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CC编译过程详解
在使用GCC编译器编译名为 hello.c 的C程序时,GCC编译过程会经历多个步骤,包括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下面详细解释GCC编译的过程:
假设有一个名为 hello.c 的C源代码文件。使用GCC编译器编译此文件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预处理(Preprocessing)步骤中,GCC会扫描源代码文件。它处理以 # 符号开头的预处理指令,如 #include、#define 等。所有包含的头文件,例如标准库头文件 stdio.h,将被插入源代码中。宏定义也被展开。此过程生成一个中间文件,通常以 .i 或 .ii 为扩展名。
在单独执行预处理命令时,使用cpp命令。命令为:cpp hello.c -o hello.i。这会将预处理后的代码保存为 hello.i 文件。
编译(Compiling)阶段,GCC接受预处理后的代码,并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以及类型检查。C源代码被翻译成汇编语言,生成一个汇编代码文件,具有 .s 扩展名。
使用gcc命令单独执行编译步骤。命令为:gcc -S hello.i -o hello.s。这会将编译后的汇编代码保存为 hello.s 文件。
汇编(Assembling)阶段,汇编器将汇编代码文件转化为机器码指令,生成目标文件,通常具有 .o、.obj 或 .elf 扩展名。
使用as命令单独执行汇编步骤。命令为:as hello.s -o hello.o。这将汇编代码转换为二进制目标文件,并保存为 hello.o。
链接(Linking)阶段,链接器将目标文件与其他目标文件和库文件链接在一起,创建最终的可执行文件。链接器解析程序中使用的函数和符号,确保它们正确连接。最终生成的可执行文件通常没有扩展名(或在Windows上为 .exe)。
单独执行链接命令时,使用gcc。命令为:gcc hello.o -o hello。这将目标文件与所需库文件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hello。
整个编译过程演示了如何单独执行GCC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并通过使用不同命令控制每个阶段的输出。通过单独执行这些步骤,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每个阶段的处理过程和生成的文件。然而,在实际开发中,通常使用一个简单的命令来完成整个编译过程。命令为:gcc hello.c -o hello。这会自动执行所有步骤,生成最终可执行文件 hello。
GCC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为可执行文件的过程涉及多个详细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任务。这个过程确保代码正确性并使其可执行。每个阶段通过查看中间文件和目标文件深入了解编译器处理过程,进行调试或优化。步骤自动执行,只需运行合适的编译器命令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㈡ 编译器的代码分析
编译器分析(compiler analysis)的对象是前端生成并传递过来的中间代码,现代的优化型编译器(optimizing compiler)常常用好几种层次的中间代码来表示程序,高层的中间代码(high level IR)接近输入的源程序的格式,与输入语言相关(language dependent),包含更多的全局性的信息,和源程序的结构;中层的中间代码(middle level IR)与输入语言无关,低层的中间代码(Low level IR)与机器语言类似。 不同的分析,优化发生在最适合的那一层中间代码上。
常见的编译分析有函数调用树(call tree),控制流程图(Control flow graph),以及在此基础上的 变量定义-使用,使用-定义链(define-use/use-define or u-d/d-u chain),变量别名分析(alias analysis),指针分析(pointer analysis),数据依赖分析(data dependence analysis)等。
程序分析结果是编译器优化(compiler optimization)和程序变形(compiler transformation)的前提条件。常见的优化和变形有:函数内嵌(inlining),无用代码删除(Dead code elimination),标准化循环结构(loop normalization),循环体展开(loop unrolling),循环体合并,分裂(loop fusion,loop fission),数组填充(array padding),等等。 优化和变形的目的是减少代码的长度,提高内存(memory),缓存(cache)的使用率,减少读写磁盘,访问网络数据的频率。更高级的优化甚至可以把序列化的代码(serial code)变成并行运算,多线程的代码(parallelized,multi-threadedcode)。
机器代码的生成是优化变型后的中间代码转换成机器指令的过程。现代编译器主要采用生成汇编代码(assembly code)的策略,而不直接生成二进制的目标代码(binary object code)。即使在代码生成阶段,高级编译器仍然要做很多分析,优化,变形的工作。例如如何分配寄存器(register allocatioin),如何选择合适的机器指令(instruction selection),如何合并几句代码成一句等等。
㈢ Vue3原理解析:编译器核心技术概览
Vue.js模板语法旨在使开发者能够声明式地描述视图和数据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直观性。在Vue模板转化为真实DOM节点的过程中,涉及以下几个阶段的转变:Vue模板 -> render函数 -> 虚拟DOM -> 真实DOM。模板编译器的核心任务是将Vue模板转变为js代码(即render函数的代码)。
以下为模板编译器的工作流程概览:
模板编译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以以下Vue模板为例,经过编译后的render函数代码如下: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模板编译器的每一步操作:
模板经过词法分析后得到词法单元(tokens),接下来进行语法分析,将tokens构造为模板AST。转换器将模板AST转换为JavaScript AST。最后,生成器将JavaScript AST转换为render函数代码。
词法分析的实现原理基于有限状态机,通过逐个读取模板字符串的字符,根据字符匹配到不同的状态,来生成token。这个过程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简化,但有限状态机的原理更加直观,因为正则表达式本质上也是有限状态机。
语法分析的目标是将tokens转换为树形结构的模板AST,结构能反映源码的结构。例如,对于以下模板:
切割出的token是:
通过语法分析,我们构建出如下的模板AST:
模板AST中的节点结构与模板一致,只是模板AST的顶层有一个根节点,表示整个模板的根。
实现思路是通过维护一个存储token的栈来完成对模板AST的构造。代码实现如下:
在正式实现转换器之前,先实现一个mp函数用于打印AST节点信息,便于代码调试。转换器(transformer)的原理是利用插件架构注入节点转换函数,实现模板AST节点到JavaScript AST节点的转换。
为了实现模板AST到JavaScript AST的转换,首先实现插件架构,然后分别实现转换器函数、节点转换函数以及遍历AST节点的函数。核心代码transform函数和AST节点转换函数(如标签节点转换函数和文本节点转换函数)的实现如下:
在转换器函数和节点遍历函数中维护context对象,用于在转换过程中存储当前节点、父节点以及当前节点在父节点children中的位置索引。这为实现节点替换和移除功能提供了基础。
为了实现节点替换,需要扩展context对象的数据结构,并在转换器函数和节点遍历函数中更新context对象的相关字段。通过实现节点转换函数(如transformText),可以将模板AST转换为JavaScript AST。
接下来,改进转换函数的工作流程,确保在子节点转换完成后再执行父节点的转换操作,以满足实际情况中的需求。
实现生成器(generator)的核心逻辑在于将JavaScript AST转换为JavaScript代码。生成器函数通过遍历JavaScript AST节点并生成对应的JavaScript代码实现这一功能。
通过解析器、转换器、生成器的实现,我们构建了一个基本的Vue模板编译器。尽管实际情况会更为复杂,涉及语法多样性、异常处理、性能优化等考虑因素,但本文提供的实现为深入理解Vue模板编译过程提供了良好起点。
完整代码可在《Vue.js 设计与实现》的GitHub项目中找到,这里提供的代码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详细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