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编译时的数据对象

编译时的数据对象

发布时间:2022-01-21 04:37:47

java创建对象是在编译时还是在运行时

运行期。编译好的java程序(即.class文件)需要运行在JVM中。程序,无论代码还是数据,都需要存储在内存中。JVM为java程序提供并管理所需要的内存空间。JVM内存分为"堆"、"栈"、"方法区"三个区域,分别用于存储不同数据。首先JVM会检查创建这个对象的类是否是一个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类型,如果不是,JVM将为其分配内存,如果是,java虚拟机将调用具体的ClassLoader找到对应的.class文件,并将这个文件的内容读到内存中去。
1)堆:
1.1)用于存储所有new出来的对象(包括成员变量)。
1.2)垃圾:没有任何引用所指向的对象。
垃圾回收器(GC)不定时到内存中清扫垃圾,
并不一定一发现垃圾就立刻回收,
回收过程是透明的(看不到的),
通过调用System.gc()可以建议虚拟机尽快调度GC来回收。
1.3)内存泄漏:不再使用的内存没有被及时的回收。
建议:不再使用的对象,及时将引用设置为null。
1.4)成员变量的生命周期:
创建对象时存储在堆中,对象被回收时一并被回收。
2)栈:
2.1)用于存储正在调用的方法中的所有局部变量(包括参数)
2.2)JVM会为每一个正在调用的方法分配一块对应的栈帧,
栈帧中存储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包括参数),
方法调用结束时,栈帧被清除,局部变量一并被清除。
2.3)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
调用方法时存在栈中,方法结束时与栈帧一并被清除。
3)方法区:
3.1)用于存储.class字节码文件(包括方法)。
3.2)方法只有一份,通过this来区分具体的对象。
既然对象在堆中创建,因此Java创建对象是在运行时,而不是编译时。

⑵ 编译时和运行时对象分别是什么数据类型

运行时类型是程序运行过程中再判断是什么类型,编译时类型是在写好代码后,编译时已经确定是什么类型了

⑶ 用命令导入数据库时出现创建的对象带有编译警告,终止导入

编译警告一般是指存储过程,视图什么的脚本出现问题,不知道你的导入时基于用户的还是全库的,你需要查看出问题的OBJECT,看看是报的什么错,有可能是基于DB_LINK的错误,也有可能是调用了其他用户的表或视图,而你这一次导入的时候遗漏了

⑷ 储存在数据库中的编译对象有哪些

表: 由行和列构成的集合,用来存储数据
数据类型: 定义列或变量的数据类型,SQL Server提供了系统数据类型,并允许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视图 :由表或其他视图导出的虚拟表
索引 :为数据快速检索提供支持且可以保证数据唯一性的辅助数据结构
约束 :用于为表中的列定义完整性的规则
默认值: 为列提供的缺省值
存储过程: 存放于服务器的预先编译好的一组T-SQL语句
触发器: 特殊的存储过程,当用户表中数据改变时,该存储过程被自动执行

⑸ java中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是在编译时分配内存还是在加载时分配内存

全局变量是在创建对象的时候分配内存的 创建对象过程为

  1. 分配空间。

  2. 递归的创建父类对象。

  3. 初始化成员变量。

  4. 调用构造方法创建一个对象。

静态变量是在类加载的时候分配空间的,静态变量和对象没有关系 是在JVM第一次读到一个类的时候加载信息的过程中分配空间的 加载过程为

1 .加载父类(如果父类已经加载过,则不在加载)。

2.初始化静态属性 。

3 .按顺序的初始化静态代码块 初始化的前提就是分配空间 。

而且静态变量在以后的创建对象的时候不在初始化 所以一般用静态来保存共享信息

⑹ C++中,只有类,没有对象,编译时是否会赋予类被分配空间的能力

你说的“空间”看来是指数据呢。那确实是不会。
另外对于函数,没有被调用到,运行时就不会给它分配对应空间,这指的也是数据空间

代码空间的话,类或者函数,都有。

⑺ String s=new String("xyz");编译时创建两个对象

2个对象 堆区中1个,常量池中1一个

String a="xyz";首先会到常量池中去查找,如果存在就不再分配,如果不存在就分配,常量池中的数据是在编译期赋值的,也就是生成class文件时就把它放到常量池里了

⑻ "对象的属性名在编译时才能知道" 怎么理解

个人 猜测 不一定准确.
比如 你 要加载一个插件,或者 调用一个第三方的对象,它按照某个标准编译,但是能提供什么 你开始时不知道,但是 它提供了一个查询的方法,你可以查询.

⑼ 如何将一个类中的数据成员声明为另一个类的对象

class),也称为嵌入类(nested class),它是定义在其他类的内部。内部类作为其外部类的一个成员,与其他成员一样,可以直接访问其外部类的数据和方法。只不过相比较外部类只有public和默认的修饰符不同,内部类作为一个成员,可以被任意修饰符修饰。编译器在编译时,内部类的名称为OuterClass$InnerClass.class 。

1、内部类访问数据变量
当在某些时候,内部类中定义的变量与外部类中变量名称相同时,如何确保正确地访问每一个变量呢?

1.1在main中直接从外部类调用内部类的方法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index = 10;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index = 20;
void print()
{
int index = 30;
System.out.println(this); // the object created from the Inner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 // the object created from the Outer
System.out.println(index); // output is 30
System.out.println(this.index); // output is 20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index); // output is 10
}
}

void print()
{
Inner inner = new Inner();//得到内部类的引用
inner.print();
}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print();
}
}
在这里内部类Inner中关键字this指向内部类Inner的对象,如果要想指向外部类的对象,必须在this指针前加上外部类名称,表示this是指向外部类构造的碎屑,如Outer.this 。

1.2在main中显式返回内部类引用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index = 10;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index = 20;
void print()
{
int index = 30;
System.out.println(index);
System.out.println(this.index);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index);
}
}

Inner getInner()
{
return new Inner();//返回一个内部类的引用
}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getInner();
inner.print();
}
}
Inner是Outer的内部类,所以在类Test中必须用属性引用符来标识出内部类。

1.3当main方法在Outer类内部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index = 10;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index = 20;
void print()
{
int index = 30;
System.out.println(index);
System.out.println(this.index);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index);
}
}

Inner getInner()
{
return new Inner();//返回一个内部类的引用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Inner inner = outer.getInner(); // 注意此处变化
inner.print();
}
}
因为main方法在Outer内部,故可以直接引用,不需要属性引用符。

1.4在main方法中直接产生内部类对象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 注意此处变化
inner.print();
}
}
在利用new构造方法构造一个外部类对象时,并没有连带着构造一个内部类对象,故需要访问内部类方法时,必须使用new操作符为这个外部类对象再构造一个内部类对象。

2、局部内部类
在方法中定义的内部类是局部内部类,它只能访问方法中的final类型的局部变量,因为用final定义的局部变量相当于是一个常量,延长了其生命周期,使得方法在消亡时,其内部类仍可以访问该变量。另外,它同样也可以引用定义在外部类的变量和方法。而且方法体中的局部内部类不允许有访问修饰符。

class Outer
{
int num=10;
public void print(final int aArgs)
{
class Inner
{
int num=20;
public Inner()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Inner.");//此句可看出它与匿名内部类用法的不同。
}

public void print()
{
int num=30;
System.out.println(this); // the object created from the local Inner
System.out.println(num);
System.out.println(this.num);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num);
System.out.println(aArgs);
}
}
Inner inner=new Inner();//此句必须放在定义类Inner的后面
inner.pri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new Outer();
outer.print(40);
}
}
对于局部类的命名,不管是在一个方法中定义多个类还是在几个方法中分别定义类,其编译后命名是:OuterClass$1InnerClass.class

3、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作为一种特殊的内部类,除了具有普通内部类的特点,还有自己的一些独有特性:
匿名内部类必须扩展一个基类或实现一个接口,但是不能有显式的extends和implements子句;
匿名内部类必须实现父类以及接口中的所有抽象方法;
匿名内部类总是使用父类的无参构造方法来创建实例。如果是实现了一个接口,则其构造方法是Object();
匿名内部类编译后的命名为:OuterClass$n.class,其中n是一个从1开始的整数,如果在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匿名内部类,则按照他们的出现顺序从1开始排号。

abstract class A
{
abstract public void sayHello();
}

class O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Outer().callInner(new A()
{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this); // the object created from the anonymous Inner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

public void callInner(A a)
{
a.sayHello();
}
}

4、静态内部类
和非静态内部类相比,区别就在于静态内部类没有了指向外部类的引用。除此之外,在任何非静态内部类中,都不能有静态数据,静态方法或者又一个静态内部类(内部类的嵌套可以不止一层)。不过静态内部类中却可以拥有这一切。这也算是两者的第二个区别吧。一个静态的内部类,才可以声明一个static成员,静态内部类可以访问外围类的静态方法、成员(包括private static的成员)。静态内部类实例化的时候不必先实例化外围类,可以直接实例化内部类。而对于非静态内部类则必须先实例化其外部类,才能再实例化本身。

5.内部类的继承
当一个类继承自一个内部类时,缺省的构造器不可用。必须使用如下语法:
class WithInner
{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WithInner.Inner
{
Test(WithInner wi)
{
wi.sup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ithInner wi=new WithInner();
Test test=new Test(wi);
test.sayHello();
}
}
因为每一个内部类都有一个指向外部类的引用,在继承一个内部类,必须先创建一个外部类,通过这个外部类引用来调用其内部类的构造方法。如果继承的内部类是一个静态内部类,则就不需要这样,直接super()调用即可;

6、内部类的2种特殊用法
一个类从另一个类派生出来,又要实现一个接口。但在接口中定义的方法与父类中定义的方法的意义不同,则可以利用内部类来解决这个问题。
interface Machine
{
void run();
}

class Person
{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run");
}
}

class Robot extends Person
{
private class MachineHeart implements Machin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art run");
}
}

Machine getMachine()
{
return new MachineHeart();
}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obot robot = new Robot();
Machine m = robot.getMachine();
m.run();
robot.run();
}
}
在Robot类内部使用内部类MachineHeart来实现接口Machine的run方法。同时Robot类又继承了父类Person的run方法。如果不使用内部类MachineHeart而使Robot直接实现接口Machine,则该如何调用父类的run方法?

利用内部类可解决c++中多重继承所解决的问题
class A
{
void fn1()
{
System.out.println("It' s fn1.");
}
}

abstract class B
{
abstract void fn2();
}

class C extends A
{
B getB()
{
return new B()
{
public void fn2()
{
System.out.println("It' s fn2.");
}
};
}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 c = new C();
c.fn1();
c.getB().fn2();
}
}
类C既要继承类A又要继承类B,则可将类B的定义放入类C内部,使之成为内部类。

一般情况下 当我们需要在某一情形下实现一个接口,而在另一情形下又不需要实现这个接口时,我们可以使用内部类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内部类来实现这个接口。另外一个很好的理由是java内部类加上接口可以有效地实现多重继承。

⑽ 编译时和运行时对象分别是什么数据类型

编译时被当做NSString 的实例来处理,运行时其isa指向的是[NSData Class],故运行时该实例只能收到NSData的固有实例方法(或者自己写的Category),如果对该实例发送诸如 testObject stringByAppendingString:@"哈哈哈" ,编译时不会报错只会给出黄色警告,但是运行时会直接崩溃,错误信息可能是
-[_NSZeroData stringByAppendingString:]: unrecognized selector sent to instance 0x8946440
故可以看出NSData 在运行时的真实类型是_NSZeroData(这里用的NSData alloc init,这里是个空的NSData,所以是ZeroData,不是说所有的)
如果对该实例发送诸如 testObject
::这类消息 编译器会直接给出红色错误,无法运行,但其实这个实例是有这个方法的。
这里如果改为 id testObject=[[NSData alloc]init];
那么发送NSString 的方法仍然会崩溃,发送NSData的实例方法则完全正常。并且两种情况编译器都不会再给出警告或错误。

阅读全文

与编译时的数据对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果appstore被删了怎么办 浏览:284
电脑报2017pdf 浏览:264
思考快与慢pdf下载 浏览:694
ins命令只能插入一条记录吗 浏览:546
spss如何连接本地服务器 浏览:622
植发稀少加密多少钱一根 浏览:689
无法接服务器是什么情况 浏览:212
压缩裤的尺寸如何选择 浏览:471
服务器命令如何下载文件夹下 浏览:550
交叉编译工具的安装位置 浏览:587
linux命令ping本地地址 浏览:214
方舟编译器和超级文件管理 浏览:118
81年的程序员 浏览:32
技能人才占比算法 浏览:55
s8文件夹忘记密码怎么办 浏览:918
大家的日语中级pdf 浏览:438
编译与运行什么区别 浏览:841
死或生5PS3解压 浏览:244
pdf怎么删字 浏览:54
买压缩面膜注意什么 浏览: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