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梁柱节点箍筋加密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区域柱子的箍筋应当做加密处理,加密区域为:
1、底层柱自嵌固部位Hn/3(Hn为净高)。
2、其余部位为Hn/6、hc(hc为柱子截面长边尺寸或圆柱直径)、500mm中的最大值。
见图1:
图1
但由于梁柱节点区域钢筋密集,且由于施工顺序问题,往往造成柱子加密区箍筋缺失的现象。针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造成节点核心区加密区箍筋少放或漏放的现象,可考虑三种解决方法:
1、U形箍焊接法
在梁主筋放置后,未绑扎前,先把节点内柱箍筋按位置(梁下、梁内、梁上)和数量放置好,待梁钢筋绑扎完毕,再匀开预先放置的柱箍筋,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若因节点钢筋过密,预先放置箍筋确实困难,不得已可少放几道,不足的在梁钢筋绑扎完毕,用两个开口箍筋(U形箍筋)焊接,为满足抗震要求,可用相应规格焊条单面焊接一段(不小于10d)。
1/2页
2、导筋——箍筋笼沉梁法
此方法是将核心区箍筋焊接成箍筋笼,其步骤是先配备所需节点核心区外围箍筋,在外围箍筋四边外皮焊接导筋,按间距焊接成钢筋笼,钢筋笼套入柱纵向钢筋内,然后钢筋笼与梁钢筋同时绑扎,最后绑扎好后梁钢筋和钢筋笼一起落入梁柱模板内,如果箍筋为复合箍,可以全部采用拉筋,拉筋须同时钩住纵向钢筋和外围箍筋。见图2。
图2 箍筋笼示意图
3、模板后封法
此方法侧重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顺序,要求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保证节点区域箍筋绑扎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木工铺设梁底模,尽早给钢筋工提供施工面,但不铺设梁侧模板和楼板模板,钢筋工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再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钢筋工绑完框架梁钢筋和柱箍筋后,木工再铺梁侧模板、楼板底板以及柱侧模板。这样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绑扎框架梁钢筋使用的操作架,这时可以用工具式脚手架来解决。如果楼板底模是用钢管做顶撑,也可以先搭顶撑架,利用它来做绑扎梁钢筋的操作架。
❷ 高层住宅楼,柱钢筋图纸未标注加密区,该怎么施工
向设计院反应一下。
或者直接按图施工,反正责任不在你。
抗震框架柱没有加密区是强规啊。
❸ 柱子集中标注没有标明的箍筋加密按图还是图集
柱子的箍筋加密区长度规定是不分抗震等级的;箍筋加密的间距,图纸必须注明,若有遗漏应及时置疑设计人。
图集上不可能有。
❹ 柱子箍筋8a100/200(160)(未注明)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表示是8号的箍筋,间距20厘米,最低下6个和最上面6个是加密10厘米的,
❺ 关于柱箍筋加密的问题
柱子箍筋加密有这样几个规定
1、核心区(梁柱交接处,以最大梁计算)通长加密
2、正负0以下柱子,通长加密
3、一层和顶层,按柱子净高的1/4加密,且不少于5根
4、中间层是按柱子净高的1/6加密,且不少于5根
❻ 梁柱节点核心区内的箍筋应当怎样设置
1、框架结构的节点核心区受力状态很复杂,为使梁、柱纵向受力钢筋有可靠的锚固条件,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约束,节点核心区应配置水平箍筋。
在抗震设计的框架节点时,我们通用理念是需要保证“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设计理念。因此,我国相关标准对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柱端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以及箍筋的直径、间距都有明确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求对一、二、三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验算。
2、抗震设计的框架节点核心区中水平箍筋,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要求配置,不得随意减少。
按16G101-1图集编制的平法施工图,无特殊注明时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等同于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当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设计人员应在括号中注明核心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如:φ10100/200(φ120@100),括号内数值表示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直径12mm,间距100mm,不同于柱端箍筋。
3、在施工中当节点核心区的复合箍筋肢数较多时,经设计确认后,可采用除最外侧矩形箍筋、菱形或多边形箍筋必须为封闭箍筋外,中间部分箍筋用符合抗震构造要求的拉筋或封闭箍筋加拉筋的复合箍替代的做法。
❼ 框架结构梁柱核心区箍筋必须加密为什么
箍筋加密区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箍筋加密区设置的规定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柱子的端部和每层梁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
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