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劝学篇》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劝学篇》(张之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1G6_c8qcelFnSNUNQHauTg
书名:劝学篇
作者:张之洞
译者:冯天瑜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6-11-1
页数:348
内容简介:
由冯天瑜、姜海龙译注的《劝学篇》贯穿“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论点,主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本原则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猛烈攻击维新派的“开议院、兴民权”的学说。此书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得以“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据称发行数百万册。这次出版由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对两书进行注释翻译,并撰写合论两书的评析文章作为前言,有助于读者充分理解这两部着作代表的近代化思路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人。光绪十五年(1889)任湖广总督,1895年至1896年代理两江总督,1902年至1903年入京参加“新政”,参与厘定新学制。1907年任军机大臣,主管学部。1909年病卒,谥文襄。
② 《曾国藩(全三册)全新修订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曾国藩(全三册)》(唐浩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曾国藩(全三册)
作者:唐浩明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11
页数:1164
内容简介: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自湖南起兵后,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两次投江自尽,数度立下遗嘱,更曾在困境绝望中弃官回乡。然而,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认准了一个“挺”字,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硬是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攻下南京后,曾氏家族手握重兵,成了“天下臣民第一家”。当此之时,曾国藩显赫至极,然而,曾国藩成功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与一直在暗中支持他的京中权贵肃顺断绝了交往,在肃顺政变失败后没有留下一点把柄;而攻灭太平天国的次月,曾国藩便主动上折提出裁撤湘军,并且果断实行,终于使得曾国藩成为史上既功高盖主又保全自己的极少数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46年出生,文学硕士、编审,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着有经典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其中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强之一,《曾国藩》于2003年获得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另还着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等。
③ 《曾国藩(上中下)》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曾国藩(上中下)》(唐浩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39QhsE5ACuRRQPGre7Vnrw
书名:曾国藩(上中下)
作者:唐浩明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7
页数:524;473;562
内容简介: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作品中得以表现。
作者简介: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46年出生,文学硕士、编审,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着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多次获国家级大奖;另还着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等。
④ 《红楼梦辨》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红楼梦辨》(俞平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xdgJ8eUdvn1zgO7xIDnIEA
书名:红楼梦辨
作者:俞平伯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10-12
页数:259
内容简介:
《红楼梦辨》内容简介: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各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俞平伯(1900~1990),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浙江德清人,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曾孙,幼秉家学。1919年投身于五四运动,同年于北京大学毕业。曾赴英、美留学。曾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大学等院校教授。加入过北京大学“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诗人。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⑤ 《曾国藩日记精校完整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 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uQIzNAcnJebhek_tq-bFg
书名: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 着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年份:2015-6
页数:568
内容简介:
曾国藩被誉为立功、立言、立德的卓越 “完人”,其写给自己家人的家书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在笔法上少了诸多顾虑,多了许多真性情,饱含着他的人生哲学、为政治军的方法以及治国安邦之策。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国藩逝世短短数年之后,《曾文正公家书》便单独成书面世了。一两百年来,该书不断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价值世所公认。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由曾国藩研究专家、着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共计100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1500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数量最多、最完整的家书全集。
本书据湖南图书馆提供的曾氏家藏原件、抄件及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编辑,并据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影印本《湘乡曾氏文献》补苴校正。非上述来源的家书,其出处则以脚注置于本页末。
为保存文献本来面目,凡遇倒讹衍脱之处一仍其旧,而于其后加方括号标出正字或作简单说明。原件缺字用△表示,漫漶难以辨识之字用□表示,补字以尖括号标识。须特别说明的,则以脚注置于页末。
作者简介:
作者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后世誉为“千古第一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人为官的最高峰,谥号“文正”亦为清朝文官的最高谥号。
编者唐浩明,1946年生,汉族,衡阳市人,着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毕业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现任岳麓书社首席编辑。着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⑥ 《插图本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插图本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插图本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作者:唐浩明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
页数:549
内容简介:《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插图本)(套装全2册)》笔者从曾氏传世的一千四百多篇家书中选取三百六十余篇,在每篇家书之后附上笔者的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世界,破译一个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笔者在选评的过程中,深切认识到曾氏家书之所以成为近世经典的原因。原来,这些文字,并非寻常的家人通信。
作者简介: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46年出生,先后就读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湖南近代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曾获过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业余热心历史小说创作,着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曾国藩》荣登《亚洲周刊》20世纪华人小说百强榜,并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杨度》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张之洞》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并着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等。现任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书社首席编辑。
⑦ 《南京传》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南京传》(叶兆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lcd7SE9-2XeBjfvMKyEl5g
书名:南京传
作者:叶兆言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页数:510
内容简介: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作为一位公认的文章大家,叶兆言对他写了四十年的南京有着独特理解。
南京为他提供了一个讲述中国历史的平台,它不断被破坏、被伤害,又不断重生、发展;它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上都浓墨重彩,又以失意者退场;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沧桑。
在这部集其四十年写作大成的《南京传》中,叶兆言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历史: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秣陵,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东吴霸业、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南京如何一步步走来?秣陵、建业、石头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称有何历史意义?从竹篱笆到明城墙,城市建制怎样演变?孙权、萧衍、李白、颜真卿、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朱元璋、朱棣、利玛窦、张之洞、孙中山,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样不朽的传奇?……
叶兆言南京人立南京传,文学家亦史学家,“透过南京这扇窗户看中国历史”,抽丝剥茧、细细道来。在这里,南京不仅是一个叙事空间,更是一个极目远方的平台,而《南京传》,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以南京为基点的中国史。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年旧事》等。《南京传》为叶兆言2019年最新作品。
⑧ 《唐浩明版张之洞全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唐浩明版张之洞全集》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QAJqJ93unGkook2bIGKNqQ
⑨ 如何阅读一本书How+to+read+a+book.pdf
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着。
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阅读法。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除了介绍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外,作者也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包括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等。
在书本的最后一章,作者指出了阅读与心智成长之间的关系。“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该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詹姆斯·黑塞尔教授写于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给人极深的印象,不妨转引如下:
学校是否有效地教导过学生如何阅读母语?到了五六年级之前,整体地说,阅读是被有效地教导过,学习过之后,阅读的学习曲线就跌入了死寂的水平。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成绩很差,就是因为读不懂书中的意义。
作者艾德勒和范多伦修订《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在1972年,离这篇文章写作已过去30年。作者认为,70年代美国的情况仍未改变,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阅读技巧的正式训练,指导阅读的层次仍然停留在基本水平——直言不讳地说,中国大陆目前的情况恐怕也是这样(此时为2012年,编者注)。大多数所谓读书人其实并不掌握读书的方法,因为他们很少受到这方面的训练,也很少作这方面的科学的研究。
美国教育界认为,指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读概念来阅读,是最重要的教育问题。很遗憾,在中国大陆,有这样共识的人并不多。
读书是有方法、技巧的,阅读是需要训练的。我国近代以前的读书人都很重视读书方法,朱熹读书法、张之洞《书目答问》都是读书方法的总结,展现了中国读书人的智慧。遗憾的是,中国当代学者撰写的关于“如何读书”的书却很少。国内关于阅读方法的研究还不多见,科学而通俗的着作就更少了。尽管《如何阅读一本书》写作于数十年前,但它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有说服力的阅读理念和方法,足资我们思考和借鉴。
书中有许多关于阅读论述,都使人深受启发。
简言之,阅读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读书人都必修的一门功课。这本书正是一本“阅读艺术课”的入门导引。
同一本书,我可以很迅速的,很简略的读,我也可以很认真,很细致的去读。那么这种把阅读的层次区分出来的这种想法,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边我觉得最了不起的一个说法。当然,像这样的说法从古到今都很多人讲过,并不足为奇。可是我觉得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它的好处就是它充满了很多的细节,写的非常清楚。这本书,我觉得是本大家想学阅读方法不错的一本工具书。 ——梁文道
这是一本讲解阅读的专业学术书,作者是“大英网络全书”的编辑指导,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在国外这本“专业学术书”却十分畅销,原因在于作者在书中用何其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人们讲解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