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论断与概念在与魏玛、日内瓦、凡尔赛的斗争中》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论断与概念》(卡尔·施米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tuwFUdg-KtSiwGUWk-aASQ
书名:论断与概念
作者:卡尔·施米特
译者:朱雁冰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8
页数:379
内容简介:内容提要:
本书是《施米特文集》的第四集。与马克思一样,施米特不仅能针对现实历史的政治问题搞大学问,也是写实际政论的高手。《论断与概念》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公法(宪法和国际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施米特的政治斗争是从凡尔赛和约和魏玛宪法这两大事件开始的。正如《论断与概念》的标题所示,施米特的政论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在国际公法方面,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日内瓦协议等不平等国际条约的扼制,在国内公法方面,则面临因魏玛宪政设计中的缺陷导致的国家分裂危机。
施米特生前自编过文集《论断与概念》,这本书论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涉及公法(宪法和国际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施米特的政论从凡尔赛协约和魏玛宪法这两大事件开始,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现代处境,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
目录:
中译本说明
第三版说明
序
1 政治神化论(1923)
2 现代民主制概念及其国家概念的关系(1924)
3 作为国际政治客体的莱因兰(1925)
4 现状与和平(1925)
5 日内瓦国际联盟的两张面孔(1926)
6 评梅内克的《国家理由观念》(1926)
7 议会主义与现代大众民主的对立(1926)
8 政治的概念(1927)
9 1849年柯特斯在柏林(1927)
10 民主与财政(1927)
11 国际联盟与欧洲(1928)
12 莱因地区的国际法问题(1928)
13 法西斯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形成(1929)
14 无名的柯特斯(1929)
15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1929)
16 国家伦理与多元主义国家(1930)
17 转向总体国家(1931)
18 国家内政中立概念之不同涵义和功能概观(1931)
19 现代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形式(1932)
20 在莱比锡宪法法院审理普鲁士邦起诉民国政府案时的最后陈辞(1932)
21 总体国家在德国的进一步发展(1933)
22 帝国、国家、联邦(1933)
23 领袖守护法律(1934)
24 论普遍互助公约的内在逻辑(1935)
25 国际联盟的第七次变化(1936)
26 关于立法授权问题最近发展的比较性概观(1936)
27 论宪法史的新课题(1936)
28 总体敌人,总体战争,总体国家(1937)
29 海盗行为的概念(1937)
30 战争概念与敌人概念的关系(1938)
31 新的“哀哉,中立者”(1938)
32 国际法上的中立与民族的总体(1938)
33 论当今法律体制的两个大的“二元对立”(1939)
34 中立与中立化(1939)
35 以大空间对抗普世主义(1939)
36 国际法中的帝国概念(1939)
从囹圄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
与施普朗格的交谈(1945年夏)
答曼海姆的广播讲话(1945/1946年东)
浅说托克维尔的历史编纂(1946年夏)
两座坟茔(1946年8月25日)
从囹圄获救(1946年夏)
牢房的智慧(1947年4月)
花甲之年咏(1948年7月11日)
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1888-1985),德国思想家、政治家。施米特的大多数论着都是从现实政治处境出发,针对现实处境而论,但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思想史性质。主要着作有《宪法学说》、《政治的概念》、《政治的浪漫派》等。
‘贰’ 《恶之花巴黎的忧郁外国文学名着丛书》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D07DfhFY8tdgRPEyytxzzg
书名: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
作者:[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钱春绮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1年4月北京第1版
页数:513页
作者简介: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象征主义诗歌先驱,以诗集《恶之花》成为法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位诗人、现代诗歌的最初一位诗人。还着有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艺术评论集《美学珍玩》、文学评论集《浪漫派的艺术》等,译有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
‘叁’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德国]赫尔曼·黑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oGx8aSpZOE9Aq4OYzJdPSQ
书名: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作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译者:杨武能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6
页数:331
内容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肆’ 《许子东讲稿-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卷二》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许子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AkFwH7BJvyGn28JyjC4h6g
书名: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
作者:许子东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1-1
页数:450
内容简介:《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许子东讲稿(卷2)》大致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五篇关于张爱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论文和评论,其中《张爱玲晚期小说中的男女关系》和《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都是2010年刚刚完成的。《物化苍凉》是提交岭南大学一个研讨会的论文。《一个故事的三种讲法》最初用英文写,是在UCLA一个讨论课的论文。写作此文时常在洛杉矶的Westwood Blvd.与Rochester Ave.路口找免费停车位,转来转去边打腹稿。万没想到张爱玲最后寓所正在那附近。她在那个公寓去世数日后才被发现,没有家具,只有一些纸盒和一堆衣服(纸盒里有从未发表的英文小说原稿)。后来才惊讶看到,我去打印论文的Kinkos复印店和常用的邮局,都出现在纪念张爱玲最后日月的照片中。另一个吊诡的巧合是我在上海南京西路重华新村前后住了20多年,很晚才在张子静的回忆录中得知张爱玲是在重华新村的沿街住所看着解放军进城的……当然,我的文章与这些巧合并无直接关系。
第二部分是四篇有关郁达夫的论文。《郁达夫创作风格与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我在华东师大硕士论文的一节,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文学评论》优秀理论文章二等奖” 。《郁达夫小说创作初探》一文则从未在期刊上发表过。《关于“颓废”倾向与“色情”描写》当年就有争议,所涉及的话题至今恐怕仍缺共识。《浪漫派?感伤主义?零余者?私小说作家?》一文有四万多字,写了大半年——郁达夫读了很多外国小说,做这方面的研究也追得比较辛苦。这几篇文章都写于80年代,这次除了修改注释格式,文字上甚至局部观点也有修订。最近才听说,我的第一本书《郁达夫新论》1984年在浙江文艺出版时,编辑铁流、李庆西及所有编辑室成员都要看清样签字,为这本当时看来既有新意也有风险的新人新论共同承担责任。这本书后来获奖且印数过万,浙江文艺遂出版“新人文论丛书”。“丛书”的“新人”们——黄子平、陈平原、赵园、刘纳、王晓明、程德培、蔡翔、季红真、南帆等,现在大都是学术名家,甚至即将退休——然而,学术出版的文化环境竟没有大的变化。80年代的课题,也还是今天的课题。“民族”与“性”仍是国人在现实与虚幻(网络)的主要“郁闷”(郁达夫的苦闷?),所以,我以为自己这几篇旧文,似乎仍然可以再读。总之现代作家我有文章专论的,就是郁达夫和张爱玲。我也很关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但作家论所打下的基础,我后来一直没有后悔。《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许子东讲稿(卷2)》第三部分收了五篇讨论当代文学的论文,都写于1989年我出国游学之后。各有不同的具体写作原因,或因为编书,或因为开会,话题也颇“多元”,但论述方式又不无相同之处:似乎都要列出几个不同的理论、形象、作品、意象或书本,辨异中之同,察同中之异。背后有意无意,或者都有些一直坚持的结构与方法?自己也不太清楚。
第四部分是四篇关于香港文学的文章。写这些文章既是因为编书(三联版“香港短篇小说双年选”)的原因,也是出于教学的需要。有感于香港“文艺小说”相对寂寞,还曾和王安忆、王德威(后有陈思和、黄锦树)一起为上海文艺编过“三城记小说选”。其实,从边缘看中心,研究过程也另有收获。
《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许子东讲稿(卷2)》附录了三篇讲座录音,其中有些话题在前面的论文或有触及,但“话怎么说”也决定“说什么话”,表述方式不同,意旨联想也很不一样。重校本卷稿子,竟连贯了二十多年读书生活。这才意识到一个人可以用来做事的时间原来这么短。自我溢美就是回首往事,不怎么会因过去的文字而羞愧;苛刻而言也是学业不够与时俱进,方法境界不够扩展。在文体上倒是有些变化:以前的论文是书面文体,近期文章尤其讲座文字较多口语。书名是“讲稿”,意为讲座与文稿。
作者简介:许子东,浙江天台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着作有《郁达夫新论》《当代文学印象》《当代小说阅读笔记》《为了忘记的集体记忆》《呐喊与流言》《香港短片小说初探》等。自2000年担任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栏目嘉宾。
‘伍’ 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的作品选一部来分析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舒伯特(179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推荐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艾尔加(1857~1934):英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变奏曲《谜 》OP.36。2.《威风凛凛 》进行曲(共五首)。3.小提琴协奏曲OP.61。4.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85。5.弦乐小夜曲OP.20。6.弦乐曲《序奏与快板》、《悲歌》。7.小提琴曲《爱之礼赞》。8.第一号交响曲OP.55。9.弦乐四重奏OP.83。10.钢琴五重奏OP.84。11.《安乐乡》序曲。
埃尔加 是我的论文研究对象 给你发一段我在网上找的资料
我研究的是他的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爱德华•埃尔加是一位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创作视野宽广,注重吸收德奥的作曲技法,又立足于英国的传统风格。他的音乐、自然朴实,虽然属于后浪漫主义,但是有别于欧洲大陆的色彩,而从中展现出的是绅士、庄重的英伦气质,散发出的是高贵、典雅的不列颠气息。对于英国的音乐发展而言,埃尔加可以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
埃尔加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则是他在协奏曲领域的最高成就,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一个写照,作品远没有表象上的那么潇洒和辉煌,人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当时心情低落,被类似于惋惜和孤寂的隐雾所笼罩。连年的战争,爱妻的离去使晚年的埃尔加常常陷入沮丧之中,然而也使得这首曲子在总体上充满迟暮的苍凉气息和怀旧的伤感。人们在他的音乐中可以体会到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以及英国音乐的沉稳庄重。
该协奏曲不是常规三个乐章的格局,而是由四个连续演奏的乐章组成。全曲的整体布局具有回旋特性。
在埃尔加创作《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之前,大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不多,还属于冷门体裁。在古典主义时代,除海顿写过几部外,莫扎特与贝多芬都不曾作过大提琴协奏曲,尔后的浪漫主义时期,大作曲家中也只有舒曼及德沃夏克写出了堪称典范的两部(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而德沃夏克的那部,也许正是激发埃尔加创作大提琴协奏曲的原动力与范本。因此,埃尔加的这部《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既是20世纪第一部成功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英国音乐史上此种体裁的开山之作。
‘陆’ 《悉达多悦经典12》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悉达多》(赫尔曼·黑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zntW4KfhxXcasqaKrV2Hzg
书名:悉达多
作者:赫尔曼·黑塞
译者:苏念秋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出版年份:2015-2
页数:190
内容简介: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本书是台湾着名翻译家、散文家苏念秋译本。又名《流浪者之歌》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1877—1962
伟大的德语作家、诗人,诺贝尔奖、歌德奖得主。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1877年出生于德国,7岁开始写诗,14岁考入修道院却因不堪忍受经院教育逃离学校独自谋生,期间游历多个城市,进行广泛阅读,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22岁发表小说处女作,此后笔耕不辍直至去世。战争期间移居并入籍瑞士,1962年于瑞士去世。一生勤奋、作品诸多,其代表作有《悉达多》《荒原狼》《在轮下》等。
苏念秋
着名翻译家、散文家,曾任职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外文系,最早翻译、研究黑塞的学者之一,以翻译《悉达多》(初名《流浪者之歌》)闻名。
‘柒’ 《看海的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看海的人》([日本] 小林泰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Z5Sr7LKKo2zQC8WVWvo2WA
书名:看海的人
作者:[日本] 小林泰三
译者:丁丁虫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2
页数:243
内容简介:
日本科幻新御三家,星云奖得主
【小林泰三】
最经典的浪漫派科幻短篇集
最浪漫、温柔的异世界七景
穿越黑洞,漂流宇宙,回溯时空,与她相望于永恒的两端……
★日版《星际穿越》
★名列All time Best SF榜
★长门有希一百本
本书完整收录《看海的人》《门》等七篇浪漫派科幻杰作,在或温馨或哀婉的故事中,完美呈现了“白小林”设定严谨缜密的幻想世界,是了解现代日式科幻的绝佳文本,也是科幻迷不可错过的经典。
分住在“海边”“山顶”两种不同时空的少年与少女,偶然相遇于一次祭典。迥异的时间流速,让他们年复一年苦苦等待彼此。直到有一天,少年踏上了前往“海边”寻找少女的旅程……
在“门”边的小行星,我与年轻的舰长相遇相爱,我们一起步上探索“门”的旅途。然而一次意外,我回到了行星,舰长却“永远”地进入了那黑洞般的“门”……
作者简介:
小林泰三
日本着名科幻小说作家,被称为“日本科幻新御三家”。
曾获得日本恐怖小说大奖、日本星云奖、日本《SF杂志》读者奖,多篇小说入选最佳科幻榜单,一手写温馨浪漫派科幻小说,一手写恐怖科幻小说。
代表作有《看海的人》《醉步男》《天狱与地国》,其中《看海的人》是“白小林”(即浪漫风格)最着名的作品。
‘捌’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一个人的狂欢》(【美】萝莉·海尔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EXbBrOi9DAwAys0ffwBC3A
书名:一个人的狂欢
作者:【美】萝莉·海尔格
译者:李雪峰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1
页数:259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狂欢:内向性格的力量》内容简介:当今世界的快速变化、职场的残酷竞争、生活的巨大压力,让我们轻易断定:那些善于沟通、喜欢表达、朋友众多的外向型人更招人喜爱、更容易成功;而内向的人则常常和怪异、孤僻、难相处画等号。事实真的如此吗?成功者都是外向性格的吗?内向者就是角落里的少数派吗?实际上,这些都是根深蒂固的偏见。心理学家兼内向性格者罗莉·海尔格用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内向人群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剖析,说明内向性格的优势特质——驰骋的想象力、强大的思考力、持久的忍耐力和激情,以及可以在内省和独处中获取力量的能力。她同时提出了内向性格人的生存法则,告诉我们:
如何在对话中创造自己的空间;
如何对无聊的聚会说“不”又不会让人觉得古怪;
如何自由地表达自我;
如何应对工作中那些干扰我们的人;
如何与自己爱的人和谐相处,以及如何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生活。
作者简介:
博士,作家,心理学家,业余演员兼模特——也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她和丈夫、两个儿子,还有一条金毛猎犬住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这是她的第五本书。登录可以获取与本书相关的新闻和更新。
‘玖’ 求《外国文学史》等书电子版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