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据结构之图:求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用什么算法时间复杂度小求答案与解释
两者时间复杂度一般都是O(n3),但对于稀疏图来说重复使用Dijkstra方法比较好!
Dijkstra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V*V+E),可以用优先队列进行优化,优化后时间复杂
度变为0(v*lgn)。
源点可达的话,O(V*lgV+E*lgV)=>O(E*lgV)。
当是稀疏图的情况时,此时E=V*V/lgV,所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为O(V^2) 。可以用优先队列进行优化,优化后时间复杂度变为0(v*lgn)。
具体详细解释你可以看看这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7164517-id-3287891.html。
⑵ 迷宫最短路径算法,时间复杂度最低的是那种
http://..com/question/24452924.html?si=5
⑶ 【讨论】最短路径弗洛伊德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四个循环全部都执行了的哦?否则就不是O(n4)。你看最后一个循环是需要判断进入的,也就是说,那个循环在最内层,本身次数就少,加上排除不合法条件,很少能执行到,根据算法思想,那么应该忽略常数级
⑷ 12.有向图G中有n个顶点,可用弗洛伊德算法计算每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³)
⑸ 求解:图论中常见的最短路径算法有几种都是什么
主要是有三种、、
第一种是最直接的贪心dijkstra算法、、可以利用堆数据结构进行优化、、缺点就是不能求有负权的最短路与判断负环、、
第二种是bellman-ford算法、、根据松弛操作的性质是可以来判断负环的、、时间复杂度是O(nm)的、、
第三种是SPFA算法、、把他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种算法并不是非常好的、、他的实质应该是上面的bellman-ford算法的队列优化时间复杂度更低、O(KE)、K的值约等于2、、
⑹ 最短路径法如何计算
最短路径算法有三种,Floyd,dijkstra,Bellman_Ford。其中,Floyd适合用于计算每两点间的路径,dijkstra适合稀疏图,bellman则适合稠密图中的已知起点终点,计算最短路径的问题。时间复杂度,floyd算法为n立方,dijk为n平方,bellman为n平方,其中n是点数。dijk可用堆维护,时间复杂度可减至nlogn,而bellman可用队列维护,此方法于1994年被国人提出,命名比较土鳖叫SPFA(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至于如何计算,有了名字,搜一下就ok。
⑺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是什么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是指对于给定的带权有向图G=(v,E),要对G中任意一对顶点有序对(vi,vj)(vi≠vj),找出vi到vj的最短距离和vj到vi的最短距离。
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轮流以每一个顶点为源点,重复执行Dijkstra算法n次,即可求得有向图G=(v,E)中每一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总的时间复杂度为0(n2)。
弗洛伊德(Floyd)提出了另一个求任意两顶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虽然其时间复杂度也是0(n2),但算法形式更为简明,易于理解与编程。
1.弗洛伊德算法的思想弗洛伊德算法是从图的邻接矩阵开始,按照顶点v0,v1,v2,v2,…,vn的次序,分别以每个顶点vk(0≤k<n)作为新考虑的中间点,在第k-1次运算D(k-1)的基础上,求出每一对顶点之间vi到vj的最短路径长度D(k)[i][j],计算公式为:
D(k)[i][j]=min{D(k-1)[i][j],D(k-1)[i][k]+D(k-1)[k][j]}重复执行n次后,D(k)[i][j]中保留的值就是每对顶点的vi到vj的最短路径长度。
2.弗洛伊德算法的步骤(1)从图的带权邻接矩阵G.arcs[][]开始,即D(-1)=arcs[][],每次以上一次D(k-1)为基础,用公式D(k)[i][j]=min{D(k-1)[i][j],D(k-1)[i][k]+D(k-1)[k][j]}计算出D(k)[i][j]的值,即D(k-1)[i][k]+D(k-1)[k][j]<D(k-1)[i][j]才修改,若D(k)[i][j]修改过,则相应的路径P(k)[i][j]也要作相应的修改,即P(k)[i][j]=P(k-1)[i][k]+P(k-1)[k][j]。
(2)重复上述过程n次后,D(k)[i][j]中保存的就是每一对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P(k)[i][j]中保存的就是每一对顶点的最短路径。
说明: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i=j是对角线上的元素;i=k是i行上的元素;j=k是j列上的元素,这些特殊的顶点不用计算,保留原来的数据值。因此,计算的数据元素减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