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西周pdf

西周pdf

发布时间:2022-07-14 04:01:06

A.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三册》(谭其骧)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c7_uEWXqV6a_hs2rvy1bgg

提取码:2cx7

书名: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三册

作者:谭其骧

豆瓣评分:9.5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6

内容简介:《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作者简介: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B.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一册》(谭其骧)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UNn_0uKVxamgrIQxUkyQZw

提取码:95kd

书名: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一册

作者:谭其骧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6

页数:63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地图集(合装8册),ISBN:9787503118401,作者:谭其骧主编

作者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C.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讲谈社61中国的历史02》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平势隆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ShDfFeIJpjK1s6KRqCLZ1w


提取码:6ukz

书名: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

作者:平势隆郎

译者:周洁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2

页数:496

内容简介: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殷周春秋战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录两个部分。前言,重点讲了本书新视角:“文化地域所拥有的历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讲“本书所涉及的时代”,强调了史料的价值问题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关于夏商周(西周)三代的历史。其中,第三、四章写法比较特别,作者的意图是利用各国成书于战国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国在战国时代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主观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历史渊源的内容。第六章讲“春秋的史实”。第七至九章,讲战国的历史文化。第十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注意引导读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实”,重视新资料的运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平势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一些历史观点。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平势隆郎(Takao Hirase)1954年生于日本茨城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系。完成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专业硕士课程。博士(文学)。历任鸟取大学副教授、九州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副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等,现为东京大学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曾在研究生院的情报学环任职)。研究题目为东亚各国眼中的中国古代史。主要着作有《新编 史记东周年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京大学出版会)《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汲古书院)《左传的史料批判性研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汲古书院)《春秋和左传——战国史书所讲述的“史实”“正统”及国家领域观》(中央公论新社)等。

【译者简介】周洁 蜀中邛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日语硕士,自由翻译。

D. 《中国通史(1-10册)》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通史(1-10册)》(范文澜,蔡美彪)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提取码:pabr

书名:中国通史(1-10册)

作者:范文澜,蔡美彪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0701

页数:全12册

内容简介:

范文澜是当代公认的史学大家、史学权威。

本世纪四直年代,他在安窑洞的油灯下写出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着作——《中国通史简编》。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日,毛泽东向范文澜传话:中国需要一部通史。在没有新的写法以前,还是按照你的那种体系、观点写下去。

范老生前完成《中国通史》的前四卷。他逝世后,蔡美彪毅然担负起这项未竟的事业……

这部半个世纪写成的书,真实再现了华厦文明的历史轨迹。

该书代表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书中论点鲜明但不失于偏颇,叙述详密又不失于琐碎。

该书虽是一部严紧的学术着作,但却极富可读性,是公 认的雅俗共赏之作。

本书第一册收入了原自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成立即秦朝的统一。共为五章,分别叙述了原始公社时代,夏商时期、西周时期、东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史事、经济发展状况=制度的演变和文化思想状况。

本书第二册收入了秦汉至隋统一时期。共为六章,分别叙述了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十六国、东晋和南朝、北朝时期各王朝的兴亡、经济概况、文化概况和各族间的交往与融化。

第三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一册。共三章,第一章叙述隋朝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状况。第二章叙述唐朝的政治概况和经济概况。第三章分别叙述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个王朝和十个割据国的兴亡及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

第四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的第四、五、六、七章组成。分别叙述了吐蕃国、回纥国、南诏国、大理国,亦即藏族、维族、彝族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唐五代时期的文化概况。

第五册是中国通史第国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一册,共两章。第一章叙述宋王朝的建立与南迁,即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第二章叙述宋王朝的南迁与灭亡,即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与经济状况。

第六册是中国通史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第三、四、五章组成。第三章叙述辽朝包括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第四章叙述西夏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第五章叙述金朝的政治史事和经济状况。

第七册是中国通史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三册。由本编第六、七章组成。第六章叙述元朝的政治史事、经济状况和元朝统治下的各民族状况。第七章叙述宋金元时期的文化状况,包括经学与理学、文学艺术、学术着作、科学技术、文化交流。

第八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一册。共两章。第一章明朝的建立与集权统治的发展,叙述明太祖至武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明朝的衰落,叙述明世宗至神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第九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第三、四章组成。第三章综合叙述清朝的建国、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第四章叙述清朝统治的巩固与疆域的奠立,即清圣祖至世宗时期的政治概况。

第十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有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三册。由本编第五、六、七章组成。第五章叙述清高宗、仁宗时期的政治史事和清朝统治下的各民族状况。第六章叙述经济状况。第七章是明洪武至清嘉庆时期的文化状况。

第十一册是《中国通史》第六编清朝的衰落与灭亡的第一册。共四章。第一章叙述道光帝的统治与英国的入侵;第二章叙述太平天国革命与英法联军的侵略;第三章叙述清末农民起义的失败与同治新政;第四章叙述慈禧后再执政与外国侵略的深入。

第十二册是《中国通史》第六编清朝的衰落与灭亡的第二册。共六章,即本编第五至十章,分别叙述了外国在华企业与民办新型企业的开设中日战争与清廷变法、列强入侵与清廷再变法、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形成、民主革命与清朝覆亡以及晚清时期学术文化概况。

作者简介:

范文澜校长出生于1893年11月15日,浙江绍兴市人,北京大学文本科国学门(后称中国文学系)毕业。一生从事学术研究与教育工作,长期从事中国历史的研究。曾担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史学、经学等类课程。后来在延安担任过中共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以后调派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先后担任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在上述院校中均兼任历史研究室主任。1948年8月被任命为中原大学校长,虽先后因病、因另有重任,未能到校视事,但一直和学校领导机构保持着联系,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影响力。他为中原大学两周年所写纪念文章中祝愿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加速地充实并提高”,“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正规大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国解放后,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并负责中国史学会实际领导工作。

E. 《周原文化与西周文明早期中国文明》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周原文化与西周文明》(君盛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kMa4Nb7dRyKAoovoHXT-w

密码:bxti

书名:周原文化与西周文明

作者:君盛平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年04月

页数:664 页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文献及考古资源为依据,阐述了姬姓周族早期和西周王朝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史实,内容包括:早周文化与周族起源、商代周原文化与周族类发祥、西周铜器铭文与西周早期历史、西周铜器铭文反映的西周中期社会、从西周铜器铭文看西周衰亡、西周铜器铭文反映的典章制度等,反映了我国西周这一古代王朝的灿烂文明。

F. 记载中国从古至今所有王朝的史书,都有哪些

一般的通史类书,上起三皇,下至满清,写到蓝朝和红朝的就比较少了,因为蓝、红朝典故不属古代史范畴,要了解袁皇帝的故事,恐怕得另寻他书了。
话说,关于妃子。。呃,宫里的那些事儿一般在通史里不会特别提及的。二十五史里通常会写,不过此书楼主必然不会去看。 -。-

推荐楼主看一套叫做“中国历史宝库”的书,通俗史类,学究气不重,不过是繁体竖排的,楼主看多了也就适应了。

简介: 《中国历史宝库》是一套分叙中国各朝代历史文化知识的丛书,共十二册,以散篇小品的方式,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把历史上的大事与小片段,盛衰兴亡,原原本本地带给读者。“君是中国人,应知中国事。”本书正好作为窥探中国历史的一个窗口。

给你把书名也发上来:
《文明曙光-上古秦代卷(中国历史宝库)》(冯宝志)扫描版[PDF]
《治乱嬗替-魏晋卷(中国历史宝库)》(曹文柱)扫描版[PDF]
《胡汉分治-南北朝卷(中国历史宝库)》(曹文柱)扫描版[PDF]
《大河滚滚-隋代卷(中国历史宝库)》(王素)扫描版[PDF]
《流金岁月-唐代卷(中国历史宝库)》(董乃斌)扫描版[PDF]
《乱世风云-五代十国卷(中国历史宝库)》(田居俭)扫描版[PDF]
《两京梦华-宋代卷(中国历史宝库)》(汪圣铎)扫描版[PDF]
《塞北三朝-辽夏金卷(中国历史宝库)》(聂鸿音)扫描版[PDF]
《大汉烟尘-元代卷(中国历史宝库)》(星汉)扫描版[PDF]
《枯荣之间-明代卷(中国历史宝库)》(刘新风)扫描版[PDF]
《冷月清风-清代卷(中国历史宝库)》(赵伯陶)扫描版[PDF]

--------------------PDF的分割线--------------------

或者楼主可以看一套叫做《中国断代史系列》的丛书,起始同上,简体横排。不过此书学术性就较上者要强,不知楼主爱不爱看。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pdf 详情 27.2MB
中国断代史系列-殷商史.pdf 详情 32.2MB
中国断代史系列-西周史.pdf 详情 52.6MB
中国断代史系列.-春秋史.pdf 详情 32.6MB
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pdf 详情 16.2MB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pdf 详情 63.9MB
中国断代史系列-魏晋南北朝史.pdf 详情 52.5MB
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上).pdf 详情 44.6MB
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下).pdf 详情 42MB
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pdf 详情 40.7MB
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pdf 详情 43.9MB
中国断代史系列-辽金西夏史.pdf 详情 43.4MB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pdf 详情 35.8MB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下).pdf 详情 47.5MB
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pdf 详情

------------------详情的分割线-------------------

上述两套丛书,在电驴(Very CD)里分别搜索“历史宝库”和“断代史”两个关键字,都可找到并且免费下载。
表告诉我你不会用电驴。 ╮(╯﹏╰)╭

或者,如果楼主嫌书太多眼太花,那就直接看顾颉刚口述、何启军执笔的一本小册子,《中国史学入门》~~

G. 谁有 《西周(共和)至西汉汉历谱 (上、下册)》电子书免费百度云网盘下载

西周(共和)至西汉汉历谱(上、下册).pdf

链接:https://pan..com/s/1mLLJQbz9TIvXNsz3rLdpcw

提取码:KKKL

H.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b59QrbRP552pt-Yit55DQ

提取码:uzoj

书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页数:69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第一种;“夏商周断代工程”是 中国大陆“九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这项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时期的年代进一部科学化、量化,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典籍中所得到公认的古代纪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着手点。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于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因而是年代学研究上不可回避的。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后的西周来说,影响到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如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所述:“在年代学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牵联的,要求得殷代的绝对年代,首先要确定周代元年。”

从年代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还在于这是一个可能的突口,由于伐纣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战国)及其后文献中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较多,而且含有若干历日和天象的记录,给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推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使学者们能够在没有确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数的情况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实上,自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这种推算的尝试。因为文献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学者间对材料的理解有异,所采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们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当大的悬殊。尽管如此,每位学者所走过的道路,总是有今天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只有在总结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后,我们才有希望前进一步。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在现划论证和组织项目期间,有关学科的专家都对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这一关键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工程已建立的9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了“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下属4个专题:“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结合起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达列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迫切感觉到这个疑难课题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前人学说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学术文献数量非常繁复,资料极为分散,有些论着在几处大图书馆也难寻觅,造成研究工作的严重障碍。因而提出了蒐集编辑(还有翻译)这方面文献的设想。这一行动从年3月发轫,经过3个来月的时问,真正做到“竭泽而渔”,共辑集到各家论着一百多篇,随后精选出有代表性的57篇,结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这本书。

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关于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计有30多种,现在本书所反映的说法竟有44种。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本书的成绩。(以上内容系节录自李学勤所作序) 。

作者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篇目如下:

一、选编说明

二、古代学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览表

三、近现代研究论文:

1.公元前1127说

论武王克殷年代,谢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说

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吴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日)岛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说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彻郎 撰。

4.公元前1112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刘朝阳 撰。

5.公元前1111说

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 撰。

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严一萍 撰。

用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证,郑天杰 撰。

6.公元前1106说

西周考年,张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张闻玉 撰。

7.公元前1105说

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说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黎东方 撰。

9.公元前1093说

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说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88年说,(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说

西周断代和年历谱,(日)白川静 撰。

12.公元前1076说

伐纣之记载检讨,丁骕 撰。

13.公元前1075说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唐兰 撰。

14.公元前1071说

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说

西周年代综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张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读王国维《周开国年表》后记,刘启益 撰。

16.公元前1066说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说

关于商、殷的一些新闻,(美)哈特纳 撰。

西周的年代与历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说

周初的绝对年代,(日)山田统 撰。

19.公元前1059说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彭瓞钧 撰。

20.公元前1057说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张钰哲、张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说

武王克殷年考,章鸿钊 撰。

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说

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说

三代年表,(英)叶慈 撰。

24.公元前1049说

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说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维 撰。

26.公元前1045说

西周之年历,(美)倪德卫 撰。

《竹书纪年》与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赵光贤 撰。

27.公元前1044说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说

晚商的绝对年代,(美)吉德炜 撰。

29.公元前1040说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卫 撰。

武王伐纣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说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说

周武王克殷日历,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韩)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说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黄宝权、陈华新 撰。

33.公元前1027说

最初可纪之年代,梁启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高本汉 撰。

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陈梦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万里 撰。

周初年代平议,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说

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徵的结果及其处理的方法,劳干 撰。

35.公元前1024说

试论西周纪年,(日)平势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说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论着要目:

--------------------------------------------------------------------------------

1.1130B.C.

林春溥据《毛诗正义》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2.1127B.C.

谢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8.29期

3.1123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4.1122B.C

刘歆,《世经》,《汉书‧律历志》。

绍雍,《皇极经世》。

刘恕,《通鉴外记》。

郑樵,《通志》。

金履祥,《通鉴前编》。

马端临,《文献通考》。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燕京学报》1929.12.6。

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2卷1期1929。

岛邦男,〈克殷年月考〉,《东洋学》14号1965。

岛邦男,〈伐殷考〉,《文经论丛》创刊号1965.11。

岛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甲骨学》第11期1976。

5.1118B.C

成家彻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订版),《西周史论文集》。

6.1117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商务印书馆。

7.1116B.C

皇甫谧,〈帝王世纪〉引,《丛书集成本》。

8.1112B.C

刘朝阳,《周初历法考》。

刘朝阳,〈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

《天文学报》1卷1期1953。

9.1111B.C

一行,〈大衍历议〉,《新唐书‧律历志》。

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之西周年历谱〉,《史语所集刊》1952。

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期。

严一萍,《何尊与中国年代》。

严一萍,〈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中国文学》新8期。

郑天杰,〈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史学汇刊》11期1981。

10.1106B.C

张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

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

11.1105B.C

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1982。

12.1102B.C

黎东方,〈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台北)学生书局1975。

13.1093B.C

葛真,〈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贵州工学院学报》1980.2。

14.1088B.C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引〉,据巴纳(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15.1087B.C

白川静,〈西周断代和年历谱〉,《金文通释》第5卷。

16.1078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17.1076B.C

丁骕,〈西周王年与殷世新说〉,《中国文字》新4期1981.7。

丁骕,〈西周王年新说更正〉,《中国文字》新5期198112。

丁骕,〈伐周之记载检讨〉,《中国文字》新13期1990.2。

18.1075B.C

唐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1955.3。

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在位年数〉,《文史》第13期。

19.1071B.C

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20.1070B.C

殷历家据《易纬‧乾凿度》推算

邹伯奇,〈太岁无超辰说〉,《学计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张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阳考古四十年》。

刘启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5。

21.1067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学古录》。

22.1066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学古录》。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23.1065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董作宾推算),《邃雅堂学古录》。

哈特纳,〈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届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

24.1063B.C

山田统,〈周初的绝对年代〉,《大陆杂志》15卷5.6期。

25.1059B.C

彭瓞钧,〈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国天文学通报15》1983。

26.1057B.C

朱右曾,张汝舟据《逸周书集训校释》推算。

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19期1978。

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1979.10。

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1985.5。

27.1055B.C

章鸿钊,〈中国古历析疑〉,科学出版社1958。

荣孟源,〈试谈西周纪年〉,《中华文史论丛》1980.1。

28.1051B.C

高木森,〈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华学月刊》1980.11。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陆杂志》82卷4期1991。

29.1050B.C

《今本竹书纪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历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种》卷三。

叶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30.1049B.C

王保德,〈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

《东方杂志》复刊后17卷7期1984。

31.1047B.C

林春溥,〈古史考年异同表〉(按《史记》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32.1046B.C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3.1045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历〉(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学亚细亚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国语》“武王伐纣”天象辨伪〉,

《古文字研究》第12辑。

夏含夷,〈《竹书纪年》与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辑。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陆杂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台湾)《中央图书馆馆刊》19.2.28.1986。

赵光贤,〈关于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1987.2。

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995.1。

34.1044B.C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国民杂志》1卷5期1941。

35.1041B.C

吉德炜(Keightley),〈晚商的绝对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渊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36.1040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040当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书纪年》解谜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纣年代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4。

37.1039B.C

何幼琦,〈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81.1。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问题〉。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西周年代学论丛》。

38.1035B.C

萧子显,《南齐书‧祥瑞志》。

39.1030B.C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历〉,《责善半月刊》1940.1.20。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责善半月刊》1941.2.1。

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学史研究》1997.2。

40.1029B.C

黄宝权,〈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

41.1029B.C

梁启超,〈最初可记之年代〉,《饮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汉文史哲季刊》2.1.1931。

莫非斯,〈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

陈梦家,〈商殷与西周的年代问题〉,《历史研究》1955.2。

高本汉,〈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远东博物馆刊》17期。

屈万里,〈西周史实概述〉,《史语所集刊》42.4.1971。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议〉,《香港中文大学学报》1974.1。

42.1025B.C

劳干,〈论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

化研究所学报》7卷1期1974。

劳干,〈论周初年代和召诰洛诰新证明〉,(台湾)《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

集‧历史考古组》1981。

劳干,〈从甲午月食讨论殷周年代的关键问题〉,《史语所集刊》64.1.1993。

劳干,〈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证的方法及其处理的结果〉,

《史语所集刊》67.2.1996。

43.1024B.C

平势隆郎,〈试论西周纪年〉,《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

44.1018B.C

周法高,〈西周纪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报》

第4卷1期1971。

I. 求许倬云《西周史》《我者与他者》pdf,万分感谢!

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许倬云着.pdf 资料大小:5.4MB 网络各类资源的搜索方法经验,分享给你 http://jingyan..com/article/b0b63dbfe39bfd4a483070e7.html

J. 《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李广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f_LJPe6-omSrCFLRzx7akw

提取码:3wze

书名: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

作者:李广宇

出版社: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07-1

页数:11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实用天文年代学着作。由于迷信天时以及颁布历法(观象授时)的需要,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天象观测,因此历代文献中保存有一些天象记载。作者对于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记载的各种与确定夏商周历史年代有关的天象一一做了计算,给出了它们出现的时间和各地可见情况。这些天象包括日食、月食、可见周期彗星、五星会聚、日月大行星位置等。近年出土了大量记有铭文的本周青铜器,其中约有70件记有年、月、月相、日期干支。这对于研究确定西周列王在位年代是很重要的材料。本书计算给出了西周时期朔望两弦月相的日期时刻,对研究文献和铜器中的月相纪日非常有用,会大大促进有关西周年代学的研究。

本书采用了最新的数值历表和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行性。为了研究考查夏商历史,年代上推到公元前2100年。某些天象上限则计算到公元前3000年。

此外,本书对于研究古代文献成书年代和中国古代文化和自然灾害也都会有一定用处。

阅读全文

与西周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in10原始解压软件 浏览:319
阿里程序员的老家 浏览:258
量子加密银行 浏览:193
命令方块获得指令手机 浏览:499
学习结束感言简短程序员 浏览:398
android关机闹钟实现 浏览:968
鼠标一键打开文件夹设置 浏览:161
程序员看过来我想静静搞笑视频 浏览:370
curlphp爬虫 浏览:874
python按日期循环 浏览:110
php三个等号 浏览:760
培训班出来的程序员解决问题很差 浏览:963
程序员那么可爱25集 浏览:753
服务器地址和ip地址一样不 浏览:664
php中括号定义数组 浏览:602
php打印堆栈 浏览:516
华为adb命令行刷机 浏览:965
人像摄影pdf 浏览:761
解压文件密码怎样重新设置手机 浏览:1002
高考指南pdf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