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汪精卫pdf

汪精卫pdf

发布时间:2022-07-06 07:35:15

⑴ 周恩来的生活资料

周恩来自述

我从事于革命事业,正如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一样,经过了从封建家庭转到受西方学校教育,然后变成社会主义者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的祖父名叫周起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
我算是浙江绍兴人。

绍兴社会除劳动者(农民、手工业者)外,中上层有两种人:一种是封建知识分子,一种是商人,这两种人都是向外发展的。读书人的出路照例是中科举。而绍兴人则大批地当师爷,在全国各级衙门里管文案,几乎包办了全国的衙门的师爷。师爷在旧戏里的脸谱是红鼻子,大概因为他们都是喝酒的。商人的出路是在各大城市开杂货店兼卖绍兴酒。

我的家庭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师爷。到了祖代,两家搬到江苏淮阴、淮安当县官,因此结了姻亲。我便生在淮安,那是一八九八年。

我的外祖母是淮阴乡下农村妇女。因此,我的血液里还有农民的成份。

我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为人善良,生了三个小孩--我和两个弟弟。现在,一个弟弟已死,一个弟弟尚在。母亲在三十五岁时即患肺痨而死。原因是我家在祖父去世后,每况愈下,母亲因操劳过度成疾。

祖父五十多岁去世。他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到了父辈,我们的家庭就中衰了。叔父当师爷,父亲(周劭纲)当文书,进益不够维持生活。但封建家庭素来好面子,摆空场面,宁可债台高筑,不肯丢掉面子。因此,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

我出生不久,因叔父周贻�病重,照传统习惯,把我过继给叔父。叔父死后,就由守寡的叔母抚养。叔母即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五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唱词。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我小时在私塾念书。从八岁到十岁我已开始读小说。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读了《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

中国有句俗语:"逼上梁山"。这句俗语就出自《水浒传》。我们都是"逼上梁山"的。人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于外来的压迫和环境造成的。但他所以能产生革命性,是由于人的本能中有一种抵抗力,不愿受外来压迫。有一种人,站在压迫方面或帮助压迫的,当然无由产生抵抗力。但大多数人是被压迫的,只不过抵抗力有强弱的不同。有些人抵抗力强,是经过锻炼而来的,有些人抵抗力弱,是因为锻炼不够。

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我离家去东北铁岭,是因为当时父亲、伯父都在那里做事。我在铁岭入了小学,六个月后又去沈阳入学,念了两年书。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当时有两个教员,一个历史教员叫高戈吾(山东人)是革命党人,另一个地理教员是保守党人。高戈吾介绍我读进步书籍,如章太炎(光复会领袖)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地理教员是满族人,姓毛,介绍我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章太炎的文章是古体文,很难懂,梁启超的文章是近体文,很易懂。

后来,戴季陶出了《民权报》,把章、梁的主张混合为一,写了激烈的文章攻击袁世凯,我从它的创刊号读起,直到这个刊物被当时的统治者袁世凯查封为止。那时我十三四岁。

十五岁(一九一三年)我入南开中学,是一个私立学校。学费起初由伯父供给,后来靠学校的奖学金。

南开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我喜欢文学、历史,对政治感兴趣,对数理也有兴趣。总之,喜欢能说理的东西,不喜欢死记的东西,如化学、英文。我经常在课外读许多书。南开有集会结社自由,我们组织了敬业乐群会,我当过会长。一九一五年,参加反袁运动,演说、劝募,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但当时南开全校学生有政治兴趣的也还不多。

一九一七年中学毕业后,我去日本念书,是自修,生活费用靠朋友供给。在日本共一年半。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回国,又进南开大学,参加五四运动,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后该报被封,我被捕,坐牢半年(当时是段祺瑞的部下杨以德统治天津)。被释后,去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年)。

当时戴季陶在上海主编的《星期评论》,专门介绍社会主义,北平胡适主编的《每周评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都是进步读物,对我的思想都有许多影响。

这个时期,我的思想已从赞成革命而走向社会主义。但是由于我出身于封建家庭,我开始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乌托邦的。不过因为我自小吃过苦,懂得生活之艰难,所以很短时间内,即转变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了。这一时期,在国内曾看到《共产党宣言》,在法国又开始读到《阶级斗争》(考茨基)与《共产主义原理》,这些着作对我影响很大。

一九二○年去法国的原因,当时正值大战之后,在法国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读。但我到法国后,并未做工。在去法之前,我已给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

后来一度去德国。一九二二年,由德返法,在巴黎聚集二十多人成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时叫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当时参加的有王若飞、罗迈等同志,我是青年团的负责人之一。这个组织发展很快,不久就有了三百多人,包括法、德、英、比四国的留学生。朱德在德国,聂荣臻在比利时,陈毅才自法返国,以后其中入党者一百多人。一九二三年,国内国共已将合作,我得孙中山之命,与另一国民党员王京岐在欧洲组织国民党。当时在法国的有张厉生、张道藩。当时我们的斗争对象是青年党,这个党当时在法国的主要人物是曾琦、李璜,他们主张国家主义,坚决反对国民党。但在斗争中我们有时也讲统一战线,因此与李、曾等很熟悉。一九二三年去德国,当时马克便宜,在德国买了许多书,结果没有来得及读完,一九二四年夏天即返国。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根源的。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百年来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许多民族主义者开始摸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当时,日本已摸到了半封建半民主的道路,达到了维新,中国也想寻找这一条路。可是,中国封建势力根太深。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但并未打倒封建主义,袁世凯代替清朝掌握了封建政权,中国对外仍是半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轻工业曾一度有机会发展,国内的工人阶级已发展到一定数量。大战结束后,德、奥、俄帝国倒台。俄国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欧洲其他国家也发生革命运动,同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又提出十四条民主主张。但中国国内封建势力的头目袁世凯竟对日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而那时的孙中山活动还仅仅浮在上层,他的主张中没有土地革命,他的活动不深入群众,没有群众做基础。因此,当时的急进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就发动了五四运动。"五四"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民主的革命运动,而且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主要领导人物都是倾向社会主义的。当时的知识分子从世界大战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毛病,并认识到首先要打倒封建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未能解决中国问题,因此,就趋向社会主义。在激进的民主主义的思潮下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也因为我们这批知识分子在国外接受了欧洲的革命思想,加上看透了民族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要社会主义来担当这个责任。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百年来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结果。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实际上是农民运动。中国农民占人口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民族解放,实质上是农民解放。太平天国、义和团,都是农民起义,这些革命运动常带有农民的保守性。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其失败原因即在于没有找出农民解放的道路,即土地革命。领导革命运动的知识分子常常忘记了农民的要求,运动又无城市工人的支持,往往弄到后来就出卖了农民的利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统治者如清朝政府和后来的袁世凯,都依靠外力镇压农民运动,因此农民革命运动常告失败。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太平天国的精神,加以发扬,要改革土地制度。另一方面学得了美国改革土地的办法--即收土地税。但他的活动始终未深入农村去了解和组织农民,革命运动并未与农民结合起来,在城市也未与小市民结合,奔走数十年,都是在狭小的圈子里。因此,在大革命以前,觉悟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对孙中山没有深刻印象。当时的三民主义仅有几个简单口号,没有政纲和政治理论。后来,国共合作,三民主义的内容才充实起来,成为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主义。这以后经过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广泛发动群众,三民主义才深入群众,在群众中生根。所以,今天我们所遵行的三民主义,是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主张做标准的。

从历史上看,国民党可分五个时期。这是根据它每一时期所包括的阶级成份与其所代表的利益而划分的。 一、辛亥(一九一一年)以前,一八九四年成立兴中会,一九○五年成立同盟会。这个时期,它代表华侨资本家和劳动者(洪门)的利益,故有民族民主思想。国内依靠知识分子中不满意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的人,还有社会上的青帮红帮,不满社会现状的人,失业者等。

二、辛亥(一九一一年)以后,到一九一三年改称国民党,一九一四年又改称中华革命党,它的成份日渐狭小。当时,华侨中分裂成两派,一派拥护国民党,一派反对它。在国内,是依靠一部分绅士、买办官僚、知识分子,而以依靠军人为主,它的基础很小。知识分子与军人合不起来。结果,代表军人的陈炯明,于一九二二年赶走了代表知识分子的孙中山,于是孙中山逃到上海。

三、一九二四年改组后,改称中国国民党,基础大为扩大。因为有中共的加入,所以它的成员就有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商人以及其他中上层人士,总之,成份包括各阶层,成为一个民族的政党。也正因此,党内分成左右两派。革命发展到了一定时期,两派破裂,发生了"四·一二"的清党运动。

四、"四·一二"之后,国民党本身就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五、从抗战开始直到现在。抗战开始后,基础又有所扩大,但它所代表的利益,仍是地主、官僚、资本家和上层军人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今天所代表的利益是与它的纲领相矛盾的。因此,它的纲领中任何规定都不能实行,土地改革遭受地主阶级的反对;改善军人待遇遭受上层军官的反对;发展民族工业,遭受官僚资本买办资本的反对。不仅政策与党的统治集团相矛盾,而且党内上下层互相矛盾,下层的意见、利益,都不能实现,一切大权操于CC、黄埔与财政集团之手中。这些集团所以能操纵全党,首先是依靠军权,并且得到其他国家权力的帮忙。

国民党现在是靠军队、政权、特务、银行控制全国,各派都有他们自己的银行,如中央(宋子文)、中国(孔祥熙)、农民(CC)、交通(一半CC),但党的开支靠金库。参议会曾向国民党提出过批评,其后他们往金库拨了一笔款子做基金。国民党不肯放弃一党专政,就是因为它握有军、政、金融等权。

一九二四年我返国时,国民党已改组。我到广东,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一九二四年冬担任政治部主任。将近两年间,教过四期学生。一九二五年参加两次东征,曾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打陈炯明。这时,我是以公开的共产党员身份与国民党合作、共事,因此,与许多国民党人认识。当时国民党内部即有两派,一派主张国共合作,一派反对合作,两派斗争甚烈。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发生了"中山舰事件",蒋借口海军要叛变,逮捕了许多进步分子。经此事后,我辞去政治部主任之职,只担任教员。北伐时,共产党是仍然与蒋介石合作,但我未去。

一九二六年冬去上海,做工人运动(在广东、在法国也都做过一些工人工作)。上海工人为响应北伐军三次举行暴动,我参加了其中的两次(十月二十三日第一次暴动时我尚未到沪)。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二十二日组织三十六万工人总罢工,二月二十二--二十四日举行第二次起义,但因革命军未到,起义未能与革命军配合而失败。

三月二十一--二十二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两天内击溃张宗昌的军队三个团,共一万多人,工人缴获了步枪四千多枝及其他短枪、机枪等。当时参加罢工的工人有八十万,直接作战的一万多人。开始时工人只有三百多枝短枪,起义一开始,就从警察那里缴来大批武器,在南市、闸北、虹口、吴淞……的战斗都得到了胜利。这时蒋介石已经到了江西,与武汉政府已经开始冲突,而白崇禧领导进攻上海的北伐军听说工人罢工,就不前进,希望工人失败,他再进来。

北伐军到达南京、上海之后,蒋即亲自到上海来镇压工人。他同外国势力勾结,并且收买流氓,一起进攻工人。四月十一日深夜至十二日凌晨,他利用流氓伪装工人在工人纠察队里引起冲突,接着借口调处,把军队开入纠察队司令部--商务印书馆俱乐部,把工人纠察队缴了械。十二日即开始了大屠杀,当天即杀死几十人,伤二百多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等好多工人被屠杀。

"四·一二"之后,中共马上变成了地下党,我仍留在上海办理善后事宜,把许多人送到武汉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五月下旬,我搭一艘英国商船去武汉,这时武汉政府内左派与右派的对立已逐渐明显,农民运动在湘、鄂、赣、粤蓬勃展开,农民要求土地,右派即反对农民运动。到了"七·一五"汪精卫便正式"分共",实行宁汉合作。接着我们就去南昌发动起义。

南昌起义的部队是贺龙第二十军、叶挺十一军二十四师等,共约两万余人。当时参谋团中有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聂荣臻、李立三、张国焘等,我也是其中成员之一。宋庆龄、邓演达都是革命委员会的委员。起义军后来失败了,是因为犯了一个错误,即没有与当地农民结合起来而要向广东去建立根据地。结果在潮汕与钱大钧等部激战失败。失败后的队伍,一部分到海陆丰与当地农民结合,一部分由朱德率领退到福建、江西边境,以后转到湖南,后来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合。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是由武汉国民革命军警卫团和农民自卫队组成的。

我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去上海做地下工作,直到一九三一年止。一九三一年底去江西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主要在军队中工作。后来参加了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年在上海时,我曾绕道欧洲到莫斯科参加第三国际执委会议。办出国护照时,我照了一张相,叫陈赓认,并且告诉他这个人是黄埔军校的,他想了半天认不出来。我于是就大胆地用这张相片向国民政府外交部申请,领了出国留学的护照。

我在一九一九年认识邓颖超同志,一九二五年和她结婚。

邓颖超同志的母亲是一个中医,当她近六十岁的时候,还在红军总司令部当医生。国民党"围剿"、我军撤退时,邓老太太被俘,被押送到九江。国民党法官要她劝劝邓颖超不要当共产党员,邓老太太回答说:子女的事情我们父母管不了,即使蒋委员长也管不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当时正在苏联--法官无言可答,就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直到一九三六年谈判开始,一九三七年初才把她释放出来。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头四次完全失败了。第四次是陈诚指挥的,失败得最惨。于是蒋介石决心加强训练,这便是庐山训练的开始。

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东北军即开始围攻。徐海东部首先把东北军打垮了一个师、一个旅,后来又打垮一个师。于是东北军的官兵不愿内战,要求抗日。中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向东北军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双方取得默契,互不攻击。这时蒋介石也派人来秘密接洽,要我们在不平等的条件下接受和平,同时蒋介石仍加紧压迫东北军向红军进攻,以便削弱红军,使中共易于接受他的条件。张学良及其部下不愿意进攻红军,蒋介石乃亲至西安,逼张打共产党,并且说,他如果不打,就派蒋鼎文来代替他,并要把他调到福建去。于是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决心发动事变,扣留蒋介石。事变发生后,我们在陕北保安接到张学良的电报,他要我们派代表去西安与蒋谈判。在西安参加谈判的共五人:蒋介石的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宋子文、蒋夫人、蒋、还有我。谈判结果,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准备打日本。十二月二十五日,蒋夫人坚持要在这一天送蒋回京。张学良自己答应了亲自送蒋返京,事前大家都不知道,张自己也未料到他到南京后会从此被囚。张学良被囚以后,东北军将领、士兵大为愤怒,以致杀死张学良的主要助手、主和派王以哲,情况严重,闹了两个月才告平静。从那时起,东北军被蒋介石分散到各处,不再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西安混乱的两个月中,说服东北军的工作,比张学良在西安时困难百倍。

一九三七年三月正式开始了国共谈判。我曾一次去杭州,两次上牯岭。当时顾祝同为国民党方面的代表。谈判的结果国民党答应中共为合法政党,承认陕甘宁边区,改编红军为八路军。但是后来国民党政府始终未正式承认陕甘宁边区。

抗战开始后,我与朱德、叶剑英去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划定作战地区。朱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我也去山西,与阎锡山谈判合作。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一月间,先在太原,太原失守去临汾,然后回延安。十二月底去武汉,一直住到武汉失守之前,即一九三八年十月,我们是武汉失守前最后离武汉的一批人。从武汉撤退,路过长沙时遇长沙大火。后去桂林,一九三八年底去重庆。

抗战中的国共军事磨擦,开始于一九三九年六月胡宗南部进攻延安以南的关中地区。十月,河北的国民党军队进攻八路军。十二月,山西阎锡山的旧军打新军。一九四○年国民党朱怀冰部进攻冀豫边区。

一九四一年一月上旬发生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近一万人,除有二千人突围以外,都被杀、被俘,目前仅放了二百多人。

一九三九年二月,我曾自重庆去桂林,到皖南视察新四军。顺便去了一次家乡绍兴。五月返重庆。六月返延安。因骑马伤右臂,未治好,九月赴莫斯科医治。政府的飞机送我到兰州,然后乘苏机赴苏,入克里姆林宫医院。到一九四○年三月返延,体重增加了九磅。五月去重庆,七月返延安一趟。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发生,谈判决裂,开始在报纸上斗争。一九四二年林彪去渝。林彪同蒋介石谈判也无结果。一九四三年七月,我与林彪等离渝返延。

一九四四年五月,史迪威将军决定派美军观察组和记者团去延安,我在延安欢迎他们。十一月赫尔利去延,达成五条协议,大概内容是为了打败日本建立新中国,同意建立联合政府,包括各党派人士,统一军队,改革政治,给人民自由。这是毛主席与赫尔利双方签字的,但具体内容从未公布。

史迪威与赫尔利政策的差别,就是史迪威主张平等地援助一切抗日军队,他是执行罗斯福政策的。赫尔利的主张却是要经过蒋介石来援助。他也赞成联合政府,但对共军的援助必须经过联合政府。赫尔利的主张虽如此,但蒋介石仍然不同意,结果赫尔利放弃了自己的联合政府主张,公然站到蒋介石方面反共,于是赫尔利的帝国主义面目暴露了。

⑵ 有关二战的着名书籍都有哪些啊!

1、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pdf [英]李德.哈特 着 钮先钟 译 2、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EXE 郑浪平 着 3、中途岛奇迹 EXE [美]戈登·W·普兰奇 着 4、中途岛海战 PDF [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 着 5、机动部队——中途岛海战续篇 PDF [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 着 6、袭击珍珠港 EXE [日] 渊田美津雄 着 7、中国抗战史 PDF 冯子超 着,最早的抗战史之一 8、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网络全书 PDF [法]马塞尔.博多 主编 9、中日战争时期的通敌内幕 EXE [美]约翰·亨特·博伊尔 着 10、我的奋斗 EXE [德]希特勒 着 11、戈培尔日记1945 [德]约瑟夫·戈培尔 着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武汉)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DF 13、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 一个原日本关东军军医的战争回忆录 PDF [日]松本草平 着 14、欧洲战场 PDF 唐先圣 着,记实文学 15、希特勒档案 TXT 16、叶廖缅科元帅战争回忆录 PDF [苏]A.N叶廖缅科 着 17、日本随军记者见闻录——太平洋战争 PDF [日]小俣行男 着 18、坦克,前进! DOC [德]古德里安 着 19、从广州透视战争——葡萄牙领事关于中日战争的报告 PDF [葡]莫嘉度 着 20、诱降汪精卫秘录 PDF [日]犬养健 着 21、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 PDF 王辉 编着,为180M的彩色高精度PDF,网上还有一种是20M的黑白的。 22、沙漠之狐隆美尔 上下PDF 宋宜昌 着 23、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全3卷6册)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24、昭和十七.八年(1942,1943)的中国派遣军 上下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25、纳粹德国勋章图集 EXE 网络帖子整理的电子书,图片精度很一般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苏联12卷版 PDF 苏联12卷完整版,二战史里的宏篇巨着,代表了苏联解体前的官方史学态度和水平,共227M. 27、冈村宁次回忆录 PDF [日]稻叶正夫 编 28、二战海战史 PDF 翁赛飞 时平 着,比较简略的入门书 29、华北治安战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30、满州事变 PDF [日]关宽治 岛田俊颜 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PDF 钮先钟 着 32、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TXT [英]温斯顿.丘吉尔 着,TXT版 33、苏德战争 1941-1945 PDF [英]艾伯特·西顿 着 34、大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 TXT [美]C·W·尼米兹、E·B·波特 着 TXT无图. 35、一号作战之广西会战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36、土肥原秘录 PDF [日]土肥原贤二刊行会 37、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1-4卷) PDF 王辅 着

⑶ 跪求《双照楼诗词稿》电子书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双照楼诗词稿》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viu3

《双照楼诗词稿》,洋装铅印,封面为淡蓝色,签条为淡黄色,其中的“双照楼诗词稿”为印刷体。扉页钤有‘双照楼印”(白方),又两页分别印有汪精卫“壬午中秋夜作”诗、“朝中措”词的墨书手迹,书法甚佳。

⑷ 急求一篇关于蔡廷锴的历史报告!!!

概述
蔡廷锴,字贤初,1892年4月15日(清光绪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务农,兼做裁缝和兽医。蔡廷锴童年就帮农活,9岁入塾,11岁丧母,12岁辍学,即随父做裁缝、学医。蔡性格倔强,贫困的生活,使他对旧社会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岁时,他听乡亲讲述刘永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听到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时,心甚愤恨,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萌发。

经历
为寻找生活出路,加上存在当兵卫国的朦胧思想,蔡廷锴于1909年投入广东新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蔡转入广东省卫军,后经辗转,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1920年孙中山返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派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被编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蔡任团本部掌旗官,后调任排长。邓铿对粤军第一师训练甚严,对士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政治常识、社会知识和工业生产教育,蔡在该师受到熏陶和锻炼,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军事政治认识与日增进。1921年,蔡参加讨伐桂军沈鸿英的战斗,升上尉连长。1922年5月,孙中山督师北伐,蔡参加攻克赣州的激战。6月,陈炯明叛变,次年1月蔡参加驱逐陈炯明,重占广州的战斗。4月,沈鸿英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5月占肇庆,蔡以战功升少校连长。1924年,升为营长。1925年初,蔡营与第一师各部入桂,打败沈鸿英,旋出发东江。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刚告结束,立即从东江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与南北军阀的征战中,蔡廷锴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是年冬,蔡营作为讨伐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
1926年4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战役,勇猛苦战,立了战功,是“铁军”的一支有生力量。后第下师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下辖蒋光鼐的第十师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师,蔡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1927年初,蒋介石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陈铭枢、蒋光鼐、戴戟先后离开武汉投靠蒋介石,蔡廷锴调升第十师师长。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武汉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蔡师在河南激战奉军,配合兄弟部队攻克临颍、开封。7月汪精卫在武汉反共后,蔡跟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率师南下。但因阶级和认识的局限,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所以在南下时,便脱离了起义部队,把第十师开到赣东铅山。不久,蒋光鼐来铅山,回任十一军副军长,蔡率部随蒋入闽。
此后,蔡廷锴在蒋介石麾下,不断参加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1930年,蒋蔡两师参加蒋介石对阎锡山、冯玉祥、桂系军阀的中原大战。8月17日蒋蔡两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1931年初,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反革命“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十九路军受到红军严重打击,伤亡3000人,蔡本人经冒死抵抗才得以生还。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我东北,全国一致要求团结抗日。10月,十九路军陆续从江西调赴沪、宁,十九路军总部和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六十师驻苏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派兵来沪,并进一步制造事端,甚至无理要求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及张静江先后劝蔡廷锴撤兵,蔡表示反对,认为十九路军驻地是中国领土,殊无撤退之理,我十九路军守土有责,万一日军胆敢来犯,决定迎头痛击。1月23日,蔡与蒋光鼐在上海召开了十九路军驻沪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抵抗日军的各种部署。24日,蔡又至苏州召开十九路军驻苏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表明抗战决心。虽然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退让,日军仍于1月28日夜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爆发。
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在广大群众的鼓舞、支援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当时敌我兵力悬殊,十九路军全军约三万人,加上2月中旬来援的张治中第五军,计共只有1万多人。日方经不断增兵约七八万人,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飞机、战舰。但十九路军从1月28日至3月1日坚守上海,凭着民族精神,与敌血战33天,前仆后继,死伤约万人,经历了闸北巷战、吴淞要塞战斗、八字桥战斗、蕰藻浜战斗、江湾与庙行战斗、浏河战斗等战役,使日本侵略军受到重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最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对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十九路军被迫撤离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锴、蒋光鼐等于3月2日通电全国,表示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日军经过十九路军严重打击,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经过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于3月3日宣布停战。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我国对日作战从未有过的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新篇章。蔡廷锴由于指挥淞沪抗战功勋卓着,被海内外誉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蔡廷锴抵制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坚持抗战的立场,引起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满,蒋于5月6日令十九路军3个师分别调往江西、湖北、安徽“剿共”,蔡等据理反对。蒋乃改令调往福建,冀图在与红军的作战中使十九路军消亡。蔡于9月任十九路军总指挥。
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入闽后,在蒋介石的催迫下,利用福建红军主力入赣作战之隙,次第占领了闽西、闽北苏区不少地方。1933年秋,红军主力由江西东征福建,先在闽西连城等地歼灭十九路军七十八师约3个团,继在闽北歼灭两个团,并围困廷平、顺昌、将乐、等县城,威胁福州。蔡认识到进攻红军是中了蒋介石的计谋,反蒋抗日和“剿共”决不能并行,毅然决定把“反蒋抗日反共”的方针改为“反蒋抗日联共”,立即采取积极步骤与共产党红军联络,于9月下旬实现停战。10月26日,他们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使事变发动时无西顾之忧。11月20日,“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李济深为主席,蔡廷锴任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国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蒋介石迅速集中十几万大军向福建进攻。十九路军众寡悬殊,又孤立无援,福建事变于1934年1月失败,十九路军完全解体。
蔡廷锴于福建事变失败后,出洋游历欧、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他以爱国主义激情,向侨胞和各国友好人士宣传抗日主张,介绍淞沪抗战和福建事变,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1935年7月,他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以争取民族独立,推倒南京蒋介石政府,建立人民政权,组织联合战线,武装抗日为已任。他们还创办《大众日报》。
“七七事变”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蔡廷锴爱国心切,赶抵南京共赴国难。但蒋介石仅委以军委会特任参议官这一虚职。11月,蔡在南京被车撞伤,回罗定休养。1939年他先后出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所部驻桂南、粤西。11月日军在防城、龙门等地登陆,进攻南宁,蔡廷锴调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从年底至翌年初,在桂南会战中,指挥桂南及广东南路各部对敌作战。7月,二十六集团军改为粤桂边区总司令部,但所辖部队皆调离,只剩些游击队,蔡廷锴将军故居蔡成无兵司令,无法实现抗日抱负,乃于9月辞职。以后几年,蔡以特任参议官虚职闲居桂林。1944年8月回归罗定后,与谭启秀等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军。
抗战胜利后,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政策,蔡与李济深、何香凝、李章达等于1946年3月在广州正正式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实现革命三民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幸福的新中国为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努力。抗美援朝中,他被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前往朝鲜慰问中朝军民。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病逝。

⑸ 历史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品版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⑹ 关于二战的着名历史书籍有哪些

1、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PDF
[英]李德.哈特
着 钮先钟 译

2、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EXE
郑浪平

3、中途岛奇迹
EXE
[美]戈登·W·普兰奇 着

4、中途岛海战
PDF
[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 着

5、机动部队——中途岛海战续篇
PDF
[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 着

6、袭击珍珠港
EXE
[日] 渊田美津雄 着

7、中国抗战史
PDF
冯子超 着,最早的抗战史之一

8、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网络全书
PDF
[法]马塞尔.博多 主编

9、中日战争时期的通敌内幕
EXE
[美]约翰·亨特·博伊尔 着

10、我的奋斗
EXE
[德]希特勒 着

11、戈培尔日记1945
[德]约瑟夫·戈培尔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武汉)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DF

13、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
一个原日本关东军军医的战争回忆录 PDF
[日]松本草平 着

14、欧洲战场
PDF
唐先圣 着,记实文学

15、希特勒档案
TXT

16、叶廖缅科元帅战争回忆录
PDF
[苏]A.N叶廖缅科 着

17、日本随军记者见闻录——太平洋战争
PDF
[日]小俣行男 着

18、坦克,前进!
DOC
[德]古德里安 着

19、从广州透视战争——葡萄牙领事关于中日战争的报告
PDF
[葡]莫嘉度 着

20、诱降汪精卫秘录
PDF
[日]犬养健 着

21、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
PDF
王辉 编着,为180M的彩色高精度PDF,网上还有一种是20M的黑白的。

22、沙漠之狐隆美尔
上下 PDF
宋宜昌 着

23、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全3卷6册)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24、昭和十七.八年(1942,1943)的中国派遣军
上下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25、纳粹德国勋章图集
EXE
网络帖子整理的电子书,图片精度很一般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苏联12卷版 PDF
苏联12卷完整版,二战史里的宏篇巨着,代表了苏联解体前的官方史学态度和水平,共227M.

27、冈村宁次回忆录
PDF
[日]稻叶正夫 编

28、二战海战史
PDF
翁赛飞 时平 着,比较简略的入门书

29、华北治安战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30、满州事变
PDF
[日]关宽治 岛田俊颜
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PDF
钮先钟 着

32、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TXT
[英]温斯顿.丘吉尔 着,TXT版

33、苏德战争
1941-1945 PDF
[英]艾伯特·西顿 着

34、大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
TXT
[美]C·W·尼米兹、E·B·波特 着 TXT无图.
35、一号作战之广西会战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36、土肥原秘录
PDF
[日]土肥原贤二刊行会
37、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1-4卷)
PDF
王辅 着

一口气读完二战历史 作者:杨会军

⑺ 《辛亥:摇晃的中国》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辛亥:摇晃的中国》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7RzDf9rxUUP4sanXNAOITQ

?pwd=bzx1 提取码:bzx1
简介:2011年,辛亥百年冲击波,海峡两岸盛典迎接,要下一盘很大的棋。新年1月开始,超千万人气教授张鸣首发力作《辛亥:摇晃的中国》,聚焦大清王朝最后岁月、民国肇造第一篇章,领衔角色有袁世凯、冯国璋、黎元洪、张宗昌、谭延闿、汪精卫、张彪、吴禄贞、荫昌、瑞澄、良弼、载穆、端方,等等,好似一部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动作大片。研究这一类历史人物,本书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认为,制造过量的英雄,结局是没有英雄。

⑻ 《万叶集精选日本文学名着选译丛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万叶集精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jBLKEfMx07mskdfONr4U9g

提取码:ufbi

书名:万叶集精选

译者:钱稻孙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1992-1

页数:281

内容简介: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的一部最古的诗歌集,收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八世纪六十年代末450年间长短各体古诗4500余首, 着名翻译家钱稻孙先生从中选译了800余首,并加上详尽的注释和评语,介绍日本古代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等。

作者简介:

钱稻孙(1887年-1966年),中国浙江吴兴人,翻译家、作家、教育工作者,译有《万叶集选》、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剧本、井原西鹤的小说、日本民族音乐学家林谦三的《东亚乐器考》、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剧本《罗生门》等书。

1900年随外交官父亲到日本,完成中学学业后,随家到比利时,在当地接受法语教育,后到意大利,在罗马的意大利国立大学完成本科学业。

1910年回中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到教育部工作,1915年升视学(督学)。

与当时同在教育部工作的鲁迅、许寿裳交往密切,

1921年,他发表译作《神曲一脔》,用文言楚辞体裁,从意大利语原文译出《神曲》地狱篇的前5章。

1927年起在北京清华大学教日本语等课程,1931年起专任该校正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华北政务委员会(后与汪精卫政权合并)成立后,他历任北京大学秘书长(1938年起,辅助职称“总监督”的首长汤尔和)、校长(1940年起,1942年到1943年兼农学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家里翻译日本古典文学作品,译出源氏物语的前几回,在刊物发表后,影响很好,应人民文学出版社委约,翻译全部《源氏物语》(未完成),社方改请丰子恺译出全部后,请他和周作人在责任编辑文洁若协助下校订译稿。

他是中国史上汉译但丁《神曲》的第1人,同时是从意大利原文汉译的第1人,他从原文汉译《万叶集》和《源氏物语》,都是史上第1个,虽然都没有译完。

⑼ 求《辛亥:摇晃的中国》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辛亥:摇晃的中国》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7RzDf9rxUUP4sanXNAOITQ

?pwd=bzx1 提取码:bzx1
简介:2011年,辛亥百年冲击波,海峡两岸盛典迎接,要下一盘很大的棋。新年1月开始,超千万人气教授张鸣首发力作《辛亥:摇晃的中国》,聚焦大清王朝最后岁月、民国肇造第一篇章,领衔角色有袁世凯、冯国璋、黎元洪、张宗昌、谭延闿、汪精卫、张彪、吴禄贞、荫昌、瑞澄、良弼、载穆、端方,等等,好似一部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动作大片。研究这一类历史人物,本书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认为,制造过量的英雄,结局是没有英雄。

⑽ 有什么详细介绍二战历史的书吗

1、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PDF
[英]李德.哈特
着 钮先钟 译

2、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EXE
郑浪平

3、中途岛奇迹
EXE
[美]戈登·W·普兰奇 着

4、中途岛海战
PDF
[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 着

5、机动部队——中途岛海战续篇
PDF
[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 着

6、袭击珍珠港
EXE
[日] 渊田美津雄 着

7、中国抗战史
PDF
冯子超 着,最早的抗战史之一

8、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网络全书
PDF
[法]马塞尔.博多 主编

9、中日战争时期的通敌内幕
EXE
[美]约翰·亨特·博伊尔 着

10、我的奋斗
EXE
[德]希特勒 着

11、戈培尔日记1945
[德]约瑟夫·戈培尔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武汉)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DF

13、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
一个原日本关东军军医的战争回忆录 PDF
[日]松本草平 着

14、欧洲战场
PDF
唐先圣 着,记实文学

15、希特勒档案
TXT

16、叶廖缅科元帅战争回忆录
PDF
[苏]A.N叶廖缅科 着

17、日本随军记者见闻录——太平洋战争
PDF
[日]小俣行男 着

18、坦克,前进!
DOC
[德]古德里安 着

19、从广州透视战争——葡萄牙领事关于中日战争的报告
PDF
[葡]莫嘉度 着

20、诱降汪精卫秘录
PDF
[日]犬养健 着

21、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
PDF
王辉 编着,为180M的彩色高精度PDF,网上还有一种是20M的黑白的。

22、沙漠之狐隆美尔
上下 PDF
宋宜昌 着

23、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全3卷6册)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24、昭和十七.八年(1942,1943)的中国派遣军
上下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25、纳粹德国勋章图集
EXE
网络帖子整理的电子书,图片精度很一般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苏联12卷版 PDF
苏联12卷完整版,二战史里的宏篇巨着,代表了苏联解体前的官方史学态度和水平,共227M.

27、冈村宁次回忆录
PDF
[日]稻叶正夫 编

28、二战海战史
PDF
翁赛飞 时平 着,比较简略的入门书

29、华北治安战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30、满州事变
PDF
[日]关宽治 岛田俊颜
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PDF
钮先钟 着

32、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TXT
[英]温斯顿.丘吉尔 着,TXT版

33、苏德战争
1941-1945 PDF
[英]艾伯特·西顿 着

34、大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史
TXT
[美]C·W·尼米兹、E·B·波特 着 TXT无图.
35、一号作战之广西会战
PDF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着
36、土肥原秘录
PDF
[日]土肥原贤二刊行会
37、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1-4卷)
PDF
王辅 着

一口气读完二战历史

阅读全文

与汪精卫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流单片机 浏览:124
算法中ceil代表什么 浏览:491
内核源码超频 浏览:226
怎样把图片文件夹转化为压缩包 浏览:462
程序员概率题 浏览:268
东营银行app限额在哪里设置 浏览:483
word虚拟打印pdf 浏览:737
pdf画面 浏览:888
文件夹常用命令 浏览:205
被调侃的程序员 浏览:495
哪里有无损音乐app下载 浏览:223
单片机如何使用proteus 浏览:995
java常用的服务器 浏览:285
集结APP在哪里下载 浏览:800
欧洲cf玩什么服务器 浏览:535
如何连接另一台电脑上的共享文件夹 浏览:681
如何让桌面文件夹搬家到e盘 浏览:73
java自动格式化 浏览:627
ipad怎么查看文件夹大小 浏览:583
手工粘土解压球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