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数据库加密系统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透明加密技术是数据库加密系统的核心技术,用于防止明文存储引起的数据泄密、外部攻击、内部窃取数据、非法直接访问数据库等等,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库敏感数据泄漏问题,满足合法合规要求。
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主要有四个功能:
1.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避免与敏感数据的直接接触。这项功能主要用于防止三种情况的发生,首先,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透明加密阻断入侵者访问敏感数据,构成数据库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次,阻断运维人员任意访问敏感数据,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可以保护运维人员,避免犯错。最后,透明加密系统可以实现,即使在数据库中的物理文件或者备份文件失窃的情况下,依然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2. 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无需改变任何应用。首先,在对数据进行透明加密时,无需知道密钥,无需改变任何代码,即可透明访问加密的敏感数据。其次,对敏感数据进行加解密的过程透明简易,可以保证业务程序的连续性,以及保证业务程序不被损伤。
3. 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提供多维度的访问控制管理,且系统性能消耗非常低。通常数据库实施透明加密后,整体性能下降不超过10%。
4. 最重要的是,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满足合规要求,满足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对于敏感数据加密明确的要求。
另外数据库透明加密系统可以实现物理旁路部署模式和反向代理两种部署模式。采用旁路部署模式,即在数据库服务器安装数据库透明加密安全代理软件,不需要调整任何网络架构。数据库透明加密后批量增删改性能影响较小,整体满足合规要求,管理便捷。反向代理部署模式,是物理层根据表、列等数据分类执行数据存储加密,防止存储层面数据丢失引起泄露,逻辑层通过加密网关实现运维管理端的密文访问控制,整体实现业务数据正常访问,运维授权访问,同时提供直连控制访问,部署更安全。
❷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
1、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它主要关心的是通过物理链路从一个节点向另一个节点传送比特流,物理链路可能是铜线、卫星、微波或其他的通讯媒介。
2、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帧。该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转换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此外,数据链路层还要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进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发送方来的高速数据而导致缓冲器溢出及线路阻塞。
3、网络层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的,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或分组。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径选择算法(路由)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
4、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
5、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会话层得名的原因是它很类似于两个实体间的会话概念。
6、表示层处理流经结点的数据编码的表示方式问题,以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统的应用层读出。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表示格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7、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该层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如文件传输、收发电子邮件等。
ISO/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ISO/OSI参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在OSI范围内,只有在各种的协议是可以被实现的而各种产品只有和OSI的协议相一致才能互连。这也就是说,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只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
(2)加密是什么层的功能扩展阅读: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6、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分层,每层应当实现定义明确的功能。
7、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❸ OSI参考模型中哪些是负责对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⑴ 物理层
这是整个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其任务是提供网络的物理连接,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位流传输。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在通信线路上传输数据比特的电信号。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了计算机或终端和通信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包含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四个方面的特性。主要包括电缆、物理端口和附属设备,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接线设备(如网卡等)、串口和并口等在网络中都是工作在这个层次的。
物理层传送的基本单位是比特。典型的物理层协议如RS-232系列等。
⑵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实现无差错的传输服务。
物理层仅提供了传输能力,但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畸变和受到干扰,造成传输错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建立和拆除数据链路;将信息按一定格式组装成帧,以便无差错地传送。此外还具有处理应答、差错控制、顺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基本单位是帧。其常见的协议有两类:一类是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协议,如BSC(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另一类是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协议,如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⑶ 网络层
网络层属于OSI中的中间层次,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解决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即网际的通信问题。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路由,即选择到达目标主机的最佳路径,并沿该路径传送数据包。此外,网络层还要能够消除网络拥挤,具有流量控制和拥挤控制的能力。
网络层传送的基本单位是分组(或包),X.25就是网络层的协议。
⑷ 传输层
传输层解决的是数据在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问题,用于提高网络层服务质量,如消除通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常说的网络服务质量QoS就是这一层的主要服务。
传输层传送的基本单位是报文。
⑸ 会话层
用户或进程间的一次连接称为一次会话,如一个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到一台主机,或一个正在用于传输文件的连接等都是会话。会话层利用传输层来提供会话服务,负责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两个进程间的会话连接。当连接建立后,管理何时哪方进行操作,对双方的会话活动进行管理。
⑹ 表示层
表示层负责管理数据的编码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压缩和恢复。并不是每个计算机都使用相同的数据编码方案,表示层提供不兼容数据编码格式之间的转换,如转换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ASCII)和扩展二进制交换码(EBCDIC)。
⑺ 应用层
这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负责网络中应用程序与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
❹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各层的主要功能及其相应的数据单位如下:
1 物 理 层(Physical Layer)
我们知道,要传递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纽线、同轴电缆等,但具体的物理媒体并不在OSI的7层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 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比特。
2 数 据 链 路 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的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和物理层相似,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传送数据时,如果接收点检测到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方重发这一帧。
3 网 络 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4 传 输 层(Transport Layer)
该层的任务时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和经济的方式,为两个端系统(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可靠地传输数据。在这一层,信息的传送单位是报文。
5 会 话 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 表 示 层(Presentation Layer)
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7 应 用 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4)加密是什么层的功能扩展阅读:
先将要寄的东西打包,这是应用层的数据。那么现在到了传输层,主要是提供一种传输方式。类似我们在寄快递的时候选择空运或者陆运。空运比较贵嘛,但是快,陆运便宜但是慢。这边只是一个比喻,实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传输层主要会使用TCP和UDP两种协议。那么在选择完了传输方式后,就需要填写发件人(源地址)和收件人(目标地址)了。填写完毕以后交给快递公司,他们会把快递由一个转运中心发往另一个转运中心,并不是直接从源发往目标。这里的转运中心其实就到二层了。
在传输过程中,像以太网中的MAC地址,是会不停变化的,就像一个快递由上海发往武汉,会先到上海的某个集散中心,然后发往武汉,然后又在武汉的集散中心转几圈,最后发往离目标最近的快递点,然后才开始配送,最终送到收件人手上。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6)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分层,每层应当实现定义明确的功能。
(7)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❺ 数据加密可以在OSI七层模型中的( )完成的
表示层:是参考模型的第6层。主要功能是: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❻ https加密是在哪一层
https加密是在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参考:HTTPS加密协议详解http://www.wosign.com/faq/faq2016-0309-01.htm
❼ OSI参考模型分哪几个层次各层次基本功能是什么
1、第7层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它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程序提供对osi环境的访问。应用层决定进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基本功能:应用层不仅提供应用过程所需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还充当应用过程的用户代理,完成信息交换所需的一些功能。
2、第6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之间交换信息的表示。
基本功能: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解密、数据压缩和终端类型转换。
3、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它提供了终端系统应用程序之间的对话控制机制。该服务包括在全双工或半双工模式下建立连接,尽管可以在第4层中处理双工模式;会话层管理登录和注销过程。
基本功能:它专门管理两个用户和进程之间的对话。如果在某一时间只允许一个用户执行特定操作,则会话层协议管理这些操作,例如防止两个用户同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同一组数据。
4、第4层传输层:传输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高低层之间的接口层。传输层不仅是单一的结构层,也是整个分析体系结构协议的核心。传输层为会话层用户提供端到端可靠、透明、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
基本功能:它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传输层将消息分成若干组,并在接收端重新组织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将不同的分组发送到主机。这样,可以在不影响会话层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带宽。
当建立连接时,传输层可以请求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指定可接受的参数,例如误码率、延迟、安全性等。它还可以实现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5、第3层网络层:该层通过寻址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的传输层发送的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并根据地址正确传输到目的地的传输层。
基本功能: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路由和中继数据;除了路由,网络层还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拥塞,并在必要时生成计费信息。
6、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这一层中,数据被框定,流控制被处理。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数据链路连接,并对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执行几乎无错误的数据传输(错误控制)。
基本功能:此层指定拓扑并提供硬件寻址。常用设备包括电桥和开关。
7、第1层物理层:在OSI参考模型的底部。常用设备包括网卡、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基本功能: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7)加密是什么层的功能扩展阅读:
OSI参考模型的历史:
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尽管它们的工作领域不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和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也成了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化司与ISO共同关注的领域。
1984年,ISO发布了着名的ISO/IEC 7498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❽ OSI模型的各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在OSI参考模型中采用了7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任务是为其上一层(即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保证信息进入信道并在接收方取下,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并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要注意的是传输介质不在7个层次之内。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结点间建立、维护和拆除链路,并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将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该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要经过许多个结点和链路,也可能要经过好几个通信子网。网络层主要是为两个计算机提供可靠的逻辑线路。该层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分组或包。网络层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传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点,并交付给目的站点的传输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对端的传输控制层,又称主机--主机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报文。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和经济的方式,为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传输通道,用以透明地传送报文。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可以说是用户(进程)的入网接口。会话层虽然不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但它却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会话层在两个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其交互活动(即会话)。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为应用层进程提供能解释所交换信息含义的一组服务,如代码转换、格式转换、文本压缩、文本加密与解密等;它控制许多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的最高层,是一般用户所能看到的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负责用户信息的语义表示,并在两个通信者之间进行语义匹配,是网络环境内应用程序接口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