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教的经文是什么
佛教的经文是佛祖和部分古代祖师大德的话语记录,这些话都是佛祖以及祖师大德对弟子们阐述些生活、社会、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
从文体上说,有的是就事论事,有的是叙述和发挥感想,有的是比喻和寓言,这一类则有时会有小说一般的故事情节。
从经的整理和搜集来看,则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佛教经典汗牛充栋,都是在佛祖圆寂以后由弟子们结集而成,既然是人的结集,就有不同人在不同地听受不同法语的情况,所以在经典集结的过程中自然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补充和完善的表现。
这样的情况可以从很多不同的经典中有彼此相近和类似的语句或比喻故事等内容来证明。
第二,佛教的传播经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历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其中的不同语言的翻译,同语言的多次翻译,也造成经典的类似和异名,以及数量的不断增加。
第三,作为一种深入民间的信仰,加上经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流传,佛经会逐渐增加很多流传地区所使用的语言、意识、见解分析;还包括很多对原来某个经典的重新演绎、引申和发挥,然后造出新的经和论,这些同样造成了佛典的增加甚至修改。
比如,很多梵文经典已经散失不全,但保留在汉语、藏语中,但是借助这些翻译过来的经典重新审查原本的梵语佛典残篇,则会发现出现很多不同的语义或错误的翻译,而后人则有可能因错就错又引申出新的见解。
第四,在佛法的不断流行中,不排除有借助佛经题材和经典模式来宣传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情况,这又分两种,一是出于善意,因为某理论在当时或当地不足以说服旧论,所以借佛祖或菩萨名传播;二是为了宣传似是而非的思想而混入的外道理论,这就属于有些恶意了。
所以,对于经文,不要神秘化,也不能简单化,需要有思考有分析,重要的是文字后面的意义,而不是文字记载的故事本身。
地藏经讲的是地藏菩萨如何修行如何发愿,讲的是地狱中的苦痛烦恼,讲的是怎样化解前世业行障碍等内容,具体的有很多解说书籍。
至于念经,是一种修心的手段,可以达到精神思维静止的状态,从而使意念不再产生妄觉妄动,从现代方法来看,类似于使用低频声波等形式进行的催眠。从物理形式上分析是心律的稳定、精神思维的稳定;从意识上来说,是提高一定的主动行为使精神更加集中,从而减少联想和放大等心理作用。
但如果执着于形式、于自我的感受,自我的妄想追求,而不是针对佛法的理解认知和实行,则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负担,重者使他们心中更容易产生妄想症状,轻者也会产生情绪急噪、易怒、自负等反应。
㈡ 求《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LCxoN6bmsYS8ZEbLo0o81Q
简介:《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活泼自在的生命状态。
㈢ 求《金刚经要义》(陈燕珠着)电子书,最好是pdf版本,请各位高人相助~
我看的是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网络文库就有,你去学佛网看看。里面有菩提文海版块
㈣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链接: https://pan..com/s/1TEuhx8H2IEPdfF8vOGEOwA
㈤ 八步骤三种禅修·pdf -菩提书院
禅修很好好啊,能提高心的层次,能悟道解决生死问题。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网络“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网络“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㈥ 求《修心三不》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修心三不》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baSarZ1MJy1wguKCzwtvog
㈦ 《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罗大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q--p7tZ0wCN1xZ6YvE4m9w
书名: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作者:罗大伦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9-1
页数:184
内容简介:
★在此书之前,还没有一本专门用食疗和中医外治方法帮助家长调理孩子瘦弱、不长个、胃口差、爱发脾气等一系列家长最焦心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问题的书,这是第一本,里面的方法已被无数受益的家长验证有效。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本书介绍的食疗方和推拿方都是直接有效的,只要家长认真按书里介绍的辩证使用即可。
★书里还第一次革命性地提出了孩子脾虚的另一重大但从来都被家长忽视的原因:除了饮食不当,“孩子发育迟缓、爱生病,很多时候不仅是因为家长的溺爱,更多还是其坏情绪和压力传染给孩子导致的”。也由此给家长们敲响警钟,如果不修好自己的心,孩子疾病的根源可能永远不能清除,治好了可能还会复发,甚至还会危害孩子的一生。
内容简介:
如果说《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让家长们明白了如何智慧应对外感引起的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的问题,那么,这本《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则让父母们懂得了孩子绝大部分常见病的内在根源在于脾虚,而如何让孩子不脾虚则是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当务之急,用什么方法?书里都有非常详细的辩证方法和食疗、推拿等根本解决之道。
精彩文摘:
不知医的妈妈不能真正地保护孩子
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不为孝。”诚不我欺也!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原来并不是中医的粉丝,也没学过一些中医育儿知识。因为有我这个中医朋友,所以她孩子身体一有点不舒服,小毛病什么的,就给我打电话:“孩子又发烧了”“孩子又咳嗽了”……
她孩子发烧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我说:“你怎么不学点中医育儿知识呢?我的书里写得那么清楚,你好好学学,就少操好多心啊?”她说:“不用啊,我打电话给您不就行了吗?还学什么啊!”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生病了之后再处理难道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吗?因为在孩子发病的最初阶段,家长如果不懂一些育儿知识,就会错失解决疾病的最好时机,最后去找医生治疗的时候孩子已经病到一定程度了,治疗时往往要费比较大的劲,这对孩子、家长的身体和精神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为头疼孩子经常生病,再加上我的劝说,我的这位朋友自己开始自学中医育儿知识,慢慢地,可以处理孩子的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了,比如,一发现嗓子疼,当天处理干净,就没事儿了。现在,孩子的体质有了明显转好的改变。
什么改变呢?在孩子妈妈学习中医育儿知识前,她孩子的个头在幼儿园的女孩里面几乎是最矮的,她很焦虑,但却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当她开始每天认真给孩子捏脊,再配合让孩子多运动、注意多吃补脾的食物之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孩子的个子就开始“噌噌”地长,成了幼儿园同龄女孩里最高的。而且,调理前孩子经常感冒发烧,打针吃药,现在通过自己调理后,孩子很长时间都不发烧、不感冒了,几乎不受外感的侵害,开始健康起来了。这就是自己做孩子保护神的重要性。
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妈妈学了中医之后,在孩子身体一有点风吹草动时,马上就给孩子调理,确实取得了特别明显的效果。比如,在当归中医学堂参加学习中医育儿课程的好多妈妈们学完以后,原来孩子在一年中感冒十次,现在只感冒两次了,八次都被阻截住了,她们做得非常好。
我比较感动的是有一次,当归搞三周年聚会庆典,来了一个妈妈代表,我和她聊天,问她:“你学得怎么样了?孩子感冒了,自己都能治好吧?”结果她的回答让我特别惊喜:“不是治好了,是现在孩子根本就不感冒了!”我一听太高兴了,她已经把提前战打得特别好了,等于是人家根本就不让孩子感冒了,而不是说怎么治感冒了。
这就是妈妈们学中医育儿知识的根本目标!
实际上我与家长分享中医育儿知识的根本目的,是让妈妈学会正确养护孩子和修心,不仅是教大家在疾病来临时怎么去对付,不是疾病来十次,家长打回去八次就行了,如果是这样,就永远没有尽头;而是让孩子根本不生病,只有让孩子一年到头不生病,那才是家长真正的成功。
就像《黄帝内经》讲的,不要等到打仗的时候才去建造兵器,不要等到渴了才去挖井,那是不行的。
这样的例子在我的私信或者微博的留言里,真的太多太多了,我觉得,一个懂中医的妈妈真的是幸福和自豪的。因为她终于有能力真正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了。
脾虚的孩子容易过度肥胖
不看遗传原因,脾虚除了可以导致孩子生长迟缓,个子瘦小的情况外,还会引发孩子肥胖,这一点,很多家长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肥胖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我在跟家长们分享中医育儿知识的时候,一直给大家强调一个理念,千万不要认为给人吃得好,食物丰盛、营养全面,他就会吸收得好。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我遇到的成人里面,吃得好的、整天在外应酬的、天天山珍海味的人,他们身体营养状态反而是最差的,比如你的脾胃能接受十分的东西,你给它七八分正好,给它二十分,就会把脾胃伤掉。这就像电脑能同时打开五个文档、十个文档,但是同时打开一万个文档,电脑一定死机。所以我们看到社会上的很多成年人,每天肥甘厚味,吃得特别好,往往身体状态最差,去医院一检查,体内各种指标都不达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等富贵病都齐了。这是因为他们体内不需要的东西太多,该需要的营养却太少了。
现在,我们因为给孩子吃了太多的、实际上他们吸收不了的营养东西,导致孩子失常了——脾虚,脾积住了、堵住了,该排出体外的排不出,该代谢的代谢不掉。而胃里又不断增加东西,最后形成另外一种格局,营养全都堆结在脾胃那了,这就是痰湿过剩,这个时候就引起了小儿肥胖。
现在的小胖墩儿特别多,据北京市统计,大概每五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小胖墩儿。很多孩子的肥胖已经影响到他上学了,长大以后,一定是有各种疾病,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患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往往到青年以后就会出来,有的孩子基本一生就毁了。
家长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很多老人说:“哎呀,大孙子喜欢吃东西,太好了,越胖越好!”以为孩子吃得越多,身体才越好,就拼命给孩子吃自己认为有营养的食物,结果怎么样呢?孩子身体状况很糟糕。
家长一定要记住,千万要让孩子保持一个合理的饮食,避免引起孩子的肥胖。肥胖对孩子来讲,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其他的都好调理,只有肥胖调理起来很困难。
长期脾虚可能引发孩子抽动症
有一个孩子生了病,他的家长基本上把国内的知名中医都走访遍了,谁都没办法。这个孩子的病严重到什么程度?他不是一般的抽动,一是边抽动,边喊叫,就像李小龙打斗时那样喊,每隔30秒就这样抽搐动喊叫一下。当时我们是在一个饭店里,白天的时候只有几个客人,这几个人看了一会儿就跑光了,不夸张地说,把人都吓坏了,这么小的一个男孩,他的动作却让人害怕。我坐在对面都没办法给他号脉,因为孩子控制不住自己,边抽搐动边喊叫,声音特别恐怖。这样根本没法看诊,连脉都没法号。
那么,我是怎么判断这个孩子的病是情绪引起的?他妈妈说孩子会变魔术,而这个孩子在给我变魔术的过程中,特别安静,有条不紊,一点问题没有,变完魔术以后,把道具往桌上一放,又开始抽动喊叫了。我由此判断,这个孩子的病不是身体的病,而是情绪的病。我又观察这个孩子的面色,都是青的,面色灰暗。
我说这个孩子家里气场不好,怎么回事?他妈妈没和我讲,我说:“这样吧,你可能不方便讲,你给我写个邮件吧。”结果我一看邮件,我的天哪。我为什么说父母关系不好,会导致孩子得重病,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就是这样的。孩子的爸爸有外遇,和他妈妈离婚了。这位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就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特别严,学习必须考前几名,而且还不自觉地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孩子身上。孩子之前身体是特别好的,结果现在怪病越来越严重,课都没法上,已经休学几年了。
这样的情况要怎么治?我和这位妈妈说:“你要彻底地把自己调整到好的状态,你调整不好,孩子会越来越重的。”妈妈说:“我放弃行不行,我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我实在受不了了!”为什么呢?“这孩子每天要到晚上三点钟才睡觉,一直在抽动!我都没法睡觉。西医给他吃什么药你知道吗?是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药,就为了让他睡觉。”其实这种药根本没法治这个孩子的病。我劝她中医调理这条路很长,但是效果很好,妈妈如果有信心,有坚强意志的话,就要先调整自己,再治疗孩子,还是有希望的。但是他妈妈现在放弃了,只想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她说都要崩溃了,自己都没法上班了。
父母关系不和可能会让孩子患上难治的大病
对情绪引起的疾病,我感到很恐惧,因为不知道这对孩子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很多重病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坏气场引起的。
我现在碰到越来越多的孩子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与孩子家里的氛围相关。父母是不是老有焦虑的心态呢?是不是压力大呢?等等。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如果再受外感等因素影响,孩子本来很小的毛病就可能容易往广处、深处发展,有的是抽动症,有的是其他病……
曾经,我到河南出差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带着他的十八岁的孙子追到高铁站来找我咨询
作者简介:
罗大伦:着名中医博士,CCTV《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更是一位怀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善心的医者和中医育儿智慧的传播者,他一直倡导:只有家长自己主动去学习了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医代代相传下来的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作孩子的健康保护神。已出版《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阴阳一调百病消》《神医这样看病》等畅销着作。
㈧ 我想学习梵文,具体应该按什么步骤学呢
如果要自学梵文的话,要有超强的毅力和学习能力。我建议你有机会去旁听正式的梵语课程。
北京大学东语系,也就是季羡林先生开创的系所,是国内最权威的梵文教学机构。梵巴(梵语、巴利语)专业的本科并不是年年招生,最近的一届是2005级,距离上届本科已有20年了。研究生每年都会招生,不过如果和梵巴专业的老师不熟,很可能会被调剂到其他的专业去(我认识的一位师姐一开始就被调剂到乌尔都语专业,半年后才转到梵巴专业)。另外,他们还在北大开供全校学生通选的梵语基础课。
他们用的书主要有两本,一本是《梵文基础读本》(我们习惯叫《斯坦茨勒》,由季先生翻译,原书为Elementarbuch der Sanskrit-sprache
By Adolf Friedrich Stenzler)。另一本是《A Sanskrit Primer》,Edward Delavan Perry着,英文版,无翻译。
这两本书网上都可以下载。他们各有特点,《斯坦茨勒》是一下把所有的语法都讲完,这也是季先生和段晴老师等人最为推崇的梵语学习法。《A Sanskrit Primer》这本书的基本思路是把语法拆开来学,即循序渐进地学,比较适合自学。
另外再推荐你一本教材,是现在美国大学里常用的。很厚,但解释得深入浅出。
Devava-n.i-praves/ika-(देववाणीप्रवेशिका): An Introction to the Sanskrit Language,
BY Robert P. Goldman and Sally J. Sutherland Goldm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ry,
2002
这书在北大图书馆可以借到。此书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使用了许多波你尼的语法术语,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印度传统语法。
古代印度的婆罗门要花十二年的时间来学梵文,可见其难度。梵文和所有的印欧语系的语言一样有性、数、格的变化,不过更为复杂。梵文的一个名词有八个格(拉丁语有六个,英语只有三个:主格、宾格和属格,而且只有代词和少数名词中有)、三个数(单数、双数、复数,英语没有双数),三个性(阴性、阳性、中性,英语没有性的变化),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名词就有8*3*3=72种变化,而一个动词的变化形式则更多,此外还有许许多多不规则的变化形式。因而学习梵文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我跟随05级本科的同学近两年的梵文,初学时经常做作业做到半夜2点。现在开始读《俱舍论》,已经摆脱了当初艰苦的阶段,不过依然是很辛苦。
除了北大以外,据我所知复旦大学的钱文忠副教授也开设梵文基础的校选修课。中山大学也马上会有梵文课程,在9月分以后,因为北大梵巴专业的一位师姐博士毕业后就会去中山大学任教了。
另外再插一句。学习梵文对于学习佛教知识来说极其重要,我就是因为佛教信仰而坚持学习梵文的,可惜的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中文的翻译往往很模糊,如果不了解梵文的话,很容易造成误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心经》的梵文说法是 हृदयसुत्रम, 许多人按照中文字面来理解,以为《心经》是讲修心的,或者和“心”有关。其实不是这样。表示意识活动或心理现象的心(mind),梵文中用चित्त这个词来表示,比如“菩提心”(बुधिचित्त);而《心经》中的心,用的是हृदय,是“心脏”、“核心”的意思(heart),和心理现象没有任何关系。《心经》是般若经的核心或“心要”,因而全称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म)。关于梵文的其他问题,可以参考我的其他网络知道回答。
附上《A Sanskrit Primer》的pdf版下载连接
http://www.archive.org/download/sanskritprimer00perrrich/sanskritprimer00perrrich.pdf
希望你能顺利学好梵文!
㈨ 《人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生的智慧》([德]叔本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FfWmS5HswuIAOopGXDLtPA
书名:人生的智慧
作者:[德]叔本华
译者:韦启昌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1
页数:275
内容简介: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着作,正是这部着作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从世俗、实用的角度探讨了真正的幸福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书后附有叔本华的生平轶事和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该书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此次译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更加符合叔本华的原意。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译出的全译本。
作者简介:
叔本华(Schopenhauer,Arthur,1788-1860)生于但泽,被称“悲观主义哲学家”。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着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
㈩ pdf 人为什么要锻炼身体
一、《你可以不吃药》:印度最伟大的瑜伽大师教你简单瑜伽治大病
二、《瑜伽医生》
三、《阿师汤伽串联瑜伽初级、二级练习手册》
这几本书包含养生、身体锻炼,修心养性的各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