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现代的历程pdf

现代的历程pdf

发布时间:2022-06-22 01:32:27

Ⅰ 《起源:万物大历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起源》([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CO0iemj6cATyyIjNTocL_g

提取码:ky83

书名:起源

作者:[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译者:孙岳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见识城邦

出版年份:2019-4-10

页数:340

内容简介:

人类的终极追问中,起源总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和宗教传统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圣经·创世记》上说万事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中国的传世神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古希腊神话中原始宇宙起始于大地女神盖亚等最早的神灵,印度神话里说众生之父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开始于原始海洋神努恩,等等。

这些起源故事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当时的人们寻找一种对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

与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们不再求助于传世神话,对世界提出整体性的解释,是科学家们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都为我们认知世界做出了颠覆性的贡献,但是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基于现代科学的、长时段的、完整的现代版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就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积累的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等的集体知识的基础上,为全球70亿人,重新编织现代的科学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回归哲学-科学的传统,融通各个学科的新知识,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未来的138亿年的万物历史,不仅浓缩呈现了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成果,也开创性地提出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恒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阳系形成、地球出现生命、智人问世、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等8个关键节点,以及“集体知识”“金凤花条件”“复杂性理论”“能量”“信息”“时间”等6个重要概念,更有人类历史是由集体知识推动的、宇宙的故事就是关于能量的故事、信息让我们面对复杂性并顺应能量的洪流跨越下一个节点等诸多创见。

追问起源大问题的永远是少数智者,但《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写给大多数人看的,本书为全世界的读者编织了一个共同的宇宙演化而来的科学故事,虽然简洁,但对我们“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带来挑战。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奉为圭臬,但本书会让我们刷新认知,这句话应该改为:“万物是理解人类的尺度”。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精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精装+平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 [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精装) [英]理乍得·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兹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 [美]欧阳泰

30《起源:万物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美]托马斯·斯坎伦

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 [美]塞西莉亚·海斯

33《简明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美]威廉·麦克尼尔 主编

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托马斯·M.尼克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 [荷]弗雷德·斯皮尔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

37《历史性的制式》[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罗多德的镜子》[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发去希腊》[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灯塔工的休息室》[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追问起源,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融合科学和历史,讲述宇宙大爆炸至今的起源故事。比尔·盖茨推荐:终身学习者一定会喜欢这部万物大历史

1.一部不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是如何讲述的

大部分人谈到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视野之内也多是围绕人类讲述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至今。我们习惯了人类中心主义,却长久地忽视了人类史之外更长时段、更息息相关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历史。

近100年的科学成果,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和书写更久远的万物起源故事。《起源:万物大历史》打破人类中心论,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讲起,涵括万事万物。宇宙大爆炸、恒星开始闪耀、恒星濒死后新元素的产生、太阳及太阳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现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等等一一呈现,从138亿年前“砰”的一声大爆炸开启到6500万年前又“砰”的一声小行星撞击地球,作者用了全书1/2的篇幅精彩演绎万物的来龙去脉,这是非常罕见的。大卫·克里斯蒂安融通科学与人文,汇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无数见解,用无边界的融通知识,编织了一幅贯通宇宙万物的演化全图。

2.把所有新知识融合到一本书里,给我们一个关于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有多重要

我们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了对统一的、包罗万象的知识的强烈渴望。近100年来的科技进步,让我们对宇宙图景的探究和描绘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到1964年阿波罗8号飞船拍出的第一张月球照片,到基因的发现,再到登陆月球、发现引力波等等,科学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身的认知。

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答案。《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积累的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等的集体知识的基础上,为全球70亿人,重新编织一个基于现代科学的、长时段的、完整的现代版起源故事。这是第一部涵括全球万事万物的起源故事,它融通各个学科的最新知识,为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提供智慧的指引。

3.大历史究竟是个什么历史

大历史是关于你和我从何而来的故事,是关于我们周围的一切如何形成至今的故事。比尔·盖茨说:“大历史可以为我们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历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学校里,科学和历史是分开教授的——有专门的物理课,也有专门的讲述文明起源的课程——但是大历史打破了这一界限。每当我学到新知识,不论是生物学的、历史学的,还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我总是会努力将它放置在大历史的框架中。再也没有其他课程会对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大历史学派创始人、《极简人类史》《时间地图》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新作。立足现代科学讲述大历史,达到知识大融通,没有人比大卫·克里斯蒂安讲得更好。如今比尔·盖茨与大卫·克里斯蒂安共建的“大历史项目”课程已辐射全球数千所大学和中学,覆盖欧美、澳洲,以及香港、北京和上海等中国国际学校,让大学和中学教育发生着崭新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译者孙岳教授为国际大历史协会理事、首都师大外国语学院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大历史研究,是翻译本书的不二人选,译文优美,清晰、准确,流畅可读。

4.这本书的精彩观点

○宇宙的本源是能量。物质由能量构成,它催生万物,催生原子、质子、中子,催生恒星和地球,并创造生命。人类的实践从本质上讲就是获取能量并利用它改变周围的环境,进而改变人类的进化。它支撑科技,发动战争,也催生文明。如今的化石燃料革命面临新的创新,能量的进步已然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能量引发变革,信息指引变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变化都是信息,它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构成及演变的奥秘。信息与能量一起在人类历次重大的文明进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以代代相传,使知识量猛增。人类会创造和分享越来越多的信息,并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流和资源。到了现代,新信息使人类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让我们有能力利用化石燃料,将世界联成一体。

○人类史始于集体知识,它让人类与众不同。人类能够集体学习,让知识在一代人内部或是几代人之间都可以传播和共享。这是人类的特质,是一种全新的、更快速的“适应”环境的方法。当其他物种通过缓慢、耐心、共享基因来适应时,我们通过共享思想来适应。集体知识就是人类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识,是我们智慧的基础。集体知识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创造的源泉,也是我们独自拥有历史的原因。今天人类的集体知识已经达到一个巅峰。

○复杂性理论:现代起源故事的核心观念,对我们人类而言至关重要。每当宇宙间出现新的现象、新的特征甚至新的物种之时,也就意味着复杂性的不断提升,它是万物进化的一大奥秘。本书中的起源故事便围绕伴随复杂性不断提升的八个节点展开。

○金凤花条件:是一种很罕见的特殊前提和环境,“恰好”(刚刚好)容许某种新式复杂性出现。弄清复杂事物究竟如何涌现,以及涌现需要什么样的金凤花条件,对理解人类和世界的本质可谓意义非凡。

○时间:关于时间尺度,大历史有一个绝妙的比喻,让我们重新认识时间: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恒星和银河系出现在大约12年以前,太阳和太阳系的出现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最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最早的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城市出现在大约3分钟以前,主导世界的现代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人口到达7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类登月,电子革命发生,互联网普及,等等,都只不过是最后1秒钟的事。

5.他们在推荐——

比尔·盖茨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更是“大历史项目”的全力支持者,他第一时间阅读本书,多次在gatenotes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推荐,并亲自为中文版撰写序言《终身学习者一定会喜欢这部万物大历史》。

本书获评2018年Goodreads最受读者欢迎“历史类”榜单第1名,全球30多个国家相继出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全球杰出教育家肯·罗宾逊爵士、《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卡洛·罗韦利、世界历史协会主席梅里·威斯纳、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刘钝教授、清华大学科技史系吴国盛教授、北大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社科院考古所许宏研究员、FT中文网专栏作家和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徐瑾等纷纷推荐。

--------------------------

【名人推荐】

我一直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懂得了人类从哪里来,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下一步要到哪里去。《起源:万物大历史》用最新的知识为你讲述万物的由来,让你对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处境有更深刻的领悟。

——微软创始人、盖茨基金会主席 比尔·盖茨(Bill Gates)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目前我们对宇宙、太阳系、海洋、山脉和矿物、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文化和成就的非凡结晶。它汇集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无数见解,每一页都有引人入胜的想法,每一页都充满了惊悚小说的能量。在当今时代,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问世,可谓恰逢其时。

——全球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肯·罗宾逊爵士(Sir Ken Robinson)

大卫·克里斯蒂安找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利用历史来整理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知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 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

《起源:万物大历史》这部非凡之作将我们自以为是的人类放在宇宙中的适当位置,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文化和知识,即克里斯蒂安所说的“集体知识”,对于理解当下世界和塑造它的未来至关重要。

——世界历史学会主席 梅里• 威斯纳–汉克斯(Merry Wiesner-Hanks)

大卫·克里斯蒂安教授的这个起源故事讲得非常之好,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门现代科学的短期课程。这是宇宙的简史,也是一部优秀的大历史作品。

——《华尔街日报》

这是我所知道的跨学科历史写作中的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如果今年你只读一本书,那一定是这本。

——《时代周刊》主编 CNN人气时评类节目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具有智慧和勇气的长时段科学。

——《自然》杂志(Nature)

将宇宙的时间尺度缩小至十亿分之一,其肇始距今才13年8个月,生命之花出现在地球也就是3年零9个月,而人猿揖别不过发生在两天半以前。在这短短的时间段里,这个星球和人类社会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从碳、氢原子和生命孢子中演绎出语言、思想与智慧,最终化成一出人类从畏惧、征服自然直至开始领悟必须与之共存的多彩大剧,但是他们能够继续生活在无忧的伊甸园里的时间只剩下3秒钟了。《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当代科学的“创世记”,大历史的“警世恒言”,孙岳教授的译文准确流畅,值得推荐给每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读者。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刘钝

《起源:万物大历史》综合宇宙史、生物史与人类进化史、人类文明史,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天人史诗,开阔了史家的眼界,开辟了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新疆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眼光还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哲学。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吴国盛

从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人类中心论到万物共生论的序列,是教条弱化、视野拓展、自我解放、人性改良的进程,也是人类世中天人系统可持续生存的必由之路。起源和演化的故事讲了又讲,克里斯蒂安采用新理念,整合新数据,修订了旧版本,启发人们克服狭隘。如果不能走出困局,将来在地外文明者的大历史叙述中将无关痛痒地忽略人这个自负、好斗而且贪婪的物种。

——北京大学教授 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刘华杰

《起源:万物大历史》出入于科学与历史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古代文明常用的叙述视角,只是内容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江晓原

克里斯蒂安教授延续了他“大历史”的宏大叙事风格,从宇宙的最初时刻到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类世”的来临,八大历史节点娓娓道来,高屋建瓴,读来令人畅快淋漓。就当下与未来的问题向历史求解,是人类探索自然和自身奥秘的永恒主题。回观这一探索的历史,从神话传说到区域史,到世界史与全球史,再到穷极人类乃至生物圈起源的“大历史”,思想认知与文明演进同步。“大历史”的发想与探索实践,何尝不是始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世的重要成果之一?克里斯蒂安教授贯通的史观史识及其一系列作品,相较于既往碎片化的研究,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里程碑的意义。读此书,可以让我们少些自满和狂傲,有所忌惮有所敬畏,仰望星空而踏实前行……

——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队长 许宏

宇宙学是名副其实的大历史,而大历史本质上就是起源,《起源》展示了与此有关的系统知识。宇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意外,更是复杂系统不断涌现的结果。向前看,就是为了向后看,谈宇宙起源,其实为了理解人类未来。人类的伟大,恰恰在于其能从渺小的地方起步,集体学习,不断进化;我们终将明白,人类不是地球的起点,也不是地球的终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 徐瑾

和比尔·盖茨一样,我也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在第一时间购得英文版后,我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地一周内读完《起源》。以区区300页的篇幅,本书完成了讲述138亿年宇宙史这一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大历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对世界史的把握少有人及,本书则进一步展现了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在克里斯蒂安生花的妙笔下,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未来,关乎全球命运的大问题第一次变得如此引人入胜。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 李钧鹏

如今,万事万物都好像加快了节奏,以至我们会不时感觉正在慢慢逼近某种即将发生的大变故,所以说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具体做些什么在数千年的尺度上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类自身以及整个生物圈都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正操控着整个生物圈的命运,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糟。

——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

作者简介: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专攻俄罗斯史及苏联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转向从大尺度钻研世界史,“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协会首任创会主席。现任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麦考瑞大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设计师兼首席主讲教师。2009—2013年,任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世界级大学杰出教授”。

2008年,克里斯蒂安与比尔•盖茨一同创设“大历史项目”(The Big 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学阶段推广大历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美国、澳洲,以及中国香港、北京、上海等——数千所大学和中学设立大历史课程。曾在世界各地做过多次大会的主旨演讲,包括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他所做的有关大历史的TED演讲《18分钟读懂大历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已有近1000万人观看。

主要着作有《时间地图》(Maps of Time: An Introction to Big History)、《极简人类史》(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起源:万物大历史》(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等,深刻影响了大众读者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

译者简介

孙岳,历史学(世界史专业)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及文史类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来更多致力于大历史研究。2014年被选为国际大历史协会理事会理事。主要译作有《起源:万物大历史》、《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历史学宣言》、《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合译)等。

Ⅱ 《非洲现代史(第三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非洲现代史(第三版)》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NH0EHdoKSV25bsyzNSlGkw

?pwd=kvyc 提取码:kvyc
简介:本书探讨了非洲大陆两个多世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以详尽易懂的笔调叙述了现代非洲的塑造过程,有助于读者理解关键概念,认识重大主题。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非洲19世纪的独特与暴力;19世纪的复兴与变革;非洲与欧洲;至1920年前后的商业、冲突与合作;殖民主义;帝国的解体;遗赠、新的开始和未结束之事。设计奴隶贸易、殖民地与革命、政府与瓜分等重大历史课题。作者强调从19世纪以及更久远的历史解释当下非洲大陆现状,强调非洲历史中的环境因素、非洲能动性,在当代背景下探索了19世纪和殖民时期的遗产,相较于传统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Ⅲ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现代艺术150年》([英] 威尔·贡培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om11pdlPhHLPe32_TEru0Q

提取码:ggyt

书名:现代艺术150年

作者:[英] 威尔·贡培兹

译者:王烁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3-1

页数:532

内容简介:

要掌握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一百五十年来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到了今天,一件看似五岁小孩也能捣鼓出来的东西,居然会是艺术史上的旷世之作?

这是艺术吗 ?这必须是艺术!——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杜尚的小便池… 艺术不再必须与美有关,它更多地关乎理念。那些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在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之后,实际上简单得惊人,但又绝妙乃至伟大。

如果我们还能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认出艺术“原来”的模样,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尔的金汤宝罐头、达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鲨鱼,还有翠西·艾敏乱糟糟的床,足以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其他可能。回顾现代艺术一个半世纪的反叛之路,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变得愈发反叛、大胆、混乱。这背后,是艺术家对“何为艺术”的无尽追问,是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回应与抵抗。现代艺术的故事仍在继续,也许永远不会完成。

作者简介:

威尔·贡培兹 Will Gompertz,1965年生,一个会说“单口相声”的艺术评论家,曾被纽约《创意》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创意的50位思想家之一。贡培兹在泰特美术馆担任媒体主管达七年之久,并在BBC的邀请下,担任新成立的艺术频道的第一位主编。他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 ,为《泰晤士报》和《卫报》撰写了很多艺术评论,并担任知名艺术批评网站 culturecritic.co.uk 的总编辑,也是英国众多前沿艺术机构的专业顾问。

Ⅳ 《20世纪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0世纪史》((美)理乍得・W・布利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Wua4vY9GaecKUbOFLcNVKQ

提取码:m9i9

书名:20世纪史

作者:(美)理乍得・W・布利特

译者:陈祖洲等

豆瓣评分:6.2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1

页数:659

作者简介:

理乍得・ W・布利特(Richard W.Bulliet)哥伦比亚大学中东研究所历史学教授、主任。他教授的课程包括:中东史、家畜史以及关于西方社会与政治思想、西方文学名着和西方艺术名作等“经典着作”课程(均为哥伦比亚大学着名的基础课程)。他撰写的着作《骆驼与车轮》获得美国技术史学会德克斯特奖。他最近出版的着作有:《伊斯兰教:来自边缘的观点》。他也是世界史教科书《地球及其居民》的作者之一、《近代中东网络全书》的编者之一,以及四本小说(其中最近出版的小说是《苏菲弦乐》)的作者。

安斯利・恩布里(Ainslie Embree)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曾担任该校历史系主任、南亚研究所主任和国际公共关系学院代院长。出生于加拿大,曾担任美国驻印度德里领事馆文化参赞(1978―1980年)、美国驻印度大使特别顾问(1994―1995年)。他最近出版的着作包括:《构想印度:印度史论文集》和《冲突的乌托邦:印度宗教与民族主义》。他是《亚洲史网络全书》总编。

希拉・菲茨帕特里克(Sheila Fitzpatrick)芝加哥大学伯纳多特・E・施米特历史学讲座教授。出生于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大学和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接受教育,现为《现代史杂志》编辑之一,曾担任“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会”主席(1997年)。她最近出版的着作有:《控告实践:1789―1989年欧洲近代史上的控告》(与罗伯特・格拉特利合编);《斯大林时代的农民:集体化后俄国农村的抵制和生存》;《俄国革命》(第二版);《文化阵线:革命俄国的权力与文化》。

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1965年创立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小组(SPRU)并担任该小组首任主任至1983年。现为该小组名誉教授。受业于伦敦经济学院,在服兵役后成为全国经济和社会研究所研究人员(该研究所是欧洲研究世界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技术变化以及工业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机构)。他最近同卢克・索特合作撰写了《人人有工作或大众失业:21世纪计算机化的技术变革》。他也完成了教科书《工业创新经济学》的第三版。

埃里克霍尔茨曼(Eric Holtzman)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学教授、系主任。1994年在完成本书中的一章后不久去世,享年54岁。他为人们了解细胞膜和细胞的置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撰写了两本关于溶酶体(细胞内分解有害物质的结构)的着作。他与阿兰诺维科夫合作撰写了被广泛使用的教科书《细胞与细胞器》。

阿基拉・艾里伊(Akira Iriye)哈佛大学查尔斯・沃伦美国史讲座教授、埃德温・O・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主任。他最近出版的着作包括《美洲的全球化:文化国际主义和世界秩序》、《日本与更为广泛的世界》。

肯尼思・T・杰克逊(Kenneth T.Jackson)哥伦比亚大学雅克・巴曾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历史系前主任。曾任美国城市史协会主席和美国历史学家学会副主席。他的着作《被蚕食的边界:美国的郊区化》获弗朗西斯・帕克曼奖和班克罗夫特奖,现为《纽约市网络全书》总编。

扎卡里・卡拉贝尔(Zachary Karabell)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写了大量关于美国外交政策和美国文化的论着。他的出版物包括《干预的设计师:美国、第三世界和冷战,1946―1962年)以及关于普及高等教育时代美国各大学的着作(即出)。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近代欧洲史副教授,1993年在完成本书中的一章后不久去世,享年46岁。他是欧洲国际关系和货币政策专家,《美国货币与魏玛共和国》一书的作者。

约瑟夫・保罗・马丁(Joseph Paul Martin)哥伦比亚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出生于英国,服完兵役后加人天主教传教团,此后在罗马学习,然后在当时的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大学教书三年。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通过一年一度的布基纳法索、乌干达和津巴布韦的地区人权训练项目继续非洲的研究,编撰了三本人权文件集。

詹姆斯・梅奥尔(James Mayall)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教授、该校国际研究中心政治学教授、主任。他是《民族主义和国际社会》的作者,《新干预:联合国在柬埔寨、前南斯拉夫和索马里的经历》的编者和作者。

罗伯特・ L・奥康奈尔(Robert L.O'Conned)美国地面情报中心高级情报分析家,《军事史季刊》编辑。他的着作包括《关于武器、人和圣船》以及《第二骑兵的征途》。

让一马克・兰・奥本海姆(Jean-Marc Ran Oppenheim)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为该校中东研究所管理人员。出生于埃及,博士论文是关于埃及亚历山大体育运动俱乐部的社会史。曾担任职业赛马教练,为全美三天赛马项目和击剑项目着名运动员。

威廉・N・帕克(William N.Parker)耶鲁大学菲利普・戈尔登・巴特利特经济学和经济史讲座名誉教授。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和美国战略情报局老兵。他最近的着作是关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欧洲一体化和一系列国际公私机制问题。他的研究论文和解释性文章被收入两卷本的《欧洲、美洲和更为广泛的世界》。

玛丽・科利斯・珀尔(Mary Corliss Pearl)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执行主任、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研究和保护中心副主任。她也是保护医学中心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以塔夫茨大学兽医学院为基础的社团。她曾在耶鲁大学接受医学和人类学教育,是《21世纪保护》的编辑之一,以及两套系列丛书“保护科学的个案和方法”和“保护科学的视野”的编纂者。

罗莎琳德・罗森堡(Rosalind Rosenberg)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学教授,20世纪美国妇女史专家。她是《分裂的生命:20世纪美国妇女》和《走出分离领域:现代女权主义的根源》的作者。

大卫・罗斯纳(David Rosner)哥伦比亚大学巴鲁奇学院着名历史学教授,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教授。199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健康和历史学教授。他是《以往的慈善活动》的作者,《病穴:纽约的传染病与公共健康》的编者,并与杰拉尔德・马科威茨合作撰写和编写了其他许多关于公共健康的着作和文章。

乔治斯萨巴格(Georges Sabagh)洛杉矾加利福尼亚大学冯格鲁尼鲍姆近东研究中心社会学名誉教授、前主任。他参与研究洛杉矾、埃及和摩洛哥的人口趋势和特征,担任突尼斯、塞内加尔和马里类似项目的顾问。他最近的出版物包括一本书中的几章:“人口变化:移民和种族变化”、“中东人:新型移民”、“回流移民分析:马格里布和墨西哥的经历”、“洛杉矾,一个新移民的世界:未来之兆?”

杰汉・塞勒希(Jahan Salehi)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因特网和通讯问题的着名演说家和作家。曾在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现任J2

Ⅳ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世界的演变》([德] 尤尔根·奥斯特哈默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1BnP7kJV8Y3_9VG4-SPZQg

提取码:mnsk

书名:世界的演变

作者:[德] 尤尔根·奥斯特哈默尔

译者:强朝晖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1

页数:1864

内容简介:

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此在”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第一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是民族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时代。但同时,在今人眼 中,19世纪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一个辉煌的昨日世界。本书从世界史的角度描绘和剖析了这段历史,一个欧亚美非各大洲经历剧变与全球化诞生的时代。国际历史学会前主席于尔根•科卡称此书是“德国历史写作中的里程碑”, 奥斯特哈默也因此被誉为“有关19世纪的布罗代尔”。

【获奖情况】

2010年莱布尼茨奖(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Prize)(德国研究基金会)

2012年格尔达・汉高奖(Gerda Henkel Prize)(格尔达・汉高基金会)

2017年汤因比奖(Toynbee Prize)(汤因比奖基金会)

德国语言与文学创作学会弗洛伊德科学散文奖

北德广播电视台文化频道非虚构类图书奖

权威期刊《选择》(Choice)2014年度“杰出学术着作”之一

《彭博商业周刊》2014度最佳图书之一,由萨蒂亚吉特・达斯(Satiyajit Das)选出

Marginal Revolution.com网站(泰勒・科文)2014年最佳非虚构图书。

作者简介: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着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 1925年5月30日, 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 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Ⅵ 《西方现代思想史》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西方现代思想史》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KBtH_xGW5xGpNOswVGSTWw

?pwd=v4bf 提取码:v4bf
简介: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这是长达2000年的政治思想演化史,更是一段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伟大历程。这是集合42位思想家的畅销通史着作,更是一部培养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读本。

Ⅶ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n0vWYxBdLtNgdhsh728PiQ

提取码:ureq

书名: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作者:李泽厚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08-6

页数:394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在学术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毁誉参半。许多青年入学赞之为提供了崭新的范式变革。紧接此文,本书以数十年的新文学历程和哲学上“现代新儒家”等论题,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或明或暗地显现了上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身影、悲欢和坎坷命运。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 美学家。长沙宁乡人。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职,1978年起任研究员。1982-1983年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美学研究,是中国美学学会副理事长。近年主要在国外讲学,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着有《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世纪新梦》等。

Ⅷ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从远古到现代》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英] E·H·贡布里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Y1ydF66K02Q4b1BqTxEoJw

提取码:s5uj

书名: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译者:张荣昌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06

页数:351

内容简介:

在浩如烟海的世界史学书籍中,这是一本真正把知识性、通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的世界史读物。

恩·贡布里希,出生于维也纳的英籍作家,一生以奇特的方式遭遇两次世界大战。成功地满足了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所提出的通俗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它是一本简明扼要的读物,全书总共还不到20万字,却讲述了人类5000年的充满风云变幻的文明史。它以生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从前……”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个有历史人物,勾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展示了5000年世界风貌。

作者简介:

恩·贡布里希,出生于维也纳的英籍作家,一生以奇特的方式遭遇两次世界大战。他理所当然地被归入像房龙、韦尔斯等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的另类伟大作家之列,因为其着作同样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激情和个性。

Ⅸ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cmxxxtCe_xfUIqbuseqSqw

?pwd=wiw0 提取码:wiw0
简介:本书为读者详细的描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历史研究学家,以时间顺序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事迹。

阅读全文

与现代的历程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己购买云主服务器推荐 浏览:414
个人所得税java 浏览:754
多余的服务器滑道还有什么用 浏览:184
pdf劈开合并 浏览:21
不能修改的pdf 浏览:745
同城公众源码 浏览:481
一个服务器2个端口怎么映射 浏览:287
java字符串ascii码 浏览:69
台湾云服务器怎么租服务器 浏览:468
旅游手机网站源码 浏览:324
android关联表 浏览:937
安卓导航无声音怎么维修 浏览:327
app怎么装视频 浏览:426
安卓系统下的软件怎么移到桌面 浏览:88
windows拷贝到linux 浏览:765
mdr软件解压和别人不一样 浏览:897
单片机串行通信有什么好处 浏览:333
游戏开发程序员书籍 浏览:855
pdf中图片修改 浏览:281
汇编编译后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