼容性问题。在网络平台建设方案中,明确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配置要求。

(2) 售前产品测试

在做项目招投标工作时,要求投标方在售前提供产品兼容性测试,以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暴露技术兼容性问题。涉及应用软件开发的集成项目,要在开发工作的早期,做技术兼容性测试,以避免在项目开发后期才暴露技术兼容性问题。

例如,我们在开发深圳市汽车客运站售票及站务联网调度系统时,为了确保技术兼容,在做硬件招标时要求小型机设备厂商提供售前技术兼容性测试工作,并将测试结果做为评标指标。在深圳市软件测试中心对IBM、SUN、HP三家公司提供的小型机进行测试时,暴露了许多应用软件、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技术兼容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系统实施时才暴露或处理,势必会拖延项目进度。

5、性能问题

由于先期设计不足,性能问题往往在系统切换或新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暴露。出现性能问题往往要进行大量的优化工作,甚至局部的或全面的重新设计。无论是用户还是开发者,谁都不希望出现性能问题。

(1) 性能规划

在系统设计时,应做好前期做性能规划,对可能出现性能问题的环节做到充足的估计。在做数据库设计时,应争取DBA参与。

另外,在技术方法方面,尽可能采取一些性能优化模式,如DTO、AJAX、延迟加载等,尽可能在开发过程中解决了性能问题。不至于到了项目后期才解决性能问题,既费钱又费时。

(2) 性能测试

在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尽可能模拟现实使用环境,搭建测试平台。另外,由于开发环境的计算机往往比生产环境的计算机配置高,在做测试时应尽量找一些配置低的机器、较小的网络带宽进行测试。

(3) 充足的调试时间

在项目开发计划中,为后期性能优化留有余地。在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后,要进行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可能还要做几次回归测试。因此,应该留有充足的时间和人力。

6、仓促上线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切换上线环节最容易出纰漏。项目好不容易开发完成了,却在最后最后时刻功溃一匮。如果项目小,影响面窄倒不怎么重要;如果是影响面大的项目,则千万不可出现问题。在系统切换前,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风险对策。

(1) 应急预案

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要做好应急预案。正常运行的车站售票系统在春运、旅游黄金周,都会做好应急预案。新系统切换时,更应该做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应做好最坏的打算,售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准备手工票就是最坏的打算。

(2) 分步切换

为了减少风险的影响,可以做系统分步切换的方案。例如:售票系统在切换时,往往用新系统售预售票,或者是用新系统售长途车站,用旧系统暂时售短程票。待新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全面切换到新系统。针对多个用户单位的系统切换,也可分单位进行。

(3) 交叉培训

新旧系统切换过程中,用户都存在适应过程。除了在切换前做好操作培训外,还要在新旧系统切换过程中做好交叉培训。让用户提前一些时间上班,让早班的用户在交班时培训中班的用户,中班的用户培训晚班的用户。做好交叉培训能够让系统平衡过渡。

7、可用性问题

软件的可用性包括软件的使用是不是高效、是否容易学习、是否容易记忆、是否令人愉快、是否不易出错等诸多因素。往往由于软件的可用性差,导致用户不满意,甚至被市场淘汰。在项目开发中应注意可用性问题,避免软件出现可用性方面的风险。

(1) 了解用户

到用户工作现场,了解目标用户使用软件的真实目的,从用户的角度、从用户的立场出发,了解如何通过软件系统替代用户的业务处理流程中,最繁琐、最容易出问题、或者是大量重复劳动的环节,让软件提高用户的工作效能和效率。例如:售票系统中,使用频度最高的界面是售票界面,售票员最关心的是钱不要出错(多了没收、少了要赔),因此,应收款和找余字体的显示应该突出、醒目;同样,票价和到达站也应该较为突出显示。通过快捷键、一键复位、数字小键盘等设计,尽量减少售票员敲击键盘的次数。否则,在日发旅客流量达七、八万人次的大型客运站,如果用户界面设计得不好,售票员一天工作下来,手指都会敲麻木。

(2) 参与型设计

与用户协作,让用户参与用户界面的设计、评审与测试,确保用户能够全面地、及早地发现可用性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让客户参与设计,而不要让客户设计,项目经理或高级设计人员应该主导设计。

(3) 竞争性分析

通过对市场上同类竞争性产品进行分析,或者对这些产品进行实验性测试,了解这些产品的用户界面问题,从而对新系统的开发提供启发。竞争性分析并不意味着可以剽窃别人的设计,而是通过分析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弱点,能够比以前的设计做得更好[5]。

(4) 一致性

如果用户知道同样的命令或同样的操作总会产生同样的效果,那么他们在使用系统时就会更加自信,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性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使用系统新部分的基础知识[Lewis er al。1989]。

开发团队应遵循公司或小组制定的用户界面标准,就可以在很多方面保持一致性,切忌不要一个系统存在多种不同的界面风格。

郑州观致电子商务,拥有有效资源, 多起成功案例, 专业制作水平, 提供微期货平台搭建、分销系统开发、捕鱼游戏开发、第三方支付软件开发、商城网站建设、电商网站建设、网站定制开发、手机app软件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电商系统开发、办公系统软件开发一系列服务。精英团队为您以后保驾护航!

8、结论

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是无处不在的。在项目管理活动中,要积极面对风险,要培养。越早识别风险、越早管理风险,就越有可能规避风险,或者在风险发生时能够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项目参与方多、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技术含量高的复杂项目,应加强风险管理。如果不主动驾驭风险,就会面临风险。

阅读全文

与项目交接哪个产品重新编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指定位数的随机数 浏览:899
300公斤压缩机 浏览:549
java时间转换毫秒数 浏览:289
我的世界怎么开挂在服务器 浏览:848
app怎么退定金 浏览:925
php获取外网地址 浏览:172
单片机lan 浏览:582
html炫酷黑页源码 浏览:955
如何远程更新服务器 浏览:785
服务器导轨怎么安装图解 浏览:984
如何设置加密共享文档 浏览:656
单片机双灯左移右移 浏览:927
网页无法打开pdf 浏览:556
linux命令scp 浏览:519
怎样把图片转为pdf格式 浏览:115
linux变量类型 浏览:840
linux中网卡配置 浏览:704
appstore里面的软件怎么设定年龄 浏览:290
jpg在线转换pdf格式 浏览:600
java泛型详解 浏览: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