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汉魏六朝pdf

汉魏六朝pdf

发布时间:2022-08-26 14:13:51

Ⅰ 求分享汉魏六朝文选pdf电子书百度云盘

汉魏六朝文选pdf

链接:

提取码:BXLC

Ⅱ 谁有《大中华文库:韩非子》 (汉英对照) PDF

大中华文库

《大中华文库》几乎是涵盖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全2册)、荀子(全2册)、儒林外史(全3册)、牡丹亭(全2册)、西厢记、陶渊明集、楚辞、墨子(全2册)、汉魏六朝诗三百首(全2册)、红楼梦(全6册)、西游记(全6册)、水浒传(全5册)、三国演义(全5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搜神记(全2册)、明清小品文、颜氏家训、长生殿、关汉卿杂剧选、汉魏六朝小说选、南柯记、封神演义(全4册)、儿女英雄传(全2册)、菜根潭、文心雕龙(全2册)、邯郸记、镜花缘(全2册)、老残游记(全2册)、浮生六记、管子(全4册)、吕氏春秋(全3册)、六韬、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黄石公三略、黄帝内经素问(全3册)、列子、新编千家诗、阮籍诗选、四元玉鉴(全2册)、商君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全2册)、元曲三百首、初刻拍案惊奇(全4册)、黄帝四经等51种92册。


这个全套的《大中华文库》均出自图中右下角,基本上一本都不缺

大中华文库目录:


├─大中华文库(pdf)3-2
│ [七侠五义 1 (汉英对照)].(清)石玉昆着.扫描版.pdf
│ [七侠五义 3 (汉英对照)].(清)石玉昆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1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2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3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4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5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世说新语 1(汉英对照)].(南朝宋)刘义庆着.扫描版.pdf
│ [世说新语 2(汉英对照)].(南朝宋)刘义庆着.扫描版.pdf
│ [中国古代寓言选(汉英对照)].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人物志 汉英对照].伏俊琏(今译) 罗应换(英译).扫描版.pdf
│ [伤寒论 汉英对照].罗希文 (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全三卷)(汉英对照)].(清)吴敬梓着.扫描版.pdf
│ [南柯记(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张光前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1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2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3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汉英对照].潘嘉玢 (译).扫描版.pdf
│ [周易1 汉英对照].张善文(今译) 傅惠生(英译).扫描版 .pdf
│ [周易2 汉英对照].张善文(今译) 傅惠生(英译).扫描版 .pdf
│ [周易参同契(汉英对照)].(东汉)魏伯阳着 萧汉明校译 吴鲁强 戴维斯英译.扫描版.pdf
│ [唐代传奇选(汉英对照)](唐)沈既济等编着 王中立今译.扫描版.pdf
│ [唐宋文选1(汉英对照)].(唐)韩愈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唐宋文选2(汉英对照)].(唐)韩愈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商君书 汉英对照].高亨(今译) 戴闻达(英译).扫描版.pdf
│ [四元玉鉴1 汉英对照].郭书春(今译) 陈在新(英译).扫描版.pdf
│ [四元玉鉴2 汉英对照].郭书春(今译) 陈在新(英译).扫描版.pdf
│ [坛经(汉英对照)]. 顾瑞荣今译 蒋坚松英译.扫描版.pdf
│ [墨子1 汉英对照].周才珠 齐瑞瑞(今译) 汪榕培 王宏(英译).扫描版.pdf
│ [墨子2 汉英对照].周才珠 齐瑞瑞(今译) 汪榕培 王宏(英译).扫描版.pdf
│ [天工开物 (汉英对照)].(明)宋应星着 潘吉星今译 王义静等译.扫描版.pdf
│ [太平广记选 2(汉英对照)].(宋)李昉等编.扫描版.pdf
│ [太白阴经 汉英对照].刘先廷(校释) 朱世达(英译).扫描版.pdf
│ [夷坚志选 汉英对照].王锡婷 等(今译) 英格尔斯(英译).扫描版.pdf
│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汉英对照].吴如嵩 吴显林(校释) 林戊荪(英译).扫描版.pdf
│ [孟子 汉英对照].杨伯峻(今译) 赵甄陶 等(英译).扫描版.pdf
│ [宋明评话选 1(汉英对照)].(明)冯梦龙 凌蒙初编着.扫描版.pdf
│ [尚书 (汉英对照)].周秉钧今译.扫描版.pdf
│ [山海经(汉英对照)].陈成今着 王宏 赵峥英译.扫描版.pdf
│ [战国策 3(汉英对照)].翟江月英译 今译.pdf
│ [战国策1 汉英对照].翟江月(译).扫描版.pdf
│ [战国策2 汉英对照].翟江月(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1 (汉英对照)].(晋)干宝 黄涤明 丁往道英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2 (汉英对照)].(晋)干宝 黄涤明 丁往道英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1 汉英对照].周振甫(今译) 杨国斌(英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2 汉英对照].周振甫(今译) 杨国斌(英译).扫描版.pdf
│ [文赋 二十四诗品(汉英对照)].陆机司空图着.扫描版.pdf
│ [新编千家诗 汉英对照].袁行霈(编) 徐放 韩珊(今译) 许渊中(英译).扫描版.pdf
│ [明清文选1 (汉英对照)].宋濂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明清文选2 (汉英对照)].宋濂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水浒传 1(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2(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3(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4(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5(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牡丹亭 1 (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牡丹亭 2 (汉英对照 )].(明)汤显祖着.扫描版.pdf
│ [苏轼诗词选 汉英对照].许渊冲 (译).扫描版.pdf
│ [荀子1 汉英对照].张觉(今译) 约翰·诺布洛克(英译).扫描版.pdf
│ [荀子2 汉英对照].张觉(今译) 约翰·诺布洛克(英译).扫描版.pdf
│ [西厢记(汉英对照)].(元)王实甫着 许渊冲英译.扫描版.pdf
│ [西游记1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2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3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4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5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6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诗经1 汉英对照].陈俊英 蒋见元(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诗经2 汉英对照].陈俊英 蒋见元(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长生殿 (汉英对照)].(清)洪升着;杨宪益,戴乃迭译.扫描版.pdf
│ [阮籍诗选 汉英对照]. 吴伏生(今译) 格林鹿山 吴伏生(英译).扫描版.pdf
│ [陶渊明集 汉英对照].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大中华文库(pdf)3-1
│ [二刻拍案惊奇 1(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二刻拍案惊奇 2(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二刻拍案惊奇 4(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儿女英雄传 (汉英对照)].(清)文康着 费致德译.扫描版.pdf
│ [六韬 (汉英对照)].聂送来译.扫描版.pdf
│ [关汉卿杂剧选 (汉英对照)].(元)关汉卿着 杨宪益 戴乃迭译.扫描版.pdf
│ [列子 汉英对照].李建国(今译) 梁晓鹏(英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1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2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3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国语(汉英对照)].王宏 赵峥英译.扫描版.pdf
│ [封神演义 (Ⅰ、Ⅱ、Ⅲ、Ⅳ)(汉英对照)].(明)许仲琳编 顾执中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1(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2(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3(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4(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5(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6(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李白诗选 汉英对照].许渊冲(英译).扫描版.pdf
│ [杜甫诗选(汉英对照)].(美)华兹生英译.扫描版.pdf
│ [梦溪笔谈 1 (汉英对照 )].(北宋)沈括着 胡道静 金良年 胡小静今译.扫描版.pdf
│ [梦溪笔谈 2 (汉英对照 )].(北宋)沈括着 胡道静 金良年 胡小静今译.扫描版.pdf
│ [楚辞 汉英对照].陈器之 李奕(今译) 卓振英(英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文选1 (汉英对照 )].贾谊等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文选2 (汉英对照 )].贾谊等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1 汉英对照].弘征 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2 汉英对照].弘征 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洛阳伽蓝记 汉英对照].曹虹(今译) 王伊同(英译).扫描版.pdf
│ [浮生六记(汉英对照)].(清)沈复着.扫描版.pdf
│ [淮南子1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淮南子2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淮南子3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管子1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管子2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管子3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修).pdf
│ [管子4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红楼梦 1(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2(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3(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4(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5(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6(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老子 汉英对照].陈鼓应(今译) 傅惠生(校注) 韦利(英译).扫描版.pdf
│ [老残游记 2(汉英对照)].(清)刘鹗着 (美)哈洛德·谢迪克译.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1(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2(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3(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4(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花间集1(汉英对照 )].(后蜀)赵崇祚编 (美)傅恩英译 张宗友译.扫描版.pdf
│ [花间集2(汉英对照 )].(后蜀)赵崇祚编 (美)傅恩英译 张宗友译.扫描版.pdf
│ [菜根潭 汉英对照].姜汗忠(今译) 怀特(英译).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1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2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3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4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论语 汉英对照].杨伯峻(今译) 韦利(英译).扫描版.pdf
│ [邯郸记(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 汪培英译.扫描版.pdf
│ [金匮要略 汉英对照].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镜花缘 1 (汉英对照)].(清)李汝珍着.扫描版.pdf
│ [镜花缘 2 (汉英对照)].(清)李汝珍着.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1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2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3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1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2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3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四经 汉英对照].余明国 等(今译) 张纯 等(英译).扫描版.pdf
│ [黄石公三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汉英对照]黄朴民 等(校释) 何小东(译).扫描版.pdf
│├─汉法对照
││ [周易 汉法对照].张善文(汉译) 菲拉斯特(法译).扫描版.pdf
││ [孟子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扫描版.pdf
││ [庄子 (汉法对照)].刘家槐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 董强(法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 董强法译.扫描版.pdf│

├─大中华文库(pdf)3-3
│├─汉德对照
││ [孟子 汉德对照].杨伯峻(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pdf
││ [老子 汉德对照].陈鼓应(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德对照].杨伯峻(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 .pdf
││
│├─汉日对照
││ [庄子 2 (汉日对照)].秦旭卿 孙雍长今译 森三树三郎日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日对照 )].杨伯峻今译 孔健日译.扫描版.pdf
││

││
│├─汉西对照
││ [庄子 2 (汉西对照 )].秦旭卿 孙雍长今译 姜凤光西译.扫描版.pdf
││ [水浒传 2(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3(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4(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5(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汉阿对照
│└─汉韩对照
│ [儒林外史 1(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 2(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 3(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汉韩对照].吴如嵩 吴显林(校释) 金得顺(韩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2(汉韩对照)].(晋)干宝着.扫描版.pdf
│ [搜神记1 汉韩对照].黄涤明(校译) 李元吉(韩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2 汉韩对照].黄涤明(校译) 李元吉(韩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2 汉韩对照].周振甫(今译) 金宽雄 等(韩译).扫描版.pdf
│ [老子 汉韩对照].陈鼓应(今译) 傅惠生(校注) 金德顺(韩译).扫描版 .pdf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 黄帝内经—灵枢(1)(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 黄帝内经—灵枢(2)(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 黄帝内经—灵枢(3)(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大中华文库英汉
古典诗词名篇百首.pdf
古诗苑汉英译丛诗经.pdf
史记选古文经典译丛.pdf
宋词古诗苑汉英译丛.pdf
汉魏六朝小说选.pdf
洛阳伽蓝记.pdf

Ⅲ 求《汉魏六朝诗讲录》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汉魏六朝诗讲录》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pP4QVvLeDJMj9766slIllA

?pwd=qgnq 提取码: qgnq
简介:本书是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嘉莹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背景、社会现状和诗人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并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个时期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承先启后的过渡作用。

Ⅳ 汉魏战乱时期社会背景

《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2版)P441中有谈游仙诗的情况,我有PDF电子书,如想看,请留EMAI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仙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亮点,它产生的社会背景特殊,内容上构成宏大的游仙系列,艺术形成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游 游仙诗 漂泊者

作 者:任雪林

游仙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游仙诗这种诗体虽然在诗歌这一大范畴之中比重较小,但是它却是中国诗歌诗史上的亮点,意义深远,从屈原的《离骚》算起,两千多年来,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作者情思的游仙诗,一直绵延不绝、代有所见的。

魏晋时期,游仙诗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广泛盛行,游仙主题变得更加浓厚。如曹操的《气出唱》、《精列》;曹植的《游仙》以及《仙人篇》;张华的《游仙诗》,何劭的《游仙诗》等,已构成了一个游仙系列。特别是郭璞的多首《游仙诗》,使游仙主题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了。

一、游仙诗产生的社会背景

人,从古至今,有漂泊者和固守者两种类型,漂泊者即游民,居无定所,不安居乐业,周游天下,无固定身份,游走社会各阶层,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追求自由、不受拘束、于是乎就从这一类人中形成了“游”这种风气。从先秦到汉魏,社会不安,战乱频繁,人民居无定所,过着流离逃亡的生活,那些有识之士便游走诸侯、帝王之间献计献策,施展自己的抱负。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到了唐代,游发展成为了漫游,而且已经成为一种风尚,特别体现在游士、文人阶层。他们有开阔的胸襟,恢宏的气度,积极进取的精神,游大山大川,游通都大邑,游边塞便成了他们人生的向往。“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这是李白《初下荆门》中向往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诗句。唐代以后,有明朝的徐宏祖,他游历祖国各地,以《徐霞客游记》见称于世。

纵观各朝各代,“游”都有特殊的形式存在。

文化的发展是紧跟政治发展之步伐的,一个时期的文化总能反映当时的政治面貌,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所产生的文化内容是不同的。

汉末的战乱,三国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与晋室的东迁,接着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东晋王敦,桓玄等人的作乱,北方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一次次更替带来的斗争,南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更迭带来的斗争,以及梁末的侯景之乱,加上东晋、南朝的北伐,北朝的南攻,在三百多年来,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战争使很多人丧生,伴随着战乱而来的饥馑、瘟疫以及人口大规模迁徙,更是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从曹操的这首《蒿里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荒凉景象,人口的锐减。“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陶渊明《归园田居》)。这首诗更写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乱之下的惨状,人烟灭绝。

文化是政治的喉舌,动乱的政治背景也只给文学添上悲剧性的基调。魏晋南北朝的乱世的社会政治背影注定了这时期的文学性质,即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机,又要适应朝代的更迭在当时,一个人同时经历两个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在这些主题中,游仙主题便成了游仙诗的表现对象,作家们面对乱世,于是想象神仙的世界,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逸翮思拂霄,远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郭璞《游仙诗》第五首)。

二、游仙诗的内容倾向

早在先秦时期,《楚辞》中的《离骚》、《远游》已开了游仙主题的先河,虽然是以游仙为主题;但是它的内容都比较单一,不过是一种怀才不遇的呐喊,即是一种政治寄托。“悲时俗之迫陀兮,愿轻举而远游。”(屈原《楚辞·远游》)就是“驾言出游,以泄我忧”的模式。内容都是比较单一的。然而在魏晋以后,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之中,游仙诗的游仙主题成了生死主题的补充,企求长生的意思也随之变得更加浓厚。以曹操、曹植、张华、何劭、郭璞等人游仙之作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一个游仙系列,已经不是那么的单一,内容上比先秦时期更丰满。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文人的游仙之作和单纯的表现神仙幻想或宣扬神仙的信仰的思想,政治寄托相区别。

无论是稽康、阮籍、还是郭璞,他们的游仙之作在内容上都把士大夫阶层的隐逸观念、他们的行为同神仙追求及其幻想相结合,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自己的心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他们的游仙作品之中。如:“京华游,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融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郭璞《游仙诗》第一首)。从郭璞的这首诗中字里行问处处浮现出作者的心声,诗写仕宦之求不如高蹈隐逸,山林之乐有何乐能及?隐居高蹈,可以保持自己品德完好和自身的自由;退回尘世,涉足于幻想的仙境,从中也抒发了自己退加尘世,则地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的内心感慨!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仙之作在内容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上影响深远的神的观念的新发展。

这时期的游仙诗具有鲜明的特色,发挥独特的“仙隐”主题,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知识阶层精神世界的矛盾和追求。难怪刘勰说:“江左篇制,溺乎去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之机之谈,哀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 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人俊矣。”(刘勰《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

再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仙诗在内容上反映人民疾苦,表现爱国思想感情,揭露门阀制度的游仙佳作也频频出现。

唯有经历了社会现实中的大苦恼,才可能在艺术上大飞腾,也许言过于夸张,但是事实确实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环境极不稳定,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流离失所的现象多如牛毛,门阀制度更是无理变成有理,作家们对现实的灾难感受至深,所以,一腔愤慨都倾注到了诗的字里行间。

如:“顾瞻中字,一朝分崩。天纲既紊,浮鲵横腾。”又说:“运首北眷,邈哉华恒。虽欲凌翥,矫融摩登。……庶唏河清,混焉未澄。”(郭璞《答贾九州愁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崩地裂的乱世,为图挽救国家危之而不可能的愤懑心境。

虽然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在内容上都比较隐晦,但是我们也不难从中领会到它的真意,所以,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在内容上不但丰满而且也丰富当时文化。

三、游仙诗的艺术形式

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不但在内容上是独特的,而且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也是独特的。

西晋后期至东晋初年,诗道不振,当然除游仙诗以外,很多作家的诗玄理渐多,平淡寡味,比如孙楚、潘尼、曹 、枣腆诸人的诗都是如此,故锤嵘说其“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然而在诗道沉沦的时候,这时期的游仙诗却似一颗灿烂的明珠,以它的文采富丽见称于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脱颖而出。

这时期的游仙诗坎 咏怀。清美挺拔,并继承了《诗》、《骚》的比兴寄托传统,文藻粲丽,无论是写隐逸还是写神仙,都无枯燥的说理,而是以华美的文字,将隐士境界,神仙境界及山川风物一切都写得十分美好,具有形象性,这在这一时期是高出侪辈、独领风骚的,故此,刘勰说“足冠中兴”。

例如:郭璞的《京华游侠窟》他的这首诗是兼用此、兴手法的赋体诗。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示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坡,陵冈掇丹荑。灵 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角藩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齐夷。

在这首诗中郭璞运用了惜墨如金,精警凝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艺术手法,并以多种对比发人深恩,以用典,喻来扩大意境,因而使全诗显得精警俊拔,感慨遥深,有效地表达了作品用理想来否定世俗的深刻主题。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为第一层次。“京华”与“山林”本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普通名词,以“游侠窟”、“隐遁栖”来限是与补充其内容,揭示其特征,立即构成了两幅对立的情趣迥异的生活图画。“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画面何等精警凝炼!而置于诗的开头,又恰似两峰对出,山迎人面,给人以起势不凡之感。这里,既是赋体诗的直书其事,寓言写物,又是两种生活道路的形象概括与对举。

“临源”至“云梯”为第二组画面。按一般写法,“未若托蓬莱”之后,应该进入隐境或仙境的重笔描写,方可尽意,但这首诗却作了另一安排。隐境仅用“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十字精警地托出。“陵”,经过、登上之意,与“临”相对。“丹荑”,灵芝中赤幢的动苗,比普通的灵芝更显得色泽鲜美,更为贵重,更带“仙”气。“掇丹荑”三字,不只用得具体鲜明,而且暗合深隐意味,易于激起缕缕遐思。

第三组画面的特征是由现实飞向历史。前两句用了庄周拒绝楚王重金招陋和老莱子随妻逃入深山两个典敌,后两句进一步用比喻说明追求隐逸之应有进有退,坚定不移,因而使诗意在似乎行将结束中又荡起新的波澜,层层推进,达成了对世俗中黑暗政治的否定,诗思也就自然落到对“高蹈风尘外,长揖谢齐夷”的赞美上了。

“京华游侠窟”与郭璞的其他诗一样,由于坎 咏怀而感慨遥深,因为诗思奇特、辞章艳丽而清美挺拔(感慨遥深中可以映照出阮籍《咏怀诗》的影子,清美挺拔中又可瞥见曹植游仙诗的风貌),正是这两方面独特的有机的结合,终于造成了郭璞游仙诗在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光彩。

此种艺术形式是何等的巧妙!

情、景、事、理的深融也是这时期游仙诗的又一特殊的艺术形式。这时期的游仙诗在写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的时候更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内心境界。写法好似平淡朴素,但是我们细细的品味起来,才发现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这一点也打破了枯燥说理的艺术形式,可谓是平中见奇!“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

四、游仙诗对后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不足是作家们被药、酒麻醉之后的消遣之作,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政治环境更使它意义深远。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游仙诗是在乱世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便成了我们看魏晋南北朝社会背景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民的精神世界,感受到当时文学的氛围,领略当时文人的心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仙诗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现象,但是它的出现并不脱俗,从《楚辞》中的《离骚》、《远游》到《京华游侠窟》,游仙诗不断发展成熟,尤其是在艺术形式上沿袭先秦的比兴手法,更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先秦文学的风貌。

诗史上赋体为主的诗歌,往往容易写得浮浅平淡,一泻无余,或芜杂散乱。锺嵘说:“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诗品》)。可以说游仙诗在艺术形式上弥补了赋体诗的这一敝病,游仙诗凝注了浓厚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强烈的爱憎之情,诗中采取峰回路转、层层推进之法使赋体诗平中见奇。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游仙诗在艺术形式上对诗歌的改进可谓功不可灭。

游仙诗大多属于浪漫主义诗歌这一范畴,以幻想的仙境来寄托作者的情思,因此它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游仙诗给浪漫主义诗歌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在后来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贡献也是巨大的。

唐代的李白一生都为理想而漫游,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在此我虽然不肯定李白这种人生境界完全来自于游仙诗影响,但是游仙诗对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李白只是其一,后世崛起的效法游仙诗的何其之多,唐代文人直接用“游仙”为题写诗的人虽然不多,只有王绩、窦巩、刘夏等人,但是写作相关题材的人就不少,其中曹唐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相传他有《大游仙诗》五十首,又有七绝《小游仙诗》九十八首。这些都是爱游仙诗的影响。

由此可见,游仙诗不只是在魏晋南北朝兴盛一时,而且余味无穷,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附录:参考资料

1、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

3、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5月

4、锤嵘《诗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4月

5、《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7月

Ⅳ 《唐诗鉴赏辞典》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唐诗鉴赏辞典》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i1ny

书名:唐诗鉴赏辞典
作者名:萧涤非/等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11
页数:1536

Ⅵ 《诸子集成》

《诸子集成》是一部辑录了先秦诸子和汉魏六朝诸家作品的集书。搜录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杂家等七家着作共三十一种。《诸子集成》共八册,分上下两部,上部一至六册是先秦诸子,下部七八册是汉魏六朝诸家。

Ⅶ 《汉魏六朝诗讲录》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汉魏六朝诗讲录》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pP4QVvLeDJMj9766slIllA

?pwd=qgnq 提取码: qgnq
简介:本书是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嘉莹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背景、社会现状和诗人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并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个时期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承先启后的过渡作用。

Ⅷ 《文选》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文选》(张启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密码:l2ep

书名:文选

作者:张启成

译者:张启成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9-7

页数:2206

内容简介: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总集,由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纂而成,故也称《昭明文选》。汉魏以来,文集日繁,学者阅读不易,于是集录精华的文学选本应运而生,西晋挚虞编纂的《文章流别集》是最早的一种,可惜其书早佚。《文选》沿袭《文章流别集》分体编纂的传统,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的各类作品七百多篇,按体裁分为赋、诗等三十八类(一说三十九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从作品时代来说,除屈原、宋玉、李斯等人的作品外,《文选》选录的主要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品;从思想内容来说,《文选》中既有关于政治教化的作品,也有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写景抒情之作;从艺术形式来说,《文选》中多有骈偶之作,选文注重文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可以说,《文选》集中了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成果,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其中不少作品都是靠《文选》收录才得以流传至今。

Ⅸ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fNR_MAjnXyYVUYp4XX3gsQ

?pwd=smj8 提取码: smj8
简介:本书是诗词鉴赏大家叶嘉莹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阅读全文

与汉魏六朝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7年新款宝来压缩机不跳 浏览:105
王者打着为什么服务器升级 浏览:847
aliyunlinux安装 浏览:981
jdk8分层编译 浏览:453
单片机脉冲计数程序 浏览:825
原相机文件夹名 浏览:330
淘宝云服务器靠什么赚钱 浏览:136
单片机同步通信 浏览:259
游戏服务器如何选 浏览:746
和平精英苹果转安卓怎么转不了 浏览:52
伟福单片机实验箱 浏览:157
广东加密货币 浏览:218
利用python批量查询系统 浏览:499
什么app看左右脸 浏览:304
台湾小公主s解压密码 浏览:570
易语言锁机软件源码 浏览:158
迅雷下载完成无法解压 浏览:592
硬盘分区命令图解 浏览:449
当前云服务器如何关闭 浏览:80
mac下python在哪 浏览:641