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舒达床垫怎么样 舒达床垫的优点和价格介绍
舒达床垫是来自美国的品牌,舒达床垫的英文名字叫做Serta。那么舒达床垫从成立以来就一直秉承着“制造世界第一流的床垫”为自己的企业使命,旨在为每个睡眠者提供最完美的睡眠质量。舒达床垫肩负着人们的睡眠健康的重担,不停的向前发展,到目前,舒达床垫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大型床垫品牌。‘贰’ 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
5.2.1 内生矿床
5.2.1.1 简单(第Ⅰ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6~3.0。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至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断层、脉岩对矿体影响小或无影响。如白云鄂博主、东矿铁铌稀土矿床和东矿顶板白云岩型铌稀土矿床(体)。
5.2.1.2 中等(第Ⅱ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8~2.5。矿体规模大至中等,形态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不均匀,断层、脉岩对矿体影响明显或偶有断层破坏矿体。如白云鄂博西矿V2号铁铌稀土矿体和庙垭铌稀土矿体。
5.2.1.3 复杂(第Ⅲ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小于1.8。矿体规模小、中等,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不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断层、岩脉对矿体影响大或常有断层、脉岩破坏矿体。如牦牛坪稀土矿和郗山稀土矿。
5.2.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5.2.2.1 简单(第Ⅰ类型):矿体规模大,矿化连续,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6~3.0。如江西河岭稀土矿。
5.2.2.2 中等(第Ⅱ类型):矿体规模中等至大,矿化较连续,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8~2.5。如南桥稀土矿和仁居稀土矿。
5.2.2.3 复杂(第Ⅲ类型):矿体规模小至中等,矿化不连续,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不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小于1.8。如姑婆山稀土矿、南塘稀土矿、云台稀土矿等。
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
5.3.1 预查阶段
应圈出预测矿产资源范围或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当有估算资源量的必要参数时,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5.3.2 普查阶段
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研究有无投资机会,是否值得转入详查,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5.3.3 详查阶段
在详查区内,根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或经预可行性研究,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为是否进行勘探决策、矿山总体设计、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供依据。控制的预可采储量应满足矿山最低服务年限的要求。
5.3.4 勘探阶段
对勘探区除矿床地质研究要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外,勘探时未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可依据系统工程及加密工程的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及各种实测的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并选择适合的方法,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可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论证后所确定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下达的正式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为矿山初步设计和矿山建设提供依据。探明的可采储量,应达到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返还本息的要求。内生矿床的勘探深度应根据主要矿体的埋深特点,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生产规模等确定,对地下开采的矿床要加密系统取样工程控制主矿体的两端、上、下界线并研究延深情况,对主要的盲矿体应注意控制顶部边界;对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要对主矿体四周和露采底板进行加密系统工程控制和基岩面起伏情况研究。对首采地段主矿体上、下盘具工业价值的小矿体应一并勘探,对延深不大的矿体,应一次勘探完毕;对于延深或延长大的矿体,可分段、分期勘探。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分布面积较广时,可分段,分期勘探。
矿床控制程度或勘探研究程度不仅取决于工程控制程度,还取决于地质研究程度。因此,在矿区勘探过程中,应加强地质综合研究。
‘叁’ 麦族住宅家具的铁艺床质量咋样
确实很漂亮,做工结实不会摇晃,主要是加密了床板间隔,我和我老公睡到上面翻身都没有声音的,哈哈质量还是很不错。
过年来做客的朋友也看上了,让我立刻给他再订一张1.8米宽白色的。
‘肆’ 江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邵飞邹茂卿唐湘生胡茂梅张鸿何丹丹吕川余西垂
(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摘要]自2005年以来,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通过在相山铀矿田西部河元背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评价、普查和详查等工作,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矿床有望发展为中型规模。8号带定位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围限的菱形断块内,受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主要赋矿标高为-350m~-700m,主要铀矿物成分为沥青铀矿,矿石加工性能优良。
[关键词]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铅锌银多金属;南北向构造
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地理位置处于江西省乐安县境内,距湖溪镇10km,距乐安县城20km,交通便利。
1发现和勘查过程
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位于我国着名的“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西端的相山铀矿田西部。前人在河元背地区已发现了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3个铀矿床和人背岭矿化点。在综合分析、研究河元背地区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开展了铀资源潜力评价、普查和详查等工作,逐步发现、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1.1随着河元背地区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铀矿床的陆续落实,发现区内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铀矿找矿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自1957年,前人在河元背地区陆续发现了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铀矿床。河元背、湖港矿床分别于1965年、1967年建矿投产,1990年停止开采。牛头山矿床尚未被开发利用。
勘查显示,湖港矿床的矿体主要富集于北北东向断裂和流纹英安岩与碎斑熔岩的陡倾组间界面复合部位。河元背和牛头山铀矿床的矿体受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控制。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存在以下几个薄弱环节:一是勘查深度较浅,区内的湖港、河元背矿床的控制深度仅在120~320m之间,勘查垂深主要在标高10~110m之间;二是对一些有利成矿部位勘查不充分,如3个矿床的深部和外围;三是对区内控矿因素和铀矿化产出规律总结研究不够。
1.22005~2006年,在河元背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发现了由南北向断裂构造、花岗斑岩控制的地表铀矿体和多处铀矿化异常,并圈定找矿靶区[1]
针对河元背地区以往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2005~2006年,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局下达的《江西省乐安县河元背地区铀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开展以山地工程为主,辅以路线地质调查、土壤天然热释光及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工作,对花岗斑岩和碎斑熔岩深部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由断裂构造、花岗斑岩控制的地表铀矿体和多处铀矿化异常,沿南北向断裂带圈定了找矿靶区。
土壤天然热释光、能谱测量成果显示:铀含量异常分布与土壤天然热释光(TL)强度异常相类似,异常晕圈主要沿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能谱测量剖面图在断裂带出露区出现铀异常峰形,铀异常峰值为剖面的最高值,高于剖面平均值的4~5倍。综上,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为控矿构造,其深部铀矿化信息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1.32007~2013年,针对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铀矿体开展勘查工作,在其深部发现并逐步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
2007~2010年,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局下达的《江西省乐安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普查》项目,投入钻探工作量33691m,在前期铀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以钻探为主要技术手段,发现了受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深部铀矿带,于2010年12月提交了《江西省乐安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铀矿普查地质报告》[2]。
2011~2012年,中国核工业地局投入钻探工作量15175m,2011年中核铀矿地勘基金投入钻探工作量6024m,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继续开展铀矿普查工作,追索受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深部铀矿化,并探索东部南北向F9、F10断裂控制的铀矿化,进一步控制了8号带的形态,扩大了8号带的规模,于2012年12月提交了《江西省乐安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铀矿普查地质报告》[3]。
2013年,由中国核工业地局继续投入,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对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开展详查工作,对普查阶段揭露的主要矿体加密控制。
2矿床基本特征
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处于相山盆地基底东西向东堆-凤岗断陷带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围限的菱形断块的交汇部位(图1)。区内地层简单,构造发育,热液活动频繁。
2.1地质特征
2.1.1地层
矿床内上侏罗统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系广泛发育,北西侧见基底震旦系浅变质岩系、南雄组红层(图2;表1)。
图1 相山矿田西部地质略图
1—第四系残坡积物;2—南雄组砂岩、砂砾岩;3—鹅湖岭组碎斑熔岩;4—鹅湖岭组砂岩;5—打鼓顶组流纹英安岩;6—打鼓顶组砂岩;7—震旦系变质岩;8—花岗斑岩;9—煌斑岩脉;10—地质界线;11—角度不整合界线;12—实测、推测断裂构造;13—火山塌陷构造;14—铀矿床
打鼓顶组上段(J3d2):分布于矿床北侧和深部,岩性为流纹英安岩,厚350~550m,是矿床的主要赋矿岩石。
鹅湖岭组上段(J3e2):分布广泛,岩性为碎斑熔岩,是8号带周边牛头山、河元背、湖港矿床的主要含矿围岩,8号带内少部分矿体亦赋存于碎斑熔岩中。
图2 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地质略图
1—第四系残坡积物;2—南雄组砂砾岩;3—鹅湖岭组上段霏细状碎斑熔岩;4—鹅湖岭组上段熔灰状碎斑熔岩;5—鹅湖岭组下段砂岩;6—打鼓顶组上段流纹英安岩;7—打鼓顶组下段砂岩;8—震旦系变质岩;9—花岗斑岩;10—煌斑岩;11—不整合地质界线、渐变地质界线、地质界线;12—实(推)测断裂构造;13—铀矿床;14—工作区范围
表1 勘查区地层简表
2.1.2次火山岩
出露于矿床北侧,平面上呈7字形,岩性为花岗斑岩,呈岩墙、岩枝状侵入于碎斑熔岩中。其成分主要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及少量黑云母(3%~5%)组成。
2.1.3构造
(1)断裂构造
矿床处于相山西部北东向王龙-土塘、小陂-芜头断裂和北西向西山-当前、东堆-社背断裂所夹持的菱形断块内,与居隆庵矿床相似。由于区域北东、北西向断裂的左旋走滑作用,在夹持区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拉张构造,主要有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等构造(图2;表2)。
表2 勘查区主要断裂一览表
续表
(2)裂隙构造
裂隙构造主要产于F8-1断裂构造旁侧,其次产于F9断裂构造下盘、火山岩性界面附近。裂隙大多数与主断裂成锐角相交,裂隙带走向351°~27°,倾向大多数与主断裂一致,倾角48°~66°。矿体规模及分布与裂隙带密切相关,当裂隙发育而密集时,矿化好,矿体规模大,裂隙带在主断裂下盘0~300 m范围内最发育,矿化也最好。
2.2矿带、矿体特征
矿体集中分布于13线至41线之间,主要赋矿标高为-350m~-700m,具有向南微侧伏规律,侧伏角15°~200。铀矿化主要分布于断裂带F8-1主断裂下盘距构造0~300m的范围内,铀矿体主要产于F8-1主断裂旁侧的裂隙密集带、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其次产于东部南北向F9断裂旁侧的次级裂隙密集带中、碎斑熔岩与流纹英安岩岩性组间界面附近、深部花岗斑岩外接触带的密集裂隙带中(图3)。赋矿围岩主要为流纹英安岩,其次为碎斑熔岩。累计圈定工业矿体95个,均为盲矿体,矿体总体数量多,规模小,形态简单,呈单脉状或透镜状,产状稳定,走向351°~270,西倾,倾角48°~660,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小,显示出群脉形矿床的特点。矿体平均走向长47m,最大为148m;矿体平均倾向长46m,最大为144m。平均水平厚度为0.87m,矿体最大法线水平厚度为5.14m(品位0.178%),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82.9%,矿体厚度较稳定。矿床的平均品位为0.145%,矿体最高品位为0.707%(水平厚度为0.46m),品位变化系数85.5%,品位较稳定。其中,资源量最大的H17(333)号矿体赋存标高为-663.7m,走向270,倾向北西,倾角600,走向长104m,倾向长72m,平均厚5.14m,平均品位0.178%。
2.3矿石特征
矿石的矿物成分简单。铀、钍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局部见铀钍石;伴生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铁矿,偶尔见针铁矿。
主要赋矿岩性为流纹英安岩,其次为碎斑熔岩,矿石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CaO、P2O5与铀含量关系密切,成明显的正消长关系,为带入组分,一般为岩石(围岩)的2~3倍,为成矿热液带入组分,在矿石中产生萤石化、磷灰石化(表3),SiO2、K2O、Na2O则多随铀含量的增高而减少,为大量带出组分。
图3 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33线地质剖面图
1—鹅湖岭组上段碎斑熔岩;2—鹅湖岭组下段砂岩;3—打鼓顶组上段流纹英安岩;4—打鼓顶组下段砂岩;5—花岗斑岩;6—构造破碎带;7—实、推测地质界线;8—铀矿(化)体;9—钻孔;10—水云母化;11—赤铁矿化;12—萤石化
表3 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岩(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中共(伴)生元素有Ra、Th、Mo、Pb、Cu、K、Ga、Zn等,铀与Ra、Th、Mo、Cu、40 K、Pb、Zn等微量元素的关系见表4,无综合利用价值(表5)。从表4可知,Ra、Th、Mo与U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U元素的增高,微量元素Ra、Th、Mo也同样有增高趋势。U与R a、Th、Mo各元素之间伴生关系较紧密。其他元素如40 K、Cu、Pb、Zn元素与U元素相关性不明显。
表4 河元背地区微量元素相关分析系数
表5 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矿石伴生元素光谱半定量分析(wB)
矿石类型以铀-萤石型为主,铀-赤铁矿型次之。两者互为叠加。其热液成矿活动主要分如下4个阶段:成矿前阶段形成褪色蚀变带,主要有水云母化;早期成矿阶段形成红色蚀变带,主要有赤铁矿化,形成低品位的铀-赤铁矿型铀矿化;主要成矿阶段形成灰黑色蚀变带,主要由萤石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及碳酸盐化组成,常叠加于红色蚀变带上,形成高品位的铀-萤石型或铀钍-萤石型铀矿化;成矿后阶段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萤石化。总之,矿区围岩蚀变具多期次多阶段及互相叠加的特点,是铀成矿的重要条件之一。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落实了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扩大了河元背地区找矿空间
2007~2012年,8号带累计圈定工业矿体95个,提交333+3341类别铀资源量××××t,经核工业地质局放射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后,确认333类别铀资源量×××t。赋矿岩性主要为深部流纹英安岩,其次为浅部碎斑熔岩。流纹英安岩内圈定工业矿体74个,矿体主要赋矿标高为-350~-700m。
而前人在河元背地区内落实的湖港、牛头山和河元背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在浅部的碎斑熔岩中,赋矿标高主要为120m~-350m,对比8号带的成矿规律,上述3个矿床的深部流纹英安岩中还有较大找矿空间。
8号带与湖港、河元背、牛头山矿床紧邻,整体已落实铀资源量超千吨,湖港、河元背、牛头山矿床深部以8号带南部具有较大找矿空间,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河元背地区铀矿体可形成“连点成片”的格局,有利于本区铀矿勘查和开采工作的整体规划。
3.2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8号带北西部钻孔中揭露到铅、锌、银多金属矿化,矿化产于河元背-小陂断裂下盘,受断裂与组间界面控制。矿化赋存标高为60~-320m,由北向南侧伏,水平矿化幅度约300m。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多呈细脉状沿裂隙充填,少部分呈浸染状散布于裂隙两侧的蚀变围岩中,脉幅一般为几毫米至几厘米,局部见几十厘米的富矿脉(ZK9-10),品位达到边界品位或工业品位(表6)。
表6 河元背8号带多金属见矿简表
此外,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一大队在8号带西侧牛头山矿床24~28号勘探线钻孔深部揭露到铅、锌、银多金属矿化带,矿化产于河元背-小陂断裂两侧,局部构造带中也见有矿化。矿化赋存标高为-500~-850m,水平矿化幅度约120m。其中,牛头山矿床ZK26-101孔深部876.49~1206.40m(未揭穿)共揭露到5段,视厚度约20m,为大脉型多金属矿。
根据铅锌银多金属矿化赋存空间来看,河元背-小陂断裂及其上下盘的次级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以及与组间界面复合部位具有深入找矿潜力。
3.3北东、北西向断裂围限的菱形断块内南北向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
与相山西部居隆庵菱形断块相似,河元背地区北东向王龙-土塘、芜头-小陂断裂、北西向东堆-社背、西山-当前断裂左旋走滑,在北东、北西向构造走滑作用下,形成南北向断裂构造。菱形断块内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了8号带矿体的产出。南北向F8-1主断裂导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南北向F8-1主断裂旁侧的裂隙密集带、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南北向F9断裂下盘的裂隙密集带、深部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裂隙密集带和流纹英安岩与碎斑熔岩的组间界面附近的裂隙均为矿体的有利赋存部位。
8号带北段铀矿化分布于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F8-1主断裂两侧,主要赋存于F8-1断裂下盘的流纹英安岩中,断裂旁侧的裂隙密集带为主要含矿构造,矿体除产于F8-1断裂下盘深部流纹英安岩的裂隙密集带中外,南北向F9断裂下盘深部流纹英安岩的裂隙密集带、深部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裂隙密集带也为赋矿部位之一。
8号带南段铀矿化主要赋存于F8-1断裂下盘的碎斑熔岩与流纹英安岩岩性组间界面附近,界面控矿作用明显,含矿围岩主要为流纹英安岩,含矿构造为断裂旁侧的裂隙密集带。
8号带的落实,进一步建立了相山西部“菱形断块中南北向构造控矿”的找矿模型,对今后相山西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4“铀矿潜力调查评价—铀矿普查—铀矿详查”的工作方法对矿床的发现、落实是有效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首先,前人在相山地区进行了4次区域地质填图等基础地质工作,对相山地区地层、岩体、断裂构造和成矿规律等获得了进一步认识,认识上的突破推动了铀矿地质找矿工作,按照相山地区成矿规律,有重点地探索成矿有利部位;紧接着,针对成矿有利部位开展以山地工程、路线地质调查、土壤天然热释光及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铀矿潜力调查评价工作,圈定找矿靶区;最后,根据找矿靶区矿体赋存规律,开展矿体钻探查证、追索和控制工作,确定矿带规模,使勘查区铀资源量不断扩大,矿田规模也不断扩大。
因此,项目逐步开展“铀矿潜力调查评价—铀矿普查—铀矿详查”的工作方法对矿床的发现、落实是有效的。
4开发利用状况
4.1矿石技术加工性能
8号带与周边的湖港、河元背、牛头山矿床直线距离小于300m,其矿石工业类型相似,湖港、河元背、牛头山矿床均开展了实验室矿石技术加工性能试验,结果基本相同,矿石水冶性能优良,耗酸量较低,铀浸出率高达90%以上。此外,矿山对湖港、河元背矿床的开采实践表明,矿石品位高,易采、易选、易浸出,铀浸出率可达95%以上。
4.2开发利用情况
8号带尚未开发利用,矿体分布较集中,埋藏较深,开采方法可利用湖港、河元背矿床的现有斜井进行地下开采,利用金安铀业公司水冶厂现有的条件和流程进行酸性处理,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矿体埋藏较深、地下开拓系统工程量较大。
5结束语
8号带的落实使相山西部铀资源量进一步扩大,有利于相山大基地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相山大基地建设,工作中需要科技攻关的问题以及8号带的开发前景具体如下:
5.1需要科技攻关的问题
8号带在17~33号勘探线区段,是矿体的主要富集区段,占矿床资源量的70%。该区段钻孔在标高-650m左右揭见上侏罗统打鼓顶组流纹岩、英安岩上覆于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之上,导致此地质现象的原因以及此地质现象与铀成矿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8号带东侧的居隆庵矿床也存在上侏罗统打鼓顶组流纹岩、英安岩上覆于上侏罗统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之上的地质现象,两个地区的地质研究工作可统一考虑。
5.2勘查开发前景
1)8号带可作为开采后备基地,服务于相山大基地建设。
2)8号带南段南北向构造和火山岩性界面控矿作用明显,工程控制程度较低,今后可适当增加8号带南段的勘查力度。
3)深部隐伏花岗斑岩的侵入活动是铀成矿的重要条件。花岗斑岩除了在工作区北部出露,仅在29、33号勘探线深部有揭露,揭露显示:在深部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揭见数段铀矿化、异常。因此,岩体的形态有待进一步摸清,以期扩大8号带铀资源量。
4)8号带北部施工的部分钻孔浅部揭露到Pb、Zn、Ag矿化,经取样分析,品位达到边界品位。8号带西侧的牛头山矿床在24~28号勘探线-500~-850m标高亦揭露到Pb、Zn、Ag金属矿化带,但尚未查明其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可补充开展普查工作。
参考文献
[1]胡茂梅,邵飞,等.江西省乐安县河元背地区铀资源潜力评价报告[R].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2006:9-11.
[2]胡茂梅,邵飞,等.江西省乐安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铀矿普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2010:7-16.
[3]吕川,邵飞,等.江西省乐安县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铀矿普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2012:4-76.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邵飞,男,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及铀成矿理论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铀矿地质项目40 余项,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伍’ 买床垫,席梦思,舒达
首先科普下选床的问题:人的脊椎正常是呈S型曲线的,如果床垫太硬,腰椎容易悬空,因为得不到有效支撑,久而久之容易使得脊椎变形。如果床垫太软,身体的着力点容易下陷,尤其是腰臀部,同样是得不到有效支撑,长期如此容易产生腰酸背痛等腰椎问题。所以选床垫要选软而不塌硬而不悬、支撑性和柔软度兼具的床垫。床垫的核心在于其支撑系统,控制整个床垫对身体的支撑度以及耐久度。而支撑系统的关键在于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