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蚂蚁优化算法视频

蚂蚁优化算法视频

发布时间:2024-09-14 08:40:10

A. 如何用蚁群算法来计算固定时间内走更多的城市且路程最短

概念: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它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初步的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针对PID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将蚁群算法设计的结果与遗传算法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具有一种新的模拟进化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其原理: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够找到食物?他们具有智能么?设想,如果我们要为蚂蚁设计一个人工智能的程序,那么这个程序要多么复杂呢?首先,你要让蚂蚁能够避开障碍物,就必须根据适当的地形给它编进指令让他们能够巧妙的避开障碍物,其次,要让蚂蚁找到食物,就需要让他们遍历空间上的所有点;再次,如果要让蚂蚁找到最短的路径,那么需要计算所有可能的路径并且比较它们的大小,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小心翼翼的编程,因为程序的错误也许会让你前功尽弃.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程序!太复杂了,恐怕没人能够完成这样繁琐冗余的程序
应用范围:蚂蚁观察到的范围是一个方格世界,蚂蚁有一个参数为速度半径(一般是3),那么它能观察到的范围就是3*3个方格世界,并且能移动的距离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引申:跟着蚂蚁的踪迹,你找到了什么?通过上面的原理叙述和实际操作,我们不难发现蚂蚁之所以具有智能行为,完全归功于它的简单行为规则,而这些规则综合起来具有下面两个方面的特点:1、多样性 2、正反馈 多样性保证了蚂蚁在觅食的时候不置走进死胡同而无限循环,正反馈机制则保证了相对优良的信息能够被保存下来.我们可以把多样性看成是一种创造能力,而正反馈是一种学习强化能力.正反馈的力量也可以比喻成权威的意见,而多样性是打破权威体现的创造性,正是这两点小心翼翼的巧妙结合才使得智能行为涌现出来了.引申来讲,大自然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创新实际上都离不开这两样东西,多样性保证了系统的创新能力,正反馈保证了优良特性能够得到强化,两者要恰到好处的结合.如果多样性过剩,也就是系统过于活跃,这相当于蚂蚁会过多的随机运动,它就会陷入混沌状态;而相反,多样性不够,正反馈机制过强,那么系统就好比一潭死水.这在蚁群中来讲就表现为,蚂蚁的行为过于僵硬,当环境变化了,蚂蚁群仍然不能适当的调整.既然复杂性、智能行为是根据底层规则涌现的,既然底层规则具有多样性和正反馈特点,那么也许你会问这些规则是哪里来的?多样性和正反馈又是哪里来的?我本人的意见:规则来源于大自然的进化.而大自然的进化根据刚才讲的也体现为多样性和正反馈的巧妙结合.而这样的巧妙结合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你眼前呈现的世界是如此栩栩如生呢?答案在于环境造就了这一切,之所以你看到栩栩如生的世界,是因为那些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多样性与正反馈的结合都已经死掉了,被环境淘汰了!蚁群算法的实现 下面的程序开始运行之后,蚂蚁们开始从窝里出动了,寻找食物;他们会顺着屏幕爬满整个画面,直到找到食物再返回窝.其中,‘F’点表示食物,‘H’表示窝,白色块表示障碍物,‘+’就是蚂蚁了.

B. 群智能算法有哪些

群智能算法主要包括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等。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蚁群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蚂蚁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信息素传递和路径选择机制,来解决一些优化问题。蚁群算法常用于解决旅行商问题、车辆路径问题等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其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能够在复杂的解空间中找到近似最优解。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技术,模拟鸟群、鱼群等生物群体行为的一种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鸟群飞行的过程,让粒子在解空间内搜索最优解。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优化问题,特别是在连续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人工蜂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蜜蜂采蜜行为的优化算法。它采用蜜蜂分工合作的机制,通过模拟蜜蜂采集花蜜和传递信息的过程来解决优化问题。人工蜂群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并行计算能力,能够处理多峰问题和动态环境的问题,常用于求解大规模多变量非线性函数的优化问题。此外,它也常被应用于求解多维背包问题等具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它的求解效率和性能在不同的应用中都有所表现,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智能优化算法。

以上这些群智能算法在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时都有良好的表现,通过模拟自然界的群体行为来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从而在求解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C. 什么是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技术。它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引入,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初步的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针对PID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将蚁群算法设计的结果与遗传算法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具有一种新的模拟进化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蚁群算法是一种求解组合最优化问题的新型通用启发式方法,该方法具有正反馈、分布式计算和富于建设性的贪婪启发式搜索的特点。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基于故障过电流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变为一种非线性全局寻优问题。由柳洪平创建。
预期的结果:
各个蚂蚁在没有事先告诉他们食物在什么地方的前提下开始寻找食物。当一只找到食物以后,它会向环境释放一种信息素,吸引其他的蚂蚁过来,这样越来越多的蚂蚁会找到食物!有些蚂蚁并没有象其它蚂蚁一样总重复同样的路,他们会另辟蹊径,如果令开辟的道路比原来的其他道路更短,那么,渐渐,更多的蚂蚁被吸引到这条较短的路上来。最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可能会出现一条最短的路径被大多数蚂蚁重复着。
原理:
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够找到食物?他们具有智能么?设想,如果我们要为蚂蚁设计一个人工智能的程序,那么这个程序要多么复杂呢?首先,你要让蚂蚁能够避开障碍物,就必须根据适当的地形给它编进指令让他们能够巧妙的避开障碍物,其次,要让蚂蚁找到食物,就需要让他们遍历空间上的所有点;再次,如果要让蚂蚁找到最短的路径,那么需要计算所有可能的路径并且比较它们的大小,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小心翼翼的编程,因为程序的错误也许会让你前功尽弃。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程序!太复杂了,恐怕没人能够完成这样繁琐冗余的程序。
然而,事实并没有你想得那么复杂,上面这个程序每个蚂蚁的核心程序编码不过100多行!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程序会让蚂蚁干这样复杂的事情?答案是:简单规则的涌现。事实上,每只蚂蚁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知道整个世界的信息,他们其实只关心很小范围内的眼前信息,而且根据这些局部信息利用几条简单的规则进行决策,这样,在蚁群这个集体里,复杂性的行为就会凸现出来。这就是人工生命、复杂性科学解释的规律!那么,这些简单规则是什么呢?下面详细说明:
1、范围:
蚂蚁观察到的范围是一个方格世界,蚂蚁有一个参数为速度半径(一般是3),那么它能观察到的范围就是3*3个方格世界,并且能移动的距离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2、环境:
蚂蚁所在的环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中有障碍物,有别的蚂蚁,还有信息素,信息素有两种,一种是找到食物的蚂蚁洒下的食物信息素,一种是找到窝的蚂蚁洒下的窝的信息素。每个蚂蚁都仅仅能感知它范围内的环境信息。环境以一定的速率让信息素消失。
3、觅食规则:
在每只蚂蚁能感知的范围内寻找是否有食物,如果有就直接过去。否则看是否有信息素,并且比较在能感知的范围内哪一点的信息素最多,这样,它就朝信息素多的地方走,并且每只蚂蚁多会以小概率犯错误,从而并不是往信息素最多的点移动。蚂蚁找窝的规则和上面一样,只不过它对窝的信息素做出反应,而对食物信息素没反应。
4、移动规则:
每只蚂蚁都朝向信息素最多的方向移,并且,当周围没有信息素指引的时候,蚂蚁会按照自己原来运动的方向惯性的运动下去,并且,在运动的方向有一个随机的小的扰动。为了防止蚂蚁原地转圈,它会记住最近刚走过了哪些点,如果发现要走的下一点已经在最近走过了,它就会尽量避开。
5、避障规则:
如果蚂蚁要移动的方向有障碍物挡住,它会随机的选择另一个方向,并且有信息素指引的话,它会按照觅食的规则行为。
7、播撒信息素规则:
每只蚂蚁在刚找到食物或者窝的时候撒发的信息素最多,并随着它走远的距离,播撒的信息素越来越少。
根据这几条规则,蚂蚁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每只蚂蚁都和环境发生交互,而通过信息素这个纽带,实际上把各个蚂蚁之间关联起来了。比如,当一只蚂蚁找到了食物,它并没有直接告诉其它蚂蚁这儿有食物,而是向环境播撒信息素,当其它的蚂蚁经过它附近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信息素的存在,进而根据信息素的指引找到了食物。
问题:
说了这么多,蚂蚁究竟是怎么找到食物的呢?
在没有蚂蚁找到食物的时候,环境没有有用的信息素,那么蚂蚁为什么会相对有效的找到食物呢?这要归功于蚂蚁的移动规则,尤其是在没有信息素时候的移动规则。首先,它要能尽量保持某种惯性,这样使得蚂蚁尽量向前方移动(开始,这个前方是随机固定的一个方向),而不是原地无谓的打转或者震动;其次,蚂蚁要有一定的随机性,虽然有了固定的方向,但它也不能像粒子一样直线运动下去,而是有一个随机的干扰。这样就使得蚂蚁运动起来具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但又有新的试探,尤其当碰到障碍物的时候它会立即改变方向,这可以看成一种选择的过程,也就是环境的障碍物让蚂蚁的某个方向正确,而其他方向则不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单个蚂蚁在复杂的诸如迷宫的地图中仍然能找到隐蔽得很好的食物。
当然,在有一只蚂蚁找到了食物的时候,其他蚂蚁会沿着信息素很快找到食物的。
蚂蚁如何找到最短路径的?这一是要归功于信息素,另外要归功于环境,具体说是计算机时钟。信息素多的地方显然经过这里的蚂蚁会多,因而会有更多的蚂蚁聚集过来。假设有两条路从窝通向食物,开始的时候,走这两条路的蚂蚁数量同样多(或者较长的路上蚂蚁多,这也无关紧要)。当蚂蚁沿着一条路到达终点以后会马上返回来,这样,短的路蚂蚁来回一次的时间就短,这也意味着重复的频率就快,因而在单位时间里走过的蚂蚁数目就多,洒下的信息素自然也会多,自然会有更多的蚂蚁被吸引过来,从而洒下更多的信息素……;而长的路正相反,因此,越来越多地蚂蚁聚集到较短的路径上来,最短的路径就近似找到了。也许有人会问局部最短路径和全局最短路的问题,实际上蚂蚁逐渐接近全局最短路的,为什么呢?这源于蚂蚁会犯错误,也就是它会按照一定的概率不往信息素高的地方走而另辟蹊径,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如果能缩短路途,那么根据刚才叙述的原理,更多的蚂蚁会被吸引过来。
引申
跟着蚂蚁的踪迹,你找到了什么?通过上面的原理叙述和实际操作,我们不难发现蚂蚁之所以具有智能行为,完全归功于它的简单行为规则,而这些规则综合起来具有下面两个方面的特点:
1、多样性
2、正反馈
多样性保证了蚂蚁在觅食的时候不置走进死胡同而无限循环,正反馈机制则保证了相对优良的信息能够被保存下来。我们可以把多样性看成是一种创造能力,而正反馈是一种学习强化能力。正反馈的力量也可以比喻成权威的意见,而多样性是打破权威体现的创造性,正是这两点小心翼翼的巧妙结合才使得智能行为涌现出来了。
引申来讲,大自然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创新实际上都离不开这两样东西,多样性保证了系统的创新能力,正反馈保证了优良特性能够得到强化,两者要恰到好处的结合。如果多样性过剩,也就是系统过于活跃,这相当于蚂蚁会过多的随机运动,它就会陷入混沌状态;而相反,多样性不够,正反馈机制过强,那么系统就好比一潭死水。这在蚁群中来讲就表现为,蚂蚁的行为过于僵硬,当环境变化了,蚂蚁群仍然不能适当的调整。
既然复杂性、智能行为是根据底层规则涌现的,既然底层规则具有多样性和正反馈特点,那么也许你会问这些规则是哪里来的?多样性和正反馈又是哪里来的?我本人的意见:规则来源于大自然的进化。而大自然的进化根据刚才讲的也体现为多样性和正反馈的巧妙结合。而这样的巧妙结合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你眼前呈现的世界是如此栩栩如生呢?答案在于环境造就了这一切,之所以你看到栩栩如生的世界,是因为那些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多样性与正反馈的结合都已经死掉了,被环境淘汰了!
参数说明:
最大信息素:蚂蚁在一开始拥有的信息素总量,越大表示程序在较长一段时间能够存在信息素。信息素消减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存在于世界上的信息素会消减,这个数值越大,那么消减的越快。
错误概率表示这个蚂蚁不往信息素最大的区域走的概率,越大则表示这个蚂蚁越有创新性。
速度半径表示蚂蚁一次能走的最大长度,也表示这个蚂蚁的感知范围。
记忆能力表示蚂蚁能记住多少个刚刚走过点的坐标,这个值避免了蚂蚁在本地打转,停滞不前。而这个值越大那么整个系统运行速度就慢,越小则蚂蚁越容易原地转圈。
蚁群算法的实现
下面的程序开始运行之后,蚂蚁们开始从窝里出动了,寻找食物;他们会顺着屏幕爬满整个画面,直到找到食物再返回窝。
其中,‘F’点表示食物,‘H’表示窝,白色块表示障碍物,‘+’就是蚂蚁了。
参数说明:
最大信息素:蚂蚁在一开始拥有的信息素总量,越大表示程序在较长一段时间能够存在信息素。信息素消减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存在于世界上的信息素会消减,这个数值越大,那么消减的越快。
错误概率表示这个蚂蚁不往信息素最大的区域走的概率,越大则表示这个蚂蚁越有创新性。
速度半径表示蚂蚁一次能走的最大长度,也表示这个蚂蚁的感知范围。
记忆能力表示蚂蚁能记住多少个刚刚走过点的坐标,这个值避免了蚂蚁在本地打转,停滞不前。而这个值越大那么整个系统运行速度就慢,越小则蚂蚁越容易原地转圈。

D. 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的目录

第1章绪论
1.1蚂蚁的基本习性
1.1.1蚂蚁的信息系统
1.1.2蚁群社会的遗传与进化
1.2蚁群觅食行为与觅食策略
1.2.1蚂蚁的觅食行为
1.2.2蚂蚁的觅食策略
1.3人工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
1.3.1人工蚁与真实蚂蚁的异同
1.3.2人工蚁群算法的实现过程
1.4蚁群优化算法的意义及应用
1.4.1蚁群优化算法的意义
l.4.2蚁群算法的应用
1.5蚁群算法的展望
第2章蚂蚁系统——蚁群算法的原型
2.1蚂蚁系统模型的建立
2.2蚁量系统和蚁密系统的模型
2.3蚁周系统模型
第3章改进的蚁群优化算法
3.1带精英策略的蚂蚁系统
3.2基于优化排序的蚂蚁系统
3.3蚁群系统
3.3.1蚁群系统状态转移规则
3.3.2蚁群系统全局更新规则
3.3.3蚁群系统局部更新规则
3.3.4候选集合策略
3.4最大一最小蚂蚁系统
3.4.1信息素轨迹更新
3.4.2信息素轨迹的限制
3.4.3信息素轨迹的初始化
3.4.4信息素轨迹的平滑化
3.5最优一最差蚂蚁系统
3.5.1最优一最差蚂蚁系统的基本思想
3.5.2最优一最差蚂蚁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4章蚁群优化算法的仿真研究
4.1蚂蚁系统三类模型的仿真研究
4.1.1三类模型性能的比较
4.2.2基于统计的参数优化
4.2基于蚁群系统模型的仿真研究
4.2.1局部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4.2.2蚁群系统与其他启发算法的比较
4.3最大一最小蚂蚁系统的仿真研究
4.3.1信息素轨迹初始化研究
4.3.2信息素轨迹量下限的作用
4.3.3蚁群算法的对比
4.4最优一最差蚂蚁系统的仿真研究
4.4.1参数ε的设置
4.4.2几种改进的蚁群算法比较
第5章蚁群算法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对比
5.1遗传算法
5.1.1遗传算法与自然选择
5.1.2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5.1.3旅行商问题的遗传算法实现
5.2模拟退火算法
5.2.1物理退火过程和Metroplis准则
5.2.2模拟退火法的基本原理
5.3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的比较
5.3.1三种算法的优化质量比较
5.3.2三种算法收敛速度比较
5.3.3三种算法的特点与比较分析
第6章蚁群算法与遗传、免疫算法的融合
6.1遗传算法与蚂蚁算法融合的GAAA算法
6.1.1遗传算法与蚂蚁算法融合的基本思想
……
第7章自适应蚁群算法
第8章并行蚁群算法
第9章蚁群算法的收敛性与蚁群行为模型
第10章蚁群算法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附录
参考文献

E. 人工智能导论蚁群优化算法的寻优过程包含哪几个阶段寻优的准则有哪些

蚁群优化算法的寻优过程包衡清败咐颤含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化:初始化蚂蚁的位置和初始信息素浓度。
2. 路径选择:每只蚂蚁根据信息素浓度选择路径。
3. 更新信息素:每只蚂蚁在路程中释放信息素,路径上信息素浓度增加。
4. 更新最优路径:将经过最短路径的蚂蚁留下的信息素浓度增加。
5. 改变路径:增加路径上信息素的影响,使得下一次选择更优路径的概率更大。

寻优的准则主要有两个:

1. 最短路径准则:目标是找到一正笑条路径使得其总距离最短。
2. 最大流准则:目标是使得网络中的最大流量最大化。

F. 蚁群算法及其应用实例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对自然界蚂蚁的寻径方式进行模拟而得到的一种仿生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
       蚂蚁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在行走的路径上留下信息素,后来的蚂蚁可以感知到信息素的存在,信息素浓度越高的路径越容易被后来的蚂蚁选择,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现象。
       它能够求出从原点出发,经过若干个给定的需求点,最终返回原点的最短路径。这也就是着名的旅行商问题(Traveling Saleman Problem,TSP)。

       若蚂蚁从A点出发到D点觅食,它可以随机从ABD或ACD中选择一条路。假设初始时为每条路分配一只蚂蚁,每个时间单位行走一步,则经过8个时间单位后,情形如下图所示:ABD路线的蚂蚁到达D点,ACD路线的蚂蚁到达C点。

       那么,再过8个时间单位,很容易可以得到下列情形:ABD路线的蚂蚁回到A点,ACD路线的蚂蚁到达D点。

α 代表信息素量对是否选择当前路径的影响程度,反映了蚁群在路径搜索中随机性因素作用的强度。
α 越大,蚂蚁选择以前走过的路径的可能性越大,搜索的随机性就会减弱。
α 过小,会导致蚁群搜索过早陷入局部最优,取值范围通常为[1,4]。

β 反映了启发式信息在指导蚁群搜索中的相对重要程度,蚁群寻优过程中先验性、确定性因素作用的强度。
β 过大,虽然收敛速度加快,但是易陷入局部最优。
β 过小,蚁群易陷入纯粹的随机搜索,很难找到最优解。通常取[0,5]。

ρ 反映了信息素的蒸发程度,相反,1-ρ 表示信息素的保留水平
ρ 过大,信息素会发过快,容易导致最优路径被排除。
ρ 过小,各路径上信息素含量差别过小,以前搜索过的路径被在此选择的可能性过大,会影响算法的随机性和全局搜索能力。通常取[0.2,0.5]。

m过大,每条路径上信息素趋于平均,正反馈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收敛速度减慢。
m过小,可能导致一些从未搜索过的路径信息素浓度减小为0,导致过早收敛,解的全局最优性降低

总信息量Q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有赖于αβρ的选取,以及算法模型的选择。
Q对ant-cycle模型蚁群算法的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不必特别考虑,可任意选取。

G. 哪本python书立有蚁群算法

简介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它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初步的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针对PID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将蚁群算法设计的结果与遗传算法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具有一种新的模拟进化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定义

各个蚂蚁在没有事先告诉他们食物在什么地方的前提下开始寻找食物。当一只找到食物以后,它会向环境释放一种挥发性分泌物pheromone (称为信息素,该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挥发消失,信息素浓度的大小表征路径的远近)来实现的,吸引其他的蚂蚁过来,这样越来越多的蚂蚁会找到食物。有些蚂蚁并没有像其它蚂蚁一样总重复同样的路,他们会另辟蹊径,如果另开辟的道路比原来的其他道路更短,那么,渐渐地,更多的蚂蚁被吸引到这条较短的路上来。最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可能会出现一条最短的路径被大多数蚂蚁重复着。

解决的问题

三维地形中,给出起点和重点,找到其最优路径。

程序代码: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pylabcoordinates = np.array([[565.0,575.0],[25.0,185.0],[345.0,750.0],[945.0,685.0],[845.0,655.0],[880.0,660.0],[25.0,230.0],[525.0,1000.0],[580.0,1175.0],[650.0,1130.0],[1605.0,620.0],[1220.0,580.0],[1465.0,200.0],[1530.0, 5.0],[845.0,680.0],[725.0,370.0],[145.0,665.0],[415.0,635.0],[510.0,875.0],[560.0,365.0],[300.0,465.0],[520.0,585.0],[480.0,415.0],[835.0,625.0],[975.0,580.0],[1215.0,245.0],[1320.0,315.0],[1250.0,400.0],[660.0,180.0],[410.0,250.0],[420.0,555.0],[575.0,665.0],[1150.0,1160.0],[700.0,580.0],[685.0,595.0],[685.0,610.0],[770.0,610.0],[795.0,645.0],[720.0,635.0],[760.0,650.0],[475.0,960.0],[95.0,260.0],[875.0,920.0],[700.0,500.0],[555.0,815.0],[830.0,485.0],[1170.0, 65.0],[830.0,610.0],[605.0,625.0],[595.0,360.0],[1340.0,725.0],[1740.0,245.0]])def getdistmat(coordinates):num = coordinates.shape[0]distmat = np.zeros((52,52))for i in range(num):for j in range(i,num):distmat[i][j] = distmat[j][i]=np.linalg.norm(coordinates[i]-coordinates[j])return distmatdistmat = getdistmat(coordinates)numant = 40 #蚂蚁个数numcity = coordinates.shape[0] #城市个数alpha = 1 #信息素重要程度因子beta = 5 #启发函数重要程度因子rho = 0.1 #信息素的挥发速度Q = 1iter = 0itermax = 250etatable = 1.0/(distmat+np.diag([1e10]*numcity)) #启发函数矩阵,表示蚂蚁从城市i转移到矩阵j的期望程度pheromonetable = np.ones((numcity,numcity)) # 信息素矩阵pathtable = np.zeros((numant,numcity)).astype(int) #路径记录表distmat = getdistmat(coordinates) #城市的距离矩阵lengthaver = np.zeros(itermax) #各代路径的平均长度lengthbest = np.zeros(itermax) #各代及其之前遇到的最佳路径长度pathbest = np.zeros((itermax,numcity)) # 各代及其之前遇到的最佳路径长度while iter < itermax:# 随机产生各个蚂蚁的起点城市if numant <= numcity:#城市数比蚂蚁数多pathtable[:,0] = np.random.permutation(range(0,numcity))[:numant]else: #蚂蚁数比城市数多,需要补足pathtable[:numcity,0] = np.random.permutation(range(0,numcity))[:]pathtable[numcity:,0] = np.random.permutation(range(0,numcity))[:numant-numcity]length = np.zeros(numant) #计算各个蚂蚁的路径距离for i in range(numant):visiting = pathtable[i,0] # 当前所在的城市#visited = set() #已访问过的城市,防止重复#visited.add(visiting) #增加元素unvisited = set(range(numcity))#未访问的城市unvisited.remove(visiting) #删除元素for j in range(1,numcity):#循环numcity-1次,访问剩余的numcity-1个城市#每次用轮盘法选择下一个要访问的城市listunvisited = list(unvisited)probtrans = np.zeros(len(listunvisited))for k in range(len(listunvisited)):probtrans[k] = np.power(pheromonetable[visiting][listunvisited[k]],alpha)*np.power(etatable[visiting][listunvisited[k]],alpha)cumsumprobtrans = (probtrans/sum(probtrans)).cumsum()cumsumprobtrans -= np.random.rand()k = listunvisited[find(cumsumprobtrans>0)[0]] #下一个要访问的城市pathtable[i,j] = kunvisited.remove(k)#visited.add(k)length[i] += distmat[visiting][k]visiting = klength[i] += distmat[visiting][pathtable[i,0]] #蚂蚁的路径距离包括最后一个城市和第一个城市的距离#print length# 包含所有蚂蚁的一个迭代结束后,统计本次迭代的若干统计参数lengthaver[iter] = length.mean()if iter == 0:lengthbest[iter] = length.min()pathbest[iter] = pathtable[length.argmin()].()else:if length.min() > lengthbest[iter-1]:lengthbest[iter] = lengthbest[iter-1]pathbest[iter] = pathbest[iter-1].()else:lengthbest[iter] = length.min()pathbest[iter] = pathtable[length.argmin()].()# 更新信息素changepheromonetable = np.zeros((numcity,numcity))for i in range(numant):for j in range(numcity-1):changepheromonetable[pathtable[i,j]][pathtable[i,j+1]] += Q/distmat[pathtable[i,j]][pathtable[i,j+1]]changepheromonetable[pathtable[i,j+1]][pathtable[i,0]] += Q/distmat[pathtable[i,j+1]][pathtable[i,0]]pheromonetable = (1-rho)*pheromonetable + changepheromonetableiter += 1 #迭代次数指示器+1#观察程序执行进度,该功能是非必须的if (iter-1)%20==0:print iter-1# 做出平均路径长度和最优路径长度fig,axes = plt.subplots(nrows=2,ncols=1,figsize=(12,10))axes[0].plot(lengthaver,'k',marker = u'')axes[0].set_title('Average Length')axes[0].set_xlabel(u'iteration')axes[1].plot(lengthbest,'k',marker = u'')axes[1].set_title('Best Length')axes[1].set_xlabel(u'iteration')fig.savefig('Average_Best.png',dpi=500,bbox_inches='tight')plt.close()#作出找到的最优路径图bestpath = pathbest[-1]plt.plot(coordinates[:,0],coordinates[:,1],'r.',marker=u'$cdot$')plt.xlim([-100,2000])plt.ylim([-100,1500])for i in range(numcity-1):#m,n = bestpath[i],bestpath[i+1]print m,nplt.plot([coordinates[m][0],coordinates[n][0]],[coordinates[m][1],coordinates[n][1]],'k')plt.plot([coordinates[bestpath[0]][0],coordinates[n][0]],[coordinates[bestpath[0]][1],coordinates[n][1]],'b')ax=plt.gca()ax.set_title("Best Path")ax.set_xlabel('X axis')ax.set_ylabel('Y_axis')plt.savefig('Best Path.png',dpi=500,bbox_inches='tight')plt.close()
阅读全文

与蚂蚁优化算法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单片机寄存器地址 浏览:396
七猫免费小说缓存加密 浏览:29
天津保税仓有溯源码 浏览:332
安卓9开发版什么时候推送 浏览:61
程序员可以天天加班吗 浏览:499
垃圾压缩车品牌 浏览:555
自制搜索引擎pdf 浏览:76
触漫安卓手机怎么登苹果的号 浏览:320
银行app怎么收信用卡的钱 浏览:288
java十进制转十六进制算法 浏览:920
pos刷卡需要app认证怎么弄 浏览:252
快速配IP命令 浏览:829
小程序后台源码导入 浏览:920
苹果手机app上的未读怎么取消 浏览:514
蜻蜓fm导出文件夹 浏览:514
我的世界怎么弄人家的服务器 浏览:361
pm编程软件是什么 浏览:318
移动硬盘有一个文件夹没有了 浏览:42
安卓字体怎么覆盖 浏览:558
汇川触摸屏编程手册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