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戏曲的资料
这些是我历经好几年所收集的戏曲资料,不管是京剧还是昆曲等古典戏曲都有包括,是学戏曲和研究戏曲的不错的资料,应该是网络上最全面戏曲资料全集,从古代戏曲到现代戏曲文化资料应有尽有
此丰富的戏曲资料不得不说神奇的 古籍阁 不管是现代古代戏曲多稀缺的资料基本上都有,现代的戏曲资料更是你意想不到的全面
其中部分戏曲资料目录如下:
《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
《顾曲指南三十集_民国四年至九年上海中华图书馆排印本》
《刘奎官舞台艺术-赵凤池记录 黎方整理-中国戏剧出版社》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十五》
《中国俗曲总目稿 (下册)》
《京剧锣鼓》
《新编戏学汇考》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十二》
《元明清戏曲故事集(古本插图全四册)》
《清宫戏出人物画 》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清升平署戏装扮像谱》
《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
《戏考大全 名家平剧秘本》
《马连良舞台艺术》
《新编戏学汇考第八册_凌善清许志豪大车书局上海》
《顾曲指南三十集_民国四年至九年上海中华图书馆排印》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十四》《京剧唱腔鼓套子》
《京剧字韵》
《中国京剧史图录》
《京剧传统曲牌选》
《京剧名家的演唱艺术》
《京剧余派老生唱腔集》
《京剧音韵概说》
《京剧表演艺术杂谈》
《京剧谈往录全四编》
《赵喇嘛京胡曲谱-》
《京剧生行艺术家浅论》
《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
《京剧曲谱集成》
《京剧大师裘盛戎》
《中国京剧打击乐》
《京剧脸谱图说》
《京剧声韵》
《京剧传统剧本汇编》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3 清宫文献》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4 申报》
《马连良演出剧本选》
《新编戏学汇考第十册》
《新编戏学汇考第七册戏曲编》
《京胡演奏基础》
《学戏和演戏》
《唐韵笙舞台艺术集》
《水浒戏曲集第一集》
《刘曾复教授说戏文稿》
《谈悟空戏表演艺术》《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续编 2 清宫文献 下》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9 图录 上》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6 其他报纸 下》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10 图录 下》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7 日记》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1 专书 上》
《俗文学丛刊 京剧抄本 62册》
《戏曲演员演唱及创腔经验》
《新编戏学汇考第三册戏曲编》
《京剧大师尚小云》
《新编戏学汇考第五册戏曲编》
《中国俗曲总目稿 (上册)_》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十》
《张元和昆曲身段试谱》
《新编戏学汇考》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十一》
《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
《北京传统曲艺总录》
《明代杂剧全目_12050373.pdf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八》
《汪笑侬戏曲集》
《戏考大全》
《京剧杂谈》
《戏曲艺术讲座》
《艺坛 第3卷》
《戏剧丛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续编 1 清宫文献 上》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8 笔记及其他》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5 其他报纸 上》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续编 3 行会文书》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续编 4 报纸及其他》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2 专书 下》《戏曲菁英》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下册》
《戏曲艺术》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上册)》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四》
《杨宝忠京胡演奏经验谈-杨宝忠-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十三》
《盖叫天的艺术生活-徐以礼-上杂出版社》
《看万山红遍 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剧目集锦-广东画报社》
《水浒戏曲集第二集 傅惜华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徐兰沅操琴生活-徐兰沅口述-唐吉整理-中国戏剧出版社》
《戏曲艺术讲座 第6集-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宝文堂书店》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七》
《新编戏学汇考第六册戏曲编_凌善清许志豪》
《刘鸿声的声腔艺术-徐兰沅讲述-音乐出版社》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九》
《大众京戏考-金鑫-大明书局》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念刊-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编》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五(1)》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中册)》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上》
《艺坛 第6卷-》
《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爱国捐献汇刊》
《上海戏曲史料荟萃1-5-中国戏曲志上海卷编辑部编》
《程砚秋文集-程砚秋-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旦角唱念浅说》
《京剧声乐研究》
《京剧花旦表演艺术》
《京剧传统曲牌选》
《京剧老旦唱腔琴谱集》《东游记-梅兰芳-中国戏剧出版社》
《郝寿臣脸谱集(再版)-北京市戏曲学校主编》
《汉剧研究资料汇编》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一》
《新时代文丛(第四辑)老戏剧家王瑶卿及其他》
《新编戏学汇考第九册戏曲编_凌善清许志豪》
《戏学指南十六册民国二十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册二》
B. 《勾阑醉戏话·戏画》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勾阑醉》(沐 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tbSxpL3zveLOi8hZr101zg
书名:勾阑醉
作者:沐 斋
豆瓣评分:6.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3-1
页数:208
内容简介:
该书分昆(雅部)和乱(花部)两部分。其中选取昆曲折子20个、京剧折子30个,共50篇文章,50多幅作者创作的绘画。整本书均为由戏而生发对历史、文化、艺术和现实生活的感慨,视野开阔,文字流畅,自成一格。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此书并非专业研究戏曲的着作,而是出于“单纯的喜爱”,作者的一些想法倒能跳出专业的“束缚”,想法颇为新颖,作为普及读物,当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简介:
沐斋(Muzhai),本名宁锐,又名宁风云、宁风子。字移白、泊之。号沐斋、畹庐、兰花道人,世称水木先生。原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杂志主编,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协会副秘书长。着名书画家、作家和学者,当代“隐士”,“新士人”主义倡导者和代表人物。
C. 中国戏曲史pdf或者txt,廖奔,刘彦君写的
中国戏曲史.廖奔.2004.pdf 文件大小:23.91 M
http://vdisk.weibo.com/s/B_91kKSGzOwzK
中国戏曲史 廖奔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pdf 文件大小:24.03 M
http://vdisk.weibo.com/s/dxQgR1tjeqySq
资源已上传网络云盘或微盘 提问者下载无需财富值
请及时采纳,谢谢
D. 跪求《古典戏曲 》PDF格式网盘资源
古典戏曲
链接:https://pan..com/s/1K10kUnnmeZRTIy0rAK5RIw
E. 《后浪剧场041:即兴戏剧》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后浪剧场041:即兴戏剧》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CXjzkiMGwnwCjlhhgEySqw
F. 《剧作家与戏剧》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剧作家与戏剧》([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剧作家与戏剧
作者:[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刘志刚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
页数:446
内容简介:
自1984年起,当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与切尔西出版社合作,开展一项史无前例的冒险事业:围绕西方最受欢迎的作家作品,精心拣择最富启发性的批评杰作,编辑出版上千种名家批评文集,以帮助读者增进文学鉴赏力。布鲁姆坦言,在这一力求赅备的宏图大业中,自己亦深受教益,学会了如何为大众写作;文学批评不只是个体的洞察,更是公众的事业。二十年后,他把自己为这些批评文集所撰写的导言,分门别类汇成六卷,以纪念这场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六卷书中所呈现的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堪称一位稀世天才与文学史上无数伟大心灵所碰撞出的炫目火花。
本书涵盖了古希腊戏剧,以及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世界所有足以列入正典的不朽剧作,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无一遗漏地鉴赏了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二十一部作品。布鲁姆认为,相较于保守的小说,戏剧具有内在的革命性与复调性,它拆解了文类本身,并引导我们去寻找隐身于角色背后的剧作家的声音,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戏剧界始终能大师辈出,佳作不断。
作者简介:
哈罗德•布鲁姆
当代美国极富影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1930年生于纽约,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代表作有《西方正典》(1994)、《如何读,为什么读》(2000)、《影响的剖析》(2011)等。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具原创性和最富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G. 《戏剧两种》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戏剧两种》([德]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zMBGSKIacQLet1qCrxoGCQ
书名:戏剧两种
作者:[德]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译者:商章孙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0-10
页数:238
内容简介:
《明娜·冯·巴恩赫姆》(Minna von Barnhelm),又称作《士兵的幸运》,是莱辛创作的五幕喜剧。初稿于1763年。修改于1765年。定稿于1767年。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但是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意义,则远远超过所谓的“喜剧”的定义。整出喜剧的编排基本还是遵照亚力士多德的古典封闭戏剧的结构安排。五幕分别承担了开端,发展,高潮,回降和结局的作用。人物虽然比更加严格的古典戏剧要稍多,达到10个,但是仍然不足以推翻它作为封闭结构的创作初衷。同时,本故事也严格遵守了时间和地点的统一。即故事发生在24小时间,地点是一家客店。
歌德曾高度评价过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反映了整个北德意志国家事件,七年战争所造成的畸形情况的作品。
在普奥七年战争间为普鲁士一方服务的贵族青年,马杰·冯·忒尔赫姆因为经济纠纷产生的误解而被免职。第一幕讲述了他回到之前下榻的旅店,却被势利的店主因为没有按时缴付房租为由赶到了一间破房。而新住进他过去的房间里的一位年轻小姐,则恰恰是来德累斯顿寻找她未婚夫——即马杰的明娜。冯。巴尔赫姆小姐。明娜是萨克森乡间的贵族小姐。与她女仆健女伴同行而来。马杰虽然身陷困境,但是仍然没有丢失他为人诚实善良的本心。他不但免除了一个寡妇死去的丈夫对自己的欠债,也坚决辞退了过于曾受惠于他的巡官的经济援助,为了付清房钱,他抵押了自己和明娜的订婚戒指给店主。
第二幕,店主上楼来询问明娜的个人情况。并向她炫耀了自己新得的戒指。明娜一眼认出这是心上人的东西。追问之下,知道马杰已经来到了此地。两人最终见面,但是,马杰为了不拖累明娜,于是再三说违心的话,为了让明娜放弃对自己的爱情。明娜十分伤心。
第三幕,马杰写了一封信给明娜交待情况。傅朗西斯卡在和马杰过去的巡官——保尔的交涉下彼此产生好感。明娜虽然读了信却准备对马杰玩个小花招。以唤回他对她的爱情。
第四幕,傅朗西斯卡也加入了这场善意的欺骗。她骗马杰说因为明娜拒绝了叔叔给她安排的婚事已经被取消了继承权,眼下其实已经身无分文。而与此同时,明娜则遇见了前来找马杰的国王的法国官员,官员向她转述了对马杰的误解,以及不久复职信将递到。
第五幕,马杰恢复信心和勇气,决定和明娜一起去承担各种困难。此刻,复职信也刚到,马杰愈发感到新生。他找明娜要她与他走,但是明娜则装作不答应,并且将马杰的订婚戒指退给了他。马杰却误以为明娜将他给她的订婚戒指退回来,又气又悲,以为她此来就是来退婚的,于是甩手将出。明娜意识到玩笑开大,连忙解释,两人终于和好如初。而傅朗西斯卡和保尔,也成了幸福搭档。
剧中明娜通过身体演示,模仿未婚夫台尔海姆受到压抑的视觉与听觉感知,引导台尔海姆恢复自身的整体感知能力,成为完整的人。戏剧表达18世纪下半叶的德意志对构建感知整体性的呼吁——人要像重视理性那样,重视自身的情感和感知能力。这既是对启蒙运动理性至上观念的反拨,又体现了启蒙时期身体感知话语的重要地位。而这种对整体感知能力的追求,以及对理性与感性和谐统一的诉求,预示了启蒙之后古典时代的即将到来。
《爱米丽雅·迦洛蒂》于1758年动手写作,1772年完成并演出。剧本描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小城瓜斯塔拉统治者赫拉勒爱上了已经同阿皮阿尼订婚的爱米丽雅。为了占有她,赫拉勒纵容亲信杀死阿皮阿尼,拐走爱米丽雅。当爱米丽雅的父亲了解了全部真相之后,为保护她的声誉,亲手杀死了女儿。该剧为反封建戏剧开了先河。《爱米丽雅·迦洛蒂》的中心问题是爱米丽雅的悲剧,但这种悲剧却是外在原因造成的。在爱米丽雅和她的父亲身上,作者的道德观念得到深刻的反映。对于这些人物说来,肉体的毁灭要比道德的沉沦好得多。该剧最大的成就,就在于它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黑暗统治和荒淫无耻的罪恶行为。它完成了作者所拟定的教育使命,同时也达到他的戏剧艺术的顶点。
《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的故事发生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叙述一个亲王想诱骗爱米丽雅,采用宠臣玛里内利的计谋,在爱米丽雅去结婚的路上,雇佣一批强盗杀死她的未婚夫,把她骗到宫中。爱米丽雅的父亲奥多雅多为了保护女儿的贞操,忍痛杀死了她。剧中的亲王是德国十八世纪荒淫无耻的封建统治者的化身。玛里内利是一个长于谄媚、善用阴谋诡计的宫廷侍从。爱米丽雅是市民道德教育下安分守己、未通世故的女子。剧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奥多雅多是一个没落贵族,他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痛恨统治者,不愿和宫廷交往,但他软弱无力,只采取躲避的态度。女儿被骗入宫,在他心里引起“理智和愤怒”的交战,他要为“受害的道德报仇”。他杀死女儿,便认为保存了她的贞操,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这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他们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但是没有力量向统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只能用市民道德来和它对抗。这是德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市民悲剧。
作者简介:
莱辛(1729.01.22~1781.02.15),德国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莱比锡大学毕业,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生于劳西茨地区的卡门茨(Kamenz),父亲是牧师。
1746年入莱比锡大学学神学,同年写出处女作是喜剧《年轻的学者》。1760年之 前,从事编 辑和撰稿工作,主编过《柏林特许报》文学副刊等。创作了《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和翻译了《狄德罗先生的戏剧》(1760)。之后完成了反普鲁士的喜剧《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汉堡剧院成立后任戏剧艺术顾问,并写成《汉堡剧评》。之后又完成名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智者纳旦》(1778),与《萨》剧构成莱辛的三大名剧。评论集是《新文学通讯》和《汉堡剧评》。前者有17封信,基本上包括了他戏剧理论的主要观点:创立与本民族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民族文学和戏剧;民族戏剧不应以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模式而应以莎士比亚和英国戏剧为榜样,同时还吸收自己的民族传统。后者是由104篇评论组成,也概括了他的理论观点,崇尚亚里士多德和莎士比亚而泛古典主义戏剧。
莱辛1781年死于Braunschweig。
莱辛工作和生活的时代恰逢德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他之前,以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大行其道;在他身后,德国唯心主义浪潮开始兴起。在文学上,是莱辛让德国文学摆脱了高特雪特的束缚,也即是在模仿法国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古典主义的束缚;是莱辛把德国文学带进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德国文学界开始推崇莎士比亚的作品;之后,德国文学进入了以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时代,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德国文学界对于古典主义有了全新的理解。在宗教上,他在天主教和当时的激进派之间斡旋调停。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德国尚未统一的背景下完成的。
莱辛在诸多方面都有涉猎,包括文学和文学批评、神学和哲学、评论、通讯和翻译。即使是不了解莱辛作品的重要性和他本人的多才多艺,人们还是能够看出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来,这些特点不断地体现出来,同时又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莱辛有一种很灵活,同时又很全面的辩证思维模式。对他来说,思考就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些思想离经叛道(除了有关上帝的思想),也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却也能够为他指引方向。也就是因为如此,莱辛虽然涉猎广泛,但他却要不知疲倦地来质疑一切。他抨击当时盛行的观点和所谓的“真理”。虽然他的那种辩论热情有时候的确是让人觉得近似于粗鲁,但这种热情却正是他身上光辉的闪耀。他相信“在矛盾中发展”的观点,也相信教育是进步的阶梯。《残篇》是他早期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于1784作者死后付梓。在这部作品中,莱辛认为,人类只可以接近完美,而纯粹的完美只留存于上帝手中。这一思想贯穿于他的作品始终。在《智者纳坦》和他最后一部完整的戏剧《人类的教育》中,这一观点体现到了极致。尽管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中,秉承“教育是进步的阶梯”的人并不鲜见,但是无论是在自己的生活还是工作中,莱辛都拒绝去默许理性主义者关于教育的观点——理性主义者认为,原因或者理性可以推理出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果,而理性认识就可以通过理解这一过程来进行训练。在莱辛的个人生活中,他喜欢在学术研究之余去戏院、咖啡厅和酒吧之类的地方走走,或在赌桌上试试手气。有位学者指出,在莱辛早期的评论中,他对那些不光有思想上的光辉,也能够让内心受到感染的书籍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在这些评论中也能够看出,为什么在他之后的神学着作中,莱辛更注重“感觉上的基督教”而不是“理性中的基督教”。莱辛的神学研究也影响到了他的文学创作。文学应该为社会意识服务,也应当担负起道德教化的作用。这种说法在莱辛的观念中并不少见。尽管如此,莱辛还是与理性主义者在这点上划清了界限,因为他认为,光靠理性是无法达成这一目标的。而有时候,莱辛会把戏剧舞台称为是他自己的“布道坛”。莱辛最后还是把自己的同情给了那些最弱小的人,也就是那些没有能力为自己辩护的人们。对于那些被宣布为异端的人的作品,他挖掘出了更深刻的内涵;对于那些饱受非议的古今各类作品,莱辛为它们恢复了应有的荣誉;他还把一个被称为“社会的弃儿”的犹太人,塑造成了舞台上一个振奋人心的英雄。莱辛与犹太裔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1729-1786)有长久的友谊,也与共济会的成员有频繁的交往——而这些都表明,莱辛在践行着社会平等、政治平等和宗教平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