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译原理 学的是什么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虽然只有少数人从事编译方面的工作,但是这门课在理论、技术、方法上都对学生提供了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软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各个大学使用的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课程
这门课程关注的是编译器方面的产生原理和技术问题,似乎和计算机的基础领域不沾边,可是编译原理却一直作为大学本科的 必修课程,同时也成为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内容。编译原理及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算法问题而已,当然由于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其解决算法也相对复杂。 我们学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也是讲算法的,不过讲的基础算法,换句话说讲的是算法导论,而编译原理这门课程讲的就是比较专注解决一种的算法了。在20世纪 50年代,编译器的编写一直被认为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第一Fortran的编译器据说花了18年的时间才完成。在人们尝试编写编译器的同时,诞生了许多跟 编译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而这些理论和技术比一个实际的编译器本身价值更大。就犹如数学家们在解决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虽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但是其间 诞生不少名着的相关数论。
2. 为什么你们二战甚至多次挑战贸大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财经类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目前为财经类第一集团高校,教育部、商务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60年成为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当时唯一一所财经类重点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坐落在首都北京市朝阳区,历经几代师生员工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经、管、法、文、理五大门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行业特色型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被贸大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惠园。对外经贸大学在2013年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五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外贸院校,在2000年以前直属于外经贸部(外贸部)。学校于1989年11月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校董会。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任首届校董会主席,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任名誉主席。上世纪90年代学校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外贸重点院校,曾以超越清华北大的文科录取分数线,云集了数省状元。1997年,学校被列为首批211工 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6月,学校与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
2010年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胆改革,扩大合作,引进海归,完善学科,重视科研,力促教学体系与国际接轨,学校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12月28日,教育部、商务部在京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校成为唯一一所商务部在全国和教育部共建的高校。2011年9月2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学校成为第一所拥有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的研究生院的财经类大学。2012年9月20日,学校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商务部、浙江省义乌市、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成为协同单位。学校也是中国(上海)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1]、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的参与高校。2012年,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以及45位欧盟及20国集团(G20)驻华大使和来自欧盟总部、欧洲投资银行、驻华使团访问贸大,贸大国际知名度迅速提升。2013年,贸大受教育部委托,牵头国内10多所财经类院校与俄罗斯组建了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2011年、2012年、2013年,连年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数量居全国同类大学首位。同时,国际化特色更加突出,与之合作的国外大学层次越来越高,与美国乔治敦大学、美国伊丽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140多个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64%、深造率49.20%、留学率28.40%、留京率67.02%。研究生就业率9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经、管、法、文、理五大学科相关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一、在理学方面:
2013年对外经贸大学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2支队伍荣获一等奖,73支队伍荣获二等奖.此成绩在全国所有高校名列前茅.
[中央财经大学]13支队伍荣获一等奖,40支队伍荣获二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13支队伍获一等奖,16支队伍获二等奖.
2014获美国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 获奖率达43.6%. 一支队伍获赛事最高奖项——Outstanding Winner(特等优胜奖),一支队伍获Finalist(特等优胜提名奖).我校还有24支队伍获得Meritorious Winner(一等奖),65支队伍获得Honorable Mention(二等奖).
二、在经济学方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2013年获“欧莱雅校园市场策划大赛”中国赛区总冠军.
2013全国大学生银行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夺冠.
2013北京高校保险•金融产品广告设计大赛问鼎冠军.
三、在法学方面:
2013北京市保险模拟法庭大赛第二名.
2014年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包揽12届“ELSA-WTO模拟法庭”亚太区域赛书状全部奖杯. 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印度、韩国、印尼和越南等国家或地区的27支代表队竞相角逐,中国有6支参赛队伍,分别来自北京、清华、人大、贸大、厦大、中南财.贸大成为中国大陆唯一晋级八强的队伍;并囊括了大赛的所有奖杯共计13个.
2014年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获12届“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全国一等奖.并夺得原告最佳诉状奖、两项最佳辩手奖共三个奖项.同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获得今年四月代表中国赴美国华盛顿特区参加国际决赛的资格.
四、在文学方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首届全国“精彩韩国”韩语新闻编译大赛唯一“精彩院校奖”
2014年1月21日,首届全国“精彩韩国”韩语新闻编译大赛颁奖仪式在韩国驻华使馆隆重举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朝鲜语系学生凭借整体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写作能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唯一的“精彩院校奖”的荣誉.
2013首都高校记者基本功大赛贸大代表队获得冠军.
五、在管理学方面:
2014年3月,第二届全国高校外交谈判大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获得冠军,北京语言大学获得二等奖,北京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获得三等奖.
2013年全国校园财会总决赛贸大获第三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3 届本硕毕业生2354人选择就业.[毕业生共3400人,其中573人出国留学,国内升学415人(本科生出国553人,本科出国率达到28.4%,国内升学405,本科生深造比例49.2%)]研究生就业率99.17%,本科生就业率97.64%.留京1624人,留京率69%.其中签约金融机构910人,其余签约央企、外企、机关事业单位.签约部分国有重点银行人数434人(其中总行27人),中国建设银行 137人,中国工商银行95人, 中信银行58 人,中国农业银行54 人,中国银行48 人,北京农商银行33人,中国进出口银行9人. 其余为外资金融机构和其它银行.
[办学效率、办学质量最好的十所大学之一]
(“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报告2012”全国第3)
[中国最难考的十所大学之一]
(“2012高考招生50强排行榜”位列文科第6,理科第10)
[中国就业最好的十所大学之一]
(“2013年度中国高校通用就业力排行榜”名列全国第5.多年始终保持着高达98%、99%左右的就业率.包括学生就业满意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满意率、学生毕业薪水在内的三大指标,均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
[国际化特色最鲜明的大学之一]
(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 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着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校常年来华留学生3000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5,课程设置国际化)
[全国大学生最满意的大学之一]
(2013年由110多万大学生进行的大学满意度实名评价打分,在全国2400多所高校中与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并列第二)
[最早成立独立研究生院的财经类大学之一]
(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财、央财、西财、中南财经政法成功申建独立研究生院)
[十年最具社会影响力十所MBA院校之一]
(腾讯网2013年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从上亿中国主流网络用户中投票选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国际经济法)
金融工程(含FRM,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
金融学(含CF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
西班牙语(经贸方向)
阿拉伯语(经贸方向)
非通用语种群(经贸方向)(越南语/朝鲜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4个语种)
会计学(含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
市场营销(全球营销方向)
日语(经贸方向)
电子商务(国际商务方向/金融服务外包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工商管理(全球管理实验班/中法兰斯2+3双学位)、保险(中外合作2+2双学位项目,合作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肯特大学三选一)
3.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院光荣榜
l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者:1名2 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3 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4 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1名5 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6 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名7 北京市品牌专业: 自动化专业8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9 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名l0 北京市精品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l1 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第2版)、《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计算机英语(第2版)》、《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等l2 北京市精品教材:《编译原理与实现》、《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新编数据库应用基础》等。l3 教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省部级三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l4 学生曾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二等奖;15 全国ERP应用大赛一等奖;16 2007年科学计算软件SCILAB程序设计竞赛三等奖。17 2005年北京市第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8 2006年“广茂达杯”全国智能足球机器人比赛二等奖;19 2003—2010年在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连创佳绩,一、二、三等奖均有所获;20 2009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1对1比赛二等奖、技术挑战赛亚军;21 2010年,获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竞赛三等奖2项22 2010年,获第一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获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优秀组织奖;23 2010年,第四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三等奖;24 2010 T1全国DSP C2000大奖赛二等奖;25 第二届“ZLG杯”中国大学生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奖;26 2010年 “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全国优胜奖。27 2010 年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优胜奖。28 在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和数学竞赛中获奖多次。
4. 有没有比龙书通俗易懂的编译原理书籍
大学课程为什么要开设编译原理呢?这门课程关注的是编译器方面的产生原理和技术问题,似乎和计算机的基础领域不沾边,可是编译原理却一直作为大学本科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成为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内容。编译原理及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算法问题而已,当然由于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其解决算法也相对复杂。我们学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也是讲算法的,不过讲的基础算法,换句话说讲的是算法导论,而编译原理这门课程讲的就是比较专注解决一种的算法了。在20世纪50年代,编译器的编写一直被认为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第一Fortran的编译器据说花了18年的时间才完成。在人们尝试编写编译器的同时,诞生了许多跟编译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而这些理论和技术比一个实际的编译器本身价值更大。就犹如数学家们在解决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虽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但是其间诞生不少名着的相关数论。
推荐参考书
虽然编译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部分,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要自己写出一个像TurbocC,Java那样的编译器来说还是太难了。不仅写编译器困难,学习编译原理这门课程也比较困难。
第一本书的原名叫《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Tools》,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是龙书。原因是这本书的封面上有条红色的龙,也因为獗臼樵诒嘁朐?砘?嘴域确实?忻?所以很多国外的学者都直接取名为龙书。最近机械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了此书的中文版,名字就叫《编译原理》。该书出的比较早,大概是在85或86年编写完成的,作者之一还是着名的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里面讲解的核心编译原理至今都没有变过,所以一直到今天,它的价值都非凡。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实际的小例子,把编译原理的大致内容罗列出来,让很多编译原理的初学者很快心里有了个底,也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理论,怎么运用这些理论。而这一点是我感觉国内的教材缺乏的东西,所以国内的教材都不是写给愿意自学的读者,总之让人看了半天,却不知道里面的东西有什么用。
第二本书的原名叫《ModernCompilerDesign》,中文名字叫做《现代编译程序设计》。该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所出。此书比较关注的是编译原理的实践,书中给出了不少的实际程序代码,还有很多实际的编译技术问题等等。此书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其现代而字。在传统的编译原理教材中,你是不可能看到如同Java中的垃圾回收等算法的。因为Java这样的解释执行语言是在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东西。如果你想深入学习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那么你肯定得看前面那本龙书,如果你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先进的编译器,那么你得看这本《现代编译程序设计》。
第三本书就是很多国内的编译原理学者都推荐的那本《编译原理及实践》。或许是这本书引入国内比较早吧,我记得我是在高中就买了这本书,不过也是在前段时间才把整本书看完。此书作为入门教程也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书中给出的编译原理讲解也相当细致,虽然不如前面的龙书那么深入,但是很多地方都是点到为止,作为大学本科教学已经是十分深入了。该书的特点就是注重实践,不过感觉还不如前面那本《现代编译程序设计》的实践味道更重。此书的重点还是在原理上的实践,而非前面那本那样的技术实践。《编译原理及实践》在讲解编译原理的各个部分的同时,也在逐步实践一个现代的编译器TinyC.等你把整本书看完,差不多自己也可以写一个TinyC了。作者还对Lex和Yacc这两个常用的编译相关的工具进行了很详细的说明,这一点也是很难在国内的教材中看到的。
推荐了这三本教材,都有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很多英文好的同学只喜欢看原版的书,不我的感觉是这三本书的翻译都很不错,没有必要特别去买英文版的。理解理论的实质比理解表面的文字更为重要。
编译原理的实质
几乎每本编译原理的教材都是分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LL算法,递归下降算法,LR算法),语义分析,运行时环境,中间代码,代码生成,代码优化这些部分。其实现在很多编译原理的教材都是按照85,86出版的那本龙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所以那本龙书的内容格式几乎成了现在编译原理教材的定式,包括国内的教材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大学里面的本科教学是不可能把上面的所有部分都认真讲完的,而是比较偏重于前面几个部分。像代码优化那部分东西,就像个无底洞一样,如果要认真讲,就是单独开一个学期的课也不可能讲得清楚。所以,一般对于本科生,对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掌握要求就相对要高一点了。
词法分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能是词法分析程序本身实现起来很简单吧,很多没有学过编译原理的人也同样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词法分析程序。不过编译原理在讲解词法分析的时候,重点把正则表达式和自动机原理加了进来,然后以一种十分标准的方式来讲解词法分析程序的产生。这样的做法道理很明显,就是要让词法分析从程序上升到理论的地步。
语法分析部分就比较麻烦一点了。现在一般有两种语法分析算法,LL自顶向下算法和LR自底向上算法。LL算法还好说,到了LR算法的时候,困难就来了。很多自学编译原理的都是遇到LR算法的理解成问题后就放弃了自学。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只要大家理解就可以了,又不是像词法分析那样非得自己写出来才算真正的会。像LR算法的语法分析器,一般都是用工具Yacc来生成,实践中完全没有比较自己来实现。对于LL算法中特殊的递归下降算法,因为其实践十分简单,那么就应该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写。当然,现在也有不少好的LL算法的语法分析器,不过要是换在非C平台,比如Java,Delphi,你不能运用YACC工具了,那么你就只有自己来写语法分析器。
等学到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时候,你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到底有什么?就从编译器的角度来讲,编译器需要把程序员写的源程序转换成一种方便处理的数据结构(抽象语法树或语法树),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通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其实词法分析并非一开始就被列入编译器的必备部分,只是我们为了简化语法分析的过程,就把词法分析这种繁琐的工作单独提取出来,就成了现在的词法分析部分。除了编译器部分,在其它地方,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也是有用的。比如我们在DOS,Unix,Linux下输入命令的时候,程序如何分析你输入的命令形式,这也是简单的应用。总之,这两部分的工作就是把不规则的文本信息转换成一种比较好分析好处理的数据结构。那么为什么编译原理的教程都最终把要分析的源分析转换成树这种数据结构呢?数据结构中有Stack,Line,List这么多数据结构,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Tree这种结构有很强的递归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Tree的任何结点Node提取出来后,它依旧是一颗完整的Tree。这一点符合我们现在编译原理分析的形式语言,比如我们在函数里面使用函树,循环中使用循环,条件中使用条件等等,那么就可以很直观地表示在Tree这种数据结构上。同样,我们在执行形式语言的程序的时候也是如此的递归性。在编译原理后面的代码生成的部分,就会介绍一种堆栈式的中间代码,我们可以根据分析出来的抽象语法树,很容易,很机械地运用递归遍历抽象语法树就可以生成这种指令代码。而这种代码其实也被广泛运用在其它的解释型语言中。像现在流行的Java,.NET,其底层的字节码bytecode,可以说就是这中基于堆栈的指令代码的。
关于语义分析,语法制导翻译,类型检查等等部分,其实都是一种完善前面得到的抽象语法树的过程。比如说,我们写C语言程序的时候,都知道,如果把一个浮点数直接赋值给一个整数,就会出现类型不匹配,那么C语言的编译器是怎么知道的呢?就是通过这一步的类型检查。像C++语言这中支持多态函数的语言,这部分要处理的问题就更多更复杂了。大部编译原理的教材在这部分都是讲解一些比较好的处理策略而已。因为新的问题总是在发生,旧的办法不见得足够解决。
本来说,作为一个编译器,起作用的部分就是用户输入的源程序到最终的代码生成。但是在讲解最终代码生成的时候,又不得不讲解机器运行环境等内容。因为如果你不知道机器是怎么执行最终代码的,那么你当然无法知道如何生成合适的最终代码。这部分内容我自我感觉其意义甚至超过了编译原理本身。因为它会把一个计算机的程序的运行过程都通通排在你面前,你将来可能不会从事编译器的开发工作,但是只要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相关的领域,都会涉及到程序的执行过程。运行时环境的讲解会让你更清楚一个计算机程序是怎么存储,怎么装载,怎么执行的。关于部分的内容,我强烈建议大家看看龙书上的讲解,作者从最基本的存储组织,存储分配策略,非局部名字的访问,参数传递,符号表到动态存储分配(malloc,new)都作了十分详细的说明。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编写平常程序的时候经常要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少去探求其内部是如何完成。
关于中间代码生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部分的内容就实在不好说了。国内很多教材到了这部分都会很简单地走马观花讲过去,学生听了也只是作为了解,不知道如何运用。不过这部分内容的东西如果要认真讲,单独开一学期的课程都讲不完。在《编译原理及实践》的书上,对于这部分的讲解就恰到好处。作者主要讲解的还是一种以堆栈为基础的指令代码,十分通俗易懂,让人看了后,很容易模仿,自己下来后就可以写自己的代码生成。当然,对于其它代码生成技术,代码优化技术的讲解就十分简单了。如果要仔细研究代码生成技术,其实另外还有本叫做《》,那本书现在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的,十分厚重,而且是英文原版。不过这本书我没有把它列为推荐书给大家,毕竟能把龙书的内容搞清楚,在中国已经就算很不错的高手了,到那个时候再看这本《》也不迟。代码优化部分在大学本科教学中还是一个不太重要的部分,就是算是实践过程中,相信大家也不太运用得到。毕竟,自己做的编译器能正确生成执行代码已经很不错了,还谈什么优化呢?
编译原理的课程毕竟还只是讲解原理的课程,不是专门的编译技术课程。这两门课程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编译技术更关注实际的编写编译器过程中运用到的技术,而原理的课
5.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ACM-ICPC以团队的形式代表各学校参赛,每队由至多3名队员组成。每位队员必须是在校学生,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并且每年最多可以参加2站区域选拔赛。
与其它计算机程序竞赛(例如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相比,ACM-ICPC的特点在于其题量大,每队需要在5小时内完成7道或以上的题目。另外,一支队伍3名队员却只有1台电脑,使得时间显得更为紧张。因此除了扎实的专业水平,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
考试内容
竞赛进行5个小时,一般有7道或以上试题,由同队的三名选手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当解决了一道试题之后,将其提交给评委,由评委判断其是否正确。若提交的程序运行不正确,则该程序将被退回给参赛队,参赛队可以进行修改后再一次提交该问题。
考试流程
竞赛规定每支参赛队伍至多由三名在校大学生组成,他们需要在规定的五个小时内解决八个或更多的复杂实际编程问题。
每队使用一台电脑,参赛者争分夺秒,与其他参赛队伍拼比逻辑、策略和心理素质。赛事由各大洲区域预赛和全球总决赛两个阶段组成。
决赛安排在每年的3-5月举行,而区域预赛一般安排在上一年的9-12月举行。
原则上一个大学在一站区域预赛最多可以有3支队伍,但只能有一支队伍参加全球总决赛
程序判定结果有如下7种:
中国选手赛照
中国选手赛照 [3]
1、Accepted. ——通过!(AC)
2、Wrong Answer.——答案错。(WA)
3、Runtime Error.——程序运行出错,意外终止等。(RE)
4、Time Limit Exceeded. ——超时。程序没在规定时间内出答案。(TLE)
5、Presentation Error. ——格式错。程序没按规定的格式输出答案。(PE)
6、Memory Limit Exceeded. ——超内存。程序没在规定空间内出答案。(MLE)
7、Compile Error. ——编译错。程序编译不过。(CE)
奖项级别
区域赛一般分别按10%,20%,30%的比例颁发金,银,铜奖,即一般情况(120队伍)有12支队伍获金牌,24支队伍获银牌,36支队伍获铜牌,其余为优胜奖。
2010年亚洲区域赛中国大陆5大赛区由阿里巴巴公司赞助,获得金牌的选手可以享受绿色通道,进入阿里巴巴实习或参加工作。
2012年亚洲区域赛中国大陆5大赛区由华为公司赞助,有奖金(冠5000、亚3000、季2000,非冠亚季的金牌1200,FB(First Blood,指全场第一个解答出某道题) 800,最佳女队800,顽强拼搏500)。顽强拼搏是全场最后一个AC,且只AC1道题的队伍。
总决赛前十名的队伍将得到高额奖学金:
第一名奖金为12000美元
第二名奖金为6000美元
第三名奖金为3000美元
第四名至第十名将各得到1500美元
除此之外还将承认北美冠军、欧洲冠军、南太平洋冠军及亚洲冠军。
参赛地点
每年不一样,看哪儿承办
竞赛报名资格
大学生
报名时间
比赛前7天截止
竞赛如何报名
通过注册商报名
老师带队
6. 本人普通大学生一个,今年报了个蓝桥杯的c语言B组的比赛,请问有参加过或比较了解的给说说怎么准备吗
指导老师说的知识点得会 并在机器上能够编译通过 比如最基本的 冒泡排序法之类的 谭浩强的书 还有那个C语言第二版……
7. 大学生如何发展自己
进了大学以后建议不要一股脑的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可能你觉得成绩很重要,但当你毕业面试的时候,很多公司对你的行业实习经验也是很看重的,可能有人会反对,但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所以成绩和实践一定要双抓。
在大学学习的知识,全部都是书本上的东西,到了大学也是一样,真正工作就会发现学的很多东西根本就用不上。所以大学一定抓住每一个可以实践工作的机会,因为真正让你成长并且学到东西的,一定是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实用的专业技能。
(7)2021年大学生编译大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盛,性生理方面日趋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个体在心理、情绪、思维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地变化,这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主观化,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
进入大三、大四阶段,大学生会从世界和社会角度对自己所处的地位进行探讨,为寻找到合适位置,探讨有意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个心理自我阶段之中,大学的整体心理水平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8. 2021电气版cadwen10安装不出注册机闪退
EDA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掌上明珠”,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代表了当今集成电路设计的最新发展方向,成为当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
无论是移动设备、云数据中心、5G通信、无人驾驶、航空航天、医学设备还是工业机器人,无不需要使用高性能的芯片。由于芯片设计环节繁多精细且复杂,人工设计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故需要更加自动化更加智能的芯片设计工具即EDA,以对芯片进行辅助设计。
EDA提供包括设计、仿真、分析验证等一系列芯片设计工具,通过硬件描述语言,EDA工具可以自动实现对电路逻辑的编译、化简、分割、布局、布线等流程。大大减少了芯片设计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进一步提升芯片的性能,同时大幅缩短了芯片迭代的周期,促进芯片行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编译、化简、分割、布局、布线等流程的算法设计与优化也成了EDA工具设计的重中之重。EDA工具的进步可以推动整个集成电路的创新和发展,但EDA产业对人才的依赖性比较大。EDA比赛是企业发掘新生力量的良好平台,包括CADAthlon、CAD Contest、ISPD Contest、TAU Contest、IWLS Programming Contest等世界顶级EDA大赛,大都是由产业界命题,贴近产业界的实际应用,让参赛者了解EDA工具及其发展趋势,以吸引更多的研究生进入到EDA领域。
为了让大家对全球顶级EDA竞赛有所了解,芯思想研究院(ChipInsights)对全球主要EDA竞赛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分享如下。
一、CADathlon@ICCAD
CADathlon Programming Contest@ICCAD被称为EDA领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2002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编程竞赛。
CADathlon Programming Contest@ICCAD要求是全日制在校读博士学位的CAD专业研究生参加,要求代表队两人一组,并在9小时内解决6个与EDA相关的难题。大赛为符合条件的参赛选手提供部分或全部费用。
CADathlon Programming Contest@ICCAD重点关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尤其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前沿的实际问题。比赛强调CAD应用程序的算法技术知识、解决问题和编程技巧以及团队合作。CADathlon Programming Contest@ICCAD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对冉冉升起的EDA新星的独特视角,有助于吸引顶尖研究生进入EDA领域。
CADathlon Programming Contest@ICCAD面向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的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参赛队伍运用自己的编码和分析技巧来解决集成电路与系统中电子设计自动化,涉及电路设计与分析(Circuit Design and Analysis Physical Design)、物理设计和设计可制造性(Physical Design & 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逻辑与高级综合(Logic and High-Level Synthesis)、系统设计与分析(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功能验证和测试(Functional Verification)、新兴技术(Bio-EDA、安全、人工智能等)在EDA上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参赛队伍综合运用EDA、计算机体系结构、及机器学习等各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上述问题在以前的科学论文中有所描述。
奖项情况
由于部分年份的资料有缺失,统计存在不完整性,但整体分析还是有参考性。
CADathlon从举办以来,奖项主要由密歇根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巴西南方大河联邦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九所高校分享。
按地区来分,中国台湾是获得第一名最多的地区,共计9.5个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共计8个第一名。
按高校来分,台湾大学自2007年参赛以来,在张耀文教授和黄钟扬教授的带领下,共获得7.5个第一名(有一年和海外高校联合组队),成为CADathlon比赛获得第一名最多的高校;密歇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各获得三次,并列排名第二。
中国大陆参赛和获奖情况
2018年,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的博士研究生魏学超和张文泰获得第一名,这是中国大陆在CADathlon比赛中的首个第一名,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在CADathlon唯一的一个奖项。
二、Contest@ISPD
国际物理设计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Design,ISPD)主要是交流思想和促进VLSI系统物理设计研究。ISPD将展示全球最先进的研究,涉及与ASIC和FPGA相关的传统物理设计主题以及该领域的新兴技术。
Contest@ISPD作为ISPD研讨会的一部分,是全球三大顶尖国际物理设计学术竞赛之一,由全球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权威学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所举办。
Contest@ISPD竞赛于2005年首次举办,每年12月份由业界一流公司(IBM、Intel、Xilinx等)公布学术竞赛题目,3月份提交研发成果和软件系统,由业界公司负责提供测试电路,并测试参赛队伍所提交的软件系统,最后于3月底或4月初在年度ACM ISPD会议上公布竞赛结果。
奖项情况
从2005年至2021年,Contest@ISPD共计颁发21个第一名。
按地区来分,美国获得10个第一名,中国台湾获得5个第一名,中国香港和巴西各获得2个第一名,德国和加拿大各获得1个第一名。
按高校来分,密歇根大学在Igor L. Markov教授带领下获得4.5个第一名,台湾交通大学获得3个第一名,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2.5第一名。
中国大陆参赛和获奖情况
中国大陆自2010年首次参加Contest@ISPD,首支队伍来自清华大学;直到2019年,中国大陆才收获首个奖项,福州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联合组队获得第三名;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鸿芯微纳联队获得第二名,是Contest@ISPD举办竞赛以来,中国大陆高校获得的最好成绩;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第三名。
中国大陆高校在Contest@ISPD比赛中还未曾获得第一名,希望多多加油。
三、TAU Contest
数字电路时序分析竞赛“TAU Contest”始于2011年,是由国际计算机协会ACM所举办的专业赛事。每年10月由命题厂商公布竞赛题目,次年2月提交模型和代码程序。该赛题一般由IBM、Cadence、Synopsys、TMSC等国际顶尖公司参与命题,并通过标准测试电路来评选参赛队伍所提交代码程序,最后由“国际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的时序分析与综合研讨会(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iming Issues in the Specification andSynthesis of Digital Systems)”公布竞赛结果。
时序分析是贯穿整个数字电路设计流程的重要问题。近年竞赛题目皆为当今产学界研究时序分析的重要议题,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和团队的参与,多年来已成为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EDA)的知名竞赛。
从2011年至2021年共有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参赛。
奖项情况
TAU Contest总计颁发11个第一名。
按地区来分,中国台湾获得4个第一名,美国获得3个第一名,希腊获得2个第一名,中国大陆和印度各获得1个第一名。
按高校来分,台湾交通大学在江蕙如教授的带领下共获得4个第一名(其中有两年与台湾大学联合组队);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3个第一名。
中国大陆参赛和获奖情况
中国大陆只参加过6届比赛,分别是清华大学(2011年、2012年、2013年)、北京大学(2014年)、东南大学(2020年、2021年)。
2011年在首届全球TAU Contest中,清华大学团队获得首个第一名,是中国大陆在各大EDA竞赛中获得首个第一名;2012年,该团队继续参赛,可惜落后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团队,只获得第二名。
从2013年到2019年中国大陆一直与该奖项无缘,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在时序分析方面研究的人员少,导致参赛也少。
2020年开始,东南大学ASIC中心团队连续两年进入前三,获得提名奖。
四、CAD Contest@ICCAD
CAD Contest@ICCAD(国际计算机辅助设计会议)算法竞赛作为EDA领域的年度盛事,是EDA领域影响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术竞赛,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CAD Contest@ICCAD算法竞赛前身为中国台湾1999年开始的省内CAD比赛,CAD比赛每年都吸引数百名台湾各大学院校相关科系师生参与,为台湾的EDA领域和半导体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目前中国台湾还保留有CAD比赛省内赛。
从2012年起,CAD比赛得到了IEEE CEDA和ACM的支持,成为了国际化赛事,升级为CAD Contest@ICCAD,由IEEE CEDA、ACM SIGDA和工业界Cadence、Synopsys等共同赞助。
CAD Contest@ICCAD每年举行一次,针对当前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每年有三道不同的赛题,赛题均来自Cadence、Synopsys、Siemens EDA、Nvidia、IBM等全球着名EDA或半导体公司的真实业务场景,期望对目前集成电路工业界遇到的最困难的设计问题研发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竞赛的结果可以直接转化为工业界的解决方案,对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CAD Contest@ICCAD于每年2月公布竞赛题目,5月报名截止,参赛团队需在6月和6月分别提交“alpha test”和“beta test”版本,并于8月提交最终研发成果和竞赛软件系统。之后,所提交的软件系统由工业界公司负责测试,并在每年11 月召开的ICCAD会议上公布最终竞赛结果。
赛题针对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测试等环节中的核心算法难题,如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等价验证、时序分析等,覆盖了EDA前端(front-end)和后端(back-end),同时出题公司会提供工业级数据进行测试。参赛者可以参加一道或多道题目。经过数月的激烈竞争,最终奖项会在ICCAD会议上揭晓和颁布。
自2012年CAD Contest@ICCAD首次举办以来,平均每年有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支队伍参赛,带动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紧密合作。在竞赛结束后,它所提供的实际问题和工业数据也为EDA研究提供了方向。CAD Contest@ICCAD促进了富有成效的产学合作,并在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论文。CAD Contest@ICCAD无疑促进了EDA研究并不断增强其影响力。
参赛的高校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犹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等。
截止2021年,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约1200支队伍参赛。其中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等四个国家和地区自2012年连续10年有队伍参赛;自2013年开始,俄罗斯、巴西连续9年有队伍参赛。近三年来更是吸引了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多个南亚国家组队参赛。组队参赛的国家和地区由2012年的7个增加至约20个,队伍由2012年的56支增加至约200支。
奖项情况
由于奖项并列和空缺的原因,2012年至2021年10年间,共产生了31个第一名(其中2013年的Problem B产生了两个第一名)、30个第二名(2013年有空缺,2019年有并列)、28个第三名(2019年和2021年有空缺),前三名合计89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华人圈前三名总数75个,约占前三名总数的84%。
按地区来分,美国获得3个第一名,巴西获得2个第一名,俄罗斯和伊朗各获得1个第一名;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共计获得24个第一名,其中中国大陆获得4个第一名,中国香港获得11个第一名,中国台湾获得9个第一名,合计占第一名总数31个的78%。
按学校分,香港中文大学在黄定发教授、杨凤如教授和余备教授的带领下,共计获得11个第一名,成绩遥遥领先于全球其他顶级高校;福州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大学各有3个第一名,华中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巴西南大河联邦大学、伊朗沙希德巴霍纳尔克尔曼大学各1次。
中国大陆参赛和获奖情况
中国大陆的4个第一名分别是福州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取得,其中福州大学在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夺得第一名,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首次参赛就获得第一名。
2017年,福州大学团队首次获得第一名,这也是该赛事有史以来中国大陆首次获得第一名。本次福州大学参加的ICCAD竞赛题目Multi-deck Standard Cell Legalization是由明导公司(Mentor Graphics,现Siemens EDA)与美国美高森美公司(Micosemi)共同出题。此问题是当前集成电路先进制程下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福州大学团队将题目要求的所有例子全部解出,并且每组测试数据都得到最好的结果,体现出团队所设计的算法的巨大优势。
2018年,福州大学团队第二次获得第一名。本次福州大学参加的ICCAD竞赛题目Timing-aware fill insertion是由美国新思科技(Synopsys)出题。此问题是当前集成电路先进制程下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和制造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旨在为每个金属层填充适当的金属填料,使得填充的结果满足所有的设计规则(包括最小间距、最大填充长度等)和密度约束且关键线网的总电容和运行时间等目标尽可能小。
2019年,福州大学团队第三次获得第一名。这是福州大学团队三年来在该赛事上取得的第三个冠军。本次福州大学参加的ICCAD竞赛题目System-level FPGA routing with timing division multiplexing technique是由美国新思科技(Synopsys)出题。此问题是系统级FPGA布线问题的时间复用技术所带来的延时问题,旨在为FPGA中每个网络布线使其满足连通性,并为每个连接信号分配传输速率使同连接线上的分配满足传输约束且使系统的最大延时和运行时间目标尽可能小。
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团队获得第一名。本次比赛是该团队首次参加该项赛事。华中科技大学参加的ICCAD竞赛题目Routing with Cell Movement Advanced由美国新思科技(Synopsys)台湾分公司出题。其中,布局过程需将一系列电路单元放置于给定的长方体空间中;而布线过程则需将属于同一个网的单元引脚用导线连接起来。参赛算法需要在考虑空间容量、电压区、最小布线层、金属层布线方向等众多真实约束的情况下,确定每个单元在芯片内的位置,并同时为每个网规划无短路、无断路的信号传输路径,使得导线的加权总长度最短。该赛题充分体现了此次竞赛对EDA产业界的重要现实意义。团队所设计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在冗余导线检测、布线环路消除、并行化邻域评估加速、布局调整最优移动区域识别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其他奖项包括:复旦大学获得1次第二名和2次第三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1次第三名。
五、Programming Contest@IWLS
Programming Contest@IWLS始于2017年,是由IEEE/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ogic & Synthesis(IWLS)举办的程序研发竞赛,以逻辑综合(Logic Synthesis)和工具研发为竞赛主题。
每年的竞赛由业界一流公司(Synopsys、Xilinx、Google等)公布竞赛题目,期望透过逻辑综合缓解电路设计方面的挑战。
奖项情况
按地区来分,中国台湾获得2个第一名(2018年、2019年),美国获得1.5个第一名(2020年和日本高校合作,2021年),巴西获得1个第一名(2017年),日本获得0.5个第一名(2020年和美国高校合作)。
按高校来分,台湾大学团队获得2个第一名(2018年、2019年)及两个第二名(2017年、2021年)的成绩,居全球高校第一。
中国大陆参赛和获奖情况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的孟畅获得第二名的成绩,这是中国大陆高校在该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六、竞赛对产业的影响
相关竞赛成果有的进行了产业化,对于EDA产业产生了促进作用。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团队在2015年首次提出时序分析引擎OpenTimer,2019年推出第二代OpenTimer。
台湾大学团队提出的mixed-size placement工具NTUplace连续两代进行了产业化,2008年NTUplace3技转思源科技(SpringSoft)成为Custom Digital Placer(Laker)的核心引擎;2015年NTUplace4技转至达科技(Maxeda)。
福州大学团队在CAD Contest@ICCAD大赛中提出的6T&6T PPNN单元布局方法已转让给华大九天,并已集成到华大九天的新一批产教融合解决方案工具中。
七、华人在大赛中的整体表现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梳理的各大竞赛获奖数据,打眼一看,满篇都是华人的名字。
CADAthlon、CAD Contest、ISPD Contest、TAU Contest、IWLS Programming Contest等各大EDA竞赛共计颁发了91个第一名,其中全部由华人组成的团队获得59个,占比65%;共计颁发了82个第二名,其中全部由华人组成的团队获得62个,占比76%;共计颁发了61个第三名,其中全部由华人组成的团队获得45个,占比74%;合计前三234个,华人团队166个,合计占比71%。
从地区来看,在CADAthlon、CAD Contest、ISPD Contest、TAU Contest、IWLS Programming Contest等各大赛事中,中国台湾共获得28.5个第一名,位居全球第一;前三奖项累计获得96个,位居全球第一。中国香港在各大赛事中共获得13个第一名,位居全球第二;前三奖项累计获得30个,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大陆在各大赛事中共获得6个第一名,位居全球第四;前三奖项累计获得15个,位居全球第四。
从高校来看,台湾大学在各大赛事中均获得过第一名,独立获得13个第一名,和台湾交通大学合作获得2个第一名,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合作获得1个第一名,总计获得14.5个第一名,前三奖项累计获得50.5个。香港中文大学在CADAthlon、CAD Contest、ISPD Contest赛事中均获得过奖项,总计独立获得13次第一名,其中在CAD Contest@ICCAD竞赛中获得11个第一名,遥遥领先全球其他高校;在Contest@ISPD竞赛中获得2个第一名,前三奖项累计获得30个。台湾交通大学总计获得8个第一名,前三奖项累计获得17.5个;台湾清华大学总计获得2个第一名,前三奖项累计获得15.5个。
八、获奖队员的去向(部分)
CADathlon@ICCAD 2007第一名获奖者台湾大学的陈东杰(Tung-Chieh Chen)毕业后加入思源科技;2015年和张耀文教授依托NTUplace4架构联合创办Maxeda至达科技,担任CEO;
Contest@ISPD2009第一名获奖者台湾交通大学的Wen-Hao Liu(2013年博士毕业)现任职于Cadence;
TAU Contest 2011第一名获奖者清华大学的杨建磊2014年毕业后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智能进化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CAD Contest@ICCAD 2012、2013、2014第一名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的魏星(Xing Wei,2014年博士毕业)、刁屹(Yi Diao,2015年博士毕业)、林德基(Tak-Kei Lam,2013年博士毕业)和吴有亮教授于2014年联合创立了EDA公司奇捷科技(Easy-Logic),推出的自动处理Functional ECO问题的EDA工具EasyECO可以在Premask、Postmask等多个阶段进行逻辑修正操作,并且已经支持7纳米的先进工艺;
CAD Contest@ICCAD 2012第二名获得者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余备(Bei Yu)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近年其团队在国际EDA大赛中势头很猛;
CAD Contest@ICCAD 2013第一名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的Jian Kuang(2016年博士毕业)毕业后加入Facebook;
CAD Contest@ICCAD 2013第一名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的Wing-Kai Chow(2018年博士毕业)毕业后加入Cadence;
CAD Contest@ICCAD 2013第一名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的贺旭(Xu He)毕业后任教于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TAU Contest 2014第一名获奖者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黄琮蔚(Tsung-Wei Huang)毕业后任教于犹他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
CAD Contest@ICCAD 2015第一名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的陈耿杰(Gengjie Chen,2019年博士毕业)毕业后加入鸿芯微纳,2020年10月加入华为;
TAU Contest 2015第一名获奖者台湾交通大学的Pei-Yu Lee先后就职于至达科技、新思科技,现任职于Cadence;
CAD Contest@ICCAD 2016第一名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的贝泽华(Chak-Wa Pui,2019年博士毕业)毕业后加入Cadence;2021年3月加入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
CAD Contest@ICCAD 2016第一名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的涂沛珊(Peishan Tu)毕业后留校;
CAD Contest@ICCAD 2017第一名获奖者福州大学的朱自然(Ziran Zhu)毕业后任教于东南大学ASIC中心;
Contest@ISPD 2017第一名获奖者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林亦波(Yibo Lin,2018年博士毕业)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CAD Contest@ICCAD 2018第一名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的陈劲松(Jingsong Chen,2021年博士毕业)毕业后加入华为;
九、中国大陆高校的EDA研究
从各大赛事的参赛队伍也可以大致看出,中国大陆高校对EDA的研究方向。由于1994年至2008年,中国大陆在EDA领域有差不多十五年的低迷期。很多高校失去了EDA的研究条件和生存环境,使得很多项目搞不下去,老师开始转型,导致高校从事EDA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少。
中国大陆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八所高校在各大EDA竞赛中获得奖项,其中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四所高校在各大竞赛中获得过第一名。
目前,中国大陆设有EDA相关研究方向的高校主要有:
清华大学是国内较早从事EDA研究的高校,洪先龙教授和边计年教授做物理实现和逻辑综合,两位老先生的学生大部分去了三大EDA公司。清华大学当前的研究方向包括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电源网络等,2010年初期三次参加TAU Contest竞赛,目前主要以CAD Contest@ICCAD和Contest@ISPD竞赛为主。
北京大学研究方向包括布局布线、FPGA设计自动化的可重构算法。多次出现在CADathlon@ICCAD、Contest@ISPD和TAU赛场。
复旦大学当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物理实现、参数提取、逻辑综合、可制造性设计等方向。复旦大学已经多次出现在CAD Contest@ICCAD赛场。
福州大学早期EDA研究始于范更华教授和朱文兴教授,当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物理实现。福州大学团队曾连续三年在CAD Contest@ICCAD夺冠。
东南大学目前研究方向是亚阈值和近阈值相关的时序分析,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参加TAU Contest竞赛,均进入前三。2020年和国微集团成立EDA联合实验室,瞄准EDA共性技术研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国内较早开始从事成品率分析算法的研究,并且一直在宽禁带半导体的器件建模、可靠性分析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突出的成果,为国内相关EDA工具的研究培养了大量人才。在2019年和囯微建立EDA研究院之后,开始进入布局布线和原型验证领域。2020年首次在国际EDA赛场亮相,就取得Contest@ISPD第二名和CAD Contest@ICCAD第三名的成绩。
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出我国首套系列化“射频集成电路EDA商用软件工具”,功能涵盖射频电路电磁和多物理特性建模仿真、自动化综合设计、多性能多功能协同设计等;近几年从国外引进新人,开始研发高层次逻辑综合。
十、结语
拿到国际EDA竞赛的第一名,更多的是体现了对芯片产业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的的提升,还不能等同于国产EDA技术的突破,毕竟这些竞赛就是由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Siemens EDA(原Mentor)等EDA巨头提出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三巨头的产品。
目前中国大陆EDA比赛也逐渐增多,比如中国电子学会主办、ICisC运营的“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的华大九天赛道,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也增设EDA算法赛题,以及工信部等五部委主办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赛项也在2021年开赛,这些大赛都将促进中国大陆EDA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为了加强和国际EDA赛事的衔接,也为了有更多队伍参与国际大赛,中国大陆可以参照国际EDA赛事的赛制,以国际赛事的赛题为基础,增加中国大陆EDA公司的赛题,组织各大国际赛事的国内挑战赛,以鼓励高校学生热积极参与竞赛。
我们更期待的是像华大九天等公司未来也能成为ICCAD竞赛的出题者,或者更进一步中国大陆主办的EDA会议和竞赛也能进入到国际顶级行列。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得到东南大学国家ASIC工程中心杨军老师、朱自然老师、闫浩老师,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邸志雄老师,上海交通大学钱炜慷老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余备老师团队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学习IC设计好课,就在创芯大讲堂
9.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c语言编译器用vc++6.0还是win tc,同样的程序在vc可运行 wintc不行,wintc比较老
当然是 VC++6.0.啦。它是目前主流的编译器。也是微软最成熟的制作大型软件的IDE开发环境。一般高手都在VC++ 6.0下写程序。写出来很有成就感。
10. 网易有道编程大赛是用什么编译器
好像就是poj平台自带的吧?你可以去先熟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