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猪病学第十版中文版pdf

猪病学第十版中文版pdf

发布时间:2022-07-25 19:46:52

‘壹’ 想学畜牧兽医推荐几本书。

第一本是《猪病学》第九版。这本书理论、研究和病理讲述的非常详细。但很多提到药物治疗,提到最多的是疫苗控制。我本人是养猪出身,很严肃的回答您的问题。第一,这本书要看,一直看。第二本,其他书少看,因为猪病变化很快,当你养过猪,用疫苗控制过疾病或者疫苗治疗疾病,你会发现老外其实已经把什么都做好了,再看国内的书,什么病分划的很详细,连用药的计量也很详细,如果效果不好呢?怪谁?本人不敢苟同。其次打个比方,比如口蹄疫,国内的书敢写啊!老外的书呢?生化查找口蹄疫血清型号,紧急疫苗预防。事实证明,当口蹄疫来时,药物起到的作用很小,疫苗和消毒是关键。

‘贰’ 怎样放血治猪病

小规模养猪的农民,如果发现自己的猪生病了,可以用一定的放血方法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放血的器具和猪的放血部位必须提前消毒。 适合出血的部位有:耳尖、猪耳背静脉、距耳尖5-10厘米; 尾尖,距猪尾尖约5厘米; 口腔,猪嘴上中线两侧第三棱的中点。 猪感冒、发热、抑郁时,刺耳尖、尾放血,大猪10毫升血,仔猪5毫升血,有退热之效。

在预防上,对养殖场地进行合理布局、科学的布局,使用地埋式养殖设施,以减少舍内温度的急剧升高,提高舍内的温度;猪舍要安装高效节能的节电装置,每只猪的日用电量在300千瓦时以下时才能使用,节约了能耗;猪舍设计应尽量远离污染源,要做到通风良好,猪舍温度、湿度应维持在适合猪生长的范围内。

‘叁’ 猪病大全有哪些

传染性猪病的防治综述:
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传染病的防治、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综述

传染性猪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症状,并可传染给其它健康猪的疫病。传染性猪病是规模猪场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可造成大批猪发病或死亡,并产生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根据临诊症状,传染性猪病可分为以泻痢为主症的消化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呼吸道传染病,与猪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以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为主症的传染病,以及表现特征性体表损伤的传染病等。有的传染病会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临诊症状, 需结合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加以确诊。

1、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病)
1、流行特点:本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猪传染病,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2),潜伏期2周。根据一些国家的血清学调查,多数猪场血清阳性率在20%至80%之间,仔猪出生后血清中含有较高的抗PCV母源抗体,在出生后8-9周龄这种抗体消失,在13-15周龄时血清中这种抗体又重新出现。因此可以说明吮乳仔猪因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很少受到影响,而8周龄前后的仔猪易感,之后(PCV-2)病毒在猪群中转移。
2、症状:感染PCV-2猪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贫血、被毛粗糙、呼吸喘急、步行不稳、嗜睡、先天性颤抖、肠炎等。发病猪中约有半数2-8天内死亡,其他半数猪即在衰弱状态下残存,但几乎没有康复猪。
3、剖检可见病变:常见腹股沟、肺门、颁下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均匀的白色,肺坚实似橡皮、肝萎缩、肾水肿、苍白,胃和食管粘膜常形成大片溃疡,并发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时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
4、防治: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外,可用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拌料预防、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
1、流行特点 :
猪附红细胞体是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的一种附红细胞小体,各龄猪均可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清楚,据认为在正常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单纯感染附红细胞体不致于发生急性症状,临床上常因感染其他传染病而并发,一般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大的时候,有时秋冬季节发病率也很高。
2、症状:
本病是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黄疸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的猪传染病,仔猪和生长猪死亡率较高,病猪厌食、嗜睡、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皮肤红紫,指压不退色,便秘或拉稀,也有的后肢麻痹、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的眼险粘连、发绀。部分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偶见母猪乳房或外阴水肿,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3、剖检可见病变:
全身脂肪和脏器显着黄染,肝、胆、脾、淋巴结肿大,心包及胸腹腔积液,血液稀薄似水样。确诊需作血涂片染色镜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驱除蝉、虱、蚤等吸血昆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治疗可选用六甲氧拌料。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蓝耳病)
1、流行特点:
本病是以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以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病猪或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之一。
2、症状:
病初母猪出现发热、嗜睡、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迫,后期呈现流产、早产、木乃伊胎、弱仔等,死胎率大约20-30%。大约不到12%病猪耳尖、四股末端发绀,呈蓝紫色,故称“蓝耳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眼睑水肿、共济换调,有的呈“八字型”站立,后躯瘫痪。有的仔猪出现流鼻涕,打喷嚷,口鼻奇痒等症状,仔猪出生四周龄内感染死亡率可达80%以上,育肥猪仅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
3、剖检可见病变:
内脏无显着病变,母猪可见肺水肿,仔猪皮下、头部水肿,胸腹腔积液。
4、防治:
禁止从疫区引种,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可选择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等进行防治。
2、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泻痢是猪场最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规模猪场用于防治泻痢的费用约占猪场全部防治费用的一半以上。泻痢的病因比较复杂,多种传染病、环境卫生、饲料质量、天气变化、中毒、饲养管理等因素均可引起泻病。

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红痢
仔猪副伤寒
传染性肠胃炎
猪痢疾

仔猪黄痢、白痢
1、流行特点: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黄痢多发生在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内最多见;仔猪白痢是1周龄后至断奶前后仔猪的多发病。仔猪黄、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卫生、温湿度、饲养管理及哺乳母猪的乳汁等因素密切相关。3日龄内仔猪黄痢发病最急,死亡率最高,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减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发病突然,有的出生数小时就出现腹泻,泻便呈黄色水样且有气泡、恶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日龄稍大病情较缓和、泻便常呈黄色、黄白色,2周龄以上泻便呈白色或灰白色,并有腥臭味,病猪被毛粗糙无光、体表不洁、弓背,精神沉郁,如能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
3、剖检可见病变:
小肠膨胀,肠壁弹性消失,肠粘膜充血、出血,内容物含有气泡。
4、防治:
加强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产房的环境卫生和消毒,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仔猪保暖,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等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措施。另外,在母猪产前1周选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拌料投喂对预防仔猪黄白病有一定效果,同时配合辅助治疗,收敛止泻,补液,防止脱水。

仔猪红痢
1、流行特点: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C型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自然界广泛分布,土壤中大多存在本菌,也存在于部分母猪肠道中。发病原因是仔猪出生后不久即吞入本菌引起,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突然排出红褐色血性稀粪、腥臭味,后躯沾染血样粪便,从发病到死亡很少超过3天,死前全身震颤、摇头、抽搐,死亡率不等,耐过者多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内有多量樱红色积液,空肠段肠壁为深红色,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病程稍长的肠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心肌苍白,心外膜,膀脱粘膜等处有出血点。
4、防治:
做好猪舍内外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常发病猪场
有本病流行的猪场,在仔猪生下后投服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有一定预防效果。

仔猪副伤寒
1、流行特点: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发生于1至4月龄猪群,成年猪不发病,多呈散发形式,在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污秽、潮湿、应激等条件下可导致本病流行,常和猪瘟混合感染(并发或继发)。
2、症状:
本病以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呈顽固性下痢为特征。急性败血型较少见,以发热,呼吸迫促和耳、四肢、下腹部出现紫红色出血性斑点为主要特征,有时后躯麻痹,排粘液血性痢便或便秘,经进1-4日而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多见,粪便呈灰白色、黄绿色、水样、恶臭,食欲不振,被毛失去光泽,有的猪在几周内可反复发病2-3次,有的可能发生肺炎,出现咳嗽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病例脾肿大,硬似橡皮,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胃肠粘膜出血,肝肾、心外膜出血;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盲肠、结肠、回肠呈坏死性肠炎、糜烂,盲肠表面覆一层“麸皮样”坏死及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胀是其特征性病变。
4、防治:
预防本病应以加强饲养管理人手,消除发病诱因,对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如常发病猪场,最好首免后隔3周再进行第二次免疫,用弱毒苗接种的前3天和后7天应停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择:
定期投喂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

传染性肠胃炎
1、流行特点:
本病病原是典型的冠状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各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主要通过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或污水而感染发病。
2、症状:
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和呕吐,数日即可波及全群。哺乳仔猪发病后呈喷射状水样腹泻,且泻便中会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死亡率高。病猪严重脱水、消瘦、被毛粗乱,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降低,水泻持续到3-7天,一旦停止,多不再发病,中、大猪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胃底粘膜充血、小肠扩张,肠壁(空肠)变薄透明,肠内充满白色泡沫状液体及气泡,哺乳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
4、防治:
彻底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治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疫苗注射常用油佐剂灭活苗,成年猪2毫升,断奶仔猪1毫升,哺乳仔猪0.5毫升,也可在产前1周选用混感快克拌料饲喂来预防,妊娠母猪分娩前30天肌注3毫升灭活苗,可减少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痢疾
1、流行特点:
猪痢疾俗称血痢,病原是一种厌氧的螺旋体,本病是一种以粘液性出血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猪肠道传染病。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的带菌率很高,并不断排出病原菌,不同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7-12周龄猪多发,本病的流行过程缓慢,无季节性,猪场一旦传入本病,常不易根除。
2、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短至2天,长的达3个月,病初体温升高,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粘液和血丝,以后含有鲜血,有的出现水样泻痢,或排出红白相间胶冻样粪便,弓背、脱水、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有多量红色液体,空肠段全部肠壁呈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分明,结肠、直肠肠壁、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坏死。
4、防治: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等。引种时隔离检疫,发现病猪全部淘汰,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圈2-3个月。

小结:
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治疗原则为:选用高敏药物抗菌消炎,治疗或防止继发感染,辅以收敛止泻的药物,同时应相应的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如果是病毒性的,配合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的药物。

3、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
繁殖障碍是指发情不规则或不发情,隐性发情,久配不孕、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畸胎、木乃伊、早产等,除传染病因素外,中毒、环境因素(如高温)、维生素缺乏及生理因素等亦会造成猪的繁殖障碍。除下列猪病外,猪附红细胞体病和蓝耳病亦属于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

猪乙型脑炎
细小病毒病
伪狂犬病
猪瘟
猪弓形体病
布氏杆菌病

猪乙型脑炎
1、流行特点 :
猪乙型脑炎俗称乙脑,病原是乙型脑炎病毒,本病是一种靠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末秋初季节。
2、症状:
最明显的临诊是头胎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不久死亡。有的出生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而死。母猪产前体温升高,持续数天,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嗜眠喜卧,食欲减退,流产后体温、食欲很快恢复正常。个别猪有神经兴奋症状,也有的因后肢关节疼痛而出现跛行。
3、剖检可见病变:
脑和脑膜充血、脑室积液增多;母猪子宫内膜显着充血,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器官水肿、小点状出血;公猪辜丸肿大。
4、防治:
每年的3-4月(即在蚊子出来活动前)给配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公、母猪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的是后备公、母猪,则一个月前后须加免一次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细小病毒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细小病毒,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可散发,在易感猪群初次感染时,可呈急性爆发。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公猪或母猪,被感染母猪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发病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浓度病毒,所以圈舍污染也是一个重要传染途径。
2、症状:
妊娠母猪早期感染,胎儿死亡会很快被母体吸收,此时母猪往往反复发情而又屡配不孕;中前期胎儿死亡后形成木乃伊,中后期感染常发生流产;母猪怀孕70 以后感染,多数能正常生产,但有25-40%新生仔猪一周龄以内死亡。怀孕母猪表现为流产或产死胎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3、剖检可见病变:
死产胎儿皮下组织水肿,各实质性器官充血、出血、水肿或坏死,胸腹腔大量积液。猪细小病毒与乙型脑炎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症状和剖检可见病变非常相似,确诊需采集胎儿送实验室作病毒分离。
4、防治:
注射疫苗可使母猪获得主动免疫,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初产母猪。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伪狂犬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是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发病,通常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症状。有一定的季节性,寒冷天气多发,猪场主要是感染猪排毒造成传染。
2、症状:
妊娠母猪发病主要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发病死亡率极高,往往是出生后第一天未见异常,第二天开始发病,第三天即大量死亡。哺乳仔猪发病有明显神经症状,如全身颤抖、运动失调、四股僵直等。一月龄以后发病症状显着减轻,死亡率也大为下降,呈现发热、精神沉郁或伴有呕吐、咳嗽、拉稀等症状,肥育猪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3、剖检可见病变 :
病死猪皮下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肺水肿淤血、脑膜充血,脑脊髓液增多,确诊可用病死猪或脊髓组织液接种兔子,如2天后兔子的接种部位奇痒,兔子从舔接种点发展到用力撕咬,持续4-6小时死亡即可确诊本病。
4、防治:
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播者,灭鼠、消毒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本病具有终身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和散毒的危险性,对已发病猪场,建议进行全群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猪瘟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瘟病毒,猪瘟是一种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危害严重的猪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健康猪因接触散布大量病毒的病猪尿、粪和各种分泌物及血、肉、内脏而发病。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毒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诊症状,但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不断出现。
2、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高烧不退、全身痊孪、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可在一至数天内死亡;急性型高烧不退,怕冷发抖,常卧一处或钻入垫草内闭目嗜睡,眼结膜炎,眼险浮肿,分泌物增加,病后期鼻端、唇、耳、四股、腹下皮肤出血严重,呈紫黑色。病初排粪困难,不久出现腹泻,呈糊状或水样,混有血丝,一般1-3周死亡;慢性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病程长,可超过一个月,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尖及皮肤经常发生坏死。怀孕母猪感染可能不发病,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死胎、弱胎或产出弱小仔猪或断奶后出现腹泻。此外,近几年发现一种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称之为“非典型猪瘟”,临床表现大猪症状轻微,死亡率低,仅仔猪感染有较高死亡率。
3、剖检可见病变:
典型猪瘟各内脏器官普遍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严重的呈黑枣样;肾脏贫血,呈土黄色,有针尖状出血点;膀胱粘膜、喉头、会厌软骨、胆囊、粘膜等处有出血斑点;脾脏一般不肿大,边缘有紫红色梗死灶。病程较长的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回盲瓣处)有钮扣状溃殇。
4、防治:
本病需特别重视综合预防措施,首次免疫最好用单联猪瘟弱毒苗,首免时间25-30日龄。第二次免疫可用猪瘟、丹毒二联茵或三联苗,时间在二月龄(转群时)进行。在紧急预防情况下,对新生仔猪可实施超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肌注猪瘟疫苗,预防注射后1小时才能吃上第一口初乳(如吃过初乳再注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干扰,失去免疫效果)。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达到35日龄时,必须进行再次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做好免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一次,对仔猪可采用两种程序:
(1)一般情况下,于3-4周龄第一次免疫3-4头份,9-10周龄第二次免疫
(2)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在吃奶前注射2头份猪瘟弱毒苗,2小时后再自由哺乳,8-9周龄时再加免一次。
方案二:发病猪场的未发病猪用3-4倍量猪瘟弱毒苗进行紧急疫苗预防。
方案三:在猪尚未出现腹泻时,应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投喂。

猪弓形体病
1、流行特点 :
病原为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龚地弓形虫,属人畜共患的原虫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弓浆虫的终宿主是猫科动物。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尤其是随粪便排出的卵囊为主要污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受损的皮肤都是该病的传染途径,通过胎盘传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2、症状:
急性感染呈现出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7-10天,精神沉郁、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鼻镜干燥、被毛逆立。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严重呼吸窒息死亡。急性发作耐过病猪一般二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斜颈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急性感染除高热、厌食、精神萎顿症状外,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母猪分娩后常迅速自愈。
3。剖检可见病变:
肺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气管内有大量泡沫和粘液,胸、 腹腔有大量积液,脾脏极度肿大,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苍白、水肿、成绳索样。确诊应采集胸腹腔积液或病变淋巴结抹片染色镜检。
4。防治:
保持猪场清洁卫生, 定期用消毒剂消毒,猪场内禁止养猫,经常灭鼠。流产的胎儿及排出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治的首选药是磺胺类药。

小结:
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病毒性的疾病,应以疫苗防疫为主,患病猪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症状为主;细菌、寄生虫为主的疾病,以抗菌、抗寄生虫为主,同时要缓解症状。

4、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猪链球菌病
猪水肿病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破伤风
猪链球菌病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二)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精品100,或炎必治注射
方案二: 全能99拌料
(三)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本病是感染猪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性传染病,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播一般不快,幼龄仔猪的易感性较大,康复后有坚强的免疫力。
2。症状:
病猪以神经症状、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兴奋,前冲或转圈,不断跌倒、四肢僵直、咀嚼、磨牙,进一步发展则知觉麻痹、侧卧、四肢作游泳状划动,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程约1-4天。慢性病猪常见于老年猪只,神经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仅可见脑或脊髓严重充血、水肿或脑膜出血。
4。防治: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小结:
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对因、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抗病毒,缓解症状(退烧止瘸),抗毒素、增强机体抵抗力。
与神经症状有关的猪病除以下传染病外,还有猪瘟、伪狂犬病等传染病,一些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也会出现神经症状,应注意区别。

‘肆’ 谁是第一个主持央视春晚的女演员

刘晓庆。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央视的第一届春晚,也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
本届春晚由黄一鹤、邓在军担任总导演,晚会四位主持人是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姜昆。从此,春节联欢晚会成了电视观众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形式。
2020年的央视春晚,演员佟丽娅担纲了主持人之一。其实早在第一届春晚,导演黄一鹤就邀请过演员主持。在新京报的采访中,刘晓庆回忆,当导演黄一鹤邀请她主持春晚的时候,她斗争了好久。因为她是拍电影的,(1983年)电视机在中国观众家里很少,一个联欢会会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她一个月工资只有50块钱,买一张车票很难。好不容易一年攒下的钱,要坐车回去和家人团聚。但是春节联欢会的规定就是要现场直播,后来她在春节晚会上还是向家人表达了祝福(还在这届晚会上唱了歌),然后下舞台后就直接去了火车站,赶回成都和父母团聚。

‘伍’ 非洲猪瘟耐碱ph值是多少

1、ASFV对PH的稳定性
《兽医病毒学》第四版,讲ASFV对酸碱的耐受性很高(4<PH<14,可存活数小时。)
《非洲猪瘟》王功民、田克恭,描述ASFV对PH的稳定性:ASFV对酸碱的耐受性很高,在较宽的PH范围内稳定。Plowright (1967)报道,在无血清培养基上只有当PH降到3.9以下时才能快速灭活病毒。而一些强抵抗性毒株甚至在PH3.1时还能活,直到PH下降到2.7时才失活。当PH达11.5时病毒快速灭活。但有时候,PH甚至达到13.4,强抵抗性毒株仍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上存活20~22h,在25%血清中存活7d。病毒对酸碱的耐受性和病毒毒株有很大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毒力的Tengani株比低毒力的F86株具有较强的酸碱耐受性。所以,OIE建议对无血清培养基使用PH≤3.9或PH≥11.5的条件灭活病毒。
《猪病学》 第三版,宣长和,......某些毒株在PH1.9~13.4范围内2h或更长时间内可保持活性。
《猪病学》第十版,赵德明翻译,描述ASFV:ASFV在pH值4–10的溶液中比较稳定,但pH值低于4或者高于11.5、不含血清的培养基中会立刻失活(EFSA, 2010)。该病毒能在 5°c (41°F)血清中存活6年,在PH 值13.4、含25% 的血清培养基中能存活数日。.......

‘陆’ 猪病学第11版和第十版区别

猪病学第11版和第十版的区别是:
全球猪病学“圣经”猪病学(第11版):《猪病学》第 1 版于 1958 年出版,此后历经 60 多年不断修订,已成为猪病领域权威经典着作,是养猪从业者必备工具书。《猪病学》第 11 版依然保持其权威性与前沿性,由爱荷华州立大学 6 位专家教授共同牵头编着,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丹麦、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 168 位养猪学及猪病学专家共同撰稿。
《猪病学(第10版)》初版于1958年,本版为第10版,已于2012年在美国出版发行。《猪病学(第10版)》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欧美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养猪业和猪病研究领域的经典着作。本版由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丹麦、比利时、西班牙、墨西哥、荷兰、意大利、波兰、瑞士、韩国和西印度群岛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32位着名养猪及猪病专家共同研讨和撰稿。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原文内涵,译者组织了高水平的译校班子,让读者能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所需要的知识。

‘柒’ 明清时期兽医学有都着作了哪些书籍

在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科技方面不乏集大成者,而中兽医学领域在继承和总结前代成果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十分丰硕成果。这些兽医学成果是祖国兽医学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编着刊行了许多中兽医学的着作,形成了我国古代中兽医学术体系。在中兽医方剂学、传统兽医针灸学、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兽医外科等方面颇有建树。

明朝廷对兽医学的发展给予较大的重视。《永乐大典》有汇编成的《兽医大全》,成化年间兵部编纂了《类方马经》6卷,后来太仆寺卿杨时乔主编了《马书》14卷和《牛书》12卷。

明朝廷由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大力开展在长江下游六府二州养马,并几次规定要培训基层兽医,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享等就是在此条件下出现的。

喻本元、喻本亨兄弟二人合着的《元亨疗马集》、《元亨疗牛集》,于1608年刊刻问世,由兵部尚书丁宾作序。书中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指导临床实践,成为自明以后马疾治疗学的经典着作,影响深远。

朝鲜人赵浚等根据元代中兽医书编成《新编集成马医方》和《新编集成牛医方》,成书于1399年,现存版本为1633年版。此书罕见,可谓一套珍贵资料。

此两部医方是赵浚等集体用汉文编写的。着书中引证了不少我国的古兽医经典着作,约7万字,全书共为64小节,附图47幅。内容包括马医方及牛医方两大部分,内容丰富。

比如马医方内容,有良马相图、良马旋毛之图、相马捷法、相齿法、养马法等畜牧方面的内容,还有放血法、点痛论、姜牙论、十八大病、五劳论等兽医方面的内容。

清代初期,由于农耕需要牛,牛病学得到较大发展。1667年重刻《元亨疗马集》时,将《水黄牛经合并大全集》和《驼经》并入成为一书,就是适应当时的时势要求。

后来重编时加上《安骥集》等古书的部分内容,删去《碎金四十七论》中的21论,编成马经大全6卷,牛经大全2卷,驼经1卷,命名为《马牛驼经全集》,近代流行的多是这部书。因由许锵作序,内容主要来自《元亨疗马集》,简称“许序本”。

1758年,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编着的《串雅》,分《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民间走方医的专着,揭开了走方医的千古之秘。其中的《串雅外编》还特列出医禽门、医兽门和鳞介门。

清干隆时期兽医学家郭怀西,于1785年着《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这本书对《牛经大全》进行全面的修改和补充,虽名“注释”实际上是新作。此书继承并发展了《元亨疗马集》的内容,在我国畜牧兽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是对《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的注释本,简称《大全集》。纵观两书全貌,可以看出,《大全集》是作者结合50余年医疗实践,对《元亨集》进行大量删改、补充。综合了以前丁序、许序等版本的内容,又增列、贯注了《黄帝内经》、《通元论》、《渊源塞要》、《疗骥全书》、《安骥全集》等内容,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了《元亨集》,反映了清代兽医学发展概貌。

清干隆朝太仆寺正卿李南晖编写的《活兽慈舟》以黄牛、水牛病为核心,且选编了马病篇、猪病篇、羊病篇、狗病篇、猫病篇。

清代嘉庆初年,着名中兽医傅述风于1800年编着的《养耕集》问世,对牛体针灸术有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全书着重记载了作者数十载的实际诊疗经验,并继承和发扬了中兽医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不论在理论上或在临床经验上均有独到见解,对当时及后世兽医学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养耕集》分上下两集,上集讲针法,下集备录方药。针不能到者,以药到除病;药不能及者,以针治病;针药兼施,相得益彰。

《养耕集》上集中对牛体针灸穴位图作了修正和补充,并分述40多个穴位的正确位置、入针深浅和手法,以及各穴主治的病症。

还分别论述了吊黄法、破牛黄法、火针法、烫针法、透火针法、皮风发表针法、出血针法、咳嗽针法、失中腕针法、治拓腮黄针法等20余种对应的特殊针灸方法。

在此书问世前,我国仅有一幅“牛体穴位名图”,缺乏文字叙述,本书填补了这个空白,使牛体针灸学形成一完整体系。

《养耕集》下集列病症98种和各症的方药治法。方中常选用几味当地的草药,并根据鄱阳湖地区气候变化开列四季药物统治的处方。

在《养耕集》之后,《牛医金鉴》、《抱犊集》、《牛经备要医方》、《大武经》、《牛马捷经歌》等方书相继出现。随着当时养猪业发展的需要,《猪经大全》也编成刊行。

至此,我国中兽医的医疗对象已扩展到各种家畜和家禽。中兽医学的特有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施治原则且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并形成了我国古代完整的中兽医学术体系。

‘捌’ 猪病防治包括哪些内容

想让您的猪快速出栏日长5斤就用河南宝林生物科技旗下的肥88

国内做这一类的比较多,建议选择一些可靠的,资质齐全的!现在我厂里用的是河南宝林生物科技旗下的肥88,里面的东西含的是多种名贵中药。用的效果比较明显。


肥88主要成分: 丁酸梭菌 地衣芽孢杆菌 维生素E 维生素A 维生素B6 山楂粉 陈皮 麦芽 神曲 酿酒酵母

肥88功能主治:

1 维护肠道健康,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促进肠道营养吸收

2 ,降低料肉比例,提高养殖效益

3 补充多种维生素,减少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4 减少猪舍粪臭和氨气味,改善饲养环境

5 本品绿色天然,安全高效

猪场必备药:

消炎:头孢 青霉素 阿莫西林 磺胺类

退烧:柴胡 双黄连 安乃近 板蓝根 安痛定 卡巴匹林钙 咳喘:盐酸林可霉素 硫酸卡纳霉素 氟苯尼考

止泻:恩诺沙星 庆大霉素 硫酸新霉素 肺炎:泰乐菌素 泰妙菌素 替米考星

猪病诊断: 什么猪、体重、发病数、体温、精神状态、采食量、活动状态、皮肤颜色、粪便、呼吸道症状

猪病两大类:细菌(大部分)+病毒

其他类很少 先按着细菌治疗: 如发烧 没有其他症状,就精神不好 (首先头孢或者林可霉素)配上退烧的 39.5-40头孢加上板蓝根或者双黄连、柴胡 40.5以上头孢+氨基比林或者安痛定(对乙酰氨基酚)、氟尼辛葡甲胺

猪场必备常用的药品:

1、腹泻 注射液:乙酰甲喹+长效土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杨树花+穿心莲

腹泻 饲料添加剂:乙酰甲喹+阿莫西林+留栓粘杆菌+白头翁散

2、呼吸道 注射液+添加剂: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 (怀孕母猪不能用氟苯尼考,可以用林可霉素)

3、防非消毒药品:烧碱+过硫酸氢钾+戊二醇

4、退烧高烧:氨基比林+安乃近+头孢 低烧:柴胡+板蓝根+双黄连

5、升温药:樟脑+肌苷+肾上腺素

6、抗应激:注射:地塞米松+肾上腺素 伴料:多维+电解质

7、抗休克 :肾上腺素

8、止血药内用:安络血 维生素k3 外用:止血敏(注射)

9、脚疼:萘普生注射液 安痛定注射液

10、开胃:维生素B 黄泥巴 地瓜叶 红糖

11、胃酸:小苏打喂 西咪替丁注射液

12、脑炎:华南嘧啶那 头孢噻呋

13、皮肤病:双甲脒溶液注射液+醋精 红霉素软膏等

14、体内驱虫:芬苯达唑 阿苯达唑 伊维菌素

腿疼:

1、外伤或者缺钙:(补充维生素和葡萄糖酸钙)(或者电解多维+鱼肝油)

2、口蹄疫:猪突然就站不起来了,猪蹄有水泡发白烂斑等,水泡烂了会流血,同时发烧 部分猪口腔、乳头也有同样症状,猪场出现了需要全群打针,口蹄疫双价疫苗。 建议不要打针,容易引发心肌炎,直接死掉!严重的不吃料的。用氨基比林+头孢打针 发病的治疗:阿莫西林+卡巴匹林钙+黄连解毒散伴料(口蹄安康128元/1kg 伴料800斤)

3、链球菌关节炎:关节肿大 有软有硬,软的会有脓,需要排脓然后碘伏消毒 个体: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严重的可加上地塞米松)再配合磺胺嘧啶钠 一天一次 3天 群体:阿莫西林+替米考星+多维伴料

4、副猪:小猪断奶后越来越瘦,肚子越来越大 发烧 咳喘 腹式呼吸等! 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关节肿大(整条腿肿大,也有可能腿不肿但是站不起来),最明显的是呼吸困难,腹腔 胸腔 关节 里面是黄色积液 渗出物

特别疼 猪腿会发抖

治疗:氟苯尼考或者头孢混悬液打针

预防:饲料里添加 替米考星+多西环素+维生素 预防 如果伴有喘的症状 需要配合其他药物;继发性的病,都是有其他病存在的,好好检查有没有其他的病

5、猪裂蹄病 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在4%~5%,轻则影响猪只进食,重则被淘汰。本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12月和次年1月,以12月最为严重。

主要症状:猪只主要发生蹄裂,同时伴有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并因卧地少动可继发肌肉风湿;发病期较长者可磨破皮肤,容易形成局部脓肿。轻者影响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者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

发病原因:秋后至初冬天气由暖转凉,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猪蹄壳薄嫩,加上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因而造成蹄壳出现裂缝。 鉴别论断:主要是注意与猪口蹄疫的鉴别论断。猪口蹄疫也以秋冬季节多发,严重的病例也出现病肢不愿走动、卧地不起等与裂蹄病相似的症状。但不同的是,口蹄疫以蹄部发生水泡和糜烂为特征,同时病猪发高烧,有全身症状,而且传染速度快,而裂蹄病是单纯蹄裂,不发烧,没有综合症状,因此与口蹄疫很好区别。因此,必须对两病进行严格区分,防止因误诊误治,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阅读全文

与猪病学第十版中文版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面试逻辑 浏览:738
如何下载全英文app 浏览:721
js函数式编程指南 浏览:378
为什么安卓手机相机启动会卡 浏览:339
python中t是什么意思 浏览:762
移动硬盘内存加密 浏览:405
单片机测角度 浏览:862
URL服务器地址怎么填 浏览:436
压缩饼干会导致血糖高吗 浏览:567
cad中xc命令怎么用 浏览:422
戴尔服务器怎么看网卡接口 浏览:821
盐铁论pdf 浏览:422
最短路径的生成算法可用 浏览:455
苹果备忘录怎么不能加密了 浏览:624
杀掉java进程命令 浏览:990
汽车不开压缩机能制冷嘛 浏览:431
碰碰球模拟器安卓怎么下载 浏览:449
usb口加密只进不出设置 浏览:12
shell脚本编程35讲视频教程 浏览:62
阿里云解析到私有服务器 浏览: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