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相控阵雷达pdf

相控阵雷达pdf

发布时间:2022-08-11 05:13:24

㈠ 求《相控阵雷达原理》电子版,张光义编写。网上有卖的,感觉比较贵。求分享。

下载pef可以呀。

㈡ 相控雷达的特点

相控阵雷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优胜于一般机械扫描雷达。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突然完全失效的可能性最小。此外,随着固态器件的发展,格控阵雷达的固态器件越来越多,甚至已生产出全固态相控阵雷达,如美国的“爱国者”雷达,其天线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15万小时,即使有10%单元损坏也不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

㈢ 相阵控雷达

相控阵雷达天线

有读者问:提起雷达,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不停转动的天线,半圆形的像个大锅盖,弧形的像块西瓜皮,矩形的像几排鱼骨,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然而,相控阵雷达则与众不同。它不仅看上去像座平顶的金字塔,而且还不用转动天线。那么它是如何来进行扫描发现目标的呢?

一般的雷达波束扫描是靠雷达天线的转动实现的,被称为机械扫描。而相控阵雷达是用电的方式控制雷达波束的指向变动来进行扫描发现目标的。这种方式被称为电扫描。相控阵雷达虽然不能像其他雷达那样靠旋转天线来使电磁瓣转动,一个相位一个相位地进行搜索。但它自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使用“移相器”来实现电磁瓣转动。

在相控阵雷达直径为几十米的圆形天线阵上,排列着上万个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每个辐射器配有一个“移相器”,每个“移相器”都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当雷达工作时,电子计算机就通过控制这些“移相器”,来改变每个辐射器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的“相位”,从而使电磁瓣能像转动的天线一样,一个相位一个相位地偏转,从而完成对空搜索使命。例如,美国装备的“铺路爪”相控阵预警雷达在固定不动的圆形天线阵上,排列着15360个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和2000个不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这15360个辐射器分成96组,与其他不发射电磁波的辐射器搭配起来。这样,每组由各自的发射机供给电能,也由各自的接收机来接收自己的回波。所以,它实际上是96部雷达的组合体。如果我们把通常的雷达称作“个体户”,那么相控阵雷达就相当于一个“合作社”了。

相控阵雷达使用1个不动的天线阵面,就可以对120度扇面内的目标进行探测,使用3个天线阵面,就能实现360度无间断的目标探测和跟踪。“铺路爪”就有3个固定不动的大型天线面阵,可以对360度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探测,探测距离达5000公里。

当相控阵雷达警戒、搜索远距离目标时,虽然看不到天线转动,但上万个辐射器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偏转,即使是上万公里外来袭的洲际导弹和几万公里远的卫星,也逃不过它的“眼睛”。如果是对付较近的目标,这些辐射器又可以分工负责,有的搜索、有的跟踪、有的引导,同时工作。每个“移相器”可根据自己担负的任务,使电磁瓣在不同的方向上偏转,相当于无数个天线在转动,其速度之快非一般天线所能相比。正是由于这种雷达天线摒弃了一般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利用“移相器”来实现电磁瓣的转动,人们给它起了个与众不同的名字——相控阵雷达,代表着“相位可以控制的天线阵”的含义。

中国国防报

㈣ 什么叫相阵控雷达

相控阵雷达(Phased Array Radar)即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AESA)或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pass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PESA),是指一类通过改变天线表面阵列所发出波束的合成方式,来改变波束扫描方向的雷达。这种设计有别于机械扫描的雷达天线,可以减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机械马达驱动雷达天线便可达到涵盖较大侦测范围的目的。目前使用的电子扫描方式包括改变频率或者是改变相位的方式,将合成的波束发射的方向加以变化。电子扫描的优点包含扫描速率高,改变波束方向的速率快,对于目标讯号测量的精确度高于机械扫描雷达,同时免去机械扫描雷达天线驱动装置可能发生的故障。
相控阵雷达有相当密集的天线阵列,在传统雷达天线面的面积上可安装上千个相控阵天线,任何一个天线都可收发雷达波,而相邻的数个天线即具有一个雷达的功能。扫描时,选定其中一个区块(数个天线单元)或数个区块对单一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因此整个雷达可同时对许多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或追踪,具有多个雷达的功能。由于一个雷达可同时针对不同方向进行扫描,再加之扫描方式为电子控制而不必由机械转动,因此资料更新率大大提高,机械扫描雷达因受限于机械转动频率因而资料更新周期为秒或十秒级,电子扫描雷达则为毫秒或微秒级。因而更适对付高机动目标。此外由于可发射窄波束,因而也可充当电子战天线使用,如电磁干扰甚至是构想中发射反相位雷达波来抵消探测电波等。

㈤ 相控阵火控雷达的工作原理,其有什么优势

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
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相控阵雷达的优点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但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相比,扫描更灵活、性能更可靠、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战场条件的变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已广泛用于地面远程预警系统、机载和舰载防空系统、机载和舰载系统、炮位测量、靶场测量等。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舰载“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雷达、B-1B轰炸机上的APQ-164达、
俄罗斯C-300防空武器系统的多功能雷达等都是典型的相控阵雷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固体有源相控阵雷达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新一代的战术防空、监视、火控雷达。

有源相控阵雷达是在天线阵面上装入许多由固态放大器与移相器组成的收发组件,天线不仅利用移相器控制电磁波的辐射方向,而且还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故被称为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固态放大器与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行波管发射机相比,可靠性和稳定性要好得多,即使有5%的收发组件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雷达的性能和功能。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行波管发射机出现故障时,整个雷达就不能工作。有源相控阵雷达克服了行波管发射机的功率限制问题,可以有更远的作用距离、更短的驻留时间,从而实现高数据率,抗干扰的性能也可以得到改善。因此,有源相控阵雷达是多功能雷达的发展方向。

雷达一般分为搜索锁定雷达和火力控制雷达,前者是用于发现和跟踪目标的,后者是控制打击火力(导弹、炮弹)去指向和消灭目标的。

㈥ 相控阵雷达的历史

相控阵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但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多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AN/FPS-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等。这些都属于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共同点: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天线,天线体积大、辐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其中美国的AN/FPS-85和前苏联的“狗窝”最为典型。
20世纪70年代,相控阵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除美苏两国外,又有很多国家研制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的AN/TPN-25 、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KR-75等。这一时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机动性高、天线小型化、天线扫描体制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20世纪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更上一层楼。

㈦ 求相控阵雷达收发组件技术 胡明春等着这本书的TXT格式

pdf的可以找到,TXT格式的找不到。

㈧ 世界战斗机上的雷达有哪几种各种雷达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从旧到新说起吧:

第一种:普勒雷达(机械雷达),就是雷达发射“普勒脉冲信号”,又分为单普勒脉冲和多普勒脉冲;所谓的单普勒就是飞机雷达只能发射一束脉冲信号,其雷达不能边发射信号边接受信号,工作模式就是发射信号后,然后停止发射信号来转为接受信号模式;多普勒脉冲雷达就是飞机能发射多个信号,不断地发射不断的接受信号。

普勒雷达有点就是,技术成本低,研发简单,若果采用大功率的运行可以探测很远距离,缺点就是:普勒雷达信号对固定的物体探测性能好,但是对移动的就差些,尤其是若果飞机下方有架直升机,直升机把自己的旋转翼对着飞机雷达信号方向,那么多普勒雷达就很难探测到这架直升机,再就是虽然普勒雷达能探测很远距离,但是其一个致命伤就是不能分辨敌我,其就算能在超视距(150千米以上距离)探测到战机,但是并不能分辨出是敌是友。

第二种,相控阵雷达,首先相控阵是一种电子雷达,分为有源和无源。

相控阵雷达有相当密集的天线阵列,在传统雷达天线面的面积上可 安装上千个相控阵天线,任何一个天线都可收发雷达波,而相邻的数个天线即具有一个雷达的功能。扫描时,选定其中一个区块(数个天线单元)或数个区块对单一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因此整个雷达可同时对许多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或追踪,具有多个雷达的功能。

由于一个雷达可同时针对不同方向进行扫描,再加之扫描方式为电子控制而不必由机械转动,因此资料更新率大大提高,机械扫描雷达因受限于机械转动频率因而资料更新周期为秒或十秒级,电子扫描雷达则为毫秒或微秒级。因而它更适于对付高机动目标。此外由于可发射窄波束,因而也可充当电子战天线使用,如电磁干扰甚至是构想中发射反相位雷达波来抵消探测电波等。

优点(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 美国将在日本部署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海基版

(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

(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

(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 缺点: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有源相控阵雷达,是 AESA radar 即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一种。英文Active翻译为“主动”或“有源”,意思是指天线表面的每一个阵列单元都完整地包含讯号产生、发射与接收的能力,也就是将讯号产生器、放大器等等全部缩小放在每一个阵列单元以内,天线不需要依靠讯号产生器以及波导管馈送讯号。由于每个阵列单元都可以单独作为讯号源主动发射电磁波,所以被称作主动相控阵或有源相控阵。这是目前相控阵天线发展的主流趋势。

有源相控阵的的每个单元只扫描一小块固定区域。各个模组的讯号的相对相位经过适当调整,最后会强化讯号在指定方向的强度,并且压抑其他方向的强度。在同样的涵盖范围以内,不需要移动雷达天线也可以满足扫描的需求。此雷达的电子零件需要“快速移相器”,而控制相控阵也需要极高的计算能力。

此雷达理论在二次大战时提出,最早使用是用于地面的大型弹道导弹预警雷达上面。空用系统最早是出现在美国空军一架RC-135 Rivet Amber飞机上面进行试验,这架飞机稍后发生意外坠毁。能够使用在船舰上或者是军用飞机上的小型化有源阵列技术要到1980年代才逐渐成熟,成本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无源相控阵雷达,是 PESA radar 即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一种。英文Passive翻译为“被动”或“无源”,意思是指天线表面的阵列单元只有改变讯号相位的能力而没有发射信号的能力,讯号的产生还是依靠天线后方的讯号产生器,然后利用波导管将产生的讯号送到讯号放大器上,再传送到阵列单元上面,接收时则反向而行。由于每个阵列单元自身不能作为讯号源主动发射电磁波,所以被称作被动相控阵或无源相控阵。

现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多是以行波管产生讯号,这和最新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产生讯号的方式一样,区别主要在天线上。

阅读全文

与相控阵雷达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降低大小 浏览:230
魔兽世界中文如何外服服务器 浏览:924
kindle转pdf格式 浏览:60
单片机自动控制 浏览:673
需要很多文件夹怎么快速的新建啊 浏览:67
算法申请着作权 浏览:213
以前手机号换了要怎么登录农行app 浏览:192
线切割编程系统怎么绘画 浏览:234
如何搭建云服务器异地容灾 浏览:923
黄金拐点指标源码 浏览:92
算法导论第九章 浏览:277
鸽子为什么生成服务器没反应 浏览:491
freebsdnginxphp 浏览:216
噪声消除算法 浏览:608
vue类似电脑文件夹展示 浏览:112
后备服务器有什么功效 浏览:269
连不上服务器怎么连 浏览:601
什么构架的可以刷安卓系统 浏览:771
爱奇艺APP怎么兑换CDK 浏览:995
程序员买4k显示器还是2k显示器 浏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