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晚明史(1573-1644)下修订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晚明史(1573-1644)下》(樊树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m2VveOuCZEg0WoyyNDiI8A
书名:晚明史(1573-1644)下
作者:樊树志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
页数:1079
内容简介:
《晚明史(1573-1644)(下)》演绎晚明史的主要特色,在于充分表现了叙事史学的结构与魅力。晚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融入世界之际,一个固步自封的王朝不仅不可能把握机遇,反而是加剧了自身内在矛盾,特别是朝廷上下都忙于政治派系之争,从万历到崇祯的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不争之时。书中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笔触,再现晚明王朝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并揭示其深刻的教训。作者在广泛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对于晚明时期“倭寇”、“市镇”、“新政”、“党争”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樊树志,1937年生于浙江湖州。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62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尤以江南市镇研究蜚声史坛。
代表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年)、《万历传》(l994年)、《崇祯传》(1997年)、《国史概要》(1998年)、《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年)、《国史十六讲》(2006年)、《明朝大人物》(2011年)、《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年)等。
㈡ 谁有南炳文先生的《明史》电子版,格式不限,发给我😀
南炳文先生的《明史》电子版
稍等
㈢ 《明通鉴》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通鉴》([清]夏燮 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明通鉴
作者:[清]夏燮 撰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3-11
页数:3912
内容简介:
《明通鉴》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结晶。他不满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史》,决意从事明史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群书,考其异同”,乃写成此书。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记载明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在《明通鉴》中,夏燮把明代历史分为三个部分来撰写:《明前纪》,起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迄于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用元朝的年号,记叙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参加农民起义军到建立明朝的历史。《明纪》,起自洪武元年,迄于崇祯十七年,记叙朱元璋称帝后到崇祯缢死煤山、清兵入关的历史。《附编》,起子清顺治元年,迄于康熙三年,用清朝的年号,记叙南明政权的历史,特别是抗清斗争的历史。《附编》这种形式,是夏燮在编撰《明通鉴》中的一个独创,是与清政府作合法斗争的产物。因为清统治者害怕激起汉族人民的反抗情绪,对南明的历史讳莫如深,不使编入官修的《明史》,因而这段历史缺乏记载。夏燮找出干隆《附唐桂两王本末》于《通鉴辑览》后的诏令作护身符,巧妙地将南明历史收入作为《附编》,纳入明史体系,这不仅保存大量南明史料,而且使明史首尾相连,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着作。
《明通鉴》一书,还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 材料丰富,考订详实。夏燮仿照司马光《通鉴考异》的办法,另撰“考异”,并按照胡三省注《通鉴》的办法,收“考异”分注于正文之下。他在《明通鉴》和“考异”中所引用的资料,有的已经散佚了,但在此书中却保存着,为我们研究明史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作者简介:
夏燮(1800-1875),字嗛甫,又字季理,别号江上蹇叟、谢山居士,安徽当涂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兄弟之间自相师友,学业日进。他除熟谙经书、音韵学之外,“兼深史学,留意时务”,成为一代史家。曾刊刻《明通鉴》一百卷。
㈣ 《明史纪实小说系列-正德皇帝全传(全四册)》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史纪实小说系列-正德皇帝全传(全四册)》(廖心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I3h1rK8dFLGreHFx8fXBYA
书名:明史纪实小说系列-正德皇帝全传(全四册)
作者:廖心一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8-1
内容简介:
第一部宫府风云,第二部河汉征尘,第三部狎虎畜豹,第四部北狩南巡。
四本披着地摊武侠皮包着鸿篇正史骨的字字珠玑句句考究的巨着,复现了明朝真实儒雅猥琐萌的士大夫阶层,随便提一段出来,就是最靠谱的李东阳传、王阳明传。——掠水惊鸿折脚雁语。
㈤ 《明朝简史一部明朝大历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朝简史》(孟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UHlvNvIep5j0Dx1mYh1hgA
书名:明朝简史
作者:孟森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1
页数:320
内容简介:
《明朝简史》原书名为《明史讲义》,是孟森先生1931年到北大任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明朝历史时的讲义稿,是当时印发给学生的教材。在当时颇受欢迎。全书分两编:*编总论,为总结性的说明文字;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历史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加以精准点评。孟森先生治史严谨,善于发现疑问,然后便大量查证史实,深入探索,求明真相原委。所以,这本《明朝简史》是比较贴近历史真相的,极具史料研究价值,被公认为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
孟森(1868年—1938年),字莼孙,号心史,世称为孟心史先生,着作多以心史署名。
专心致力于明清史的研究,成绩斐然,颇有建树,其代表作有《清史讲义》《明史讲义》。
㈥ 《明史(全二十八册)》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史(全二十八册)》(张廷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wLN-dFQntCMTBqvzV2RhHA
书名:明史(全二十八册)
作者:张廷玉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1974-04
页数:8642
内容简介:
《明史1-28(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8册)》内容简介:明史三百三十二卷,清张廷玉等撰。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以后,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建立的封建政权。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中央政权。同年,清军入关,分兵向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南方势力进攻。一六六一年(顺治十八年),明朝南方势力被消灭。明史记载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将近三百年的历史。清朝在一六四五年(顺治二年)设立明史馆,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开始修史。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明史定稿,一七三九年(干隆四年)刊行。
明史先后由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等任总裁,最后由张廷玉等定稿。先后参加具体编撰工作的人数不少,其中以万斯同用力最多,但是他没有担任明史馆的职名。王鸿绪就万斯同已成的明史稿加以修订,张廷玉等又在王鸿绪稿本的基础上改编成为明史。有关明代的各种史料的编排处理,明史用大量篇幅记载了封建国家的各项制度,但很少涉及地主的庄田、佃户、田租、雇工,以及地主对雇工、庄仆、佃户的奴役。卷一六五丁瑄传所载福建佃户送租上门及额外馈送,卷二九○姬文胤传所载江西新城地主用大斛征租,这类材料为全书所仅见。食货志田制下附有“庄田”一节,所记限于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不只是内容简略,而且所记皇庄偏于京畿一带,所记勋戚又偏于戚臣。诸王传中有一两个传里提到庄田、庄租及管庄旗校,也零碎而不具体。《明史1-28(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8册)》有关经济方面的记载,总的说来和前代史书一样,根本不曾触及阶级剥削的本质。明史为了颂扬统治阶级的“武功”,就不能不记述农民起义和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如卷三○九及卷二五二、卷二六○关于明末农民大起义的记载,卷一六五、卷一七二和卷一七八关于叶宗留、邓茂七起义的记载,卷一九五关于江西及其附近地区反抗斗争的记载,卷二五七和卷二九○关于山东白莲教起义的记载,以至土司传各卷中所提到的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虽然编者作了这样那样的歪曲,还是保留了一些可供我们分析参考的资料。地理志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当时的行政区划。天文志、历志和河渠志包含了不少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并反映了一些明代新的成就。但天文志和历志,仍不能完全摆脱封建史书中传统的神秘色彩。明史新创了阉党传和土司传。土司传、外国传、西域传,有些地方混淆了国内国外的区别,这是很错误的。但也保存了一部份有用的资料。
《明史1-28(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8册)》的点校,由郑天挺同志及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完成点校初稿,白寿彝、王毓铨、周振甫同志复阅定稿,魏连科同志担任编辑整理工作。点校中的错误和缺点,希望读者指正。
㈦ 《晚明史(1573-1644)上修订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晚明史(1573-1644)上》(樊树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dR-9G447mL3xB7LSqbq0wA
书名:晚明史(1573-1644)上
作者:樊树志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
页数:556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的晚明史,起于万历元年(1573年),迄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今有汤纲、南炳文《明史》和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剑桥中国明代史》,以及司徒琳(Lynn H. Struve)《南明史》和顾诚《南明史》。前两种《明史》是关于整个明代的历史,后两种《南明史》则是关于崇祯十七年以后南明小朝廷的历史,而晚明史的专着付诸阙如。因此,本书的出版具有创新性。
本书观察晚明史的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在于晚明与世界的联系。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的晚明时期,正处在新航路发现之后的“全球化”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邻近国家传统的朝贡贸易之外,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以及它们在亚洲与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了与中国的远程贸易,而且都毫无例外地处在贸易逆差之中,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化”进程也表现在文化上,其主要标志就是以耶稣会为代表的教会向世界包括中国派出传教士,在传教布道的同时传播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科学与文化。晚明时期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通过澳门这个中西交流的窗口,对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影响。
本书演绎晚明史的主要特色,在于充分表现了叙事史学的结构与魅力。晚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融入世界之际,一个固步自封的王朝不仅不可能把握机遇,反而是加剧了自身内在矛盾,特别是朝廷上下都忙于政治派系之争,从万历到崇祯的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不争之时。书中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笔触,再现晚明王朝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并揭示其深刻的教训。作者广泛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在〖JP3〗关于晚明时期“倭寇”、“市镇”、“新政”、“党争”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樊树志,1937年生于浙江湖州。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62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尤以江南市镇研究蜚声史坛。
代表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年)、《万历传》(l994年)、《崇祯传》(1997年)、《国史概要》(1998年)、《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年)、《国史十六讲》(2006年)、《明朝大人物》(2011年)、《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年)等。
㈧ 求《明史演义》电子书百度云盘pdf下载
明史演义
链接:https://pan..com/s/1OBzbMQuTebV-Nl5BiG17CA
㈨ 《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朱永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aIdDz4mBM2T4tMjclYq7-g
书名: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
作者:朱永嘉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0
页数:500
内容简介:
朱元璋为后继子孙设计了一套怎样的国家制度?为什么东宫制度不能定向培育出合格的皇帝?明代“兵将不相习”导致什么后果?分封制为什么行不通? 朱元璋铁腕治官是出于什么考虑?
本书既是一本旁征博引的明代政治制度史,又是一部出色的政治史论,有明一代的历史过程中,有得亦有失,得在何 处,失在哪里,正是本书着重讨论的问题。
书名之所以取为《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因为讲稿是以政治制度为中心,流是讲传统上的因缘关系,源是讲当时实际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朱元璋的制度设计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的。
当前讲明史书籍不少,但多是以皇权为中心,讲权力斗争故事,很少像本书一样纵横贯通,以制度史为截取面,讲一个个制度的流变以及实际的政治运作情况。作者还特别探讨了制度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对认识当前的政治制度改革很有启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已六十多年了,已积叠了不少正面和负面的经验与教训,无论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均是如此。了解一下明代初年朱元璋建制立法的过程,及其在有明一代发展的实际影响,对我们今后完善法制会大有裨益。
作者朱永嘉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是明史研究专家,曾得吴晗先生赞赏,后又经政治历练,老年着史,别有一种通达与穿透力。
对于任何关心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式的人来说,《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都是一本必读书,实际上,它的内容远不止于明史,而是一部制度通史。
作者简介:
朱永嘉(1931— ),历史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研究专家。早年师从谭其骧、周予同、陈守实等文史名家,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着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论曹操》《刘邦与项羽》《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读史求是》等。“文革”时担任上海市写作组总负责人,曾为王 洪文讲解《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
评《海瑞罢官》如果没有朱永嘉的出力,姚(文元)再有水平,也不可能写出来。
——朱维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是史学家,又为海瑞罢官、巴黎公社“历史问题” 入狱,倘有兜头反思,一定打通古今、大彻大悟。他到我seminar给研究生讲秦汉制度,携一蓝布包袱入,坐定后一层一层揭开,最里一层才是讲义,学生问“文革”起源,他要从殷周讲起。一研究生事后惊叹:“这是活在当下的古人,有古人之风!”
——朱学勤
㈩ 谁有明朝历史
明朝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又作“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役”。明初,蒙古地区分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英宗正统年间,瓦剌部统一蒙古各部。正统四年(1449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此时明英宗昏庸腐朽,宦官王振掌军政大权,不顾朝中大臣如兵部侍郎于谦等人反对,鼓励英宗御驾亲征。七月英宗令皇弟王朱祁钰留守,亲率五十万大军出征。八月至山西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离河北怀来县城尚有二十余里的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史称“土木之变”。土木战败后朱祁钰即位(称景帝),在于谦等人主持下保卫京师,打退也先进攻。也先欲用英宗为人质,进行勒索、逼降,但未能得逞。在保卫京师的战斗中,京师居民起而支援明军,打击了也先的部队。也先在勒索不成、进犯又被抗击的情况下,于景泰元年(1450年)放回英宗。
明朝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2443 更新时间:2005-11-29
明朝(1368年-1644年)。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又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各种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明朝统治者通过废除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和在地方设立三司等措施和制度,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明朝前期,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鼓励垦荒, 进行屯田,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除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载种。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烟草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也是明代农业的一个特色。明朝的纺织、制瓷、冶铁等手工业生产,规模更加扩大,技术更为先进。明朝的商业和城市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等地,有许多以丝织为业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苏州城里有机工几千人。“机户出机,机工出力”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谴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郑和的船队成为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使者。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搭乘郑和的宝船来中国访问,明政府对他们给以热情接待。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明朝中期以来,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扰。戚继光等爱国将领,在人民支援下,肃清倭寇,这是历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一次胜利。16世纪,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中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残酷地迫害异己、镇压人民。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地步。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剥削,加上灾荒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
在明朝势力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进攻下,李自成农民军失败了。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
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朝把都城迁到那里,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推荐数目:《正说明朝十六帝》
《正说明朝十六帝》是阎崇年先生着《正说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由中国社科院明史青年学者精心撰写,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审订。本书凸现了可贵的平民视角,以明朝十六帝为经、以历史事件(重大政治事件和个人命运)为纬、以“正说”历史为号召、以解说疑案为重点,力求为读者解密历史真相,让人们在生动的历史故事中正确认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