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鱼文化PDF

鱼文化PDF

发布时间:2022-08-01 04:07:46

1. 关于鱼文化的书籍

  1. 中国鱼文化

    作者:殷伟

    ISBN: 9787501025701

  2. 台湾的鲔鱼文化地图

    作者:张腾元, ‎吴淑惠

    ISBN: 9789572856192

  3. 鱼文化录

    作者:赖春福、张咏青、庄棣华

    ISBN: 9789578596672

  4. 舟山文史资料 第3辑 舟山海洋鱼文化

    作者:舟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

    ISBN: 7502739661

  5. 自然与人文的对话─鱼文化研究特展论文集

    作者: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辑

    ISBN: 9570289910

  6. 神奇的鱼类

    作者:张世义,彭建霞

    ISBN: 9787503831072

  7. 飞鱼数码

    作者:赖显松,洪婉嫣

    ISBN: 9789860395464

  8. 说鱼道虾

    作者:薛理勇

    ISBN: 9787807402916, 7807402911

  9. 中华鲟之美

    作者:谭征, 周雍萱, 苏军

    ISBN: 10位[7502764550] 13位[9787502764555]

  10. 香港海水鱼的故事

    作者:尤炳轩

    ISBN: 9789578596757

  11. 讨海人

    作者:廖鸿基

    ISBN: 9789575835187

  12. 漂流监狱

    作者:廖鸿基

    ISBN: 9575836243

2. 鱼文化的吃鱼的文化

前面讲的鱼文化,是一种抽象的,理念的,诗意的鱼文化,而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它展现的是另一幅精致面孔,即食鱼文化。孔子早说过:“食不厌精”。这一理念,在食鱼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实际上,食鱼文化正是一种精致、精巧、精心的精品文化。
明代“大玩家”李渔可谓中国休闲文化集大成者,他在《闲情偶寄》中以极热情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食鱼文化的精髓。他说,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那是最好的了。如鲟、如鲫、如鲤,皆以鲜胜,鲜宜清煮作汤;如鳊、如白、如鲥、如鲢,皆以肥胜,肥宜厚烹作脍。关于鱼的烹调,也很有讲究。对此李渔仍有详细阐述:“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宴客之家,他馔或可先设以待,鱼则必须活养,候客至旋烹。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在初熟离釜之片刻……”是不是看得人食指大动了?不忙,他还有更诱人的描述在后面:“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并出……莫妙于蒸。轩之镟内,入陈酒、酱油各数盏,覆以瓜姜及蕈笋诸鲜物,紧火蒸之极熟。此则随时早暮,供客咸宜,以鲜味尽在鱼中,并无一物能侵,亦无一气可泄,真上着也。”

3. 从民俗,休闲,饮食角度谈鱼文化

摘要 中国鱼文化以各种形式表现在民俗和艺术等各个方面。人们在捕鱼、食鱼和用鱼祭祀等生产生活经历中,给鱼注入了多彩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古诗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传说,以绢帛写书信装在鱼腹中传递的,谓之:“鱼传尺素。” 所以,书信又有“鱼笺”、 “鱼符”、“鱼契”之称。把鱼视为民间吉祥物,这是因为鱼与“余”是同音,从而产生出对生活美好,衣食有余的心理愿望。在中原地区现仍保留着年除夕之鱼,要留至大年初一才吃的习俗,谓之“年年有余”。

4. 鱼文化的钱币里的鱼文化

这是一枚镂空花钱,钱径4.5cm,黑色,青铜质。图案由两人一鱼组成:一人着紧身衣裤,另一人上着长袖衫,下着裙袍。两人跨步举臂,一在鱼头,一在鱼尾,作翩翩舞姿。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花钱》图谱载,其名为“人物卧鱼纹镂花钱”。据钱币学者董大勇先生编着的《中国花钱集藏指南》中介绍:根据钱的青铜质黑漆古锈色和舞人的服饰、舞姿与整个“气息”推断,当属汉魏之物(但也不排斥有后来仿制的)。董先生为该钱取名为“双人踏鱼钱”。董先生认为,此钱币画面用了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手法。因为事实上当时的民间捕鱼工具很难捕捉到这样的大鱼,即使捕到也不可能在活鱼身上跳舞。它说明了两千年前我们的民间艺术家们具有何等超凡的想象力。这种大胆新颖的构思和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汉代文物铜奔马“马踏飞燕”的夸张手法毫无二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汉代的绘画与造型艺术,继承了楚辞绚丽、诡秘的神奇色彩,常常使用想象及夸张手法,这枚花钱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物证。 花钱中有关鱼的图案绚丽多彩,见图谱的有:《人物鱼纹镂花钱》[亦有学者称《庖鱼钱》,一妇人手握刀,作宰鱼状。唐·孟浩然有诗曰:“美人骋金错(指错金鱼刀),纤手脍红鲜”(红色大鲤鱼)]、《双鱼纹镂花钱》、《三鱼纹饰镂花钱》、《双鱼背双龙纹钱》、《龙鱼纹镂花钱》等等,其中以镂空花钱居多。鱼,在我国古代一直视为吉祥物。这枚双人踏鱼镂花钱进一步说明了鱼作为吉祥物在汉魏时代已在钱币图案中普遍使用了。据郭若愚着的《古代吉祥钱图像赏析》一书中介绍,西汉“五铢”钱中就有背上下左右四鱼纹钱,还有新莽时铸的“货泉”,“泉”字作鱼形。可见吉祥钱中的“鱼”纹出现之早。

5. 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鱼文化

鱼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是一个流传极广,又有着传为佳话的装饰形象。鱼纹饰图如石刻、玉雕、彩陶、纺织、刺绣和剪纸等工艺美术作品中,众多的鱼形,其形态生动,造型优美,都成为民间美术中的珍品。在传统图案中如“年年大吉”图,是由两条鲶鱼和几个橘子组成,以鲶谐“年”,橘谐“吉”,表示年年吉祥如意之愿望;“连年有余”图,是莲花与鲤鱼组成,借莲与“连”、鱼与“余”的谐音,表示对生活优裕,财富有余的观念;“双鱼富贵”图,是以两条鲤鱼与盛开的牡丹花组合,寓意勃勃生机,给人们带来幸福美满,和谐昌盛之意;“双鱼戏珠”图,是用两条鱼、宝珠和浪花相组合,“珠”是财富的象征,浪花比喻财源滚滚来,此图多为商家置于店堂,有生意兴隆,得利丰厚之寓意。“鱼跃龙门”图,以鲤鱼,龙门和浪花相组合。传说每年春季,有许多大鲤鱼游至龙门山下,跳跃过龙门而化为龙,不能跳过仍为鱼。以此比喻旧时科举制的考中者,赞其光宗耀祖,前途远大。后来经文人加工改造,则成为比喻人的事业与希望,寓意只要努力奋斗,不懈拼搏,定能获得成功。ZFv世界民族文化网_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_国际组织_国际文化交流_民族文化保护

6. 鱼在中国饮食中的文化

http://food.cqnews.net/system/2008/02/18/001069759.shtml
http://www.boombook.cn/B_Article_View.asp?id=1420000075&typeID=1420000007
中国的“鱼文化”

在我国,自古以来“鱼文化”就在人们的饮食,风俗,美术等方面都有各种表现。在表现为各种生熟美食的同时反映出了鱼的餐饮文化;在表现为各种鱼祭、鱼信仰的同时演化出了鱼的风俗文化;在表现为各种图画、造型的同时展现出了鱼的美术文化。

(1)鱼的餐饮文化

人类在制作和品尝各类鱼鲜的同时,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实际上有美食本身的内涵文化和它给人带来的外涵文化。如:吃生鱼鲜的外涵文化反映出个人的勇气,胆量,气质和审美情绪。象淡水湖泊里的鲤鱼、青鱼、鳜鱼等都是很好的生鱼片原料。享受生鱼片,古人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如明朝药物大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凡诸鱼之鲜活者,薄切洗净血腥,沃之以蒜,韭,姜,醋,盐五味食之。”

(2)鱼的风俗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对鱼内涵的解释有以下三种:一是都把鱼看成是“活”的象征,多吃鱼“聪明灵活”的观念非常普遍;二是鱼怀卵量大,繁殖率高,多吃鱼有“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之意;三是“鱼”与“余”同音,“吉庆有余”“年年有余”可写成“吉庆有鱼”,“年年有鱼”,都有喜庆富裕,祝愿美好的意思。
依据这种文化,活动中可以把我国沿海地区“祭鱼”的风俗活动移植过来,组织“祭鱼”仪式。同时在媒体上以“多子多福”、“年年有鱼”为主题,进行文化炒作,吸引游人参与。

(3)鱼的美术文化

鱼是水生动物,它给人类的首先是形态美。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嘴,健壮的身体上有斑纹清晰的鱼鳞,在阳光下能炫耀出金色的亮光,这就是人们心目中鱼的形象。正因为鱼类具备这些特定的美,所以,鱼类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扬。从鱼图砖块,鱼形瓦当,鱼背龙骨,到鱼纹钢材,鱼骨结构设计,鱼形建筑等,都参考了鱼的天然造形;从鱼形竹器,鱼形木雕,到鱼形玻璃雕刻,鱼形不锈钢构件,鱼形雕塑等,都具有鱼的美术形态;从民间的穿鱼服跳鱼舞,剪鱼纸挂鱼灯,到现代舞台的鱼装饰等等,无不带有强烈的鱼文化色彩。

7. 鱼文化是什么

鱼文化是专题文化,也是符号文化,不论是有形的鱼图、鱼物,还是无形的鱼俗、鱼信和鱼话,都是以文化符号的方式承载着民族的旨趣和精神。它包容着艺术创作、神话幻想、自然探索、生活实用和哲学玄想等成分,可以作为艺术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追踪研究的文化典型。

8. 鱼代表什么象征意义

1、寓意一个人非常有才华。

鲤鱼跃龙门,寓意前途光明,晋升高职,飞黄腾达,常常就和鱼联系在一起的有莲花和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而这里把鱼尾单独拿出来,可以看出誉为自身有着很好的象征意义。

2、寓意着繁荣和繁荣。

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3、守护平安。

鱼尾的摆件摆在家中有煞气的位置,也能够化解煞气,帮助驱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拿来去挡煞气的摆件最好是红色的,这样更有利于化解煞气。

其他说法:

鱼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有生殖繁盛、福泽绵绵的含义,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鱼悠游自在,是精神自由的象征。

中国的“鱼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传。由于鱼产卵多多,人们就借鱼来祈求多子多福或借鱼来谋求社会人多势盛;代表财富极多,以此誉称家庭富有和有才学的人;也形容夫妇恩爱和人对环境的谐调及事业的顺利,比喻为“如鱼得水”。

阅读全文

与鱼文化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hpsae源码 浏览:853
为什么安卓手机一直要权限 浏览:227
汇编程序的伪指令 浏览:803
苹果7怎么更新app 浏览:318
c语言常用算法pdf 浏览:960
编程如何让画面动起来 浏览:865
大龄女程序员未来发展 浏览:976
数学书籍pdf 浏览:506
加密门禁卡写入成功无法开门 浏览:464
齿轮传动pdf 浏览:52
alpinelinux 浏览:150
手机端app的扫码功能在哪里 浏览:227
少儿编程中小班英语教案 浏览:452
锁屏密码加密手机怎么解除 浏览:205
linuxlostfound 浏览:135
征途服务器ip地址 浏览:330
git提交代码命令行 浏览:165
什么叫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浏览:157
于谦聊天哪个app 浏览:449
小鹏汽车nlp算法工程师薪资 浏览: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