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医学入门书籍推荐
有机会再学学西医的一些知识,互相应证。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等等。
❷ 中医入门
完全没有中医理论基础的初学者怎样学习中医呢?
既然没有基础,那么,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内容,如阴阳五行、脏腑生理病理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经络学说等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要进行临床实践,就会发生困难。有的人不相信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性,他们以为只要学会一种简单易学的方法,照样可以开方治病,何必学习哪些繁难的理论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经过临床见习的缘故,其实,只要一上临床实践,他们很快就可以知道,哪些简单的方法绝对应付不了五花八门的各色各样病症,此事空谈容易实践难,否则就会神州大地遍地神医,哪会有我们这些初学者学习中医成为名医的机会啊!
那么怎样进行中医基本理论学习呢?从中医统编教材入手,可以比较系统、比较快的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学习顺序是中基、中诊、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在学习伤寒论的同时,同步进行中药学、方剂学的阅读,这样就可以初步打下一个中医理论基础了。这些教材的重点是中医经典,对于内经讲义,不只是要求了解基本概念,还要熟悉其主要论点的依据、原理,要求自己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解释。对于伤寒论的学习,要求熟悉各篇所有的条文,熟悉全书的基本结构。
其次,是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中医爱好者与刚毕业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他们应该怎样进一步学习中医,而能够把他们已经熟悉了的中医理论,转变为实践操作能力呢?
这个问题是学习中医究竟能不能达到目的的关键,也是中医在21世纪究竟还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为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局面下,如果一个中医师要在十几年二十年才能够在当地小有名气从而过上小康生活,那么,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也许要不了这么长时间,也会同样过上拥有一座小楼房、彩电、冰箱的小康日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怪乎当下很多中医院校已经生源缺乏,日子难以为继,行将关门大吉了。
那么,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人究竟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意见是精读古代可以作为典范的几种医案。精读《寓意草》、《朱丹溪医案》、《谢映庐医案》、《叶天士医案》以及《古今医案按》五本书。
❸ 中医入门哪本书好
然后《医学知三字经》诵读,看一看诊断学的《脉诀》与《医宗金道鉴·四诊心法要诀》。最后开始看内科的《伤寒论》。
先由浅入深看回比较好,刚开始可以看简单易懂的,比如《药性赋》、《汤头歌》等,慢慢的在读有难度的答,中医博大精深,自学还是很有难度的。
其实实践是一直伴随在学习中的,学了脉学,就多去把脉,看到家人有不舒容服,就试着用中医去分析下,这样很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终究是要用来使用,多去医院和着老师傅多看看,多学学。
❹ 通俗易懂的中医入门书籍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像我们这样已经工作了这么多年的人。是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中医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十 9 大的报告里面也提出。我们国家在医学上的发展,是要中西医并重。花点时间去学习一点中医的知识,还是蛮值得的。
这次看的是一本入门的中医书。书里面把一些很难懂的中医概念,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出来。很容易就能看得懂。看完这本书,也对一些中医基本的概念有一些了解。书里面还配了不少图,图文并茂。能更好的加深人们对中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这本书,我也掌握了一些中医的基础知识,也了解了人体小宇宙,五脏六腑的一些运行规律。知道了中医是怎么看病的。收获还是不小。而且也没感觉到有什么难懂的地方。不愧是适合初学者的一本好的入门书。
❺ 求《中医入门到精通》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中医入门到精通》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qXcv31z0xaAcKd4j4a13dQ
❻ 《中医入门》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医入门》(秦伯未)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MCZkoE-uM-8QUAsCblz-Ug
书名:中医入门
作者:秦伯未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9-1
页数:134
内容简介:
中医入门,ISBN:9787117071949,作者:秦伯未 着
❼ 中医针灸入门书籍
针灸书籍
针灸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因为针灸很容易排除掉干扰因素来做实验,而且针灸本身就倾向于治疗那种下针之后立竿见影的病症,也容易看到效果,所以针灸是一个较早通过临床验证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
但是这里面很有意思的是,针灸不好学,因为里面很多玄学的东西,比如说你怎么选择穴位呀,这里面就有一大套的理论,再比如说该如何下针啊,用多粗的针呀,这里面讲究非常多,很不好学。
注意间看图中右下角,回答的目录中的中医针灸书籍均出自于此,其有很多中医书籍资料
针灸书籍目录:
[三棱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三].贺普仁.扫描版
[中医学解难-针灸分册].天津中医学院.扫描版
[中华针灸学].项平.王玲玲.扫描版
[五雷神针].武强.扫描版
[人体药库学].周尔晋.扫描版
[双针速效疗法].胡兴立.扫描版
[图解针灸一学就通].林政宏.扫描版
[图解针灸大全].谭小春.扫描版
[天元针刺术:旋转补泻古法].李建宁.李建静.扫描版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王国瑞.文字版
[承淡安针灸经验集].项平.夏有兵.扫描版
[文王功中医学:基础与针灸].杨启润.扫描版
[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二].贺普仁.扫描版
[活人金丹针灸秘要].张鸿谋.扫描版
[活神仙点穴绝技].邵发明.扫描版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贺普仁.扫描版
[灸法速成图解].刘乡.诸葛建.扫描版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萧言生.扫描版
[石学敏针灸学].石学敏.扫描版
[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张文兵.霍则军.扫描版
[观手治百病].王虹等.扫描版
[针到病除:独特针灸治病绝招].杨光.扫描版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扫描版
[针灸治痛].贺普仁.扫描版
杜越五临床治疗经验集(杜越五)
民间针灸绝技1959年版
活人金丹针灸秘要(超清版)
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
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经验集成(杨楣良)
浙江针灸名家临证录(超清版)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贺普仁)
火针等刺法入门(朱江)
火针(刘保延)
灸具灸法(贺普仁)
灸刺汇通(林竹朋)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应用与研究(周楣声)
灸法(基础 临床 保健)【谢锡亮】
灸疗·拔罐·刮痧(董少萍)
灸疗偏方(赵琼)
灸疗治百病(刘长江)
灸绳(周楣声)
现代针灸学(超清版)
电针基础与临床(张兆发)
电针疗法治百病(温木生)
百病蜂针疗法(房柱)
百症赋__精解
百症针灸用穴指南(全建庭)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黄龙祥)
中国针灸器械学-看医学网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
人体经络使用手册(超清彩图版)
传统实用针灸学(范其云 编着)
传统针灸辨证处方(张道宗)
元代珍稀针灸三种(高清版)
内经针炙类方与临床讲稿(超清版)
切脉针灸 黄帝内经针法
切脉针灸治癌症
刺灸手法图解(吴富东)
刺灸法汇论(陆瘦燕)
刺疔捷法-1876年首刊版
刺疔捷法pdf(另一个版本,相机版)
刺血疗法治百病(程爵棠)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王立早)
中国针灸处方学(肖少卿)
中国针灸复健医学(刘胜敏)
中国针灸大全 上编 针灸学基础(王雪苔)
中国针灸大全 下编·针灸学临床 附编·针灸学文萃(王雪苔)
中国针灸奇术(石学敏)
中国针灸奇桉(申倬彬)
中国针灸学术真(焦顺发)
中国针灸学讲义(承澹安)
中国针灸学辞典(超清版)
中国针灸学(程莘农)
中国针灸对穴疗法(陈德成)
中国针灸急症验桉(周志杰 )
中国针灸推拿集成(周日清)
中国针灸歌诀(周志杰)
中国针灸治疗事典(郭有昌)
中国针灸治疗学(邱茂良)
中国针灸独穴疗法(陈德成)
中国针灸穴位图谱(王玲玲)
中国针灸证治通鉴
中国针灸魂(上册)焦顺发
中国针灸魂(下册)焦顺发
九灵针经 气功针经合璧
刺血疗法(王秀珍)
❽ 中医入门 秦伯未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中医入门 秦伯未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1901年7月31日生,1970年1月27日卒。原名之济,号谦斋,江苏上海人,出身儒医世家,自幼酷爱文学和医学。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192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上海同仁辅元堂应诊,以治内科杂病见长,对虚痨痼疾尤精。1927年与王一仁、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务长、院长,教授《内经》及内科。1930年,创办中医指导社,主编《中医指导丛书》、《中医指导录》杂志,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咨询,社员遍及国内外。1938年又创办中医疗养院,设内、外、妇、幼等科,有病床百余张,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秦氏凡经史子集、诸家医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涉猎。尤其重视《内经》的钻研,潜心撰写评述《内经》的专着,有《读内经纪》等5种,并将《内经》原文整理成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方剂学等7章,病症则分为伤寒、湿暑、热病等37类,还剖析《内经》与西方医学理论各自的特点和异同,独具见解。
秦氏勤于着述,医文并茂。1921年创办上海中医书局,自编医书医刊,校订古籍,整理出版。生平着作甚丰,达数百万字,较有影响的有《秦氏内经学》、《内经类证》、《内经知要浅解》、《金匮要略浅释》、《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医入门》、《中医临证备要》、《谦斋医学讲稿》等50余种。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小品、史话等数百篇。秦氏还工诗词,善书画,好金石之……
❾ 初学中医应该先看什么书好啊
中医书籍
这些中医书籍均出自图中左上角
其它中医书籍推荐:
││灵枢经脉翼.pdf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pdf
││黄帝内经 (唐)王冰.pdf
││黄帝内经 灵枢经.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七篇和遗篇二篇.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原文.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应用分表.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总论总表.pdf
││黄帝内经 素问.pdf
││黄帝内经1000问(叶学益).pdf
││黄帝内经专题研究(王琦).pdf
││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刘柄凡).pdf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pdf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下).pdf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李克光 郑孝昌主编 2005.pdf
││黄帝内经导读 傅维康吴鸿洲.pdf
││黄帝内经概论 温热论新编 金寿山龙伯坚.pdf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扫描版).pdf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郭蔼春).pdf
│ 金匮肾气丸(难病奇方系列丛书).pdf
│ 金匮要略三步释(刘读文).pdf
│ 金匮要略临床新解(张笑平).pdf
│ 金匮要略临床研究(王占玺).pdf
│ 金匮要略今释.PDF
│ 金匮要略参新释 卢景明.pdf
│ 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pdf
│ 金匮要略广注校诠 宋收功刘渡舟.pdf
│ 金匮要略心典.pdf
│ 金匮要略指难.pdf
难经临床学习参考.pdf
│ 难经本义.pdf
│ 难经校注.pdf
│ 难经校注.pdf
│ 难经正义.pdf
│ 难经正义(清)叶霖.pdf
│ 难经汇注笺正.pdf
│ 难经注疏(日本)名古屋玄医.pdf
│ 难经白话解(陈璧琉).pdf
│ 难经经释·难经经释补正).pdf
│ 难经解难校译).pdf
│ 难经语译.pdf
│ 难经语译.pdf
│ 难经集注.pdf│
金匮要略教程.乔模.扫描版.pdf
│ 金匮要略教程.pdf
│ 金匮要略方药新解(高清版).pdf
│ 金匮要略易解.pdf
│ 金匮要略校注 何任主编 范永升等编写 1990.pdf
│ 金匮要略校注.pdf
│ 金匮要略校注.pdf
│ 金匮要略注释.pdf
│ 金匮要略浅述.pdf
│ 金匮要略浅释.pdf
│ 金匮要略现代研究文摘.pdf
│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pdf
│ 金匮要略类编).pdf
│ 金匮要略讲座资料选编.pdf
│ 金匮要略讲解.pdf
│ 金匮要略论注.pdf
│ 金匮要略语译.pdf
│ 金匮要略语释).pdf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明· .pdf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pdf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灵枢经(任廷革).pdf
││黄帝内经灵枢译释.pdf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清)张志聪.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上、中、下)(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类析(梁运通).pdf
││黄帝内经素问 运气七篇讲解(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pdf
││《伤寒总病论》释评.pdf
││《伤寒杂病论》汤方现代研究及应.pdf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影印版】.pdf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pdf
││《伤寒论》方证辨析与应用.pdf
││《伤寒论》.pdf
││《伤寒论》疑难解读-李心机.pdf
││《伤寒论》脉法研究.pdf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pdf
││《伤寒论》词语解释.pdf
││《伤寒论条辨》明·方有执编着.pdf
││《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演讲录》.pdf
││《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演讲录》.pdf
❿ 《零起点学中医(第二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零起点学中医(第二版)》(天下无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零起点学中医(第二版)
作者:天下无疾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5-7
内容简介:作者于2009年出版《零起点学中医》,8年来重印15次,销量超过7万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书为该书的修订版,在初版通俗讲解中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修订了个别错误,增减了部分案例,并对“思考”环节内容做了大幅调整,旨在为中医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文字采用讲稿形式,力求简约风趣,又不失深刻。全书包括初识中医、思想、生理、病理、诊法、辨证、中药、方剂、医案、经脉、针灸和回顾等十二章,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王蓄之
——号天下无疾。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博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高校任教十余年,主讲针灸学、中医学。曾作为美国Fulbright项目访问学者,在犹他州讲授中医针灸课程半年。
2008年,作者发起自学中医的线上活动,带领千余位朋友步入中医大门。由其讲稿精心整理而成的《零起点学中医——带你体验中医的12堂课》,8年间重印16次,深受广大中医爱好者喜爱,被奉为中医入门经典。2016年姊妹篇《零起点学针灸》出版,将传统针灸精华凝练为“倾听脉语,凭针达意”的八字箴言,成为备受好评的针灸入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