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防伪印刷技术
镭射防伪、激光防伪
激光防伪技术包括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加密激光全息图象防伪标识和激光光刻防伪技术三方面。
全息防伪技术包括常规全息防伪技术,多通道全息防伪技术,隐形加密技术,360°计算机点阵全息技术,双层全息技术,荧光加密全息技术,动态编码防伪技术,电话电码防伪技术,核微孔防伪技术以及基因防伪技术,并具有图像清晰、色彩绚丽、立体感强、一次性使用的特点。多通道全息防伪在转动标识时,会看到在标识的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的图案。隐形加密技术将加密图案制作于标识的任一位置,在激光再现仪下方可看到加密图案。360°计算机点阵全息技术在图像360°的观察范围内会出现放射状、环状、螺旋状等光点的组合与变换,动感极强。双层全息技术能把全息标识揭开,还能看到印有图案和文字的第二防伪层,有双保险的防伪效果。荧光加密全息技术原理与人民币荧光加密原理一样。动态编码防伪是将商标置于眼前,缓慢地转动商标会出现连续动作的图案。电话电码防伪标识是由激光防伪技术和电话电码防伪技术相结合制作而成,通过查询统一的中心数据库可以核对真伪。核微孔防伪标识由激光防伪技术和核微孔防伪技术组成,仅用一只水笔便可分辨真伪。基因防伪是在标识背胶中加入基因因子,通过专用仪器进行检测。
常用的是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文防伪技术,它是应用激光彩虹全息图制版技术和模压复制技术,在产品上制作的一种可视的图文信息。
彩虹全息图像是以普遍全息图像作为拍摄物体,经一系列程序处理后制成的彩虹全息照片。如用光致抗蚀刻剂的感光片代替普通照片拍摄的全息图,经曝光处理后,即得到一张浮雕型位相全息图,即制作彩虹全息图的母版。母版表面充满了凹凸不平的干涉条纹,其精细度可达每毫米千余条。这些浮雕状的条纹载录了被拍物体的光波强度与位相信息,实现了全息记录。然后用真空镀膜或化学电镀方法,在母版表面镀上一层很薄的金属膜,再电镀上适当厚度的镍或其他金属,做成一块机械性能良好的模压金属板。将此板装在压印机上,热压聚酯类塑料薄膜,把浮雕型全息图压印在薄膜上,最后在薄膜上再真空蒸镀一层铝膜,以提高膜的反射率。在铝膜上盖镀或涂布保护层后,便制成全息图片,即不透明的激光模压全息防伪图。这种全息图可用日光观察,日光中的每一种波长的光都会被图片上的干涉条纹所衍射,因有不同的衍射角,故在不同的角度观看时,有不同颜色的再现图像。
由于全息图中的色块组合是随机编码的,即使同一设备也很难制出完全相同的全息母版,故彩虹全息图像已广泛用于制作防伪标识。也可将全息图直接转印到纸品上,现已广泛应用于票证、商标及信用卡。
模压全息防伪标识的颜色有单一彩虹,多种彩虹色、真彩色及黑白(消色) 4 种,其图像有二维、三维、多重与动态成像。
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标识全息图成像技术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经典、脉冲三维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标识以及合成模压、多重图像激光模压、动态模压、动态光栅模压、隐形全息模压、防伪油墨加密激光模压等全息防伪标识。
近年又有烫金全息图及透过式全息图问世,它们都是在普通彩虹全息图的基础上的革新。其中半透式全息图是将聚酯薄膜上的铝层做成网点状并控制网点密度,在再现光下使有金属的网点处有光反射,在非金属网点处形成光的透射,并调整透射与反射之比,使透过全息图的同时还能看到图下掩盖的图文,故也称之为透视全息图。
防伪技术的发展,彩色全息图、合成全息图、密码全息图(用一个激光笔可读出图中的信息) 等接踵而至。这些经激光全息技术处理后具有防伪功能的新型包装材料和更高技术层次的全息图像标识技术,具有更好的防伪功能。
利用全息印刷技术做出防伪标识,附于包装物表面是当前最为流行的防伪手段。全息图像由于综合了激光、精密机械和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技术含量高。对多数小批量伪造者而言,全套制造技术的掌握和制造设备的购置难以做到的,因此此种技术的效果是显着的。
全息防伪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其它防伪技术的出现,人们对全息防伪众说纷纭,顾虑重重。目前能生产此类标识的厂家有数百个,由于技术上、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有些真的标识不易识别,一些仿真的标识又能以假乱真,极大地降低了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在人们心目中原有的地位。厂家过多、产品过剩、竞争过度可能是激光全息防伪陷入信任危机的首要原因。但从纯技术的角度上讲、图像来源简单,照像技术守旧和记录材料单一,同样也是诱发信任危机的根源。因此,如能加强管理,改进技术,生产高质量的三维全息图,同时在显示、照相技术和记录材料三方面不断地挖潜、完善和创新,把握全息与其它防伪技术相结合,全息与印刷相结合,全息与包装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把激光全息防伪作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给你介绍激光防伪技术的发展史:
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是激光模压全息图像防伪标识。
全息照相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MJ·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晶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D·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相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相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 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
7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全息图片具有包括三维信息的表面结构(即纵横交错的干涉条纹),这种结构是可以转移到高密度感光底片等材料上去的。198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压印全息技术,将全息表面结构转移到聚酯薄膜上,从而成功地印制出世界上第一张模压全息图片,这种激光全息图片又称彩虹全息图片,它是通过激光制版,将影像制作在塑料薄膜上,产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并使图片具有二维、三维空间感,在普通光线下,隐藏的图像、信息会重现。当光线从某一特定角度照射时,又会出现新的图像。这种模压全息图片可以像印刷一样大批量快速复制,成本较低,且可以与各类印刷品相结合使用。至此,全息摄影向社会应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由于当时这种模压全息图片的制作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只有少数人掌握,于是就被用作防伪标识。其防伪的原理是:
1.在激光全息图片拍摄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有一项条件不同(如拍摄彩虹全息的条件),则全息标识的效果就会有差异。
2.这种全息图像的全息信息用普通照相无法拍摄,因而全息图案难以被复制。
第一个应用全息图片作为防伪标识的是JohnnyWalkeWhishy(一种威士忌)。它在泰国应用时,据说销售额增加了45% 左右。
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技术传入我国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1990年至1994年期间,全国各地引进生产线上百条,占当时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多。在引进初期,这种防伪技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光全息图像制作技术迅速扩散,如今早已被造假者从各个方面攻破,几乎完全失去了防伪的能力。
第二代改进型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第一代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泛滥,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求改进现有技术。改进后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全息图像;二是透明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三是反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1.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全息图像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激光全息图像经历了两个发展形态,第一形态是计算机合成全息技术,这种技术是将系列普通二维图像经光学成像后,按照全息图像的成像原理进行处理后记录在一张全息记录材料上,从而形成计算机像素全息图像。观察这种像素全息图像时,可在不同的视角看到不同的三维图像,其图形和色彩都具有异常灵活多变的动态效应,并且不受再现光线方向的限制。第二形态是计算机控制直接曝光技术,与普通全息成像不同,这种技术不需要拍摄对象,所需图形完全由计算机生成,通过计算机控制两束相干光束以像素为单位逐点生成全部图案,对不同点可改变双光束之间的夹角,从而制成具有特殊效果的三维全息图。
2.透明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普通的激光全息图像一般是用镀铝的聚酯膜经过模压(也可以先用聚酯薄膜经过模压再镀铝)而成,镀铝的作用是增加反射光的强度使再现图像更加明亮。照明光和观察方向都在观察者这一侧,这样的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是不透明的。透明激光全息图像实际上就是取消了镀铝层,将全息图像直接模压在透明的聚酯薄膜上。1996年我国公安部将透明激光全息图像应用在居民身份证上,将身份证用透明膜整体覆盖,在光线下观察身份证正面时,不但能看清证件内容,还能看到透明膜上显现出来的二维、三维彩虹全息图像(“长城”及“中国”的中英文字样)。
3.反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反射激光全息图像成像原理是将入射激光射到透明的全息乳胶介质上,一部分光作为参考光,另一部分透过介质照亮物体,再由物体散射回介质作为物光,物光和参考光相互干涉,在介质内部生成多层干涉条纹面,介质底片经处理后在介质内部生成多层半透明反射面(例如6微米厚的乳胶层里可以有20多个反射面),用白光点光源照射全息图,介质内部生成的多层半透明反射面将光反射回来,迎着反射光可以看到原物的虚像,因而称为反射激光全息图。
第三代加密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加密全息图像是指采用诸如激光阅读、光学微缩、低频光刻、随机干涉条纹、莫尔条纹等等光学图像编码加密技术,对防伪图像进行加密而得到的不可见或变成一些散斑的加密图像.
1.激光阅读
利用光学共轭原理将文字或图像信息存贮在全息图像中。在普通环境下,这些信息不会显现,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人们可借助硫酸纸或白纸看到所存贮的信息。所存贮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标识、灰度图像,甚至一篇文章,表现形式也有反射式和透射式两种.
2.光学微缩
将文字信息用光学微缩的方式记录在全息图上,平常肉眼难以辨认,在10倍、甚至100倍放大镜下才可观察到具体内容,一般情况下,中文可缩至0.1mm,英文可缩至0.05mm
3.低频光刻
在全息图上以非干涉方式将预先设计好的条纹花样以缩微的形式直接记录在全息图上,这些花样的条纹密度比普通干涉条纹低10倍在100线/mm左右,直观效果是在全息图上某些部位具有类似金属光泽的衍射花样,若条纹花样是用计算机产生的全息图,则可用激光再现其信息.
4.随机干涉条纹
在制作全息图时引入随机机制,在全息图上记录随机干涉花样,这种花样具有明显的特征,且不可重复,即使同一个人使用同样的工艺在不同的时刻所产生的花样都不相同,因此是一种很好的防伪方式。除静态平面干涉条纹外,目前已发展到动态,立体干涉条纹,仿冒者根本无法复制.
5.莫尔干涉加密
利用莫尔原理,即两套周期性结构的条纹重叠可产生第三套周期结构花样的原理,在其中一套条纹中改变其位相并编码一个图案,这种图案在平时是隐藏的不能分辨,当与另一套周期条纹重叠时图案显现出来.
加密全息图像因其不可见或只显现一片噪光,如没有密钥很难破译,所以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但是因为它在通常环境下无法分辨,因此不具备为普通大众所识别的能力.
第四代激光全息防伪技术
1.组合全息图
组合全息图是将几十甚至几百个不同的二维图像通过几十甚至几百次曝光所记录的全息图。其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类似于平面动态设计,可以拍摄各种花样的平面动态变化图案,二是利用3D软件或借助数码相机,将三维目标的各个侧面及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制作四维全息图,即该全息图不仅能够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空间(X,Y,Z)特性,还能记录和再现该三维物体随时间(T)的变化,这是一种防伪性能极高的全息图,与普通2D/3D或真三维全息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信息量巨大,制作工艺复杂:普通全息防伪标贴往往通过几次曝光就可以完成,而制作四维全息图需要对几十甚至几百帧二维图像进行记录,从而曝光次数是普通全息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这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及更加精巧的工艺过程才能实现。②拍摄对像没有限制,拓展了激光全息这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范围:普通全息记录三维模型需要1:1的模型实体进行拍摄,而四维全息则首先从各个角度采集物体的信息,然后对采集到的二维图像进行合成制作全息图,从而对拍摄的对象没有限制,可以是真人,真物体,甚至是电脑构制的虚幻物体。比例也无需1∶1。③真彩色四维显示,普通全息标识望尘莫及:传统全息标识只能实现平面层次感,三维全息图也只能表现1:1静物的三维立体特征,且不能还原物体的真色彩。四维全息则不同,在以真彩色反应三维空间物体的同时,还能附载该三维空间随时间的变化,这样的全息标识如同一幅内容丰富的小电视,设计者可在上面尽情挥洒.
2.真三维全息图
全息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实现三维显示,真三维全息图就是利用真实三维雕刻模型制作全息图其防伪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三维模型全息图的拍摄难度比普通2D/3D高很多,尤其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二是即使仿冒者能够制作三维模型全息图,但三维雕刻及拍摄时物体的角度等也会有很大差异,很难成功。因此,这种是一种高防伪性的全息图。
❷ 现在最新的防伪技术是怎么做的防伪
最新的防伪技术是一物一码溯源系统,一个好的防伪技术必须同时具备既难以伪造又能快速鉴别这两个特点。
一物一码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加防伪效果。赋予每个产品唯一的数字身份证,这个数字身份证会跟随产品“一生”,即从生产,代理,物流,终端销溯源,直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中。就是保障产品在整个过程的完整性,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 ,消费者都可以拒绝。
厂家更可以通过过程监控持续改进生产物流线,通过积.分抽奖活动做到精.准营销,锁定目标客户群。
❸ 现有的防伪技术都有哪些有什么缺点
防伪技术很多,有高端的核径迹防伪技术,使用的是造核弹的设备工艺,几人能仿?RFID也属前沿先进的新型防伪技术,茅台、五粮液都在使用。
技术高端,新型先进,不代表防伪效果一定就会好。
核径迹的防伪特征是纳米微孔,已经被攻破了,RFlD的五粮液假酒新闻也有好几年了。
物理特征型防伪‘破镜重圆’的防伪机制,古人在用,现在依然有效。
技术型防伪特征产生过程可控,可复制,物理型防伪特征不可控,很难复制。
所以这些高端的技术型防伪,防伪效果却比不上看似简单的物理型防伪。
现代的纹理防伪,就属于物理特征型防伪。虽然在制作技术上说不上先进,但是防伪可靠性好。每枚标签的纹理点都不相同,就算能造假,也只能个性定制,造假成本很高。
纹理防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造假的,新型防伪技术中斑码,本质上也属于纹理防伪,不过造假难度比纹理防伪大了很多。使用了先进的AI算法,识别性也好,是为数不多、不用人眼,程序就能自动识别的纹理防伪技术,不知道这个是否符合你找寻的标准。
❹ 鹿客智能锁通过什么硬件加密防伪的
硬件加密防伪 阿里云“ID2 INSIDE”授权智能锁Touch2 Pro 经过阿里云“ID2 INSIDE”授权,融合阿里云ID2安全认证方案,除在芯片上进行金融级安全加密,在硬件加密和防伪上也保障了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更有保障。
❺ 常用的防伪方法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防伪标签有激光防伪标签、电码防伪标签、二维码防伪标签、揭开留底防伪标签等等...如果不想被轻易仿冒建议添加一些特殊工艺,多种防伪技术相结合,东誉追溯码可以做多种防伪技术,是个值得信赖的防伪公司
❻ 激光防伪的原理是什么
激光防伪技术
激光防伪技术包括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加密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和激光全息光刻防伪技术三方面。
一 、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
第一代激光防伪技术是激光模压全息图像防伪标识。
全息照相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 M · J· 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晶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 D· 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相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相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 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
7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全息图片具有包括三维信息的表面结构(即纵横交错的干涉条纹),这种结构是可以转移到高密度感光底片等材料上去的。1980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压印全息技术,将全息表面结构转移到聚酯薄膜上,从而成功地印制出世界上第一张模压全息图片,这种激光全息图片又称彩虹全息图片,它是通过激光制版,将图像制作在塑料薄膜上,产生五光十色的衍射效果,并使图片具有二维、三维空间感,在普通光线下,隐藏的图像、信息会重现。当光线从某一特定角度照射时,又会出现新的图像。这种模压全息图片可以像印刷一样大批量快速复制,成本较低,且可以与各类印刷品相结合使用。至此,全息摄影向社会应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由于当时这种模压全息图片的制作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只有少数人掌握,于是就被用作防伪标识。其防伪的原理是:
1. 在激光全息图片拍摄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有一项条件不同(如拍摄彩虹全息的条件),则全息标识的效果就会有差异。
2. 这种全息图像的全息信息用普通照相无法拍摄,因而全息图案难以被复制。
第一个应用全息图片作为防伪标识的是 Johnny Walke Whishy(一种威士忌)。它在泰国应用时,据说销售额增加了45% 左右。
激光模压全息防伪技术传入我国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别是1990年至1994年期间,全国各地引进生产线上百条,占当时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多。在引进初期,这种防伪技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光全息图像制作技术迅速扩散,如今早已被造假者从各个方面攻破,几乎完全失去了防伪的能力。
技术评论
激光防伪标识的在其产生时就具有如下先天的缺陷:
1.仅仅依靠制作技术的保密和控制来防伪。
2.属于简单观察类防伪技术,其观察点主要是看是否是全息图象,其次是看图案是否符合公布的图案,但普通消费者只有在仔细对比时才可以分辨出两种不同版本的全息标识。
3.没有防止防伪标识本身被再次利用的技术方法。
4.没有防止附有防伪标识的包装被再次利用的技术方法。
5.没有防止造假者利用收买、行贿等手段获得防伪标识的技术方法。
二、 改进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
由于第一代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已经完全失去了防伪功能,人们不得不开始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改进全息图像,第二种是研制成了透明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第三种是反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
2.1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改进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改进激光全息图像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合成全息技术,这种技术是将一系列普通二维图像经光学成像后,按照全息图像的原理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并记录在一张全息记录材料上形成计算机像素全息图像,观察这种像素全息图像时,可在不同的视角看到不同的三维图像,其图形和彩色都具有异常灵活多变的动态效应,并且不受再现光线方向的限制。第二阶段是计算机控制直接曝光技术,与普通全息成像不同,这种技术不需要拍摄对象,所需图形完全由计算机生成,通过计算机控制两相干光束以像素为单位逐点生成全部图案,对不同点可改变双光束之间的夹角,从而制成具有特殊效果的三维全息图。
2.2 透明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普通的激光全息图像是用镀铝的聚酯膜经过模压(也可以先用聚酯薄膜经过模压再镀铝)而成,镀铝的作用是增加反射光的强度使再现图像更加明亮,照明光和观察方向都在观察者这一侧,这样的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是不透明的。透明激光全息图像的改进之处实际上就是取消了镀铝层,全息图像直接模压在透明的聚酯薄膜上。1996年,我国公安部又决定将透明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应用在居民身份证上,身份证被透明膜整个覆盖和封住,当在光线下观察其正面时,不但能看清证件,还能看到透明膜上再现出来的二维三维彩虹全息图像(长城及中国的中英文字样)。
2.3 反射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反射全息图是将入射激光射到透明的全息乳胶介质上,一部分光作为参考光,另一部分透过介质照亮物体,再由物体散射回到介质作为物光,物光和参考光相互干涉,在介质内部生成多层干涉条纹面,介质底片经处理后在介质内部生成多层半透明反射面(例如6微米厚的乳胶层里可以有20多个反射面 )。全息图的再现过程,则是用白光点光源照射全息图,介质内部生成的多层半透明反射面将光反射回来,迎着反射光看,可以看到原物的虚像,因而称为反射全息图。
技术评论
激光防伪技术的这些改进并没有也不太可能延长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的生命周期,因为这些改进只是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图像的制造难度,没有能改进掉哪怕是一条激光全息图像防伪的先天不足,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 加密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加密的全息图像是采用诸如随机位相编码图像加密、莫尔编码图像加密、激光散斑图像加密这类光学图像编码加密技术,对防伪图像进行加密,得到不可见的或变成一些散斑的加密图像。其中随机位相编码加密的图像是隐形的,只有使用专门的光电解码机才能够显示出原来的图象,不适合一般商品,目前主要用于各种证卡的防伪。莫尔编码加密和激光散斑加密的图像只有与解码光栅或解码散斑叠合,才能够显示出原来的图像,可用于一般商品防伪。
加密图像防伪的原理是加密后的图像不可见或是一片噪光,而且如没有密钥很难破译,所以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
技术评论
其实,这些技术本是一种图像加密技术,用于防伪实在是勉为其难。首先是随机位相编码加密的图象,虽然需要专门的仪器才能显示出来,但是在造假呈现高技术化、国际化的今天,拥有何难?破译何难?至于莫尔编码加密和激光散斑加密的图像就更容易仿造了,因为消费者随所购买的商品一起得到的不仅是含有加密图像的防伪标识,还有用于验证真伪的解码光栅或解码散斑,这样以来,图像的加密在防伪中根本就未起到任何作用,这种防伪标识的防伪完全依靠加密图像的制造技术的掌握难度,而掌握这种技术却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四. 激光全息光刻防伪技术
激光全息光刻防伪技术又称激光编码技术,也称激光"烧字"技术。由于激光编码机造价昂贵,应用不够广泛,只在大批量生产或其他印刷方法不能实现的场合使用。正因为如此,才使它在防伪包装方面发挥了作用。激光编码封口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容器防伪技术。在产品被充填完毕并封口加盖后,在盖与容器接缝处进行激光印字,使字形的上半部分印在盖上,下半部分印在容器上。此技术的防伪作用在于:
(1)包装容器不能复用。新盖与旧容器相配字迹很难对齐。
(2)激光器价格昂贵, 且在生产线上编码印字。一般制假者难于投巨资购买此设备
(3)厂家可任意更换印字模板,不同日期用不同模板,更换细节仅少数人知晓, 外人较难破解。
从防伪效果看,激光编码技术甚至比激光全息图像技术还好。激光全息标识是由印刷厂印制, 使用标识的厂家不能确保该母版不从印刷环节外流或非法复制。对于制假者来说,激光全息标识可直接分批购得,无须设备投资,也不需掌握该技术。而使用激光编码技术防伪,制假者遇到的第一难题就是昂贵的设备投资。激光编码机价格贵,且必须在线使用,加上字形模板的更换变型的隐秘性,使那些分散的中小型工厂难以制假。由于这些原因,用激光编码技术的包装寿命要长于用激光全息标识的包装的寿命。
技术评论
激光全息光刻防伪虽然防伪效果优于一些防伪标识,但也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激光编码机造价昂贵,中小企业难以采用。
2.依靠高投资壁垒防止造假,一旦造假者拥有了这种装备,其防伪作用立即失效
总技术评论: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的一项现代化激光应用技术成果,它以深奥的全息成像原理及色彩斑斓的闪光效果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喜爱。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可广泛应用于轻工、医药、食品、化妆品、电子行业的名优商标、有价证券、机要证卡及豪华工艺品等,与一般印刷商标相比,它具独特的优势与魅力。但国内的生产厂家极多且管理极为混乱,大大地影响其在大众心目中的信誉度。本技术适合与其它防伪技术结合使用,如激光全息综合防伪、激光电码复合式、激光油墨复合式、包装激光复合式等等。
❼ 激光防伪技术在防伪上有着怎样惊人的效果
激光防伪又名镭射防伪,或称激光全息防伪。激光防伪技术包括激光全息图像防伪、加密激光全息图象防伪和激光光刻防伪技术三方面。激光全息技术是继激光器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问世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立体照相技术。“全息”的意思为“全部信息”,即相对于普通照相的只记录物体的明暗变化,激光全息照相还能记录物体的空间变化。
将此板装在压印机上,热压聚酯类塑料薄膜,把浮雕型全息图压印在薄膜上,最后在薄膜上再真空蒸镀一层铝膜,以提高膜的反射率。在铝膜上盖镀或涂布保护层后,便制成全息图片,即不透明的激光模压全息防伪图。这种全息图可用日光观察,日光中的每一种波长的光都会被图片上的干涉条纹所衍射,因有不同的衍射角,故在不同的角度观看时,有不同颜色的再现图像。
❽ 如何使用二维码来辨别商品的真伪
如何用二维码鉴别真伪,二维码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查验真伪?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众所周知,火车票上面有二维码,而这个二维码也是可以拍的。我们都知道,火车站通过检查这个二维码就可以对应的买票的人,说明这中间是包含有效信息的,只是我们拍出来只一串不知其然的数字,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二维码是可逆加密的。所以普通群众是无法破解的。也从这个二维码,通过设备读取的时候,再和身份证核对,假车票就无所遁形。
这就是二维码防伪之中可以采用的二维码加密防伪技术!商品也可以采用这种防伪技术来鉴别真假。只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就是二维码是可以复制的。而避免被复制,是可以通过很多种防伪手段来实现。
结合将为防为独有的防伪印刷技术,再配合物理防伪技术,同时也可以附加数据的分析做为辅助,真正实现一拍即查!一拍即可辨明真伪。
同时,不仅限于查询真伪,通过二维码我们可以延伸出来很多精彩的功能,让商家的营销推广再上一个台阶。
❾ 世界各国图片防伪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看数值对色谱,这样长期下来后对色彩的数值会产生一种敏感...二是多数图片的暗调偏色,往往找不到中性黑色,影响黑版设定的准确性;...仍被世界各国防伪专家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伪技术,继续被各国采用!
激光全息标识结合荧光加密防伪油墨
激光全息标识在商标、企业标识等领域已经广泛使用。但随着激光全息识别制备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能够生产激光全息标识的厂家已经很多。如果能在不损坏激光全息标识完整性的前提下,增加新的防伪措施进行二次加密,则能提高其防伪功能。
我国现已研究开发出一种激光全息标识二次加密综合防伪技术,即在激光全息标识上,经过一定工艺加入可检测的特殊荧光材料,在日光上肉眼看不见,在验钞仪器的紫外光下显示特殊的各色荧光图文,具有耐磨擦、耐热、检测方便、准确、防伪性强的特点,且制作成本增加较少。
10. 除涂改油墨
若在相应部位进行涂改时,就会出现某种密码。这种油墨主要用于印刷支票、汇票和单据等证券,如有人在汇票的面额数字上进行涂改或消除原有数字,就会立即出现“作废”字样。
四、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
又称彩虹全息图片。它兴起于80年代初,在国外已形成新兴产业,该项技术传入我国还是近几年的事。激光全息模压技术在光学中属全息光栅技术一类。它是利用激光全息原理,将成像物体或图级的印刷设备和材料进行快速复制的全过程。其产品与一般照片大不相同,它不仅可以再现原物的主体形象,还可以随视线方位不同,显现原物不同侧面的形状,利用白光衍射光栅的原理,呈现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画面,给人以更加形象、鲜艳、逼真的美感,且技术性高,设备精良,工艺复杂,经加工后产品极易破坏,因而具有相当高的观赏、装饰、包装(局部和整体)和防伪价值。
在80年代末,美国、英国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又研制开发出激光全息技术。日前,此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其产品具有幅面宽(可达1.1米,而窄幅仅0.15米),生产速度快,是国内目前最紧缺、最理想的中高档商品的防伪包装材料,尤其是纸全息的出现以及纸全息和彩印的有机结合,是装饰业和印刷领域里的一次重大革命。激光全息制品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用途广泛、市场广阔。随着激光技术发展,激光全息技术在无损探伤、超微缩技术、立体白光、工艺美术、实物演示等领域的应用迅速扩大。最近,美国印钞公司也试图在印钞工艺中加入全息技术。
五、条形码防伪技术
商品条码是商品的一种代码,是人类为了计算机等商品进行有效管理而设计的。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使用商品技术,包括合理地选择条码的载体,合理地选择印刷的方法及印刷机器,合理地选择印刷的位置等等,那麽就有可能使得商品条码技术具有防伪作用。
目前普遍认为具有防伪功能的条码只有两种,一种是隐形条码(有覆盖式隐式条码、光化学处理的隐形条码、隐形油墨印刷的隐形条码),另一种是金属条码。
六、电码防伪标识及电话识别系统
电码防伪标识及电话识别系统,是通过在每一产品上设置一个随机密码,将所有入网产品全部纪录存档于防伪数据中心库,让消费者利用电话、电脑等工具核对密码的正确与否来识别产品真伪。这项防伪技术实施在同一实物上,实现高度防伪的目的。最典型的范例就是钞票,如人民币就采用了七种防伪手段。因此,各种化学防伪技术还应该与其他防伪技术结合,才能提高名牌产品的防伪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