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读佛经,但不知具体读什么,请帮忙推荐!还请说说书名,出版社,还有比较好的译本。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经典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1974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1981 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含新版五十阴魔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六祖法宝坛经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浅释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 大乘起信论浅释 上人着述及其他 楞严咒句偈 大悲咒句偈(中英对照) 劝发菩提心文浅释【新版】 七佛传法偈浅释 水镜回天录〈全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帝王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贤圣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文士篇 再增订佛祖道影〈图文〉(新增) 佛祖道影白话解 - 西天历代祖师 佛祖道影白话解(二) - 禅宗初期祖师(新增) 佛陀十大弟子传 祖师的故事 - 菩提达摩祖师(中英.图文) 祖师的故事─鸠摩罗什法师 天龙八部的故事 - 大鹏金翅鸟 虚云老和尚画传集(上册.中英) 虚云老和尚画传集(下册.中英) 虚云老和尚涅盘专刊【图像版】 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论语白话解选辑 药性赋浅释 全真七子 上人开示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宣化上人开示录(五) 宣化上人开示录(六) 皈依的真义 为什么要受五戒?(中英对照) 正法的代表(中英对照)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经典开示选辑 1 照妖镜 经典开示选辑 2 菩提本无树 经典开示选辑 3 地狱不空 经典开示选辑 4 千手千眼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谈念佛〉 虚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说禅〉 百日禅选辑一 百日禅选辑二 佛根地〈 1975年佛七开示.中英) 1978年亚洲弘法纪实 - 放眼观世界 1981年亚洲弘法纪实 - 法界唯心 1990年欧洲弘法开示 - 佛教新纪元 1993年访台开示 1993年访台开示〈中英对照)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1 春日莲华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2 教育救国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3 道德救国 宣公上人答问录 - 金刚棒喝【新版】01-28-2007更新 宣化上人语录 - 世纪末警钟 人类的未来(中英对照) 练?功 无辜的小鬼(中英.附动画) 出尘(中英绘本书.Flash档) 破壳(中英绘本书.pdf档) 天地灵文救世界 五行性 六字大明咒 老老实实地做个好人 (一九八七年上人对东北家乡父老的谈话) 其他法总出版品 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讲述 白山黑水育奇英 - 宣化上人事迹【中国篇】 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辑第一册 楞严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大悲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十小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地藏忏(附汉语拼音.PDF档) 弟子规浅释(中英对照.汉语拼音) 大龟王(育良丛书.中英图文) 悬命的蜘蛛丝(中英对照) 一个名叫春风的家 (育良小学.培德中学创校三十周年特刊) 法总二○一三年月历(新增) 心法杂志(1956年上人创办于香港)网页版│图像版 万佛圣城在家菩萨戒本手册 万佛圣城日诵仪轨
❷ 中医书籍下载txt
http://www.zygby.com/中医书籍700本/中医书籍700本000-100.rar
http://www.zygby.com/中医书籍700本/中医书籍700本101-200.rar
http://www.zygby.com/中医书籍700本/中医书籍700本201-300.rar
http://www.zygby.com/中医书籍700本/中医书籍700本301-400.rar
http://www.zygby.com/中医书籍700本/中医书籍700本401-500.rar
http://www.zygby.com/中医书籍700本/中医书籍700本501-600.rar
http://www.zygby.com/中医书籍700本/中医书籍700本601-700.rar
目录:
中医书籍700本
000-神农本草经.txt [173,134 Byte]
001-吴普本草.txt [29,927 Byte]
002-本草经集注.txt [273,775 Byte]
003-新修本草.txt [350,064 Byte]
004-食疗本草.txt [85,219 Byte]
005-海药本草.txt [33,776 Byte]
006-本草图经.txt [587,333 Byte]
007-本草衍义.txt [131,195 Byte]
008-汤液本草.txt [127,086 Byte]
009-饮膳正要.txt [90,971 Byte]
010-滇南本草.txt [175,629 Byte]
011-本草品汇精要.txt [1,286,673 Byte]
012-本草蒙筌.txt [333,290 Byte]
013-本草纲目.txt [3,770,523 Byte]
014-本草乘雅半偈.txt [571,983 Byte]
015-本草征要.txt [177,415 Byte]
016-本草易读.txt [458,838 Byte]
017-本草新编.txt [414,753 Byte]
018-本草备要.txt [291,573 Byte]
019-本经逢原.txt [385,859 Byte]
020-本草经解.txt [154,646 Byte]
021-本草从新.txt [375,254 Byte]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txt [47,987 Byte]
023-本草纲目拾遗.txt [515,012 Byte]
024-本草崇原.txt [202,510 Byte]
025-本草求真.txt [557,948 Byte]
026-神农本草经读.txt [93,017 Byte]
027-本草述钩元.txt [794,702 Byte]
028-食鉴本草.txt [25,113 Byte]
029-本草思辨录.txt [210,438 Byte]
030-本草纲目别名录.txt [33,688 Byte]
031-本草便读.txt [180,812 Byte]
032-本草撮要.txt [132,238 Byte]
033-本草问答.txt [80,410 Byte]
034-神农本草经赞.txt [175,794 Byte]
035-本草择要纲目.txt [145,322 Byte]
036-得配本草.txt [239,642 Byte]
037-本草害利.txt [131,554 Byte]
038-本草分经.txt [141,237 Byte]
039-雷公炮炙论.txt [58,287 Byte]
040-炮炙全书.txt [77,442 Byte]
041-炮炙大法.txt [61,823 Byte]
042-雷公炮制药性解.txt [139,086 Byte]
043-濒湖炮炙法.txt [52,241 Byte]
044-要药分剂.txt [179,186 Byte]
04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txt [72,860 Byte]
046-药鉴.txt [89,085 Byte]
047-药征.txt [68,502 Byte]
048-思考中医.txt [593,357 Byte]
049-五十二病方.txt [34,251 Byte]
050-名医别录.txt [137,839 Byte]
051-千金翼方.txt [853,757 Byte]
052-孙真人海上方.txt [12,524 Byte]
053-外台秘要.txt [1,555,116 Byte]
054-医心方.txt [962,459 Byte]
055-太平圣惠方.txt [3,579,952 Byte]
056-苏沈良方.txt [115,997 Byte]
057-博济方.txt [150,888 Byte]
058-史载之方.txt [88,169 Byte]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txt [374,245 Byte]
060-圣济总录.txt [4,256,412 Byte]
061-鸡峰普济方.txt [501,683 Byte]
062-洪氏集验方.txt [58,741 Byte]
063-杨氏家藏方.txt [292,454 Byte]
064-千金宝要.txt [77,374 Byte]
065-卫生易简方.txt [327,411 Byte]
066-全生指迷方.txt [55,094 Byte]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txt [159,999 Byte]
068-瑞竹堂经验方.txt [81,399 Byte]
069-世医得效方.txt [715,423 Byte]
070-奇效良方.txt [1,790,878 Byte]
071-医方集宜.txt [389,296 Byte]
072-医方考.txt [335,313 Byte]
07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txt [136,259 Byte]
074-普济方.txt [9,913,063 Byte]
.........
❸ 初读佛经,但不知具体读什么,请帮忙推荐!还请说说书名,出版社,还有比较好的译本。
阿弥陀佛!师兄,佛法如同一个繁茂的大树,千枝万叶,难以胜数。但不论多少枝叶,多少法,多少法门,皆依一根。若明根,则一切枝条井井有序。若不明根,枝枝叶叶,处处皆是迷雾,不明方向,不辨就里。师兄,明心即是识根。若明心,一切万法井然有序,如同识根,不于枝叶间团团转。修行,就在根上下功夫!
若识得此心,一切法门,任师兄行,若明得此理,师兄本有的妙有真智自然开启。智慧光显,痴冥不现!愿师兄早日开启智慧眼,明心识根,则修行一日千里。
欢迎师兄加入佛光普照五群,每晚七点至九点与大家共学佛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师兄会慢慢明了此心为何物,此根在何方!1179.24574
若初入佛法,可以网络视频搜索:普愿讲堂,上面有几个视频推荐师兄看看:《佛弟子的正知正见》、《如何逐渐步入佛法解脱》、《佛陀三法印》,相信会对师兄有所帮助!另外,师兄,学习佛法,首先要知道佛所讲的基本和核心是什么。不论修行任何法门,这些都是基础!其中包括: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是非常实用的修行方法,果能依次第如理观照,深悟其理,则看破一切虚妄颠倒,必定解脱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佛留与我们末世众生验证佛法与否的标准和依据。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是佛为我们总结的修行顺序和次第。此八正道依次生起。我们要学习佛法,必须先有正见,有了正见,才可能有正的思维。有了正的思维才能产生正语、正业及正命。有了正命才是真正的正精进,否则,没有正的方向,就算是再精进,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不能导至正念,不能得以正定!
四依止:依智不依识,识义不依言,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此四依止,如果我们能深刻体悟,如实依止,能保证我们不入邪途,不堕险坑!
师兄对佛法的基本理念有一些初步了解之后,就建议师兄看看《大乘金刚经论》,我空间日志当中就有524.949245,这是文殊菩萨代末法众生问佛的好多关于修行的问题,特别针对我们的因缘。初入佛门,先看看,以明辨方向。
《六祖坛经》也非常值得师兄读诵学习!
另外,我空间第三页中有一个电子版的大藏经。我推荐师兄打开其中的经集部,里面有许多关于佛法的小故事,特别有趣味性,相信师兄肯定喜欢读,而且能通过它了解许多佛法的因果因缘规律。比如:
《佛说越南经》:讲述盲目乞儿的因果事由,悭贪的果报。
《卢至长者因缘经》:非常有趣的一个故事,进述卢至长者的悭贪之性,以及他转变的过程,非常生动有趣,至人忍俊不禁!
《佛说奈女只域因缘经》:讲述神医只域(耆婆)因果因缘故事,说明因果不虚的道理!
《五母子经》:一人作五子,各与母死别,五母哀伤,情执若此,苦不堪言,轮转五道无有休息。
等到师兄对佛法有一定基础的了解了,建议师兄好好读诵《金刚经》、《心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严经》等等,皆是无上的究竟了义经典,开启我们本具与诸佛无二的圆满智慧本心,指导我们证得菩提妙果!
❹ 中医经典书籍有哪些
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图片中,那里都有这些书籍的电子版
时间充足的话下面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也可以看看
中医书籍目录: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网络(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网络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网络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着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伤寒类书籍
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
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
全国着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国着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
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
内经类书籍
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医学入门(上、下)
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
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
医家金鉴
医方类聚(全十一册)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医经六书(全3册)
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
历代本草精华丛书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
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医名方录(全4册)
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名家临证医着重刊
名家临证医着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
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
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
吕志杰着作(河北中医学院)
吴中医集(全4集)
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全2辑)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共七册)
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全3卷)
圣济总录(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版)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❺ 想学中医,谁为我设计一下路线,及书本,我在西医院校,但对中医感兴趣
0.心灵导师类:名老中医之路(1-3,尤其是前两本,除这三本以外的其他续编都是垃圾),步入中医之门1(学医前和学医时都要多读,避免走歧途,但是基础打好,路子走对之后就可以无视了。)
1.背诵类:内经知要、本草便读、汤头歌诀白话解,药性赋白话解,四诊心法要诀、濒湖脉学白话解,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简而言之,就是歌赋版本的本草、方剂和诊断内容,一定要打好这个基础。如果实在没时间,一定要读熟再读熟。没有本草、方剂和诊断知识,光读理论(经典、名着)没有一点用。
2.知识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教材。要求,至少都读熟,但不要唯书本论。中药学和方剂学尤其重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最好在这个过程读熟。读教材主要是为了最短时间把握框架,但是要时刻注意不要被机械化的分型或者各种套话迷惑。其中西化内容直接无视就行了。教材可以用第五版(上海科技出版社)或者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不要用第六版和人卫版。另外针灸、内经、伤寒论、金匮都可以用第二版教参来代替课本(人卫社)。
3.经典类: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灵枢经校释、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温病内容可看有兴趣涉猎否,先看看温病纵横,然后看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经典其实就是以伤寒为主,内经、金匮为辅,温病再次之,这个阶段,最好先耐着性子一条条自己读伤寒、金匮的原文,自己根据之前的所学得出结果,再和古代各家以及现代教辅的解释进行比较,最后相互琢磨,自有所得。内经可以直接看校释,因为精力要优先花在张仲景身上而不是医经上。温病则是要掌握其诊断和用药,相比容易掌握。
4.经验类:陈明主编的伤寒/金匮名医验案精选、精选明清医案助读、清代名医医话精华、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绕不过去的叶天士医案大全(从种福堂公选医案读起,另网上有叶天士诊治大全之类的PDF下载)。刚开始最好从简易的医话类读起,比如清代名医医话精华,以及学苑出版社的快意读医案系列;同等难度的还有伤寒/金匮名医验案精选,以及方剂学(案例版)中附带的医案,分别适合在学习伤寒、金匮和方剂学的时候学习和揣摩。然后是精选的有代表性的医案,如精选明清医案助读,证型很经典,适合学习。其他的读得多了,自然会主动去找适合自己的名家医案。
5.名着类:包括一到两本大部头,主要是综合类的比如张氏医通、景岳全书、杂病广要、杂病源流犀烛等,这些里面选一本作为主攻对象,不过不用太早读。然后篇幅较短的类证治裁、医学心悟、医宗必读、医门法律、金匮翼等、证治汇补、症因脉治等,也可以选一本稍作涉猎。然后是明以前诸家着作在基础打好、经典研究比较深之后广加浏览,如重要的有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本事方、济生方、和剂局方、四大家及其老师、学生着作等,明清一些专门的着作如慎柔五书、痰火点雪、血证论、医林改错等等,都可以稍加留心。另外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可以在学医的一开始就当做课外书阅读,有了基础之后仍然可以深入研读。
另外有我的豆列,在参考资料里,你可以看看。
❻ 初学中医应该先看什么书好啊
中医书籍
这些中医书籍均出自图中左上角
其它中医书籍推荐:
││灵枢经脉翼.pdf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pdf
││黄帝内经 (唐)王冰.pdf
││黄帝内经 灵枢经.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七篇和遗篇二篇.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原文.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应用分表.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总论总表.pdf
││黄帝内经 素问.pdf
││黄帝内经1000问(叶学益).pdf
││黄帝内经专题研究(王琦).pdf
││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刘柄凡).pdf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pdf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下).pdf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李克光 郑孝昌主编 2005.pdf
││黄帝内经导读 傅维康吴鸿洲.pdf
││黄帝内经概论 温热论新编 金寿山龙伯坚.pdf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扫描版).pdf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郭蔼春).pdf
│ 金匮肾气丸(难病奇方系列丛书).pdf
│ 金匮要略三步释(刘读文).pdf
│ 金匮要略临床新解(张笑平).pdf
│ 金匮要略临床研究(王占玺).pdf
│ 金匮要略今释.PDF
│ 金匮要略参新释 卢景明.pdf
│ 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pdf
│ 金匮要略广注校诠 宋收功刘渡舟.pdf
│ 金匮要略心典.pdf
│ 金匮要略指难.pdf
难经临床学习参考.pdf
│ 难经本义.pdf
│ 难经校注.pdf
│ 难经校注.pdf
│ 难经正义.pdf
│ 难经正义(清)叶霖.pdf
│ 难经汇注笺正.pdf
│ 难经注疏(日本)名古屋玄医.pdf
│ 难经白话解(陈璧琉).pdf
│ 难经经释·难经经释补正).pdf
│ 难经解难校译).pdf
│ 难经语译.pdf
│ 难经语译.pdf
│ 难经集注.pdf│
金匮要略教程.乔模.扫描版.pdf
│ 金匮要略教程.pdf
│ 金匮要略方药新解(高清版).pdf
│ 金匮要略易解.pdf
│ 金匮要略校注 何任主编 范永升等编写 1990.pdf
│ 金匮要略校注.pdf
│ 金匮要略校注.pdf
│ 金匮要略注释.pdf
│ 金匮要略浅述.pdf
│ 金匮要略浅释.pdf
│ 金匮要略现代研究文摘.pdf
│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pdf
│ 金匮要略类编).pdf
│ 金匮要略讲座资料选编.pdf
│ 金匮要略讲解.pdf
│ 金匮要略论注.pdf
│ 金匮要略语译.pdf
│ 金匮要略语释).pdf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明· .pdf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pdf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灵枢经(任廷革).pdf
││黄帝内经灵枢译释.pdf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清)张志聪.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上、中、下)(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类析(梁运通).pdf
││黄帝内经素问 运气七篇讲解(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pdf
││《伤寒总病论》释评.pdf
││《伤寒杂病论》汤方现代研究及应.pdf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影印版】.pdf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pdf
││《伤寒论》方证辨析与应用.pdf
││《伤寒论》.pdf
││《伤寒论》疑难解读-李心机.pdf
││《伤寒论》脉法研究.pdf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pdf
││《伤寒论》词语解释.pdf
││《伤寒论条辨》明·方有执编着.pdf
││《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演讲录》.pdf
││《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演讲录》.pdf
❼ 想看佛经,不知道新人该看什么,求解释,要具体书名哟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经典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1974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1981
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含新版五十阴魔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六祖法宝坛经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浅释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
大乘起信论浅释
上人着述及其他
楞严咒句偈
大悲咒句偈(中英对照)
劝发菩提心文浅释【新版】
七佛传法偈浅释
水镜回天录〈全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帝王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贤圣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文士篇
再增订佛祖道影〈图文〉(新增)
佛祖道影白话解 - 西天历代祖师
佛祖道影白话解(二) - 禅宗初期祖师(新增)
佛陀十大弟子传
祖师的故事 - 菩提达摩祖师(中英.图文)
祖师的故事─鸠摩罗什法师
天龙八部的故事 - 大鹏金翅鸟
虚云老和尚画传集(上册.中英)
虚云老和尚画传集(下册.中英)
虚云老和尚涅槃专刊【图像版】
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论语白话解选辑
药性赋浅释
全真七子
上人开示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宣化上人开示录(五)
宣化上人开示录(六)
皈依的真义
为什么要受五戒?(中英对照)
正法的代表(中英对照)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经典开示选辑 1 照妖镜
经典开示选辑 2 菩提本无树
经典开示选辑 3 地狱不空
经典开示选辑 4 千手千眼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谈念佛〉
虚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说禅〉
百日禅选辑一
百日禅选辑二
佛根地〈 1975年佛七开示.中英)
1978年亚洲弘法纪实 - 放眼观世界
1981年亚洲弘法纪实 - 法界唯心
1990年欧洲弘法开示 - 佛教新纪元
1993年访台开示
1993年访台开示〈中英对照)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1 春日莲华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2 教育救国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3 道德救国
宣公上人答问录 - 金刚棒喝【新版】01-28-2007更新
宣化上人语录 - 世纪末警钟
人类的未来(中英对照)
练?功
无辜的小鬼(中英.附动画)
出尘(中英绘本书.Flash档)
破壳(中英绘本书.PDF档)
天地灵文救世界
五行性
六字大明咒
老老实实地做个好人
(一九八七年上人对东北家乡父老的谈话)
其他法总出版品
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讲述
白山黑水育奇英 - 宣化上人事迹【中国篇】
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辑第一册
楞严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大悲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十小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地藏忏(附汉语拼音.PDF档)
弟子规浅释(中英对照.汉语拼音)
大龟王(育良丛书.中英图文)
悬命的蜘蛛丝(中英对照)
一个名叫春风的家
(育良小学.培德中学创校三十周年特刊)
法总二○一三年月历(新增)
心法杂志(1956年上人创办于香港)网页版│图像版
万佛圣城在家菩萨戒本手册
万佛圣城日诵仪轨
法界佛教总会/DRBA│BTTS│DRBU│
❽ 小郎中学医记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 pdf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
痴迷中医的“幸运少年” 一个人,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幸运的;而更幸运的是,这份职业又正是自己的天赋所在。连建伟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1996年,中学毕业的连建伟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没能继续读书。就在这个无事可做的时期,他的一位叔公建议他学习中医,并送给他《药性赋》和《药性歌括四百味》两本书。
没想到,正是这位叔公和这两本医书,引领连建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校期间培养出的扎实的语文功底,使陈建伟读起晦涩难懂的古医书时游刃有余,乐趣无穷。
看到连建伟对中医有如此天赋,这位叔公便将自己珍藏的所有中医书籍都送给了他,其中包括整套的中医院校教材,这使虽然没有进行过在校中医学习的连建伟具备了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少年时期的连建伟,沉浸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着作的研读。连建伟主动找到当地的名中医,站在他们旁边看如何给病人诊治。这种半天读书、半天看诊的日子,连建伟差不多过了三年。
有一次,连建伟的一个邻居因患肺结核吐血不止,早就被疾病折腾得贫困潦倒的邻居再也没钱去县结核医院治病了,于是便想到了学中医的连建伟。
没想到的是,连建伟根据医书上记载的古方,5服药下去就使邻居的病情明显好转,止住了吐血。这是连建伟人生中的第一个病人,而此时他才十六七岁!邻居的病情的好转不仅让连建伟学中医的信心倍增,也让周围的人知道了他“会看病”的消息。
机遇:十年磨一剑
1977年9月的一天,还在嘉兴县卫生院工作的连建伟,鼓起勇气给岳美中先生写了一封信,并附上3篇论文,希望能够得到岳老的指点。很快,连建伟收到了岳美中的亲笔回信。岳老在信中鼓励连建伟好好学习,不要怕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没有用武之地。
岳老希望连建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研究生班学习。这个消息让连建伟倍感振奋,似乎这十余年的中医经典的研读,冥冥之中就是再为这个机会而准备!
1978年10月,连建伟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医研究生班。后在岳美中教授的指点下,连建伟选择了方剂学,成为该院首届方剂学专业研究生,并师从我国中医名家、十九代祖传中医王绵之教授。
“君子终日干干”,自强不息 提起已逝世多点的岳美中教授,连建伟深情地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虽然岳美中教授没有亲自带教过我,但我一直都把岳老当成恩师。在北京读书期间,岳老中风住院时,我经常去看望他、照顾他。
岳老在清醒的时候,就给我讲做人的道理、临床经验,我回去之后就把他讲过的话记下来。连建伟教授说,岳老曾经在病床上为他取了一个“字”——“干干”。因为《易经》中的第一卦就是干卦,里面说“君子终日干干”。“干干”的意思就是不泄气,不断学习,自强不息。
这是岳老的连建伟的期望。岳美中教授带给连建伟最深刻的教诲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他一直都记得岳老的那副对联:“治心何日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意思是说,做人要治理好自己的心,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把心放在病人身上;要时刻警醒自己,操持医术随时可以误人性命。
在跟随王绵之教授学习方剂学的日子里,连建伟学到了许多临床诊疗知识。王教授的的严格要求使连建伟在以前自学的基础上,中医知识不断系统化、规范化。
名师的指点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为连建伟铺设了成才之路。
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 连建伟教授以纯粹的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辩证论治,用药精妙,疗效确切,价格低廉,许多疑难疾病仅服用数服中药便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对于自己高超的医术,他谦虚地归功于古代的名医:“我用的好多方子就是一两千年前的记载的,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连建伟教授称得上是传统中医的虔诚“教徒”,他坚持认为中医应该按照其自身规律和特色发展,不能被“西医”左右,更不能以西医的标准来要求中医。他说:“西医注重诊断,对急诊的治疗效果明显;而中医多从治本入手,治疗较彻底,对疑难杂症较为拿手。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我们学中医的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引入合适的现代技术,让中医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铺轨’到国际上去。”
从事方剂学研究的连建伟教授认为,对古人的方子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必须通过临证去体会,把握其应用。在用古方时不是用“死方”去治“活病”,而是可以数方加减,灵活应用,这样还可以创制出新方。
中医方剂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疗效,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理解方剂及其疗效,疗效是检验方剂价值的唯一标准。他说:“汉代《伤寒论》中有113个处方、《金匮要略》中有262个处方。
迄今保存的自古以来有方名记载的方剂就达6万余首,虽有药物组成又无方名的也有6万余首,这多达12万余首的方剂若能得到继承加以创新,必将大大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医疗要坚持公益性,崇尚医德 医生一定要注意道德修养,学习古人“但愿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精神境界。
❾ 篆刻爱好者需要准备哪些工具书
看看这些篆刻的古籍资料有没有你需要的,篆刻技艺也是学了几年,不过学的不精,学的过程中也收集了不少篆刻的资料,对当初我学篆刻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看看这些篆刻资料,我只发出来的一些,还有很多篆刻资料目录没贴上去
上面那张篆刻图片下角处有个标记,这几百册篆刻的古籍均出自于此处,如果需要这些篆刻资料的话可以去其中看一下
篆刻工具书籍目录:
│(宋)释梦英篆书千字文.pdf
│(清)赵之谦篆书临峄山刻石.pdf
│(清)赵之谦篆书铙歌.pdf
│1-古玺技法解折.pdf
│10-齐白石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11-古印陶 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折.pdf
│12-鸟虫篆印技法解折.pdf
│2-秦印技法解折.pdf
│3-汉印技法解折印.pdf
│4-元朱文印技法解折.pdf
│北魏张玄.pdf
│十钟山房印举.pdf
│十钟山房印举2版.pdf
│印学史[沙孟海].pdf
│印苑巨匠钱瘦铁 [韩天衡].pdf
│印面.pdf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篆书卷.pdf
│历代印风系列 汉印.pdf
│历代篆刻作品精选 .doc
│古图形玺印汇.pdf
│古玺文编.pdf
│古玺汇编 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pdf
│古玺汇编.pdf
│古玺鉴赏150例.pdf
│古肖形印臆释.pdf
│古陶文汇编.pdf
│吴昌硕临石鼓文.pdf
│吴颐人篆刻作品展示.pdf
│图释古汉字.pdf
│基础汉字形义释源.pdf
│5-浙派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6-邓石如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7-赵之谦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8-吴昌硕印作技法解折.pdf
│9-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 浙派篆刻.pdf
│《山海经》异兽图.doc
│《明清篆刻流派印谱+(修订本)》+1980.pdf
│《药性赋白话解》.pdf
│上海博物馆藏魏晋南北朝官印.pdf
│中国书法全集 第92卷 先秦玺印.pdf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 8 徐三庚.pdf
│中国篆刻大辞典.pdf
│中国篆刻艺术院 第二届篆刻艺术研究生班 毕业创作展.pdf
│临摹汉印的目的.pdf
│乔尼陶印展.pdf
│九成宫版本选择问题.doc
│书法.篆刻-篆书百家姓.pdf
│云峰印社书法 篆刻.pdf
│以文会友-武陵老井近作28方.pdf
│先秦玺印图说.pdf
│刘新惠书画印作品展篆刻篇.pdf
│明清着名藏书家-藏书印.pdf
│明清着名藏书家[1].藏书印..pdf
│来一石先生篆刻.pdf
│来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pdf
│桂建民篆刻与杂谈.pdf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pdf
│楚简老子道德经注解(精简版).pdf
│欧阳询书法特征研究(邓散木).doc
│汉官印.pdf
│汉玉印精选(反).jpg
│汉玉印精选(正).jpg
│汉瓦当精品.doc
│汉私印.pdf
│汪关印谱.pdf
│沉阳古籍:百体千字文.pdf
│沙孟海印学史.pdf
│沙村印话-沙孟海.pdf
│河南驻马店的新蔡地区出土的战国封泥.pdf
│玉印集存.pdf
│增补徐三庚印谱.pdf
│壬辰年迎春篆刻展.pdf
│大千印留.pdf
│天津博物馆藏印.pdf
│安持精舍印冣.djvu
│宝子碑.pdf
│封泥汇编-福庵.pdf
│将军印100方.rar
│履盦三代朱迹.pdf
│篆刻四大家印谱.pdf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pdf
│篆刻技法图典.pdf
│篆刻爱好者最易进入的四个误区.pdf
│篆刻病印评改200例_韩天衡.pdf
│篆刻病印评改摘要.pdf
│篆刻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边款.pdf
│篆刻针度.pdf
│罗福颐+汉印文字征补遗.pdf
│罗福颐印选.pdf
│虢季子白盘清末朱拓.pdf
│西夏官印汇考.pdf
│山西博物院藏历代玺印.pdf
│峄山碑.pdf
│峄山碑与篆书技法.pdf
│峄山碑及其笔法.pdf
│张遴骏道德经.pdf
│影印古本篆刻学邓散木.pdf
│徐正濂谈刀法与线条.pdf
│战国文字编.pdf
│战国玺印字根研究.ZIP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七篇.pdf
│战国鉩印分域编.pdf
│掌上金石大字典.CHM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pdf
│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pdf
│方介堪《心经》原打印谱.pdf
│方介堪篆《心经》.pdf
│方介堪精品鸟虫篆印.pdf
│施晓峰篆刻网络展.pdf
│玉印(正).jpg
│王福庵.pdf
│王福庵印存.pdf
│王福庵原印拓片.rar
│王福庵篆书千字文.pdf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目.pdf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pdf
│甘氏集古印正.02.pdf
│甘氏集古印正.03.pdf
│甲骨学文字编.pdf
│百扇斋主手拓悲鸿用印.pdf
│目录树.bat
│福庵印缀.pdf
│秦印文字汇编.pdf
│秦汉鸟虫篆印选.pdf
│简明中国文字学 [修订版].pdf
│篆书技法百日通.pdf
│篆书的辨识与写法.pdf
│篆书章法.pdf
│篆刻.doc
│篆刻五十讲_吴颐人.pdf
│篆刻入门.pdf
│篆刻刀法常识.pdf
│篆刻印史编年.txt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pdf
│西泠印社社员袁道厚作品欣赏.pdf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pdf
❿ 求几本医学经典书籍的电子书,最好要TXT的,不要EXE和CHM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
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
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
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
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着,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
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
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
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
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
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
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波既仕,学且勤。
披薄编,削竹简。波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波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波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波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波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波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波虽幼,身已仕。尔细学,勉而致。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帷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