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的境况的内容简介
这部极具原创性的着作,通过对劳动、工作和行动;权力、暴力和体力;地球和世界,以及财产和财富等诸概念的区分,强调了人在面临现代社会高度科技化、自动化和经济现代化情境下,仍然具有的“复数性”和开端启新的行动能力,从而重树人们对于人类事务的信念和希望。
② 《人的条件》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的条件》([德国] 汉娜·阿伦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brFydkdykkyK6nJQznL6eQ
书名:人的条件
作者:[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竺乾威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1
页数:332 页
内容简介:
《人的条件》的主题即“我们正在做什么”。阿伦特通过对vita activa等级上的两次倒转的分析,表明这一倒转实际上是摩登时代运作前提的一个胜利——即生命而非世界才是人至高的善。尽管《人的条件》只是一种历史的分析,但它着眼于当代,体现着作者对当代因科技的巨大进步而带来的问题的忧虑和关切。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原籍德国,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她在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其主要着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精神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义》等。
作者作品:
《共和的危机》
《人的条件》
《人的境况》
《反抗“平庸之恶”——《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
《责任与判断》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
③ 《猎人》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猎人》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QQ0ucmY2mvUNU9x-70FTXg
④ 《人的境况》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的境况》([美]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ZhIQAbhjUka57UpEg3ejnw
书名:人的境况
作者:[美]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译者:王寅丽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1
页数:305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第一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最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最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最终是劳动动物(animal 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着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⑤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游牧者的抉择》(王明珂)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Fw4JjPJv1TRX5ekRdvAWAg
书名:游牧者的抉择
作者:王明珂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6-30
页数:352
内容简介:
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 考取径,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所学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进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
游牧者们看似“自由”的抉择,乃是在一种生存境况下“不得已”的生存选择。族群的发展并不能以高低为论,而是一种基于环境、内部社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王明珂教授通过精细的史料梳理与辩证论述,希望以此形成对族群历史关系的新认知,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作者简介:
王明珂
着名历史人类学家,1952年出生于南台湾黄埔军校旁的眷村,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中研院”第30届人文社会科学组院士。长期从事于结合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中国民族研究,其 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着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⑥ 如何理解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
阿伦特有她自己的一个语境,我感兴趣的是,这个语境是可以公理化的吗?它立足的公理性基础在哪里?现在看上去,她的一些论点似乎浮在空中。不深究她对词汇的重新定义(比如劳动和工作),只说“人是被处境限制的存在”这个命题,似乎就有许多不脚踏实地,不能令人完全信服的地方。
或者说,她在访谈中提到的自己并非是哲学家,其实隐含着对公理化游戏规则的拒绝?
另一点,她的两个重要事件似乎在逻辑上与“我们可以从生活于2500年前的人的经验中,得到重要的启示”一脉相承。在我看来,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心智(psyche)的尝试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尝试,因为大多对心智的直觉性研究都仰赖大量的观察、亲身的体验和实验。
很难说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心智是否因为火箭升空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果这个变化成立,那么火的使用,阶级的产生,现代心理学的提出(尽管前两者比较难归为事件event的行列)是否也带来了这样的根本性变化?
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阿伦特在这一点上的看法将会流于先有立场再选择性地撷取现象,也即,先有了她的那一套语境,再到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挑出一些事件来作为佐证。
我当然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观,所以从相信(belief)的角度说,我并不相信她的观点,也不相信她的观点是高于信念的任何东西。我很想知道,你在学习她的理论、与现实相映照的时候,有多相信(believe)里面的观点?(我倾向于不说信服be convinced这个词,因为阿伦特的观点不存在公理化的推导证明)
无论你的回答如何,我的观点是,这个选取相信与不相信的心理过程,与阿伦特(以及其他政治哲学家)提出自己理论的心理过程是同质的,同样是情绪主导而非理智主导的。
⑦ 初中全套英语电子课本下载,
《初中英语-思维导图》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5m90LdAt_r8UPOqeGsZwzA
初中英语-思维导图|图片版|pdf版|初中英语-思维导图.pdf|20170516_123518.jpg|20170516_123506.jpg
⑧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疾痛的故事》([美] 阿瑟·克勒曼 (Arthur Kleinman))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Mu2PMQnGFsM5f1MR0r53NA
书名:疾痛的故事
作者:[美] 阿瑟·克勒曼 (Arthur Kleinman)
译者:方筱丽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04
页数:324
内容简介: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
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而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
对一位单身母亲而言,高血压不仅意味着要少吃盐,还跟女儿的失学和早孕有关;而作为一位弱势群体的成员,社会的歧视、不公以及孤立,或许才是其身体持续疼痛的根源。长期紧张的父子关系,导致病患的双腿突然麻痹瘫痪;而换一个压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环境,也会使一度恶化的哮喘慢慢痊愈。
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
对此,哈佛精神病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案中发现,疾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讲述这些疾痛故事,不但对于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医患关系和人性化的医疗体系改革,意义深远。
作者简介:
阿瑟·克莱曼(Arthur Kleinman,又名凯博文),1967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哈佛医学院社会医学部主任和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现任哈佛研究生院及医学院终身教授。
作为国际医学人类学界和精神卫生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于1980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医学人类学勋章。1983年起,任美国科学院医学部终身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WHO)顾问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资深顾问,并曾获美国人类学学会的最高奖项——博厄斯奖。
⑨ 《人的境况》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的境况》[美]汉娜·阿伦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BX-QTAbAZenDCaXv8AwYRg
书名:人的境况
作者名:[美] 汉娜·阿伦特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1
页数:305
内容介绍: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第...
作者介绍: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着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⑩ 如何理解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
《人的境况》1958年出版,德文版名为《积极生活》。作为海德格尔的学生,汉娜•阿伦特在这本书中在对海德格尔的思想做比较彻底清算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着名的“行动理论”:强调人只有在与他人分享这个世界、共同拥有这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积极行动,才能使人获得意义。这样的立场被称之为翻转了西方哲学几千年推崇“沉思”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