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bestfit算法

bestfit算法

发布时间:2025-02-24 03:38:59

⑴ 设内存的分配情况如表所示。若要申请一块40KB字节的内存空间,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所得到的分区首址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
它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

所以正确答案显然应该是 C 330KB

⑵ LiteOS内存管理:TLSF算法

TLSF算法主要是面向实时操作系统提出的,对于RTOS而言,执行时间的确定性是最根本的(吞吐量不一定高),然而传统的动态内存分配器(DMA, Dynamic Memory Allocator)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TLSF的提出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 将动态内存的分配与回收时间复杂度都降到了O(1)时间复杂度,并且采用了Good-fit的分配策略保证系统运行时不会产生过多碎片。

TLSF(全称Two-Level Segregated Fit),从命名来看主要分为三部分

TLSF主要采用两级位图(Two-Level Bitmap)与分级空闲块链表(Segregated Free List)的数据结构管理动态内存池(memory pool)以及其中的空闲块(free blocks),用Good-Fit的策略进行分配。下面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三者。

还是采用拆分理解的方式,继续把Segregated Free List拆开,探究其设计思路和发展演变过程

链表是内存管理中最常见的数据结构,在一块内存块头部添加一个头结点,记录该block本身的信息以及前后继block的关系。

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 隐式链表 ,链接 所有内存块 , 只记录内存块大小,由于内存块紧密相连,通过头结点指针加内存块大小即可得到下一个内存块的位置。由于没有显式指明内存块的地址,而是通过计算得到,所以又叫做隐式链表。

当需要分配内存时,需要从第一块内存块开始检索,检查该内存块是否被分配以及内存块大小是被满足,直到找到大小合适的空闲块分配出去。

上面提到的隐式链表和显式链表主要问题在于当空闲块个数为n时,检索复杂度在O(n)级别,速度较慢,分级空闲块链表优化了空闲块检索的复杂度,粗略计算大概降到O(log(n))级别。

分级空闲块链表(Segregated Free List)的设计思想是将空闲块按照大小分级,形成了不同块大小范围的分级(class),组内空闲块用链表链接起来。每次分配时先按分级大小范围查找到相应链表,再从相应链表挨个检索合适的空闲块,如果找不到,就在大小范围更大的一级查找,直到找到合适的块分配出去。

上面我们介绍了分级空闲块链表的原理,但是我们并没有提及如何按照内存块大小分级。TLSF算法引入了位图(Bitmap)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分级空闲块链表碰上位图,动态内存管理结构变化稍微有些大,下面这张图画得还算清晰(能依稀看到分级空闲块链表的影子就好:-P)。

TLSF采用了两级位图(Two-Level Bitmap)来管理不同大小范围的空闲块链(free block lists)。 上图中包含三个虚线矩形框分别是:

有了TLSF的大体框架概念以后,就可以先看一下内存alloc与free的简要流程。(细节下一节结合源码探讨)
内存分配流程

内存释放流程

内存结构和分配释放流程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小问题并没有说明:

常规思路是:找到能满足内存请求大小的最小空闲块,就会有下面的流程(以搜索大小为69字节的空闲块为例)

看起来Best-fit 已经很不错了,但仍然还有提升空间。Best-fit策略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第三步,仍然需要检索对应范围的那一条空闲块链表,存在潜在的时间复杂度。

Good-fit思路与Best-fit不同之处在于,Good-fit并不保证找到满足需求的最小空闲块,而是 尽可能接近 要分配的大小。

还以上述搜索大小为69字节的空闲块为例,Good-fit并不是找到[68 ~ 70]这一范围,而是比这个范围稍微大一点儿的范围(例如[71 ~ 73])。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71 ~ 73]对应的空闲块链中每一块都能满足需求,不需要检索空闲块链表找到最小的,而是直接取空闲块链中第一块即可。整体上还不会造成太多碎片。

这一节我们扒一扒LiteOS的源码,分析其中的数据结构和内存布局。

空闲块和使用块复用同一数据结构,但在使用时并非所有字段都使用。

主要参考下面这两篇博客,从安装eclipe、配置到项目编译运行,挺完整的,Mac下也没什么问题,就是eclipse有点卡-_- !
Windows10如何安装LiteOS开发环境(一)
Windows10如何安装LiteOS开发环境(二)
提个醒:

⑶ 最佳适应算法

最佳适应算法:

1、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它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自表头开始查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区分配。

该算法保留大的空闲区,但造成许多小的空闲区。

2、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从空闲分区表的第一个表目起查找该表,把最先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分配给作业,这种方法目的在于减少查找时间。为适应这种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地址由低到高进行排序。

该算法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在低址空间造成许多小的空闲区,在高地址空间保留大的空闲区。

3、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ext Fit):该算法是首次适应算法的变种。在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每次从表头(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空闲区的下一个空闲开始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的空闲区为止,并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

该算法能使内存中的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

⑷ best-fit什么意思及同义词

best-fit英 ['bestf'ɪt] 美 ['bestf'ɪt]

[释义][计] 最佳适合,最优满足;

[网络]最优满足; 最佳拟合; 最佳适合;

[例句]This algorithm tends to be a bit more time efficient but can waste
memory e to the best-fit approach.

这个算法的时间效率更高,但是由于使用best-fit方法的缘故,会产生内存浪费。

只有大致相同的词:best for

⑸ 动态分区分配的算法有哪些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1.首次适应算法(FF/first fit)
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ext fit)
3.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
从最小的分区开始分配
4.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
从最大的分区开始分配
5.快速适应算法/分类搜索法(quick fit)
将空闲分区根据其容量的大小进行分类

⑹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实例:

也是自己找来的,原代码有少许错误,本人都已更正了,调试运行都通过了的。
对于初学者,尤其是还没有编程经验的非常有用的一个文件
遗传算法实例

% 下面举例说明遗传算法 %
%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 %
% f(x)=10*sin(5x)+7*cos(4x) x∈[0,10] %
% 将 x 的值用一个10位的二值形式表示为二值问题,一个10位的二值数提供的分辨率是每为 (10-0)/(2^10-1)≈0.01 。 %
% 将变量域 [0,10] 离散化为二值域 [0,1023], x=0+10*b/1023, 其中 b 是 [0,1023] 中的一个二值数。 %
% %
%--------------------------------------------------------------------------------------------------------------%
%--------------------------------------------------------------------------------------------------------------%

% 编程
%-----------------------------------------------
% 2.1初始化(编码)
% initpop.m函数的功能是实现群体的初始化,popsize表示群体的大小,chromlength表示染色体的长度(二值数的长度),
% 长度大小取决于变量的二进制编码的长度(在本例中取10位)。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 initpop.m
%初始化
function pop=initpop(popsize,chromlength)
pop=round(rand(popsize,chromlength)); % rand随机产生每个单元为 {0,1} 行数为popsize,列数为chromlength的矩阵,
% roud对矩阵的每个单元进行圆整。这样产生的初始种群。

% 2.2 计算目标函数值
% 2.2.1 将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1)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 decodebinary.m
%产生 [2^n 2^(n-1) ... 1] 的行向量,然后求和,将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
function pop2=decodebinary(pop)
[px,py]=size(pop); %求pop行和列数
for i=1:py
pop1(:,i)=2.^(py-i).*pop(:,i);
end
pop2=sum(pop1,2); %求pop1的每行之和

% 2.2.2 将二进制编码转化为十进制数(2)
% decodechrom.m函数的功能是将染色体(或二进制编码)转换为十进制,参数spoint表示待解码的二进制串的起始位置
% (对于多个变量而言,如有两个变量,采用20为表示,每个变量10为,则第一个变量从1开始,另一个变量从11开始。本例为1),
% 参数1ength表示所截取的长度(本例为10)。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 decodechrom.m
%将二进制编码转换成十进制
function pop2=decodechrom(pop,spoint,length)
pop1=pop(:,spoint:spoint+length-1);
pop2=decodebinary(pop1);

% 2.2.3 计算目标函数值
% calobjvalue.m函数的功能是实现目标函数的计算,其公式采用本文示例仿真,可根据不同优化问题予以修改。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 calobjvalue.m
%实现目标函数的计算
function [objvalue]=calobjvalue(pop)
temp1=decodechrom(pop,1,10); %将pop每行转化成十进制数
x=temp1*10/1023; %将二值域 中的数转化为变量域 的数
objvalue=10*sin(5*x)+7*cos(4*x); %计算目标函数值

% 2.3 计算个体的适应值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calfitvalue.m
%计算个体的适应值
function fitvalue=calfitvalue(objvalue)
global Cmin;
Cmin=0;
[px,py]=size(objvalue);
for i=1:px
if objvalue(i)+Cmin>0
temp=Cmin+objvalue(i);
else
temp=0.0;
end
fitvalue(i)=temp;
end
fitvalue=fitvalue';

% 2.4 选择复制
% 选择或复制操作是决定哪些个体可以进入下一代。程序中采用赌轮盘选择法选择,这种方法较易实现。
% 根据方程 pi=fi/∑fi=fi/fsum ,选择步骤:
% 1) 在第 t 代,由(1)式计算 fsum 和 pi
% 2) 产生 {0,1} 的随机数 rand( .),求 s=rand( .)*fsum
% 3) 求 ∑fi≥s 中最小的 k ,则第 k 个个体被选中
% 4) 进行 N 次2)、3)操作,得到 N 个个体,成为第 t=t+1 代种群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 selection.m
%选择复制
function [newpop]=selection(pop,fitvalue)
totalfit=sum(fitvalue); %求适应值之和
fitvalue=fitvalue/totalfit; %单个个体被选择的概率
fitvalue=cumsum(fitvalue); %如 fitvalue=[1 2 3 4],则 cumsum(fitvalue)=[1 3 6 10]
[px,py]=size(pop);
ms=sort(rand(px,1)); %从小到大排列
fitin=1;
newin=1;
while newin<=px
if(ms(newin))<fitvalue(fitin)
newpop(newin)=pop(fitin);
newin=newin+1;
else
fitin=fitin+1;
end
end

% 2.5 交叉
% 交叉(crossover),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之间都以一定的概率 pc 交叉,即两个个体从各自字符串的某一位置
% (一般是随机确定)开始互相交换,这类似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分裂与重组。例如,假设2个父代个体x1,x2为:
% x1=0100110
% x2=1010001
% 从每个个体的第3位开始交叉,交又后得到2个新的子代个体y1,y2分别为:
% y1=0100001
% y2=1010110
% 这样2个子代个体就分别具有了2个父代个体的某些特征。利用交又我们有可能由父代个体在子代组合成具有更高适合度的个体。
% 事实上交又是遗传算法区别于其它传统优化方法的主要特点之一。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 crossover.m
%交叉
function [newpop]=crossover(pop,pc)
[px,py]=size(pop);
newpop=ones(size(pop));
for i=1:2:px-1
if(rand<pc)
cpoint=round(rand*py);
newpop(i,:)=[pop(i,1:cpoint),pop(i+1,cpoint+1:py)];
newpop(i+1,:)=[pop(i+1,1:cpoint),pop(i,cpoint+1:py)];
else
newpop(i,:)=pop(i);
newpop(i+1,:)=pop(i+1);
end
end

% 2.6 变异
% 变异(mutation),基因的突变普遍存在于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变异是指父代中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位都以概率 pm 翻转,即由“1”变为“0”,
% 或由“0”变为“1”。遗传算法的变异特性可以使求解过程随机地搜索到解可能存在的整个空间,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求得全局最优解。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 mutation.m
%变异
function [newpop]=mutation(pop,pm)
[px,py]=size(pop);
newpop=ones(size(pop));
for i=1:px
if(rand<pm)
mpoint=round(rand*py);
if mpoint<=0
mpoint=1;
end
newpop(i)=pop(i);
if any(newpop(i,mpoint))==0
newpop(i,mpoint)=1;
else
newpop(i,mpoint)=0;
end
else
newpop(i)=pop(i);
end
end

% 2.7 求出群体中最大得适应值及其个体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 best.m
%求出群体中适应值最大的值
function [bestindivial,bestfit]=best(pop,fitvalue)
[px,py]=size(pop);
bestindivial=pop(1,:);
bestfit=fitvalue(1);
for i=2:px
if fitvalue(i)>bestfit
bestindivial=pop(i,:);
bestfit=fitvalue(i);
end
end

% 2.8 主程序
%遗传算法主程序
%Name:genmain05.m
clear
clf
popsize=20; %群体大小
chromlength=10; %字符串长度(个体长度)
pc=0.6; %交叉概率
pm=0.001; %变异概率

pop=initpop(popsize,chromlength); %随机产生初始群体
for i=1:20 %20为迭代次数
[objvalue]=calobjvalue(pop); %计算目标函数
fitvalue=calfitvalue(objvalue); %计算群体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newpop]=selection(pop,fitvalue); %复制
[newpop]=crossover(pop,pc); %交叉
[newpop]=mutation(pop,pc); %变异
[bestindivial,bestfit]=best(pop,fitvalue); %求出群体中适应值最大的个体及其适应值
y(i)=max(bestfit);
n(i)=i;
pop5=bestindivial;
x(i)=decodechrom(pop5,1,chromlength)*10/1023;
pop=newpop;
end

fplot('10*sin(5*x)+7*cos(4*x)',[0 10])
hold on
plot(x,y,'r*')
hold off

[z index]=max(y); %计算最大值及其位置
x5=x(index)%计算最大值对应的x值
y=z

【问题】求f(x)=x 10*sin(5x) 7*cos(4x)的最大值,其中0<=x<=9
【分析】选择二进制编码,种群中的个体数目为10,二进制编码长度为20,交叉概率为0.95,变异概率为0.08
【程序清单】
%编写目标函数
function[sol,eval]=fitness(sol,options)
x=sol(1);
eval=x 10*sin(5*x) 7*cos(4*x);
%把上述函数存储为fitness.m文件并放在工作目录下
initPop=initializega(10,[0 9],'fitness');%生成初始种群,大小为10
[x endPop,bPop,trace]=ga([0 9],'fitness',[],initPop,[1e-6 1 1],'maxGenTerm',25,'normGeomSelect',...
[0.08],['arithXover'],[2],'nonUnifMutation',[2 25 3]) %25次遗传迭代
运算借过为:x =
7.8562 24.8553(当x为7.8562时,f(x)取最大值24.8553)
注:遗传算法一般用来取得近似最优解,而不是最优解。
遗传算法实例2
【问题】在-5<=Xi<=5,i=1,2区间内,求解
f(x1,x2)=-20*exp(-0.2*sqrt(0.5*(x1.^2 x2.^2)))-exp(0.5*(cos(2*pi*x1) cos(2*pi*x2))) 22.71282的最小值。
【分析】种群大小10,最大代数1000,变异率0.1,交叉率0.3
【程序清单】
%源函数的matlab代码
function [eval]=f(sol)
numv=size(sol,2);
x=sol(1:numv);
eval=-20*exp(-0.2*sqrt(sum(x.^2)/numv)))-exp(sum(cos(2*pi*x))/numv) 22.71282;
%适应度函数的matlab代码
function [sol,eval]=fitness(sol,options)
numv=size(sol,2)-1;
x=sol(1:numv);
eval=f(x);
eval=-eval;
%遗传算法的matlab代码
bounds=ones(2,1)*[-5 5];
[p,endPop,bestSols,trace]=ga(bounds,'fitness')
注:前两个文件存储为m文件并放在工作目录下,运行结果为
p =
0.0000 -0.0000 0.0055
大家可以直接绘出f(x)的图形来大概看看f(x)的最值是多少,也可是使用优化函数来验证。matlab命令行执行命令:
fplot('x 10*sin(5*x) 7*cos(4*x)',[0,9])
evalops是传递给适应度函数的参数,opts是二进制编码的精度,termops是选择maxGenTerm结束函数时传递个maxGenTerm的参数,即遗传代数。xoverops是传递给交叉函数的参数。mutops是传递给变异函数的参数。

【问题】求f(x)=x+10*sin(5x)+7*cos(4x)的最大值,其中0<=x<=9
【分析】选择二进制编码,种群中的个体数目为10,二进制编码长度为20,交叉概率为0.95,变异概率为0.08
【程序清单】
%编写目标函数
function[sol,eval]=fitness(sol,options)
x=sol(1);
eval=x+10*sin(5*x)+7*cos(4*x);
%把上述函数存储为fitness.m文件并放在工作目录下
initPop=initializega(10,[0 9],'fitness');%生成初始种群,大小为10
[x endPop,bPop,trace]=ga([0 9],'fitness',[],initPop,[1e-6 1 1],'maxGenTerm',25,'normGeomSelect',...
[0.08],['arithXover'],[2],'nonUnifMutation',[2 25 3]) %25次遗传迭代
运算借过为:x =
7.8562 24.8553(当x为7.8562时,f(x)取最大值24.8553)
注:遗传算法一般用来取得近似最优解,而不是最优解。
遗传算法实例2
【问题】在-5<=Xi<=5,i=1,2区间内,求解
f(x1,x2)=-20*exp(-0.2*sqrt(0.5*(x1.^2+x2.^2)))-exp(0.5*(cos(2*pi*x1)+cos(2*pi*x2)))+22.71282的最小值。
【分析】种群大小10,最大代数1000,变异率0.1,交叉率0.3
【程序清单】
%源函数的matlab代码
function [eval]=f(sol)
numv=size(sol,2);
x=sol(1:numv);
eval=-20*exp(-0.2*sqrt(sum(x.^2)/numv)))-exp(sum(cos(2*pi*x))/numv)+22.71282;
%适应度函数的matlab代码
function [sol,eval]=fitness(sol,options)
numv=size(sol,2)-1;
x=sol(1:numv);
eval=f(x);
eval=-eval;
%遗传算法的matlab代码
bounds=ones(2,1)*[-5 5];
[p,endPop,bestSols,trace]=ga(bounds,'fitness')
注:前两个文件存储为m文件并放在工作目录下,运行结果为
p =
0.0000 -0.0000 0.0055
大家可以直接绘出f(x)的图形来大概看看f(x)的最值是多少,也可是使用优化函数来验证。matlab命令行执行命令:
fplot('x+10*sin(5*x)+7*cos(4*x)',[0,9])
evalops是传递给适应度函数的参数,opts是二进制编码的精度,termops是选择maxGenTerm结束函数时传递个maxGenTerm的参数,即遗传代数。xoverops是传递给交叉函数的参数。mutops是传递给变异函数的参数。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bestfit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有序list 浏览:920
内容管理系统java 浏览:691
公众号吸粉源码 浏览:122
你无权保存到你当前文件夹 浏览:473
lol巨神峰服务器什么时候开 浏览:258
程序员世界漫画 浏览:224
安卓javaios开发 浏览:148
数据的运算是算法吗 浏览:649
诺基亚为什么用的是原生安卓系统 浏览:767
android继承fragment 浏览:580
单片机小系统设计 浏览:14
养老保险核算法 浏览:894
服务器代码如何更改 浏览:586
易语言调用java 浏览:329
安卓sha加密 浏览:81
余姚同城游戏app叫什么 浏览:550
方维夺宝20源码下载 浏览:870
shell编译成功后退出 浏览:721
你们用什么美妆鉴别的app吗 浏览:118
手机设备信息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