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引用计数算法

引用计数算法

发布时间:2024-09-27 07:09:47

1. 各种编程语言的实现都采用了哪些垃圾回收算法

从各种垃圾收集算法最基本的运行方式来说,大概可以分成三个类型:

1.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基本思路是为每个对象加一个计数器,记录指向这个对象的引用数量。每次有一个新的引用指向这个对象,计数器加一;反之每次有一个指向这个对象引用被置空或者指向其他对象,计数器减一。当计数器变为 0 的时候,自动删除这个对象。

引用计数的优点是 1)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多运行时(run-time)的支持,可以在原生不支持 GC 的语言里实现。2)对象会在成为垃圾的瞬间被释放,不会给正常程序的执行带来额外中断。它的死穴是循环引用,对象 A 包含一个引用指向对象 B ,同时对象 B 包含一个引用指向对象 A,计数器就抓瞎了。另外,引用计数对正常程序的执行性能有影响(每次引用赋值都要改计数器),特别是在多线程环境下(改计数器要加锁同步)。

现在仍然主要采用引用计数的例子有 Apple 的 ARC,C++ 新标准里的 std::shared_ptr。

2. 标记-清扫(mark-sweep)。

基本思路是先按需分配,等到没有空闲内存的时候从寄存器和程序栈上的引用出发,遍历以对象为节点、以引用为边构成的图,把所有可以访问到的对象打上标记,然后清扫一遍内存空间,把所有没标记的对象释放。

标记-清扫没有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问题,不触发 GC 时也不影响正常程序的执行性能。但它的问题是当内存耗尽触发 GC 时,需要中断正常程序一段时间来清扫内存,在内存大对象多的时候这个中断可能很长。

采用或者部分采用标记-清扫的例子非常多,不一一列举了。

3. 节点复制(ing)。

基本思路是把整个内存空间一分为二,不妨记为 A 和 B。所有对象的内存在 A 中分配,当 A 塞满的时候,同样从寄存器和程序栈上的引用出发,遍历以对象为节点、以引用为边构成的图,把所有可以访问到的对象复制到 B 去,然后对调 A 和 B 的角色。

相对于标记-清扫,节点复制的主要缺点是总有一半空间空闲着无法利用,另一个比较隐晦的缺点是它使用内存的方式与现有的内存换页、Cache 换入换出机制有潜在的冲突。但它有个很大的优点: 所有的对象在内存中永远都是紧密排列的,所以分配内存的任务变得极为简单,只要移动一个指针即可。对于内存分配频繁的环境来说,性能优势相当大。另外,由于不需要清扫整个内存空间,所以如果内存中存活对象很少而垃圾对象很多的话(有些语言有这个倾向),触发 GC 造成的中断会小于标记-清扫。

同样的,采用或者部分采用节点复制的例子也非常多,不一一列举了。

2. java垃圾回收怎么理解

Java的堆是一个运行时数据区,类的实例(对象)从中分配空间。Java虚拟机(JVM)的堆中储存着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所建立的所有对象,这些对象通过new、newarray、anewarray和multianewarray等指令建立,但是它们不需要程序代码来显式地释放。一般来说,堆的是由垃圾回收来负责的,尽管JVM规范并不要求特殊的垃圾回收技术,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垃圾回收,但是由于内存的有限性,JVM在实现的时候都有一个由垃圾回收所管理的堆。垃圾回收是一种动态存储管理技术,它自动地释放不再被程序引用的对象,按照特定的垃圾收集算法来实现资源自动回收的功能。

垃圾收集的意义

在C++中,对象所占的内存在程序结束运行之前一直被占用,在明确释放之前不能分配给其它对象;而在Java中,当没有对象引用指向原先分配给某个对象的内存时,该内存便成为垃圾。JVM的一个系统级线程会自动释放该内存块。垃圾收集意味着程序不再需要的对象是"无用信息",这些信息将被丢弃。当一个对象不再被引用的时候,内存回收它占领的空间,以便空间被后来的新对象使用。事实上,除了释放没用的对象,垃圾收集也可以清除内存记录碎片。由于创建对象和垃圾收集器释放丢弃对象所占的内存空间,内存会出现碎片。碎片是分配给对象的内存块之间的空闲内存洞。碎片整理将所占用的堆内存移到堆的一端,JVM将整理出的内存分配给新的对象。

垃圾收集能自动释放内存空间,减轻编程的负担。这使Java 虚拟机具有一些优点。首先,它能使编程效率提高。在没有垃圾收集机制的时候,可能要花许多时间来解决一个难懂的存储器问题。在用Java语言编程的时候,靠垃圾收集机制可大大缩短时间。其次是它保护程序的完整性, 垃圾收集是Java语言安全性策略的一个重要部份。

垃圾收集的一个潜在的缺点是它的开销影响程序性能。Java虚拟机必须追踪运行程序中有用的对象, 而且最终释放没用的对象。这一个过程需要花费处理器的时间。其次垃圾收集算法的不完备性,早先采用的某些垃圾收集算法就不能保证100%收集到所有的废弃内存。当然随着垃圾收集算法的不断改进以及软硬件运行效率的不断提升,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垃圾收集的算法分析

Java语言规范没有明确地说明JVM使用哪种垃圾回收算法,但是任何一种垃圾收集算法一般要做2件基本的事情:(1)发现无用信息对象;(2)回收被无用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使该空间可被程序再次使用。

大多数垃圾回收算法使用了根集(root set)这个概念;所谓根集就量正在执行的Java程序可以访问的引用变量的集合(包括局部变量、参数、类变量),程序可以使用引用变量访问对象的属性和调用对象的方法。垃圾收集首选需要确定从根开始哪些是可达的和哪些是不可达的,从根集可达的对象都是活动对象,它们不能作为垃圾被回收,这也包括从根集间接可达的对象。而根集通过任意路径不可达的对象符合垃圾收集的条件,应该被回收。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算法。

1、 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 Collector)

引用计数法是唯一没有使用根集的垃圾回收的法,该算法使用引用计数器来区分存活对象和不再使用的对象。一般来说,堆中的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引用计数器。当每一次创建一个对象并赋给一个变量时,引用计数器置为1。当对象被赋给任意变量时,引用计数器每次加1当对象出了作用域后(该对象丢弃不再使用),引用计数器减1,一旦引用计数器为0,对象就满足了垃圾收集的条件。

基于引用计数器的垃圾收集器运行较快,不会长时间中断程序执行,适宜地必须 实时运行的程序。但引用计数器增加了程序执行的开销,因为每次对象赋给新的变量,计数器加1,而每次现有对象出了作用域生,计数器减1。

2、tracing算法(Tracing Collector)

tracing算法是为了解决引用计数法的问题而提出,它使用了根集的概念。基于tracing算法的垃圾收集器从根集开始扫描,识别出哪些对象可达,哪些对象不可达,并用某种方式标记可达对象,例如对每个可达对象设置一个或多个位。在扫描识别过程中,基于tracing算法的垃圾收集也称为标记和清除(mark-and-sweep)垃圾收集器.

3、compacting算法(Compacting Collector)

为了解决堆碎片问题,基于tracing的垃圾回收吸收了Compacting算法的思想,在清除的过程中,算法将所有的对象移到堆的一端,堆的另一端就变成了一个相邻的空闲内存区,收集器会对它移动的所有对象的所有引用进行更新,使得这些引用在新的位置能识别原来 的对象。在基于Compacting算法的收集器的实现中,一般增加句柄和句柄表。

4、ing算法(Coping Collector)

该算法的提出是为了克服句柄的开销和解决堆碎片的垃圾回收。它开始时把堆分成 一个对象 面和多个空闲面, 程序从对象面为对象分配空间,当对象满了,基于coping算法的垃圾 收集就从根集中扫描活动对象,并将每个 活动对象复制到空闲面(使得活动对象所占的内存之间没有空闲洞),这样空闲面变成了对象面,原来的对象面变成了空闲面,程序会在新的对象面中分配内存。

一种典型的基于coping算法的垃圾回收是stop-and-算法,它将堆分成对象面和空闲区域面,在对象面与空闲区域面的切换过程中,程序暂停执行。

5、generation算法(Generational Collector)

stop-and-垃圾收集器的一个缺陷是收集器必须复制所有的活动对象,这增加了程序等待时间,这是coping算法低效的原因。在程序设计中有这样的规律:多数对象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少数的存在时间比较长。因此,generation算法将堆分成两个或多个,每个子堆作为对象的一代(generation)。由于多数对象存在的时间比较短,随着程序丢弃不使用的对象,垃圾收集器将从最年轻的子堆中收集这些对象。在分代式的垃圾收集器运行后,上次运行存活下来的对象移到下一最高代的子堆中,由于老一代的子堆不会经常被回收,因而节省了时间。

6、adaptive算法(Adaptive Collector)

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些垃圾收集算法会优于其它算法。基于Adaptive算法的垃圾收集器就是监控当前堆的使用情况,并将选择适当算法的垃圾收集器。

透视Java垃圾回收

1、命令行参数透视垃圾收集器的运行

2、使用System.gc()可以不管JVM使用的是哪一种垃圾回收的算法,都可以请求Java的垃圾回收。

在命令行中有一个参数-verbosegc可以查看Java使用的堆内存的情况,它的格式如下:
Java代码 java -verbosegc classfile java -verbosegc classfile

可以看个例子:
Java代码 class Test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PAN></li> { new TestGC(); </SPAN></li> System.gc(); System.runFinalization(); } } class Test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estGC(); System.gc(); System.runFinalization(); } }

在这个例子中,一个新的对象被创建,由于它没有使用,所以该对象迅速地变为可达,程序编译后,执行命令: java -verbosegc TestGC 后结果为:
Java代码 [Full GC 168K->97K(1984K), 0.0253873 secs] [Full GC 168K->97K(1984K), 0.0253873 secs]
机器的环境为,Windows 2000 + JDK1.3.1,箭头前后的数据168K和97K分别表示垃圾收集GC前后所有存活对象使用的内存容量,说明有168K-97K=71K的对象容量被回收,括号内的数据1984K为堆内存的总容量,收集所需要的时间是0.0253873秒(这个时间在每次执行的时候会有所不同)。

2、finalize方法透视垃圾收集器的运行

在JVM垃圾收集器收集一个对象之前 ,一般要求程序调用适当的方法释放资源,但在没有明确释放资源的情况下,Java提供了缺省机制来终止化该对象心释放资源,这个方法就是finalize()。它的原型为:

Java代码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在finalize()方法返回之后,对象消失,垃圾收集开始执行。原型中的throws Throwable表示它可以抛出任何类型的异常。

之所以要使用finalize(),是由于有时需要采取与Java的普通方法不同的一种方法,通过分配内存来做一些具有C风格的事情。这主要可以通过"固有方法"来进行,它是从Java里调用非Java方法的一种方式。C和C++是目前唯一获得固有方法支持的语言。但由于它们能调用通过其他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所以能够有效地调用任何东西。在非Java代码内部,也许能调用C的malloc()系列函数,用它分配存储空间。而且除非调用了free(),否则存储空间不会得到释放,从而造成内存"漏洞"的出现。当然,free()是一个C和C++函数,所以我们需要在finalize()内部的一个固有方法中调用它。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过多地使用finalize(),它并不是进行普通清除工作的理想场所。

在普通的清除工作中,为清除一个对象,那个对象的用户必须在希望进行清除的地点调用一个清除方法。这与C++"破坏器"的概念稍有抵触。在C++中,所有对象都会破坏(清除)。或者换句话说,所有对象都"应该"破坏。若将C++对象创建成一个本地对象,比如在堆栈中创建(在Java中是不可能的),那么清除或破坏工作就会在"结束花括号"所代表的、创建这个对象的作用域的末尾进行。若对象是用new创建的(类似于Java),那么当程序员调用C++的delete命令时(Java没有这个命令),就会调用相应的破坏器。若程序员忘记了,那么永远不会调用破坏器,我们最终得到的将是一个内存"漏洞",另外还包括对象的其他部分永远不会得到清除。

相反,Java不允许我们创建本地(局部)对象--无论如何都要使用new。但在Java中,没有"delete"命令来释放对象,因为垃圾收集器会帮助我们自动释放存储空间。所以如果站在比较简化的立场,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存在垃圾收集机制,所以Java没有破坏器。然而,随着以后学习的深入,就会知道垃圾收集器的存在并不能完全消除对破坏器的需要,或者说不能消除对破坏器代表的那种机制的需要(而且绝对不能直接调用finalize(),所以应尽量避免用它)。若希望执行除释放存储空间之外的其他某种形式的清除工作,仍然必须调用Java中的一个方法。它等价于C++的破坏器,只是没后者方便。

关于垃圾收集的几点补充

经过上述的说明,可以发现垃圾回收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垃圾收集发生的不可预知性:由于实现了不同的垃圾收集算法和采用了不同的收集机制,所以它有可能是定时发生,有可能是当出现系统空闲CPU资源时发生,也有可能是和原始的垃圾收集一样,等到内存消耗出现极限时发生,这与垃圾收集器的选择和具体的设置都有关系。

(2)垃圾收集的精确性:主要包括2 个方面:(a)垃圾收集器能够精确标记活着的对象;(b)垃圾收集器能够精确地定位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前者是完全地回收所有废弃对象的前提,否则就可能造成内存泄漏。而后者则是实现归并和复制等算法的必要条件。所有不可达对象都能够可靠地得到回收,所有对象都能够重新分配,允许对象的复制和对象内存的缩并,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内存的支离破碎。

(3)现在有许多种不同的垃圾收集器,每种有其算法且其表现各异,既有当垃圾收集开始时就停止应用程序的运行,又有当垃圾收集开始时也允许应用程序的线程运行,还有在同一时间垃圾收集多线程运行。

(4)垃圾收集的实现和具体的JVM 以及JVM的内存模型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不同的JVM 可能采用不同的垃圾收集,而JVM 的内存模型决定着该JVM可以采用哪些类型垃圾收集。现在,HotSpot 系列JVM中的内存系统都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的框架设计,这使得该系列JVM都可以采用最先进的垃圾收集。

(5)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垃圾收集技术提供许多可选的垃圾收集器,而且在配置每种收集器的时候又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这就使得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获得最优的应用性能成为可能。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

(1)不要试图去假定垃圾收集发生的时间,这一切都是未知的。比如,方法中的一个临时对象在方法调用完毕后就变成了无用对象,这个时候它的内存就可以被释放。

(2)Java中提供了一些和垃圾收集打交道的类,而且提供了一种强行执行垃圾收集的方法--调用System.gc(),但这同样是个不确定的方法。Java 中并不保证每次调用该方法就一定能够启动垃圾收集,它只不过会向JVM发出这样一个申请,到底是否真正执行垃圾收集,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3)挑选适合自己的垃圾收集器。一般来说,如果系统没有特殊和苛刻的性能要求,可以采用JVM的缺省选项。否则可以考虑使用有针对性的垃圾收集器,比如增量收集器就比较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之中。系统具有较高的配置,有比较多的闲置资源,可以考虑使用并行标记/清除收集器。

(4)关键的也是难把握的问题是内存泄漏。良好的编程习惯和严谨的编程态度永远是最重要的,不要让自己的一个小错误导致内存出现大漏洞。

(5)尽早释放无用对象的引用。大多数程序员在使用临时变量的时候,都是让引用变量在退出活动域(scope)后,自动设置为null,暗示垃圾收集器来收集该对象,还必须注意该引用的对象是否被监听,如果有,则要去掉监听器,然后再赋空值。

结束语

一般来说,Java开发人员可以不重视JVM中堆内存的分配和垃圾处理收集,但是,充分理解Java的这一特性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同时要注意finalize()方法是Java的缺省机制,有时为确保对象资源的明确释放,可以编写自己的finalize方法

3. JVM如何判断哪些对象可以被回收

jvm要做垃圾回收时,首先要判断一个对象是否还有可能被使用。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还有可能被用到?
如果我们的程序无法再引用到该对象,那么这个对象就肯定可以被回收,这个状态称为不可达。当对象不可达,该对象就可以作为回收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那么这个可达还是不可达如何判断呢?
答案就是GC roots ,也就是根对象,如果从一个对象没有到达根对象的路径,或者说从根对象开始无法引用到该对象,该对象就是不可达的。
以下三类对象在jvm中作为GC roots,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
(通常来说我们只要知道虚拟机栈和静态引用就够了)
虚拟机栈(JVM stack)中引用的对象(准确的说是虚拟机栈中的栈帧(frames))
我们知道,每个方法执行的时候,jvm都会创建一个相应的栈帧(栈帧中包括操作数栈、局部变量表、运行时常量池的引用),栈帧中包含这在方法内部使用的所有对象的引用(当然还有其他的基本类型数据),当方法执行完后,该栈帧会从虚拟机栈中弹出,这样一来,临时创建的对象的引用也就不存在了,或者说没有任何gc roots指向这些临时对象,这些对象在下一次GC时便会被回收掉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静态属性是该类型(class)的属性,不单独属于任何实例,因此该属性自然会作为gc roots。只要这个class存在,该引用指向的对象也会一直存在。class 也是会被回收的,在面后说明
本地方法栈(Native Stack)引用的对象
一个class要被回收准确的说应该是卸载,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堆中不存在该类的任何实例
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该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反射再带访问该类的信息
这篇内容太少了,在说几句java中的四种引用类型
其实这四类引用的区别就在于GC时是否回收该对象
强引用(Strong) 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方式 A a = new A();强引用的对象是不会被回收的
软引用(Soft) 在jvm要内存溢出(OOM)时,会回收软引用的对象,释放更多内存
弱引用(Weak) 在下次GC时,弱引用的对象是一定会被回收的
虚引用(Phantom) 对对象的存在时间没有任何影响,也无法引用对象实力,唯一的作用就是在该对象被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4. 关于GC必须要掌握的基础

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垃圾引用计数法

原理:当一个对象被创建(一般在堆区)时,同时创建一个引用计数器,当这个对象被引用了,则计数器加1,当引用失效之后,则计数器减1。当计数器为0时,则表示此对象为垃圾

问题:存在循环引用问题。当A引用B,B引用C,C又引用A的话,那么此3个对象永远不会被判断为垃圾

可达性算法

确定某些对象为根对象(GC Roots),从这些根对象出发,遍历找到和这些根对象有引用关系的对象,形成引用链,而不在这些引用链上的对象就被判定为垃圾。

如下图所示,两个浅蓝色的对象即是垃圾。

问题来了,哪些对象可以作为GC Roots?

JVM stack:在虚拟机栈中的对象

native method stack:本地方法栈中的对象

runtime constant pool:运行时常量池中的对象

static reference in method area:在方法区的静态变量

如何回收垃圾标记清除算法

根据可达性算法,将不可达对象标记为垃圾

统一清除所有垃圾

优点:当需要回收的对象较少时,效率较高

缺点:产生大量内存碎片

标记复制算法

将内存区域分为两部分,对象只分配在其中一半区域

根据可达性算法,将不可达对象标记为垃圾

将所有存活对象复制到按序复制到另一半区域,当前区域全部清除

优点:解决出现大量内存碎片问题

缺点:一半的内存区域不可用,浪费内存

标记整理算法

根据可达性算法,将不可达对象标记为垃圾

将所有存活对象整理复制到内存的一端

优点:无内存碎片问题,不造成内存浪费

缺点:在复制过程中效率较低

JVM GC分代算法

众所周知,JVM堆内存是分代管理的,如下。GC在针对不同区域则会采用不同的GC算法

年轻代:存放大量朝生夕死的对象,采用标记复制算法,将eden区和survivor from区的垃圾进行标记,然后将存活对象全部复制到survivor to区。

老年代:存放生命周期长的对象,采用标记整理算法,每次GC将存活对象复制到内存的一端。

GC的时机

简而言之:就是当内存不够时,就会发生GC

Minor GC

时机:Eden无法存放对象时

算法:标记复制算法

Major GC(Full GC)

时机:old区无法存放对象时

算法:标记整理算法

垃圾收集器

垃圾收集器是区分年轻代和老年代的

Serial

采用复制算法的年轻代收集器,单线程进行垃圾回收,回收过程中需要STW(stop the world)

配合使用的老年代收集器:CMS,Serial Old

优点:简单,高效,适用于单核环境下使用

缺点:无法利用现在机器都是多核的优势

ParNew

Serial的多线程版本,除多线程进行垃圾回收以外,其余均和Serial一致

配合使用的老年代收集器:CMS,Serial Old

优点:利用了多核的功能(在单核环境下,Serial是比ParNew快的)

缺点:回收过程中需要STW,当需要回收的过多时,停顿时间会较长

Parallel Scavenge

采用复制算法的年轻代收集器,多线程进行垃圾回收,与ParNew的区别在于它关注了系统的吞吐量

吞吐量 = 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 / (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 + GC的时间) 高吞吐量的应用适合后台执行的任务

此收集器有两个参数:

-XX:MaxGCPauseMillis:设置垃圾回收的最大停顿时间

-XX:GCTimeRatio:设置垃圾回收时间的占总时间的比率

设置-XX:MaxGCPauseMillis可以提高响应速度,设置-XX:GCTimeRatio可以提高吞吐量,提高CPU的利用效率

另外此收集器还有另一个参数:-XX:UseAdaptiveSizePolicy,开启的话,JVM会根据应用的运行状态,动态设置eden区,survivor区,old区之间的比例,以提供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最大的吞吐量。

Serial Old

Serial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单线程,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Parallel Old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多线程,采用标记整理算法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

以最短停顿时间为目的的收集器

初始标记:需要STW,标记老年代所有根对象。GC roots直接引用的对象及年轻代中存活对象引用的对象

并发标记:无需STW,标记所有存活对象。从上一阶段找到的根对象开始,进行可达性分析。(JVM会提前把老年代逻辑划分为大小相等的区域Card,因为应用程序并发执行,一些引用关系可能发生变化,,若引用关系发生改变,则将通过card marking将所在区域标记为脏区(dirty card))

最终标记:STW,重新扫描对象,进行重新标记

并发清除和重置:无需STW,清除所有垃圾,回收内存,重置CMS算法的内部数据,为下一次GC做准备

在java 9中开始被启用,在java 14中被删除

优点:降低了STW的时间,提高更好的响应速度

缺点:

最大的问题是对老年代采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会产生大量内存碎片

对CPU资源敏感,因并发步骤较多,占用一部分线程,降低吞吐量

无法处理浮动垃圾(并发清除时,可能会产生新的垃圾,而必须要等到下一次GC处理)

G1

G1逻辑上还保存着年轻代,老年代的概念。实现上,会把内存区域按照固定大小分成若干块,叫做region。每一个region可以属于eden区,也可以属于old区,可动态变化。每次GC都会以region为单位进行回收。通过-XX:MaxGCPauseMills此参数,可设置每次STW最大停顿时间。eg. 当发生young gc时,G1根据最大停顿时间,尽量计算出可清理region的数量,可以不清除所有young区的region,进行GC,做到有效控制GC的停顿时间。

gc算法从整体上来说是标记整理,从单个region上来说是标记复制,会将单个region的存活对象复制到一个空的region上去。

ZGC

停顿时间不会超过10ms

支持超大内存,达到4TB

故ZGC适用于大内存低延迟的服务

Shennandoah

CMS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采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导致碎片化严重,思考一下为何CMS不采用标记整理算法呢?其原因是CMS希望降低STW的时间,那么如果用标记整理,那么在整理时,对象的引用地址会发生变化,此时用户线程是不能访问的,那么就得STW,把引用地址切换之后才能用。这样就会提高STW,所以采用的标记清除。

同理G1在标记复制的时候,也会有STW的过程。而Shennandoah在复制时,采用了读屏障和被称为“Brooks Pointers”的转发指针,避免掉STW过程。

垃圾收集器总结

关于垃圾收集器,我基本都是简述,如果对某个收集器感兴趣的话,可以做深入研究

收集器线程新/老算法使用场景Serial单新生代复制单CPUParNew多新生代复制多CPUParallel Scavenge多新生代复制多CPU,以吞吐量为优先Serial Old单老年代标记整理单CPUParallel Old多老年代标记整理多CPU,以吞吐量为优先CMS多,可与用户线程同时执行老年代标记清除多CPU,以减少STW为优先G1多,可与用户线程同时执行新生代,老年代标记整理+复制多CPU,更精准的控制STW时间

常用组合:

新生代老年代SerialSerial OldParNewCMSParallel ScavengeParallel OldG1G1原文:https://juejin.cn/post/7101604290208202759
阅读全文

与引用计数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ebian系统命令行如何排序 浏览:404
车压缩机保修几年 浏览:307
linux同步脚本 浏览:664
福建新唐集成硬件加密 浏览:943
空调压缩机被破坏 浏览:105
现在学php怎么样 浏览:90
linuxchttp下载 浏览:770
大数据虚拟机云服务器 浏览:57
java与嵌入式开发 浏览:20
minios如何搭建文件服务器 浏览:1000
华为为啥有些压缩包解压不开 浏览:563
oracle可以编译存储吗 浏览:475
机械男和女程序员创业 浏览:799
自己怎么制作软件app 浏览:214
javajson字符串转java对象 浏览:230
必修一数学PDF 浏览:775
javascriptphpjsp 浏览:811
深圳一程序员退房完整版 浏览:295
后台管理app哪个好 浏览:766
加密锁无模块什么意思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