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演论》讲什么内容
《天演论》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
《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天演论》是严复最着名的译作。《天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
(1)天演论白话文pdf扩展阅读:
《天演论》的广泛传播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胡汉民在《侯官严氏最近政见书》中称:“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解构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对“公羊三世”为核心的历史进化论也是有力的冲击。
严复诠释的进化论蕴含强烈的生存竞争思想,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相契合,这从1902年杨度为《游学译编》所作发刊词可窥见一二:“大忧乎今日之中国,方为世界竞争之中心点,优胜劣败之公例,必为天演所淘汰”。
“天下无无主之物,己不能有,必以与人,此亦物竞天择之公理也。我国国民又将谁尤?”《天演论》风靡全国后,国人纷纷用进化及竞争的目光,为近代社会寻找出路。诸如1897年孙宝瑄称:“杏孙为余道严又陵天演学宗旨,谓圣人治天下,如园夫治园,天行而物竞,治法出焉。”
无论是从方法论,还是就思维方式而言,《天演论》的传播在国人的思想启蒙历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② 译《天演论》自序的作品原文
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1):“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2),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岂徒言语文字之散者而已,即至大义微言,古之人殚毕生之精力,以从事于一学,当其有得,藏之一心则为理,动之口舌、着之简策则为词。固皆有其所以得此理之由,亦有其所以载焉以传之故。呜呼,岂偶然哉!自后人读古人之书,而未尝为古人之学,则于古人所得以为理者,已有切肤精怃之异矣(3)。又况历时久远,简牍沿讹(4)。声音代变,则通假难明;风俗殊沿,则事意参差。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于古人诏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故曰,读古书难。虽然,彼所以托焉而传之理,固自若也。使其理诚精,其事诚信,则年代国俗无以隔之。是故不传于兹,或见于彼,事不谋而各有合。考道之士,以其所得于彼者,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精莹(5),如寐初觉。其亲切有味,较之觇毕为学者万万有加焉(6)。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
今夫六艺之于中国也(7),所谓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者尔。而仲尼之于六艺也,《易》、《春秋》最严。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8),《春秋》推见至隐(9)。”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谓本隐之显者,观象系辞以定吉凶而已(10),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11)。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12),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13)。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据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乃推卷起曰: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其言若诏之矣。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14)。而后人不知广而用之者,未尝事其事,则亦未尝咨其术而已矣。
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15)。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16),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也。吾将试举其灼然不诬者,以质天下(17)。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18)。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经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9),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20)。奈端动之例三(21),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心直(22),速率必均。”此所谓旷古之虑(23)。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24),人事利者也。而《易》则曰:“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25)。”后二百年,有斯宾塞尔者(26),以天演自然言化,着书造论,贯天地人而一理之(27),此亦晚近之绝作也。其为天演界说曰:“翕以合质,辟以出力(28),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29)。”至于全力不增减之说(30),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31),凡动必复之说(32),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33)。而“易不可见,干坤或几乎息”之旨(34),尤为“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35)。此岂可悉谓之偶合也耶!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者,甚者可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36)。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37)!
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字用焉。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风气渐通,士知弇陋为耻(38)。西学之事,问涂日多,然亦有一二臣子,𫍙然谓彼之所精(39),不外象形下之末(40);彼之所务,不越功利之间。逞臆为谈,不咨其实,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41),又断断乎不如是也。赫胥黎氏此书之恉,本以救斯宾寒任天为治之末流(42),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夏日如年,聊为迻译(43)。有以多符空言无裨实政相稽者,则固不佞所不恤也(44)。
光绪丙申重九严复序。
③ 进化论与伦理学附《天演论》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进化论与伦理学》([英] 赫胥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91Lj7g9J08OvgM6579qUGw
书名:进化论与伦理学
作者:[英] 赫胥黎
译者:宋启林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2
页数:201
内容简介:
《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本)(彩色插图·超值珍藏)(附 )》是一部为达尔文进化论广泛传播扫清道路的伟大着作!这是一部影响了维新思想家、辛亥志士和文化运动领袖的旷世奇书!康有为、梁启超、孙申山、陈独秀、鲁迅、毛泽东无一不受其惠泽!
然而,《进化论与伦理学》和《天演论》在根本旨趣上却完全相反——
赫胥黎梦想一个更加“和谐”的英格兰,严复则梦想一个“强大”的中国,
赫胥黎梦想一个更加“仁慈”的社会,严复则梦想一个“尚武”的社会有机体!
④ 天演论的主要思想
《天演论》是严复最着名的译作。《天演论》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作者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朋友,也是达尔文学说的忠诚拥护者。《天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
严复是在“做”《天演论》。在书中,严复有时往往用斯宾塞的观点去反对赫胥黎的观点。因为,按赫胥黎在书中的观点:生存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只适用于自然界,因为自然界没有什么道德标准;而人类是具有高于动物的相爱互助的先天本性的,所以人类的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和生命过程,人类有责任将与道义相悖的进化控制在伦理允许的范围之内。但严复把赫胥黎一书后面伦理学的部分,用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来加以改造。正因为如此,他把书名译作《天演论》,而把赫胥黎一书的后半部分给吃掉了。但是,严复又不完全同意斯宾塞所强调的一切“任天为治”的观点,即让自然规律(弱肉强食)自发起作用的消极态度
⑤ 《天演论》txt全集下载
天演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⑥ 天演论的内容和影响
《天演论》是严复最着名的译作。《天演论》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作者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朋友,也是达尔文学说的忠诚拥护者。《天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
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将《天演论》导论分为18篇、正文分为17篇,分别冠以篇名,并对其中28篇加了按语。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严复在按语中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人类竞争其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面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复尖锐指出,中国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一味大弹“夷夏轩轾”(轩轾xuan 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老调,弄得不好,就会亡国灭种。《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天演论》于1896年译成,……他说,达尔文的书,在欧美两洲,几乎家置一编,妇孺皆知,其学说最要有二,一曰物竟,一日天择。此外,严复还把《天演论》译稿给梁启超等人看过。因此,《天演论》正式出版虽在1898年,但其物竞天择的理论在此以前早已在思想界传开。
《天演论》从翻译到正式出版,经过3年时间。这3年,即1895年到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战惨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这时候《天演论》出来了,物竞天择出来了,自然引起思想界强烈的震动。以文名世的同治进士吴汝纶看到《天演论》译稿后,赞不绝口,认为自中国翻译西书以来,无此宏制。这位五十几岁的老先生,激赏之余,竟亲笔细字,把《天演论》全文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藏在枕中。梁启超读到《天演论》译稿,未待其出版,便已对之加以宣传,并根据其思想做文章了。向来目空一切的康有为,看了《天演论》译稿以后,也不得不承认从未见过如此之书,此书“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青年鲁迅初读《天演论》,也爱不释手……一位头脑冬烘的本家长辈反对鲁迅看这种新书,鲁迅不理睬他,“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侍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于此可见《天演论》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
在《天演论》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最活跃的字眼。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
胡适回忆:(在澄衷学堂)有一次,他(国文教员杨千里)教我们班上买吴汝纶删节的严复译本《天演论》来做读本,这是我第一次读《天演论》,高兴得很。他出的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小孩子能发挥的,但读《天演论》,做“物竞天择”的文章,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战屡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象野火一样,延烧着多少年轻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其之所以如此风行,除了它的思想足以警世这一主要原因以外,译笔古雅耐读,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