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塔木德
一,<塔木德>是什么?
在此我不要重复无数书中对<塔木德>内容的分类归纳,而是从思维方式上解释<塔木德>的基本观念.
如上所述,<塔木德>承担着对传统的解释任务.这种解释通常面临两个基本问题:首先,个人有个人的解释.这些解释不但有可能互不相同,而且完全有可能针锋相对.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找出一个权威来,由他作出判决.不过这马上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万一我们错选了本拉登,那大家伙不就都成了恐怖分子了?就算我们选了个好人,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会心服口服吗?要是他们的意见不被接纳,他们会不会不接受这部新的经典?在这方面,<白虎通>是个很好的例子.汉儒虽然"独尊儒术",但这儒术本身并不"独",而是百花齐放,互不相让的.白虎馆会议请了皇帝出来当裁判,统一大家伙的思想,搞了部<白虎通>,但各派其实仍心怀鬼胎,等大汉朝一倒,汉学也就立刻树倒猢狲散,<白虎通>也就抖不出虎威,成了一部普通文献.
针对这两个问题,<塔木德>的解决办法是:第一,全体拉比都有资格参加这种解释,第二,所有拉比的观点,无论如何对立,一律都是神的话语,都要收入经典;第三,将有关教义的辩论及其执行区别开来.辩论时畅所欲言,辩论过后则按一定的程序(一个常见的程序是少数服从多数)决定哪个看法是用于实际生活的律法.第四,律法一旦确定,则任何人都有义务维护,仍不服从者则可能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所以一段典型的<塔木德>经文可能是这样的:
拉比甲说:A是真的,B是假的.
拉比乙说:B是真的,A是假的.
丁以拉比丙的名义说:A跟B都是假的.
拉比申说:A跟B都可能是真的.如果条件C成立,那么A就是真的;而如果条件D成立,那么B就是真的.
按照某种标准,拉比乙的话被定为律法.
当然,这是一个浓缩了的虚拟段落,原文中这样的辩论可能经过多个反复.而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拉比们可能在这里引用<圣经>或讲述各种奇闻轶事,由此形成了<塔木德>的文学色彩.
在这样开放的氛围里,你可以想象他们的思维将是何等活跃,他们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几乎到了外人看来有些怪诞的地步.如果你想断章取义地攻击<塔木德>,你简直什么都找得到.但如果你不能从总体上加以把握,那你实际上就是连门都没入.
二,怎样学习<塔木德>?
按照<阿伯特>的规定:儿童从五岁开始读<旧约>,十五岁开始学<塔木德>.今天的犹太宗教社区,大体上还是遵循这样的时间规定.在那里,<圣经>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主要教小孩子.儿童到十五岁左右,通常<圣经>都已烂熟于心,便可进经堂学习<塔木德>了.<塔木德>博大精深,常常一个学者一辈子都学不完.但说到底,<圣经>是经,<塔木德>是传,没有<圣经>的底子,学<塔木德>就是一句空话.至于学习方法,除了朗诵熟记之外,<塔木德>式的辩论也仍然是常见的.至于那些好的学者对<圣经>和<塔木德>的熟悉程度,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犹太宗教学者玩的一种游戏,是将一把短刀投入一本<圣经>或者<塔木德>,然后猜某一页上刀刺中的是哪个字母.也就是说不仅文字倒背如流,连哪个词在那一页的什么位置都记得.
如果你对<塔木德>有兴趣,不妨找找下面几本书:
中文:
张平译:<阿伯特-犹太智慧书>,此书是拉比犹太教的<论语>,不读没资格谈拉比犹太教.今天的犹太人,就是不信教,也常常父子坐在一起读这本书.
盖逊译:<大众塔木德>,在众多的介绍<塔木德>的书中,我不知道为什么选了这本1949年的着作翻译,不过作为知识入门,这本书是足够的.
英文:
Barry W. Holtz, Back To the Sources. 这是一本极为出色的入门书,如果真有志于学,这本书万万不能不读.北大图书馆有这本书.
Ephraim E. Urbach, The Sages: Their
Concepts and Beliefs. 至今没能把这本巨着翻译成中文,我简直是在犯罪.
Jacob Neusner, Rabbinic Judaism: Structure
and System. 此公出书的速度是每星期一本,至今已经出了八百多本书,全是犹太学的,就冲这个,你至少也应该看一本.此公还是犹太学界的叛逆,经常干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我认识的学者里,差不多没人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