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筑十书》的历史意义
《建筑十书》的作者维特鲁威是公元1世纪初一位罗马工程师的姓氏,全名为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 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着作而受到嘉奖
历史意义:
1.简介
《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着,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着。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型制、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的培养等等。
本书以高履泰先生的中译本为依据,将哈佛大学M.H.摩尔根教授译本中的插图熟数收入,使用全书内容丰富,资料更全面。适合建筑设计人员,建筑理论、建筑史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建筑学会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学习和借鉴。
2.概述
《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惟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着,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
3.祥解
《建筑十书》的体系相当完备,分为十卷: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筑材料;第三、四卷、庙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内装修及壁画;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学,日晷和水钟;第十卷,机械学和各种机械。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如其分地考虑“坚固、方便、美观”。他认为建筑构图原理主要是柱式及其组合法则(见古典柱式),建筑物“匀称”的关键在于它的局部、整体都以一个必要的构件作为度量单位。
维特鲁威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古希腊建筑的经验,参照了希腊化时期小亚细亚建筑师的着作。因此,《建筑十书》也是了解希腊化时期建筑的重要史料。但这一部分行文晦涩,颇多牴牾,而且对柱式的规定过于苛细。书中关于建筑材料和结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机械的论述,则是当时罗马建筑经验的总结,态度严谨求实,内容全面深入,行文也比较流畅。维特鲁威推崇希腊建筑,但是不恰当地贬低罗马建筑,因而忽视了重要的拱券技术。这大约是因为那时罗马建筑刚刚进入盛期,还没有获得重大的成就,也可能是为了迎合奥古斯都皇帝推行的复古政策。
《建筑十书》在古罗马时期就有影响,中世纪时也并未完全失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于1414年发现这本书的一个抄本,受到极大关注。1486年在罗马印行了拉丁文本;1511年在威尼斯出版了插图本;1521年出版了意大利文的译本,有插图和注释。以后多次印行,并且很快译成欧洲多种文字,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的金科玉律。L.B.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基本上沿袭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家S.塞里奥说:“我认为,违反维特鲁威的教导就是错误。”直到20世纪初,《建筑十书》还被建筑界奉为圭臬。
4.建筑十书的成就
第一个成就: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第二个成就:它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第三个成就:维特鲁威相当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性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他对建筑美的研究,始终联系着建筑物的性质,位置,环境,大小,观赏条件以及实用,经济等等,注意根据各种情况而修正规则,并不教条式的死守规则。
5.建筑十书的缺点
除了科学本身发展水平的历史局限之外,主要是:
第一,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混凝土的重大成就,贬低他们的质量。
第二;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原则,做了过于苛细的量的规定。
第三: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以致后来有些人随意加以解释。
‘贰’ 建筑构图中主从与重点具体是指什么内容
建筑构图中主从与重点规则属于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
主从与重点
对比与呼应;
均衡与稳定;
节奏与韵律;
和比例与尺度。
建筑构图里面的话肯定是主题建筑的一些东西就比较重要啊。
‘叁’ 建筑构图中主从与重点具体指什么内容
建筑构图中主从与重点规则属于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
主从与重点
对比与呼应;
均衡与稳定;
节奏与韵律;
和比例与尺度。
建筑构图里面的话肯定是主体建筑的一些东西就比较重要。
建筑构图法则是指导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又是检验建筑造型美观与否的标准。在建筑设计中,除了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条件以及总体规划和基地环境等因素外,还要符合一些美学法则。
(3)建筑构图原理pdf扩展阅读:
多样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的普遍法则,同样也是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原则。达到多样统一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如对比、主从、韵律、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
另外,建筑物是由各种不同用途的空间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各不相同,这些客观存在着的千差万别的因素,是构成建筑形式美多样变化的物质基础。
然而,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诸如结构、设备的系统性与功能、美观要求的一致性等。这些又是建筑艺术形式能够达到统一的内在依据。
所以,建筑艺术形式的构图任务,要求在建筑空间组合中,结合一定的创作意境,巧妙地运用这些内在因素的差别性和一致性,加以有规律、有节奏的处理,使建筑的艺术形式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肆’ 建筑十书
《建筑十书》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提出建筑物的"均衡"的关键在于它的局部。此外,在建筑师的教育方法修养方面,特别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这些论点直到今天还有指导意义。本书撰于公元前32-22年间,分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着。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
《建筑十书》的作者维特鲁威是公元前1世纪后期的一位罗马工程师的姓氏,全名为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 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早年先后在恺撒和屋大维麾下从军,在直属军事工程单位中工作,受到屋大维的眷顾和支持,并因建筑着作而受到嘉奖。他是一位“希腊学”的学者,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十书》的体系相当完备,分为十卷: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筑材料;第三、四卷、庙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内装修及壁画;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学,日晷和水钟;第十卷,机械学和各种机械。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如其分地考虑“坚固、方便、美观”。他认为建筑构图原理主要是柱式及其组合法则(见古典柱式),建筑物“匀称”的关键在于它的局部、整体都以一个必要的构件作为度量单位。
维特鲁威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古希腊建筑的经验,参照了希腊化时期小亚细亚建筑师的着作。因此,《建筑十书》也是了解希腊化时期建筑的重要史料。但这一部分行文晦涩,颇多牴牾,而且对柱式的规定过于苛细。书中关于建筑材料和结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机械的论述,则是当时罗马建筑经验的总结,态度严谨求实,内容全面深入,行文也比较流畅。维特鲁威推崇希腊建筑,但是不恰当地贬低罗马建筑,因而忽视了重要的拱券技术。这大约是因为那时罗马建筑刚刚进入盛期,还没有获得重大的成就,也可能是为了迎合奥古斯都皇帝推行的复古政策。
《建筑十书》在古罗马时期就有影响,中世纪时也并未完全失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于1414年发现这本书的一个抄本,受到极大关注。1486年在罗马印行了拉丁文本;1511年在威尼斯出版了插图本;1521年出版了意大利文的译本,有插图和注释。以后多次印行,并且很快译成欧洲多种文字,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的金科玉律。L.B.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基本上沿袭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家S.塞里奥说:“我认为,违反维特鲁威的教导就是错误。”直到20世纪初,《建筑十书》还被建筑界奉为圭臬。
‘伍’ 我有一定的素描基础,怎么快速转入建筑的一些结构素描
不知道你的素描到了什么样子的程度。如果素描基础很好,其实不太用担心的哦。本来绘画之间就是相通的。
首先,有专门的建筑结构类型的书籍,一般选择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比如建筑结构[平装]~何益斌(编者),或者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建筑学及相关专业教材:建筑结构(第5版)[平装]~熊丹安(编者),程志勇(编者)来进行参考。平时,最好多看看建筑类的网站,主要是熟悉建筑类的绘画方式。
其次,建筑类对于透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于透视的一定要学的扎实。建筑设计师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严谨且精细。
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请老师来教授。在这里回答,比较抽象,不容易知道你的问题所在,如果已经有选定的大学或者专业,不妨请教了解的教授给你提出建议。这样比较有针对性。
推荐2本书,是我们建筑系的参考书目,一个是建筑十书,(《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着,撰于公元前32—22年间,分为十卷,译见目录,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着。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
《建筑十书》的特点是: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提出建筑物整体以一个必要的构件作为基本模数的概念;建筑物的“均衡”的关键在于它的局部。此外,在建筑师的教育方法和修养方面,特别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这些论点直到今天还有指导意义。
《建筑十书》对后世的建筑着作和建筑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在中世纪《建筑十书》并未失传,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直到20世纪初期,建筑界都以《建筑十书》作为规范,而且各国还流行抄本、译本。译者鉴于我国也应有此译本,精心译成此书,于1956年送审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后经文化革命,荏苒30年后始得出版。原中译本采用日译本附图,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觅得哈佛大学M·N·摩尔根教授的译本,将其中插图与中译本附图并列,以期译文更能诠释,方便读者阅读)。另一本是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空间组合论(第3版)》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都算是扩展知识的,非常经典的书目。
同时上传一本书籍,希望对你有帮助。提问者下载书籍不需要财富值。
满意请采纳我的回答。
‘陆’ 建筑十书的编者推荐
《建筑十书》的体系相当完备,分为十卷: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筑材料;第三、四卷、庙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内装修及壁画;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学,日晷和水钟;第十卷,机械学和各种机械。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如其分地考虑“坚固、方便、美观”。他认为建筑构图原理主要是柱式及其组合法则(见古典柱式),建筑物“匀称”的关键在于它的局部、整体都以一个必要的构件作为度量单位。
维特鲁威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古希腊建筑的经验,参照了希腊化时期小亚细亚建筑师的着作。因此,《建筑十书》也是了解希腊化时期建筑的重要史料。但这一部分行文晦涩,颇多牴牾,而且对柱式的规定过于苛细。书中关于建筑材料和结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机械的论述,则是当时罗马建筑经验的总结,态度严谨求实,内容全面深入,行文也比较流畅。维特鲁威推崇希腊建筑,但是不恰当地贬低罗马建筑,因而忽视了重要的拱券技术。这大约是因为那时罗马建筑刚刚进入盛期,还没有获得重大的成就,也可能是为了迎合奥古斯都皇帝推行的复古政策。
《建筑十书》在古罗马时期就有影响,中世纪时也并未完全失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于1414年发现这本书的一个抄本,受到极大关注。1486年在罗马印行了拉丁文本;1511年在威尼斯出版了插图本;1521年出版了意大利文的译本,有插图和注释。以后多次印行,并且很快译成欧洲多种文字,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的金科玉律。L.B.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基本上沿袭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家S.塞里奥说:“我认为,违反维特鲁威的教导就是错误。”直到20世纪初,《建筑十书》还被建筑界奉为圭臬。
‘柒’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几个问题
.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 美国着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 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32.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33.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34.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
35.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36.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基本模数为100 mm。
37.一般平屋面的最小坡度为1:50。瓦屋面无望板坡度1:2、有望板1:2.5。石棉瓦坡度为1:3。波型金属瓦坡度为1:4。压型钢板为1:7
38.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
39.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
40.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
41.建筑楼梯梯段的最佳坡度为26°34′。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楼梯段部位净高≮2.20m,楼梯平台部位净高≮2.00m。
42.板式高层建筑与塔式高层相比,具有体形系数小,冬季耗热量少并且夏季通风散热好,节能好。
43.白天热岛效应弱,晚间热岛效应强。地形条件会影响热岛现象。
44.太阳能采暖建筑一般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被动式太阳能建筑(passive solar building)指利用建筑构件本身吸收太阳能,而不用设备。
45.建筑自动化系统(BAS)不包括宽带网系统。
46.生态建筑的三大宗旨:(1)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环境保护。 (2)以人为本,满足人类要求。(3)与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和。
47.大型医院建筑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原因是:根据不同功能特点分散布置,有利于组织不同的流线、争取较好的通风和朝向、防止交叉感染。
48.中国首先提倡“体形环境设计”教学思想的是梁思成。
49.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
50.马来西亚的杨经文是近年来蜚声国际的生态建筑师。
51.环境心理学一词是由美国人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提出的。Kevin Lynch在他的《城市的意想》中,提出城市认知地图的五个基本要素: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